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3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3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7-3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韓戰停火一甲子 |
今年7月27日是韓戰停火60週年。交戰的三方,北韓(朝鮮),南韓,美國都舉行盛大紀念活動。韓國總統朴槿惠、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分別在各自國家的紀念活動中出席,並發表談話。北韓的金正恩雖然沒有出席最重要的閱兵大典,但是閱兵的規模極為盛大。主要交戰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則選擇10月25日為紀念日。因為1950年那天,中國派遣「抗美援朝志願軍」。2010年的10月25日,中共曾經舉行盛大的紀念志願軍入朝60年的活動,當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席。 60年前結束的戰爭還會引起主要交戰國高度重視,反映出1953年的停火協定並未真正帶來和平。朝鮮半島依然是當年交戰國角力的場域,依然是威脅世界和平的火藥庫。事實上,停戰協定雖然簽訂,和平協定卻還是空中樓閣。按照國際法,只要和平協定未簽,戰爭並未結束,停火不等於和平。 尤有甚者,根據韓戰停火協定,所有外國軍隊需在限期內撤離。但是,美軍至今還賴在韓國,悍然違背停火協定達一甲子之久。美國這種不遵守停火協定的做法,引起北韓的危機感。為此北韓研發核子武器與飛彈。但是,這個弱小國家自保的措施卻又成為美國拒絕撤軍以及簽訂和平協約的藉口,並利用其善於操控國際輿論的手段,不斷宣傳北韓好戰、發展核武威脅世界和平云云。這是朝鮮半島長期危機的真正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新原因。美國利用朝鮮半島的核子危機駐軍東北亞,更大的目的在於對付中國。稍有分析判斷力的人不難看出,北韓那一點核子武器以及3、4千公里射程的導彈,根本不可能威脅美國本土的安全;相反地,美國在東亞的駐軍卻足夠摧毀北韓的生存。殺雞焉用牛刀,美國如此大做文章,其實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目的用在威脅中國。眾所周知,面對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美國早已將之列為主要的對手。美國甚至把阻遏中國力量當作最高的戰略部署原則,所謂「重返亞洲」正是落實這個戰略原則的措施。不斷地渲染北韓核子威脅,主要目的乃是用來掩護美國加強建構軍事圍堵中國。 因此,韓戰停火一甲子,和平並未降臨朝鮮半島。戰爭的陰影一直籠罩在東北亞。 台灣處在東亞。一旦朝鮮半島再度爆發戰火,台灣必然會受到波及。台灣應該表明自己的關切與主張。從上述的分析,我們認為關鍵在於美國不遵守60年前停火協定規定的撤軍。因此,我們認為解決「朝鮮半島危機」的首要步驟,在於要求美國立刻從朝鮮半島與東北亞撤軍,接著締結和平協約。然後要求北韓停止研發核子武器,建立朝鮮半島為非核區。如此,紀念韓戰停火,才有實質的意義。 |
(回目錄) |
左右看:結束語 |
左看:對台灣的懺情直至命休
人類的發展就是一部對環境不滿足、對自己不滿意而力圖克服的歷史,例如宗教,信仰極致所表現的超越精神,其原動力正是起於內在一種懺情、一種羞愧心,從而能夠超凡入聖,肉身成道。但看台灣,寺廟林立,卻充斥許願與還願的神人交易,實則是神為人用,固化了人世的既有,無以改變、淨化,更離救贖一萬重,屬靈的生活已然如此傖俗,屬世的政治生活自不在話下,不但沒有痛感,處處以中國大陸為參考軸,自我感覺良好之餘,還生出MIT之類的自我催眠術。 左派,固然是階級分化的必然產物,但在知識份子群體中超比例產生,正因為有通識、有全局觀照的人特別會生出不忍人之心,從而背叛自己的階級出身而投入無產者的洪流中,這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唯我台灣例外,被壓迫的群眾忙著求神解脫,不究眾生歹命緣由,高學歷的菁英更無悲憫自責,近有教授名流搴旗喊衝,也不過是利用大家的苦難成就一己的令名,不覺專為一、二地主的私有財產而戰豈僅是右,已入法西斯,也不覺專為士兵冤死發聲而諱言軍隊乃獸性之所在是虛偽的人道。 開寫這一週一次的〈左看〉,其實是每周趕經懺一回,現在要休筆了,然自知對台灣的懺情一仍回台26年,直至命休。 當一個人離開這島國一週、一月之後再回來,發現自己與時事要聞並未脫節;當一個人持續不輟地寫這專欄超過20年而不覺於國脈民命有何裨益,甚至談不上絲毫回響,是時候了,應該告退隱去,或者更準確地說,眼下台灣早已離棄這個人而遠去,這個人、這個欄目出局已久,不過是兀自賴戲的處士橫議。 在此結束的時候,仍要大聲說,台灣何止沒有左派,連右派也未出生,有之,只是,也統統都是台客派,盈盈洋氣又有十足土味,而且不管是留洋或土造,抑且分屬西洋氣或東洋氣,統統不是純正的保守主義者或自由主義者,反正鬧哄哄的,從來無關意識形態的爭辯,亦即不就市場的扭曲,無論是國家干預或競爭終結為壟斷而交鋒;從來也不就市場的擴容,無論是水平面的國際化、全球化或者垂直面的金融化、雲端化而聚訟。正由於不在底層構造追根究柢,所以談不上什麼政治哲學的歧異,有之,就是效顰美、日,再摻上一點點土味,很實用主義的,從而演為民族大義之爭,很假惺惺的。 最後要說,這裡是意識形態真空的一處實驗室,千奇百怪,足供世人觀賞,但我不是白老鼠,就此脫逃了。 |
(回目錄) |
心跳的聲音:反核少女帶頭買回一座城市的電力 |
■張義東 她,27歲,準備接管德國首都柏林全城供電網。非是企業富二代接班,亦非政治世家繼承地盤,所動一念,瘋狂驚世:想讓柏林的電力復歸市民手中。一場公民由下而上組織,大步跨向資本主義市場的空前反攻。 穿了鼻環,去掉了原來貴族姓氏中的von,兩年來自行車穿梭於招募同志與投資人、舉辦活動與參加會議的露薏絲.諾伊曼-寇賽(Luise Neumann-Cosel),代表的是她共同創立的「柏林公民能源」(Bürger Energie Berlin),一個百分之百由市民組成的「合作社」(Genossenschaft),成員包括德國環境部長阿特麥爾,約莫1,200人;想要接管的是供應300萬消費者、包括35,000公里長電纜與複雜無比結構的柏林全市供電網。 供電網係屬邦政府所有(柏林市也是德國16邦之一),依內閣制即歸邦議會議決,那每20年招標,2014年底期滿的電網特許經營權,未來歸屬何處。目前經營者Vattenfall,瑞典國營企業,電力事業涉足多國,德國境內,便是第三大電力供應商,以核能與火力發電為主力,歷來營利可觀。 諾伊曼-寇賽於焉提出,為何不讓市民自己規劃綠能配置且自己獲利呢?少女16歲投身反核運動、兩年前福島核災後與眾多專家政客齊聚電視會談、疾呼核能至此再不可信的她,兩周前甫獲黑森林舒納城頒贈2013年度Stromrebellin稱號。此字意指反叛電力營運現狀之人。頒獎人綠能先驅烏蘇拉.史拉黛克,1997年首次於此接管全城電力,為德國多年來棄汙染換綠能之「能源轉型」(Energiewende)努力,立下榜樣,那正是今日柏林所圖。 但舒納小城,居民2,500人,今昔對比,柏林規模千倍以之。電網價格若何,市府經濟處報告稱4億歐元,Vattenfall言30億,合作社估價10億。競逐6家,德、荷、瑞之外,赫見中國「國家電網」國企西進。 單憑個人500歐元底限入社費,能支撐如此天文數字?難怪各方瞠目結舌,以為痴狂。然募款蒸蒸,3月《明鏡周刊》網路報導300萬歐元,5月已逾540萬。雖與合作社目標,估價4成資金(6成貸款)4億距離尚遠,可期以更上層樓,也可尋與其他獨立力量合作,依其比例,據其影響。 合作社這般,由社員出資成立共有共管之經濟上共同體,能如此嘯聚起義,開創願景,鼓舞公民參與並永續綠能,憑藉的社會基礎,非可國情有別一語帶過,那是公民長年奮力耕耘的結果!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底特律破產的現代啟示 上 |
■向紅岩 曾是世界汽車工業之都的底特律城,於本月18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成為美國史上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觀國內《今週刊》雜誌與英國《BBC》新聞報導,分析焦點均指向底特律當地黑人排斥白人執政、官僚貪污腐敗、城市街道照明和公共急救服務缺乏,導致犯罪率拔高、城市人口銳減,造成地方政府稅收不足,無力支付公務員龐大退休金與職工福利,而必須宣布破產,以逼迫公務員工會與政府重議談判養老金支付水準云云。《今週刊》更引我國政府組織減肥不力,現存之公務員數量同樣龐大,未來恐將使台灣成為底特律第二分析做結;彷彿底特律的破產,全因地方政府貪污且是黑人所為,若要避免成為底特律第二,應以刪減公務人力減少福利支出為首要之務。 按媒體此般倒果為因、簡化問題的分析理路,其他亦由黑人主導的城鎮、國家豈不皆有破產的危機?實際上,底特律汽車工業生產管理模式的失靈,才是埋下今日底特律集體走向貧窮、犯罪、破產的問題關鍵。 1910至1913年間,福特汽車在底特律城附近的村庄(後來的Highland Park城)蓋了一座新工廠。在這間新工廠裡,福特改變了原始的汽車生產程序,不再由一個技術工人和幾個幫手在一個固定的地點完成,而是將引擎、底盤車身的裝配分割成許多簡單的小步驟,靠工人在流水線上的流動操作一步步完成,再用控制流水線的速度來降低生產所需時間。如此的工廠改革使福特根本上解決了在生產上對技術工人的依賴,以致大部分技術工人遭到解雇,改由非技術工人替代。 底特律在20世紀初期,有大量來自東歐農村的新移民,他們沒有做過工人,也沒形成任何工會組織。有了這批產業後備大軍可隨時替換,使福特工廠再也不怕找不到工人,工廠工頭得以使用各種生產規則來苛刻控管工人。 從1920年代起,福特和其他汽車大廠(如通用汽車公司)皆加快生產線速度來提高生產效率。工人對生產程序失去控制,工資又被壓得極低,後來雖催生了工人自組工會的行動,也迫使福特、通用資方承認工會的存在,進而改善了工資福利待遇,但工會卻始終無權挑戰資方策劃的勞動程序,只能在資方設定好的做法上做細部微調的建議,更無權過問阻擋資方遷廠的決定。 也因此,在美國經濟繁榮的1950至70年代,美國汽車工人和其他產業工人的待遇雖隨銷量而提高,但工人對單調機械化勞動行為的工作滿意度卻極為低落。許多研究報告證實,工作問題連帶影響工人身心健康、家庭穩定性、社區參與凝聚,並導致工人對社會和政治的態度趨向極端化,導致吸毒、酗酒、暴力與各種犯罪不斷增加。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