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12-1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缺你不可】權促需要您的發票 愛心碼/實體捐贈都歡迎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當增長危害經濟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2


高雄後勁溪變色,周邊農漁產業遭受嚴重危害,元凶竟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封裝測試廠日月光。日月光位於楠梓的K7廠,單月營收逾台幣22億,可以說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指標性科技產業,如今卻被發現長期排放含帶重金屬的強酸廢水,其贏利竟是以台灣生態環境的惡化作為代價!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所謂「經濟成長」的真正意義。

事件爆發時,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人在上海,顯見高科技大廠早已兩岸一體,其投資和營運也已繫於一線。然則,12月10日開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4年工作重點將以大力度推動環保節能為指標,「各地政績不再以GDP增長論英雄」。中國大陸近20年來動輒高達8-9%的經濟成長率固然舉世豔羨,其代價卻是生存環境的大規模惡化,今年入冬以來已有25個省市出現嚴重霧霾現象,若是不加以節制,那麼,20年的經濟成長所埋下的可能是未來長達兩千年的民族禍害。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有一個迷思,那就是認為只有維持經濟成長,才可能創造社會的繁榮。幾乎每個政府都將提高經濟增長率做為施政首要目標。在台灣,我們看到馬英九政府還在為所謂「保二」或「保三」做掙扎。北京當局雖然開始有「不以GDP論英雄」的認識,但是,習慣於競爭力掛帥的地方政府是否能夠「體察上意」,恐怕都還是未知數。

細細思索,「繁榮」究竟是什麼樣的概念?是印鈔機與消費的快速轉動嗎?是滿足無止境物慾的豐足商品嗎?或是每一個體的幸福與尊嚴?是乾淨的水,清澈的天與安全的飲食?台灣自1970年代以「四小龍」龍頭的姿態追求增長與繁榮,大大小小工廠均以成本節約和資本積累為最高競爭準則。於今我們發現其資本的積累是建立在低薪的苦勞之上,而他們所節約的成本,其實是我們的溪流和土地在買單。我們當然知道許多有資本的都成為富豪,有工廠的都成為商業期刊讚頌的英雄大老闆。但是,我們的水裡沒有魚蝦,天空飛鳥蜻蜓絕跡,我們的冰箱裡找不到安全的食物,這難道就是增長的代價?

我們是否可能創造出某種「沒有經濟增長的繁榮」?「經濟」一詞,若是回到希臘原文oikonomia,意思是「家庭的管理」;若是回溯漢字本義,則是「經世濟民」的理念。不管目標是家庭或更大的人民群體,其實所需要的都不是「增長」,而是健全與友善。然則,類似日月光惡意排污和大統公司劣質食用油品事件的一再出現,讓我們不得不說,我們的經濟最缺乏的其實是健全平等的體系和友善大地眾生的意願。一位追求「增長」,其實,是危害了「經濟」!


圖說:高雄市政府環保局12月10日率員到後勁溪出海口處採集河川底泥,化驗日月光排放可能致癌廢水對河川的污染程度。(圖文/中央社)

(回目錄)




左右看:設置世界城市日有感

左看:城市美好何處尋

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口號,以及世博閉幕所發表的〈上海宣言〉,近日聯合國更通過「世界城市日」的設置。這當中,「城市」像是中國用以證明自身晉升於「現代文明」之列。但城市的樣貌究竟有多文明多美好?

對於有能力負擔城市生活成本的人們,城市是便利的,是可以和國際接軌的節點,也是能隱身於陌生人群只管自己的居住所,代價則是在工作所造成的自我疏離與作為救贖的消費補償來回往返。為了償還分期數十年的房貸,他們必須忍受著工作裡的不愉快,儘量壓低自身的生活水平,透過偶而為之的消費行為撫慰內心不安不快不滿。

還有那麼一群人,或是從事著被人看輕鄙視的工作,或是拾人所餘勉力存在於人間,在空間狹縫裡窩著活著。他們說城裡的房子永遠與他無緣,城裡的醫院最好不要進去,因為城裡的一切就算再便利,都得拿錢來換,而這正是他最為匱乏的。

總說「城市」美好,可我們只看到城市人們充滿壓力而無法放鬆的臉孔,快速移動的腳步,永遠追高的房價物價,和攔也攔不住的PM2.5霾霧。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正視農村享永續

為了討生活,人們總向城市集中。農村的農產品或是青壯勞動力,成為維繫城市運作的基礎。農村支撐著城市擴大,但擴大城市卻會加速農村城鎮更多的犧牲,更多的破敗。因此,落後破敗並非農村本質,而是城市繁榮的代價。

但是,處於城市過著所謂「現代生活」的人們,往往以為坐擁資源本是自然,享受著城市便利,鄙視農村破敗。若要削減城市經費投注鄉鎮,人們又會咬牙切齒訴不公,認為人口眾多的城市,應比破敗農村分到更多稅款。為了選舉考量,這種資源分配的修正工作總是無法向前推進。

城市的人們卻總忽視現實,沒意識到自身的便利繁榮,若無農村犧牲,又如何得以享有?一旦農村破產荒蕪,人們只能向城市湧入,屆時城市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無論是就道德責任而言,或是為了維持城市運作的永續發展來看,城市都有責任將自身資源向農村開放,使其也能享有現代生活的繁榮便利。

為此,在聯合國通過設置世界城市日的此刻,城市更應正視農村處境,協助提昇農村建設,唯有如此,城市與農村才能共享永續未來。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回目錄)



瞭望台:內在於民主主義的法西斯主義

■曾健民

記得11年前,在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舉行的「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國際研討會上,與我同席報告的纐纈厚教授(現山口大學副校長),在其論文〈日美安保條約與戰後日本的保守體制〉中真知灼見地指出:戰後日本的保守主義,在民主主義的外表中內在著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冷戰結束後,隨著日美安保體制的全球化,過去一直內在化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開始大剌剌地登上日本舞台。

從兩年前的民主黨政權開始到今天的自民黨安倍政權,日本政府瘋狂地擴張軍事力,在釣魚台煽風點火,在亞洲各地搞對抗中國,在國內則搞修憲立法,把日本推向再度成為「戰爭國家」的方向。日本這種加速度的軍國主義「豹變」,完全證實了11年前纐纈厚教授的論點。

對於這種「豹變」,今天的安倍政權已毫不掩飾。在今年九月訪美對美國智庫的演講時,安倍便露骨地表示:「如果要叫我右翼軍國主義者,那麼,請便!」上星期,安倍政權更不顧國內外強大的反對聲浪,杖著在國會的優勢強行通過了違反民主主義原則走向法西斯化的「特定秘密法」;這是一條大大強化國家機關掌握獨斷權力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的法案,違反者將被處以5到10年的刑責。這法案不但封住了日本媒體的口,也對日本的政治反對運動產生恐嚇的效果,等於塞住了國民的耳朵、掩蓋了眼睛、封住了嘴巴,把原本就十分封閉而保守的日本社會進一步推向法西斯化。

在法案通過前夕,日本各地民眾發起了抗議示威,有6千人手拉手用「人間的鎖」包圍國會和首相官邸;特別是媒體、律師、文化人、NGO、勞工團體等表達了強烈的抗爭,據共同通信社的民意調查,有50%的人表示反對,只有35%表示支持。國際特赦組織也強力批評該法違反國際人權基準,從根底威脅「知情權(對資訊的參與權)」和「表達的自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特別報告也指摘了該法威脅民主主義的透明原則。但安倍政權仍發揮了自負的「右翼軍國主義者」的性格強行通過了該法案。這將造成極端祕密主義的政權,腐蝕監督政府的基本民主權利。

這祕密法其實是安倍政權新設立的美式「國家安全會議」的配合法案。為了把日本政府、日軍和日本諜報機關完全統合到美國主導的「重返亞洲」以及軍事圍堵中國的戰略上,這條新的祕密法案是不可缺的;特別是最近的史諾登震盪更使美日加緊資訊和言論的法西斯統制。不管是新設的國安會或祕密法都在強化美日軍事聯盟的一體化,它不但威脅日本的民主主義,更將對亞洲的和平構成巨大的威脅。

嘲諷的是,12月10日恰是「人權日」,日本卻逆向通過了威脅基本人權的法律;12月8日恰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72周年,安倍政權卻通過了「祕密法」,設立了「國安會」,這不正是予告了日本將回到戰前言論統制的年代和「戰爭國家」的時代嗎?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回目錄)
窺天集:看到卻看不見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2


■蘇偉碩

聽說,哥倫布第一次抵達美洲時,當地原住民朝哥倫布巨大的船隊望去,「只見到」空蕩蕩的娑婆大洋,毫無異狀。據信,後來有些人終於「看見」海上盤據了一群怪獸,並且口述了怪獸的模樣和數量,說也奇怪,聽到之後,眾原住民從此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見」哥倫布的船隊了。

現代實驗心理學曾經不斷重複一種視覺忽視現象的實驗,證明我們心裡「看見」的遠少於眼睛「看到」的。其中一個實驗是奈瑟做的,他先請受試者看一段一分鐘的球賽錄影,並請他們在球員互相傳球時就按下電腦的計數按鍵,以測試他們的觀察力和反應速度。在檢測結束後,奈瑟問這些受試者在剛才的一分鐘內,是否看見球場上有任何異常?大多數的受試者都回答沒有。此時,奈瑟請他們再看一次同樣的錄影,這次所有人都「看見」了,在四個年輕男球員在棒球場上打球時,有個撐白色洋傘穿洋裝的迷人年輕女子走過球場,在畫面中足足出現了四秒鐘!

心理學家解釋說,我們要看見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是那麼單純的光學神經生理現象,必須透過先天和經驗學習形成的「模組」,解釋這些影像,我們才會「知道」自己要去看見什麼以及自己看到的是什麼!而各個模組會架構出稱為脈絡的解釋系統,我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界的「看見」,都是在脈絡中的看見。印度古哲學家早就「看見」了人的知見必須運用脈絡,也受限於脈絡,用漢譯佛學術語來傳達,就是「萬法唯識」!萬法唯識並不是唯心論,是實事求是地說明和提醒人們,不要太過相信自己的眼界所見與不見。眼見未必全見,不見未必不存。

最近《看見台灣》的導演去赴總統的召見,總統問他為什麼不搭飛船拍片,他答說台灣不准飛船航空,又說有次被塔台急令回航下地,因為要讓總統起飛。總統連忙道歉兩次,活像個誤闖禁區的孩子。從這段總統府發出的實錄,我們再一次證明,「看見」也好,「聽見」也好,都必需在脈絡中,當總統在脈絡之外,你見到了總統,總統卻面臨和當年第一次見到哥倫布船隊的美洲原住民同樣的困境,看不見也聽不見眼前的龐然巨物和霹靂巨響!

要解決總統總是在國民共有的脈絡之外統治國家,這個如同盲人騎瞎馬的可怕處境與國家危機,管見以為,全國的泛心理行為科學界有這樣的社會責任來承擔重任,協助總統重建與國民的共同脈絡。猶如當初齊柏林拍《看見台灣》的過程中,曾有高人建議拍一部沒有旁白的純影像記錄片,但最後仍請出吳念真來旁白。念真這名字真好,我們在觀看時,常以為自己是用眼睛來看,但其實影像的意義常被旁白等聲音重新解釋,讓人們用所聽回去修正所見。這也有心理學實驗的明證。沒有旁白,我們看到山河國破卻看不見踐踏的鐵蹄誰人縱騎。在脈絡之外,沒有聖君賢臣!必須有人念出哥倫布的怪獸船隊,酋長才能看見他早已看到的巨物!

所以政府高層常看不見和聽不見民聲和民意,絕不是眼科和耳科醫療幫得上忙的,因為他們的感官功能相信是完全健康的,心智認知功能也許還比一般人來得高,但是社會認知脈絡可能就嚴重與常模偏離,以至於造成全社會的政治痛苦和國家危機!如果我們繼續把總統和高層行政閣員的這種社會脈絡障礙症當成綜藝節目的搞笑橋段來戲謔,絕對會把我們小老百姓的幸福與未來也搞笑掉!

本來,讓總統和高官維持在社會脈絡之內是高級文官的職責,這也是國家設立文官保障制度的用意。然而經歷兩朝折騰,似乎已經讓這些棒著鐵飯碗的知識貴族虛無化了。我們如不想步中國魏晉與明末的覆轍,自救就得從總統與高官的社會心理矯治開端。
(醫師)


圖說:高雄市長陳菊(左)、導演齊柏林(中)和導演吳念真(右),10月23日為電影《看見台灣》首映會揭幕。(圖文/中央社)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我爸爸和他的田(蕭函青)@【南方電子報】
第 九十二 期 2013.12.06 著作權保護跟開放之間的抉擇@【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2-1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