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電子報-NO.3─目擊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08,2012【新聞圈】兩岸環境記者交流,重啟新的可能性
▲兩名大陸記者(左)在南投參訪時巧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榮譽
董事長李遠哲(右),雙方短暫地交換意見。
(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震災不只帶來破壞,也帶來建設,無限的重建商機隱藏在傷痛背後。例如川震為中共中央帶來土地重劃的契機,許多原本在徵收上會導致複雜問題的地區,趁著重建,政府能夠直接將其圈為「特定用地」,而省去徵收上造成的困擾。在台灣,重建過程中建商進行房屋重建,重建好的屋子則是讓災民經由政府部分補助以及銀行貸款購買,在這個過程中,建商和銀行都是獲利者,災民則一分為二:有能力與無能力貸款購屋者。災民的身分被拔除,取而代之的是經濟上的判準。資本,做為一種新的勢力,是兩岸共同面臨的問題。
政治力退位,資本勢力進駐的台灣社會,為媒體帶來不一樣的危機,「台灣的新聞感覺很多元,實際上內容很單一,而且太著重在島內事務,很少報導國際消息…,台灣媒體浪費了這麼好的環境。」《雲南信息報》記者郭敏對台灣媒體下了這樣的註解,社會氣氛開放對大陸媒體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更不用說廣大的公民記者正在逐步形成,只是主流媒體在開放之中,卻顯得保守。
【傳媒探討】災難中媒體角色 學界引領反思
記者宋小海/報導
在重大災難發生時,傳播媒體扮演什麼角色?9月27日政治大學於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這個問題重新受到檢視,希望從這次莫拉克風災的教訓中,找出政府、媒體、民眾之間資訊傳遞的問題。
專題論壇「從莫拉克風災談傳播媒體、傳播新科技、傳播人在災難中的角色」,除了國內政府、媒體人士參與,同時邀請來自新聞與創傷澳亞洲中心主任Cait McMahon。
McMahon表示,在澳洲的網路設施不如台灣般發達,澳洲政府與ABC國家電視台簽署合作備忘錄,在重大災難發生時,ABC須扮演一定程度傳遞災情資訊的角色。McMahon也補充,災情畫面對於災區人民而言,是巨大而難以抹滅的,媒體要避免過度重覆刺激;長期報導重建過程,是更為重要的工作。
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資訊組委員李雪津說,當初期的資訊並所有人的資訊的來自於電視,就連國科會的初期資料都來自於新聞報導。對於各地災情中心的電話線路過少或損壞的問題,李雪津建議,也許像中華電信的客服人員在未來類似的緊急狀況,也能成為民間通報網的一部分。
在8月9日,走了七個小時多,才踏入小林村的東森新聞台社會中心副主任羅友志直言批評,政府應該要超越媒體而沒有發揮,例如消防署自己就有SNG車12部,卻沒有拿出來用,主動瞭解災情,這些經費便是浪費。
「採訪回來後我哭兩天了,我的心已經進去了。」羅友志提及,許多媒體同仁帶著平時預備好的行囊,身著極為簡便的裝束便衝入災區,親身面對民眾的苦難後,做為記者也承受極大壓力,未來身心狀況都需要再調整。
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何國華則表示,這次災情範圍廣大,除了協調公視、華視、原民台、客家台等人力資源南下採訪,公民記者在Peopo新聞平台,素樸而深入的敍事方式,亦提供不少深度觀點。對公視而言,探討問題,持續陪伴將是未來的工作。
部落客鄭國威表示,現在數位科技進步,像是SAHANA這種開放原始碼軟體,可以進行災難處理系統。但重點最終不是系統,而是處理人力的問題。要如何透過網路、數位科技協助災情傳遞,甚至是讓政府平時受到監督,鄭國威強調:「前提是政府願意公開資訊。」
【媒體驚爆點】新唐人亞太台蓋台干擾事件向政府及國際社會提出呼籲及說明
全球中文電視--新唐人電視位於台灣台北的新唐人亞太台(NTD APTV)在台灣之164萬收視戶和大陸東南沿海的衛星收視戶,自中共建政60週年前兩週的9月17日起到30日,無法正常接收亞太台衛星電視的部份訊號。亞太台衛星訊號遭到不明干擾源之間歇性覆蓋,導致每晚原播出廣受中國大陸及台灣民眾歡迎之全球新聞、中國禁聞、與評論性節目等重要時段之信號全部長時間中斷。
【新聞圈】苦勞網與莫拉克風災
8月中旬之後,開始和收集到的可能接觸的對象連繫,並在8月下旬安排了一次拜訪的行程,隊伍由苦勞網特約記者、實習記者一行10人,拜訪的對象,集中在高雄縣那瑪夏鄉、桃源鄉的部落(當時集中安置在旗山)。這麼做的目的,是培養對災區觀察的臨場感,以及擴大接觸面積、以培養更多可以收集資訊的單點,以及內部討論的基礎。之後與災區的接觸,則以特定重要場合,個別成員的採訪,以及電話連繫為主。
首先是「勘災」,這需要專業工作者與災民共同完成、找到可以被災民接受的勘災結果;接著是形成重建的方案,由政府提供資訊與行政措施,在災民組織共識磨合完成之後,提供土地與所需的資源,進行重建,上面所說的過程,「時間」將是最重要的重點,而在這段時間裡(可能是一、二年,可能是三、五年),災民需要的是可勘居住的場所、經濟基礎,以及心理、社福、教育等協助,這也就是為什麼「中繼階段」那麼重要的原因。
很遺憾地,在目前社會只用很籠統的方式看災區,像是「山上是危險的」這種簡單的邏輯,希望災民搬遷到「安全」的地方,認為部落的災民「要回家」的想法,就是要回去住「危險」的地方,但事實上,沒有人會想要住危險的地方,問題在如何經濟、文化、族人的共識、土地的取得…這些事情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這也就是「條件」。
要說把這些條件說清楚並不容易,而無論如何困難,它都應該是媒體的責任,我們希望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把這個角色扮演好。
【特別報導】NCC證實年代風災call in 有「延遲」、「疏漏」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NCC比對了年代提供的call in 彙整記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通報資料、調閱年代call in 專線電話的通聯記錄,以及NCC側錄帶等資料發現,8月10日在年代65筆call in 電話中,有28筆已通報,37筆未通報,通報率只有43.1%;8月11日接了17筆call in 電話,15筆已通報,2筆未通報,通報率達88%。由此顯示年代在災情通報上的確有疏漏。
且根據內政府消防署提供的資料顯示,年代通報的時間,分別是8月10日晚上10點45分、8月11日晚上11點33分,由於事涉重大災情時間緊迫,對此NCC調查報告認為,年代確實有「延遲通報災情」的情形。
此外,負責承辦調查年代事件的NCC營運管理處科長朱文彬指出,NCC在8月14日訪視年代時,發現年代「沒有做好事先規畫。」且新聞部處理災民call in,並沒有規畫適當的工作場所,沒有預先做好記錄表單,僅以便條紙記載災民call in 內容,也沒有設置專用的收納器具,事後還有若干便條紙遺失,更沒有適當地保存原始記錄。
儘管年代高層曾向朱文彬表示,新聞部「一開始」就決定要通報。但問了中階主管,得到的回應是「還來不及處理」,而基層員工「也不了解作業流程」,所以才會視同一般call in 作業處理。
從NCC針對年代新聞的側錄帶中也發現,7位新聞主播,接受災民call in 時有承諾「轉報相關單位處理」類似的用語,還有一位主播對觀眾表示,「我們會儘快處理」,對照年代延遲到當天深夜10點以後才通報,顯然有明顯落差。
對此,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從「營運管理」角度來看,NCC將對年代予以「行政督導,並要求改進。」但就call in 處理內容呈現上,NCC將此案提到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會議中處理。
(本文轉載自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628)
【新聞幕後】破案率 + 搶獨家 社會新聞偵查不公開徒具形式
▲ 記者不諳法律,只要看到被上手銬的人,一概稱之「人犯」,
恐怕因違返人權而吃上官司。(圖/沈明杰攝)
【傳媒探討】部落客圈批評媒體傳達災情不足
▲台灣部落客協會理事長潘建志認為,民眾在社交網路傳遞的資訊,
遠比主流媒體的災情報導資訊更為正確。
(圖/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
8月,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史無前例重大災情,民間緊急動員協助政府處理匯整災情訊息。9月27日於台北市舉行之「2009年第五屆網誌青年運動會」中,眾多部落客齊聚一堂,除了討論數位科技的未來,也指出政府與媒體的資訊傳遞的未竟之處。
在莫拉克風災初期,建置莫拉克災情地圖,協助網民災情傳遞的台灣部落客協會理事長潘建志(比利潘)表示,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本來就是防止大型災害用的,每一個點都有接收發佈資訊的能力。這次風災若發生在一、二年前,可能不會有如此效果。災情地圖架設第一天,就有24萬人次的流量,可謂驚人。
「社交網路比傳統媒體更快、更乖、更準。」潘建志說,網路傳遞資訊不僅快,像年代等部分電視台接到求救資訊後,未即時傳遞出去乃是狠心之舉。另外,很多畫面也不是正確的災情地點,卻又每日重覆播放。潘建志批評,電子媒體為了收視率,散布許多資訊畫面卻是不對的。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代表,同時也是數位文化協會副執行長駱呈義則說,在風災的前、中、後期,橋樑阻斷資訊、物資捐贈資訊、即時政府資訊是三個不同階段的資料查詢重點。
駱呈義表示,因為數位文化協會長期協助各地方政府彌平數位落差,因此才與政府機關熟識,在這次風災主動進駐各災害應變中心,自動補足政府資訊傳遞不足之處,成為「體制外、編制內」的一員。駱政義強調,這次風災,許多傳統媒體的報導內容,所提供資訊價值其實不夠,因而無法協助民眾做判斷。
▲數位文化協會建置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成為所有資訊的集合處,
電視媒體除了報導該網址,也引用該處資訊。(圖/宋小海攝)
【記協聲明】水災CALL-IN爭議事件 NCC證實年代電視台確有延遲漏報之事
水災CALL-IN爭議事件 NCC證實年代電視台確有延遲漏報之事
記協等團體要求年代應向社會道歉並立即對兩名員工撤告、回復工作權及名譽
記協9月30日聲明稿
今日(9/30)NCC在例行記者會中,公布年代電視台在八八水災期間災民求救CALL-IN延遲通報事件調查報告顯示,年代確有疏忽延遲漏報之情形,將給予年代電視台行政督導外,後續處理將提到節目與廣告諮詢委會討論。
NCC記者會指出,年代電視台在八月十日開始接受民眾CALL-IN,當日通報筆數為65筆,實際通報給防災中心為28筆,未通報比例達56.9%,NCC在8月13日至年代電視台實地調查發現CALL-IN副控室並未有完善的處理流程。經NCC詢問年代電視台高層,高層說法為一開始即計畫要進行通報,但中階主管卻回答NCC說還來不及處理,而基層人員則是不清楚是否要通報,便按一般CALL-IN節目流程進行。
記協等團體認為,年代電視台在面臨重大社會災情事件中,處理災民CALL-IN求救電話如此輕忽怠慢,枉顧災民生命財產已危在旦夕,在事後非但未檢討內部通報流程,反而嚴懲盡職員工除解僱外並提出告訴,此舉已嚴重違反新聞專業及身為社會公器之責。記協、媒觀及勞陣等團體在此嚴正要求年代電視台立即撤回告訴、回復工作權及兩人名譽,並向社會大眾道歉。
發起團體: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
聲援連署團體: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獨立媒體網路工作室、台灣人權促進會、全國大眾傳播業工會聯合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給我報報、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綠色主張工作室、台灣新社會智庫、台北市上班族協會、古巴青年服務社、高雄市產業總工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媒體改造學社、環保聯盟東北角分會、人民力量組織、GLCA 幸福生活站、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按連署時間排序)
新聞聯絡電話:02-2341-9944
【新聞圈】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成立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於9月29日上線,網址為http://www.88news.org/
【特別報導】NCC針對年代風災call in調查結果說明
依據通信紀錄及消防署98年9月8日消署管字第0981106503號函所附年代新聞轉報受災民眾報案訊息研判,該頻道確有通報災情,其傳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請求後續處理共計7次,總計129筆,其中因有重覆通報情形,實際僅有65筆,與年代公司提供之造冊資料相符。
日期 | 時間 | 傳真筆數 |
10日 | 22時45分 | 39 |
11日 | 23時33分 | 65 |
13日 | 16時25分 22時4分 | 10 3 |
15日 | 13時20分 13時22分 | 9 2 |
18日 | 17時41分 | 1 |
總計 | 129 |
根據年代公司所提供8月10日及11日開放民眾Call-in總計11小時30分之新聞節目側錄帶、本會側錄帶與消防署提供之災情通報資料,經交互比對,結果如下表:
備註:以上節目Call-in所通報消防署之數量計43筆,另年代新聞另透過網路、傳真、新聞專線電話蒐集22筆訊息,合計通報65筆。
後續處理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