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電子報-NO.8(聚焦江陳會)─目擊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08,2012【封面故事】聚焦江陳會 媒體總動員
記者宋小海/台中、苗栗採訪報導
12月21日至25日第四次江陳會在台中舉行,這次報名採訪國內外媒體計有169家、558人,其中也包括大陸媒體(含駐點)有20家、57位採訪工作者。
鑑於去年江陳會發生警民衝突事件,內政部因應維安需求,成立「順成專案」調度各縣市警力支援,據統計超過5000名員警投入,國安人員亦有數百名之譜。
早在陳雲林抵台的前日,陸委會聯絡處於下午5時後寄送電郵告知記者,須在晚間9日完成報名隔日江陳會各別場次;而新聞行政辦公室在郵件表示提供兩支電話受理169家媒體記者報名,大量報名電話使得台中市以外的記者必須等候佔線時間。
第四次江陳會成為國內外媒體焦點,首日5樓平面記者室幾乎爆滿,不少記者找不到位置,僅能拿著筆電與椅子坐在靠牆走道;有的記者則將名片貼在桌上「劃地撰稿」。(記者宋小海攝)
台中迷航記 記者罵聲起
至於陳雲林21日抵台後參訪台中市建設的行程,20日新聞訊息僅透露「配合台中市政府之規劃通知」。21日當天,台中市政府通知媒體調派人力,分批於下午2時50分,以及3點15分搭上採訪專車前往不同地方,以便跳點採訪陳雲林之行程。
不料記者搭上車之後,經過再三追問仍無法從台中市政府官員口中得知預定採訪地點;採訪車司機亦同樣不知行程,僅能緊跟著前方座車。第一批記者跟著陳雲林一行人抵達「聯聚信義」豪宅參訪時,傳出中國央視記者不慎跌傷的插曲,接著與第二批記者都被載到「亞緻飯店」,原本傳聞要參訪的「萬和宮」及「科博館」最後證實只是虛晃一招。
在亞緻飯店時,記者們累積不滿的情緒終於爆發,當面詢問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是否在「耍弄記者」、「防賊」。沒想到得到的答覆竟是「你只是不習慣。」不少記者頻搖頭,也讓其他待命的記者同業直呼不可思議。
許多記者認為,台中市政府可以溝通哪些可能是「明點」、「暗點」,而不是完全不讓記者瞭解資訊,形同電影情節中的「矇眼綁架」。經過媒體的輿論壓力,胡志強最後向媒體致歉,同時強調未接收到來自總統府的溝通。
22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會面時,攝影記者在會場後平台上尋找最佳拍攝畫面。(記者宋小海攝)
維安考量 採訪空間受考驗
除了參訪行程之外,飯店各式會議行程也同樣嚴密,舉凡「歡迎儀式」、「晚宴」「江陳會談」、「簽署儀式」、「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會見海協會代表團」等大小不一的行程,記者除了必須隨時配掛「第四次江陳會談記者證」之外,還要按時領取各場次編號證明卡,附在記者證下方;在「簽署儀式」等重要儀程上,記者更須接受警方安檢方,才得以進入。
由於採訪媒體眾多,致使記者如何在適當位置、角度、時間,拍到需要的新聞畫面成為一大問題,特別是部份場地僅能容許少數記者進行拍攝;對於媒體記者與官員意見喬不攏,由電視新聞現場製播聯誼會副會長黃光華,以及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會長邱榮吉居中協調。
在協調過程中,也有少數近乎火爆的場面,以22日於裕元花園酒店舉行的江陳會談現場為例,據與會記者表示,記者座位安排相當不理想,距離會議桌太近,空間受限,讓攝影記者擠成一團,更不用談文字記者。對此副會長黃光華後來表示,前日雖與行政負責人員談妥場地配置,但隔日卻因維安人員的要求全盤推翻,才出現此一情形。
在維安因素之外,人員動線不當亦會干擾新聞拍攝。在首日歡迎晚宴上,會場工作人員不時走動擋住拍攝,致使部份攝影記者按耐不住邊拍邊罵,對手持專業攝影機的記者更是一大困擾。
海基會與海協會完成簽署儀式後,中國各家電視台隨即進行現場轉播。(記者宋小海攝)
警民衝突現場 記者驅前搶拍
記者除了關注江陳會談實質內容之外,週邊抗議事件也是採訪重點,各家媒體調度SNG車在福華飯店旁的進行轉播外,在拒馬外也有數部SNG車駐守,還有有主播直接在警方拒馬不遠處架起轉播台。
特別是23日晚間7時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許多駐守飯店外圍的記者本來以為「準備換班了」,不料一輛抗議宣傳車行經裕元花園酒店門口時,對其發射沖天炮引發首度江陳會流血事件的序幕。
23日晚間警民衝突事件後,警方欲以拒馬封鎖天橋,記者趕緊整御裝備下橋採訪。(記者宋小海攝)
在第一時間幾位記者捕捉到發射沖天炮的畫面後,警方爬上宣傳車企圖制止抗議民眾,台中市刑警大隊小隊長陳諸想卻跌落在地頭部受傷,後送澄清醫院。後續警方前撲後續,將宣傳車上的6位抗議民眾逮捕移送台中二分局。為了拍攝衝突現場,幾位記者爬跨過刺絲拒馬,在推擠中險象環生。
事件發生之初,對於「推落」、「掉落」,警民雙方各執一詞。現場記者更提高警覺,以防第二波衝突。約莫十點半左右,警方則公布搜證帶,畫面顯示車上民眾有推落員警的動作。
警民衝突事件發生,記者透過SNG車於第一時間傳遞現場訊息。(記者宋小海攝)
接著媒體記者兵分多路,其中以駐地記者為主力,緊盯台中二分局、澄清醫院的最新狀況;直至午夜時分,媒體記者方才陸續散去。
【新聞圈 】平面記者團結力量初啼:香港壹工會成立 ──專訪香港壹傳媒副理事長馮永堅
文/alien(文字工作者)
香港壹傳媒工會成立的主要促因是在今年(2009年)2月時,
根據壹傳媒副理事長、壹傳媒工會成員馮永堅表示:「
在工會成立過程時,一面得向政府職工登記局申請,
香港壹工會 Facebook介面。(圖片擷取自網路)
馮永堅認為,以資方的立場來看,
至於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運作方式、擘劃。馮永堅認為,
香港過去在平面報業並沒有工會。所以,
在筆者定稿前,10月份壹工會與資方達成協議:
壹工會積極爭取得到令人雀躍的結果,
【新聞觀景窗】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捉襟見肘 仍堅守戰場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的記者必須自行開車在山區穿梭,出門跑一趟車子便滿佈塵土。(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高雄採訪報導
24日是八八水災後第138天,莫拉克獨立新聞自9月29日開站以來,以有限的駐地記者人力,結合關心災區的各界人士,持續報導災後重建過程。身為發起人之一的輔大新聞傳播系講師陳順孝表示,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目前等於是參與成員在「奉獻」,未來營運除了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注奧援,同時希望申請「數位典藏」計畫以利後續經營。
駐地記者三月內歷經三代
場景拉到災情嚴重的高雄縣山區,《目擊者》記者於本月走訪六龜鄉、桃源鄉等地,拜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駐地記者;當時正值記者柳琬玲將採訪工作交接給新任記者鄭淳毅。
柳琬玲原為文山社區大學工作人員,災後被調至旗美社區大學後,參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的報導工作。短暫與開站後第一代康椒媛共事後,康椒媛即轉任環境顧問公司,從事環境規劃設計、社區輔導等工作,但仍與高雄縣災區重建相關。柳琬玲於11月後又必須回頭專注在旗美社大的工作,11月到任的記者鄭淳毅則負責接下高雄縣各鄉鎮的採訪路線。
鄭淳毅原任職半官方之生物科技開發中心擔任專案行政,進入原住民鄉鎮推廣有機農業;後因專案缺乏經費投入致使組織精簡,而後轉換跑道擔任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的記者,帶到筆電等輕便行李,自行駕著兩輪傳動的休旅車在坑洞碎石不絕的山區行進,到任後直接投入採訪,逾一個月還找不到時間返回桃園家中收拾行李。該名記者的薪資現由樹谷基金會贊助,讀者若看到她的作品,可見文末皆附註「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記者採訪嚴肅的災後重建新聞,偶爾也會在餐桌上進行。(記者宋小海攝)
「在這裡採訪要有自己的車比較好。」柳琬玲說。同樣也是自己在山區衝上衝下,緊盯政府派員勘察受災村落的進度,她必須自己機動前往各村,並隨時與新聞網主編馮小非聯繫。山區有時連線品質不良,發稿進度便會受阻。
奉獻與工作之間的拉距
鄭淳毅言談中輕鬆笑談自己如何被「剝削」,在山區採訪有時,會自動跳過一餐。《目擊者》記者隨著柳琬玲進入桃源鄉途中,一度險些在山路彎道與來車對撞,新聞網的記者精神勞累可見一斑。
柳琬玲(右)自己的車子送修,桃源鄉的理斷牧師(左)為她送來當地修車廠老闆自己的"Hello Kitty"車代步。(記者宋小海攝)
新聞網在高雄縣的三代記者皆為女性,即使離職後,在自身工作之餘仍會協助報導。柳琬玲在旗美社大接觸當地組織工作,也會與莫拉克新聞網互通聲息。柳琬玲則表示,現在新聞網除了要將「當地資訊帶出來讓大眾知道,也極需記者人力將外頭的重建政策過程帶進災區。」
【 特別報導】公視董事長適任案 28日臨時董事會大對決
公視董事會爭議,就像茶壺內的風暴,一觸即發,
文/顧美芬(文字工作者)
面對新舊勢力的糾葛,公視擬於28日周一加開臨時董事會,
12月初,備受爭議的公視董監事增聘案,
據了解,28日臨時董事會中,若能如期舉行,討論的主要提案,
儘管公視董事長鄭同僚,一度以「未依規定在14天前提案為由」
有趣的是,對於行政院新聞局修法增聘公視董事案,
公視董事會爭議愈演愈烈,為了避免妨礙公廣集團發展,
【封面故事】群眾運動採訪安全停看聽
記者顧美芬/特稿
備受矚目的江陳會議期間,大小衝突不斷,特別是攝影記者,
雖然群眾運動的場合,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仍有些跡象可以依循,
有些攝影記者混在警察中,捕捉畫面,但是因為躲在警方後面拍照,
若遇到民眾對攝影記者挑釁,
另一個容易引發衝突的時機點,是警方的舉牌動作。曾經歷經520
而遊行隊伍成員的組成份子,也要留意。黃子明舉例,
【新聞圈】香港「壹」工會成立再思考
引言:列寧在1902年寫了一本書《怎麼辦》,
文/alien(文字工作者)
8月24日在香港,壹傳媒員工的工會正式對外宣佈成立,
「壹」工會的創建
是什麼原因,催生了壹工會?
首要的原因是員工面臨「減薪」的情況,次要是資訊不透明的現況。
目前該工會在網路上成立Facebook的群組(群組名是:Ne
壹工會的成立對於香港傳媒的生態頗富指標意義。香港的《信報》、
「壹」工會實質效用待沽
壹工會對外宣稱,創立此工會的宗旨是:「
理想與現實是不是有一段距離?
香港的《中博環客》9月時報導壹工會成立的概況,
就筆者的理解,一個真正想要「進行抗爭」的工會,它的「
很明顯的是,這些會費並不預期用作準備長期與資方抗爭的需要。
會費投射對工會的想像
筆者曾經與第一銀行產業總工會的總幹事汪英達討論香港壹工會的現
同樣的思維模式,在撰稿過程,
不過,在質疑壹工會會費以及工會運作的目標時,
職工盟經驗,也許能為壹工會對媒體抗爭運動,擘劃具體的想像。
【記協會訊】《衝進災難第一線:談災難新聞報導與心理創傷》巡迴座談雲林場
座談會與談人由左至由分別為雲林縣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江岱錦、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旗美社區大學主任張正揚、蘋果日報記者辛啟松。(記協)
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主辦的《衝進災難第一線:談災難新聞報導與心理創傷》巡迴座談會中,記協會長莊豐嘉指出,若無良善的傳播管道,政府有再好的防災計劃、救災行動,民眾也無從得知。
《衝進災難第一線:談災難新聞報導與心理創傷》於12月11日假雲林科技大學舉行,會中除了邀請雲林縣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中天新聞記者江岱錦;旗美社區大學主任.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合辦人之一張正揚,以及蘋果日報台南駐地記者辛啟松等人參與座談,分享採訪及傳遞災區資訊的經驗。
莊豐嘉指出,災情資訊越豐富,越能安定民心減少損失;若無良善的傳播管道,政府有再好的防災計劃、救災行動,民眾也無從得知。
因此,他認為,媒體不應只是報導災難而已,還當在政府的救災體系裡擔任適當的角色。雲林縣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江岱錦也表示認同,他強調,「傳播」在防災、救災體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致力於災後重建資訊的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也以「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為例,該網站自9月29日成立以來,深入詳實報導災區新聞,有別於主流媒體在災後,不再關注的態度,更具社會意義。
蘋果日報辛啟松分享在八八水災當下的採訪經驗,對於採訪災難的心理壓力,他認為自己還能克服。台視駐雲林記者郭振益也提到10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對許多記者而言,是一畢子難以磨滅的記憶,即使事隔多年重回災區採訪,還是會時常想起災情慘況,要花費許多年才逐漸平復。
至於一般的社會新聞採訪,車禍等重大意外事件所造成的心裡創傷,有些記者表示,會自己學習適應,慢慢學著接受,但也沒有尋求其他協助的管道。
莊豐嘉表示,記協舉辦座談會,就是希望協助記者抒發採訪的壓力,同時記協也與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許瓊文建立合作關係,透過創傷新聞網等方式幫助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