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電子報-NO.13(媒體網路影音大進擊)─目擊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08,2012【封面故事】中央社播報影音新聞 4月1日上線
去年12月7日的第五屆東亞運跆拳道比賽現場,我國選手遭南韓選手攻擊頸部後落敗,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出面抗議此舉犯規,過程經中央社特派記者吳協昌拍攝,並發給國內各大電子媒體。(圖/中央社提供)
記者宋小海/報導
中央通訊社擬定4月1日推出網路影音節目「全球視野」,並已在2月9日經社內選拔出兩位主播,於中央社網站首頁公佈訊息。主播人選分別是原擔任商情新聞中心記者葉代芝,以及資訊事業中心助理編輯江明晏。自4月1日後,中央社在每日先傳輸新聞供其他媒體選用,在每日晚間9時則會播報「全球視野」,時間長度約10至15分鐘。
影音新聞目前在中央社尚未正式編制,現階段小組工作人員共有14名。負責統籌該小組運作的副主任林芥佑表示,目前選出的兩位主播,葉代芝仍持續採訪財經新聞,再利用其他時間熟悉新聞編排、影音後製等流程。江明晏原即隸屬於資訊事業中心負責影音新聞工作,然而兩人在熟悉主播工作之外,遇到重大新聞事件亦必須外出採訪。
葉代芝(左)與江明晏(右)自4月起將為中央社播報每日新聞。(圖/中央社提供)
至2月底中央社已完成18位特派員訓練,國內亦有逾百名員工參與學習。林芥佑說,今年中央社的影音新聞產量,已提升至每月50至60則,而現階段無償提供電視台使用的影片,平均亦有12則以上。中央社影音新聞自去年7月規劃,8月採購攝影25套,每套攝影器材約4萬元,剪輯軟體等設備則約莫30萬元,另外教育訓練費用每月6萬多元。不過中央社去年底申請通過經濟部工業局與資策會的先期補助案200萬元,今年將正式挹注,初期投資成本可望打平。
「中央社影音新聞強調畫面的獨特性。」林芥佑認為中央社在四大洲駐點特派員帶回的內容,是最大的賣點,國內重大新聞事件亦能動員人力拍攝,並可依其他媒體的影像要求進行客製化服務。未來也不排除與政府或民間拍攝紀錄片等專案合作。
【會員來鴻】一個聲援「5x65活動」媒體人的感慨
編按:
3月8日國際婦女節前一天,「5x65好不好?」活動,於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前上演。活動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台灣自由緬甸網絡發起,聲援5位進行人權工作,卻各遭緬甸政府判刑65年的女性,她們名字分別為瑪瑪烏(Mar Mar Oo)、妮拉婷(Nilar Thein)、仙妲敏(Sandar Min)、德德昂(Thet Thet Aung)、心心愛伊(Thin Thin Aye),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多人受到刑罰與囚禁。
「5x65好不好?」在音樂、故事、唇印與文化體驗中,透過明信片的書寫與寄送,傳遞「愛與關懷」的訊息,為遠在緬甸5位女性人權鬥士請命。媒體人張素華到場聲援,並向參與民眾講述5人其中之一瑪瑪烏(Mar Mar Oo)的生命故事。張素華亦為記協之成員,因此編輯室特別向張素華邀稿發表對本次活動的感想。
張素華在婦女節前夕聲援緬甸女性人權鬥士,身後人像為46歲的家庭教師瑪瑪烏,她在緬甸參與抗議高油價示威遊行後,2008年8月遭到政府逮捕入獄。(宋小海攝)
張素華(快樂聯播網《夢中的國家》主持人)
初聽到「5x65」,對一個有20年媒體、社運經驗的我,也不免發出驚嘆。
我的台灣經驗告訴我,即使在緬甸,最多五個女性的刑期加起來65年。結果錯了,竟然是325,也就是每個女性都被判65年。
這5位女良心犯,觸法的時候都相當年輕,出生從1977到1964年,三、四十歲的盛年,最小的當年只有11歲,我所介紹的故事當事人瑪瑪烏還在唸高中。
所謂犯的法,都是跟批評政府政府有關,直接批評或遊行抗議;非經政府允許集會結社;擁有被懷疑批評政府的設備,像是印刷機和外國貨幣;傳遞有關的電子訊息、照片、影帶。極度惡劣的言論環境,讓不遠的人正為此受著酷刑。
65年,對每個人來說,何其漫長,這五位女良心犯,只是剛好被抽樣出來刑期65年的代表,其他緬甸的良心犯,沒被現場射殺的受刑者還有上千人在監獄,身體正被長期飢餓、寒冷、病痛、嚴重的皮膚潰癢侵蝕生命……
作為一個台灣媒體人,習慣於要辯理的言論嘈雜環境,第一次可以這麼理直氣壯的為政治站台,知道「5x65」還沉默的人,是該去看看醫生。然而我能做的何其微小,充其量一個廣播專訪、一個現場女良心犯的故事介紹、一個唇印明信片、一篇800字的短文。
對於參與聲援「5x65」活動,不只是本著良知;不只是回報為台灣爭得言論自由的國際特赦、人權組織;還是一種難免墮落媒體人的自我救贖。受出資者意志左右而言論爆炸的媒體環境,為了生存工具化以及對報導良心的冷漠的洗滌。作一個媒體人無視真相,追逐聳動的標題當然可悲,但是面對如緬甸人權非常聳動的真相,卻無動於衷不能下標更為可悲。尤其回顧緬甸水災與兩星期後的中國震災的新聞處理,人命的價值天差地遠,獨立於政治與商業的新聞製作仍是不可能。
除了相較緬甸與台灣兀自珍惜之外,回到台灣的媒體現場,一樣有未釐清的言論人權問題,由於,缺乏政治的炒作,對媒體本身也退去吸引力,然而如媒體公共化、政商置入性新聞、記者獨立報導及新聞專業倫理,都仍是最基本卻不見解決的議題。詭異的是,這點卻不見同樣聲援緬甸人權的媒體工作者大聲疾呼。也許,改革的需求得等到台灣公民大幅的自覺才有可能。
我的台灣經驗告訴我,即使在緬甸,最多五個女性的刑期加起來65年。結果錯了,竟然是325,也就是每個女性都被判65年。
這5位女良心犯,觸法的時候都相當年輕,出生從1977到1964年,三、四十歲的盛年,最小的當年只有11歲,我所介紹的故事當事人瑪瑪烏還在唸高中。
所謂犯的法,都是跟批評政府政府有關,直接批評或遊行抗議;非經政府允許集會結社;擁有被懷疑批評政府的設備,像是印刷機和外國貨幣;傳遞有關的電子訊息、照片、影帶。極度惡劣的言論環境,讓不遠的人正為此受著酷刑。
65年,對每個人來說,何其漫長,這五位女良心犯,只是剛好被抽樣出來刑期65年的代表,其他緬甸的良心犯,沒被現場射殺的受刑者還有上千人在監獄,身體正被長期飢餓、寒冷、病痛、嚴重的皮膚潰癢侵蝕生命……
作為一個台灣媒體人,習慣於要辯理的言論嘈雜環境,第一次可以這麼理直氣壯的為政治站台,知道「5x65」還沉默的人,是該去看看醫生。然而我能做的何其微小,充其量一個廣播專訪、一個現場女良心犯的故事介紹、一個唇印明信片、一篇800字的短文。
對於參與聲援「5x65」活動,不只是本著良知;不只是回報為台灣爭得言論自由的國際特赦、人權組織;還是一種難免墮落媒體人的自我救贖。受出資者意志左右而言論爆炸的媒體環境,為了生存工具化以及對報導良心的冷漠的洗滌。作一個媒體人無視真相,追逐聳動的標題當然可悲,但是面對如緬甸人權非常聳動的真相,卻無動於衷不能下標更為可悲。尤其回顧緬甸水災與兩星期後的中國震災的新聞處理,人命的價值天差地遠,獨立於政治與商業的新聞製作仍是不可能。
除了相較緬甸與台灣兀自珍惜之外,回到台灣的媒體現場,一樣有未釐清的言論人權問題,由於,缺乏政治的炒作,對媒體本身也退去吸引力,然而如媒體公共化、政商置入性新聞、記者獨立報導及新聞專業倫理,都仍是最基本卻不見解決的議題。詭異的是,這點卻不見同樣聲援緬甸人權的媒體工作者大聲疾呼。也許,改革的需求得等到台灣公民大幅的自覺才有可能。
【封面故事】公視新聞網規劃7月大改版
記者宋小海/報導
公視預定在今年7月推出「PNN/公視新聞網」網站,而將有別於目前的提供線性影音節目為主的公視新聞網,讀者更可望透過各式資訊圖表內容,獲得更詳細的新聞資訊。目前參與規劃主要有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吳東牧主導、並加入新聞部企劃黃能揚、特約專案彭博文一同合作。
原任「獨立特派員」節目製作人吳東牧在今年2月調離崗位投入新聞網站計畫,該節目製作人由呂培苓接任。吳東牧說,曾與《有話好說》製作人陳信聰交換意見,兩人皆認為「公視新聞網」的大多僅止與上傳電視節目內容,未充份發揮網路的特性,因而向新聞部經理何國華提出網站改版的想法,於去年底正式提出改版計畫。
網站應讓讀者深入新聞脈絡
吳東牧認為,現在公視新聞網的每段新聞內容,長度大多在1分半左右,受限於電視新聞的線性播出的性質,因此較缺乏資料整理分析的內容。相較於其他媒體在網路新聞也會附帶相關新聞連結,吳東牧則認為用關鍵字「撈新聞」還不足夠,希望未來的公視新聞網可透過多樣化的文字、圖表、時間軸、連結等非線性整合,具有「懶人包」的效果,使讀者能清楚看到新聞事件的前後發展脈絡。
現階段在人力安排上,吳東牧希望在規劃中期,或至少到正式上線初期能增為6人,再依實驗結果評估是否增加人力。在網站技術,則希望利用網路現有的資源,例如以wordpress等簡易架站工具為主,
對於目前的資源規劃,吳東牧表示雖然今年預算已規劃完畢,原提案150萬元的預算規劃被調整至不到100萬。吳東牧擬定之後補提2年500萬的規劃,但限於公視董事會爭議仍在持續中,能否通過還是未知數。
公民記者合作經驗
吳東牧並談到公視《獨立特派員》首度與「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的交流經驗。《獨立特派員》於2月10播出公民記者大暴龍、楊鵑如製作的〈誰要停車場〉,對吳東牧來說,這次經驗交流並不是希望公民記者一定要做得與電視台一樣,而只是將影片調整剪輯成適合電視台播出的方式。
他亦認為,公民記者找尋新聞線索的熱情與觀點,與一般記者的方式不盡相同,值得公視參考學習。
【新聞圈】公視新聞部搬家 這次玩真的?
記者宋小海/報導
今年公共電視在新春團拜時,總經理馮賢賢再次向員工宣示,將貫徹公視新聞部自華視遷回東湖公視大樓的計畫。馮賢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搬遷計畫早在2008年6月的董事會即已通過,只是同年9月新聞局「新聞採編播自動化系統」相關預算有所變更,連帶使新聞部的搬遷計畫擱置;去年12月公視再度完成與新聞局修訂合約,因而新聞部遷回東湖勢在必行。
「新聞採編播自動化系統」早在2007年新聞局〈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及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便已規劃,馮賢賢對此表示,去年底與新聞局完成簽約後,新聞局期望在15個月內完成驗收,因此公視勢必快馬加鞭,而目前已開始著手採購自動化設備,預期在8月全部到位。她認為「新聞採編播自動化系統」涉及空間調整、動線安排,為了杜絕「哪裡有位置就往哪裡塞」的作法,未來整套系統擬定建構在公視東湖B棟大樓,完成中央式編輯平台,乃是基於新聞專業考量。
「節目部與新聞部就像公視的兩條腿,但新聞部目前在製播環境卻處處受限。」馮賢賢並重申公視、華視新聞部整合是過去錯誤的決策,不但讓公視新聞部員工在製播過程受限,在資源分配上,甚至新聞時段還要配合華視新聞使用攝影棚的時間,而退至晚間8點。除了兩台新聞部的編採思維不盡相同,而公視基金會對華視並沒有完全持股,所以還是要考慮華視應有的廣告收益。馮賢賢也補充,華視本來就只有一套資源,並沒有什麼不對,不過政府在過去並沒有促進公華兩台整合的積極作為。
「今年可算是公視的『數位化元年』。」馮賢賢並強調,完成新聞採編播自動化,製作新聞的存取、編輯時間將是數倍以上縮短。另外,公視今年除了主題式網站的建置規劃,也預期成立「生態環境網」、「藝術文化網」等網路頻道。
【記協會訊】記協會員大會3月27日會長、執監委改選
文/秘書處
親愛的會員: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即將滿15歲了,很感謝您對記協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愛護,往後還需您的持續參與,一同為台灣媒體環境努力。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謹訂3月27日(星期六)下午,在本會六樓大會議室舉行第十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我們將選舉第十一屆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並針對組織章程進行修訂,誠摯盼望您能撥冗出席,履行會員權利及義務。
親愛的會員: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即將滿15歲了,很感謝您對記協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愛護,往後還需您的持續參與,一同為台灣媒體環境努力。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謹訂3月27日(星期六)下午,在本會六樓大會議室舉行第十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我們將選舉第十一屆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並針對組織章程進行修訂,誠摯盼望您能撥冗出席,履行會員權利及義務。
【封面故事】聯合報系下半年規劃成立影音節目
記者宋小海/報導
聯合報系發言人項國寧表示,現階段對影音直播節目的呈現方式、呈現平台還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想像空間,因此並不急著在現在就推出直播節目。相較於中央社即將推出《全球視野》已選出兩位主播,項國寧表示,聯合報系的主播人選會先從內部徵選,然後再向外徵求。目前細部的規劃還沒有決定,一方面也要看未來在哪一個平台上播出,實務上的需求是什麼才能定案。
聯合報系搬遷新總部之後,並擴大徵聘人員。項國寧說,目前招募進度還算順利,將展開內部訓練及工作的磨合。初步會分為訓練組和後製組;影音部目前對人員訓練都是全方位的,記者要能寫稿、過音、能採訪、能拍攝還要能剪輯。
「聯合新聞網提供的是全面性的服務、是多媒體的服務,不管是文字、圖片、影音內容的提供數量和內容,取決於用戶的需求和內容題材的性質。」對於如何從影音新聞獲利,項國寧則表示,目前沒有精確的切出影音內容單獨獲利的情形,未來也不計畫如此做。
據聯合報系說法,目前在全台有近400位外勤記者,每天產生100多則影音新聞。聯合報員工則表示,目前聯合報文字記者每個月至少要拍2則影音,第2則之後每則加給250元;平面攝影記者則是10則,第6則之後每則加給250元。
目前一般讀者可在聯合新聞網上看到記者拍攝的內容,亦有較不經剪輯安排的新聞現場實錄。項國寧亦強調,未來會更重視質的提升而不只是量的提供。獎勵的制度會往質的方向移動,而不只是量而已。
「影音新聞品質不一的問題,在發展過程是必然階段,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去年要成立影音部的原因。」項國寧期許,「未來透過影音部的運作,品質方面會有很大的改進。聯合報這麼多年來強調的無非是正派和優質,目前很多誇張式的播報、口水亂噴的節目,一定不會是聯合報未來的方向。」
【媒體放大鏡】百萬的選拔 主播的條件
陳書瑤(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學生)
自 1993 年政府開放頻道以來,電視新聞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主播的角色也代表著電視台的品牌與形象。但是近年來,主播的形象越來越明星化,強調美貌與年齡,似乎甚麼是真正的新聞人員具備的「專業」,以非必要條件。從去年的台視百萬主播選拔來看,篩選一個具有潛力的主播,以整個商業廣告的包裝下,似乎印證了外貌與年輕是成為主播的必要條件。
2009年8月8號,是台視睽違十年的新聞招考。頂著「百萬主播」的廣告詞,當家主播劉麗惠到各個新聞系所名校廣招人才,並在各大媒體、報紙、廣告,強力宣傳,打著不限科系、不限性別、不限年齡的條件,透過公開選拔程序,甄選三位儲備主播人才,並為強化台視品牌主播概念,將首度推出簽約金制度,與最後入選的前3名進行簽約。
台灣學者研究根據電視新聞界具實務界經驗者的說法,規劃了以下五點主播的條件:一、精通新聞專業的技能、二、洋溢著親和力、三、表現專業的權威、四、外貌與音質令人舒服、五、具有即席報導新聞的能力。這裡提到的條件是「令人舒服」的外貌,所謂「令人舒服」的標準是甚麼?台視標榜的不限年齡、不限科系、不限性別的招考條件,最後選出的三位主播,強調各個年輕有活力,每個都是校園美女,展場主持與公關,充滿潛力!而筆者實在很難看出,這些工作經驗如何與俱備一個成為當家主播的專業形象有所關聯?到底是為了噱頭,還是為了建立台視品牌形象,而台視的主播品牌,似乎只建立在「人正」與「活力」上。電視台為了博取收視率競爭激烈,是否更是讓主播這個專業行業掛上美貌第一的框架?
日前中央社報導,BBC急徵「歐巴桑」主播,目的就是洗刷歧視中年女性惡名。BBC發表聲明指出,「BBC新聞部向來致力確保我們有最好的主播,這代表我們需要有不同年齡及背景的主播」,同時證實總經理的確要求各部門主管延攬各界人才擔任主播和主持人,其中也包括中年女性。從新聞工作來看,就在其他國家紛紛走出性別框架與外貌迷思之下,筆者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元的主播形象,並且提升新聞播報人的專業度與信任度,以及將性別主流化的概念融入新聞工作中,才能真正建立具有思想改革與表現專業權威的電視台品牌形象。
【新聞圈】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結果揭曉
編按:
本文內容及攝影作品由主辦單位「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授權轉載,欲見其他攝影作品,可點擊各獎項之標題。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系列照片類
本文內容及攝影作品由主辦單位「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授權轉載,欲見其他攝影作品,可點擊各獎項之標題。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系列照片類
斷臂的劉安增是台北著名的另類風景,他在安全島上賣玉蘭花將近二十年,每天天剛亮他便從台中搭巴士到台北賣花,在炎熱的夏天,他頂著烈日揮汗工作,為了多一些客源,他冒著危險違規爬上交流道,買花者在他身上得到了救贖,而他則不以斷臂為藉口,靠著「雙手」賺取人生!! (蔣煥民/壹周刊)
第一名 蔣煥民/壹週刊
作品:斷臂花伯的一天
第二名 張良一/蘋果日報
作品:我要我的家
第三名 余志偉/蘋果日報
作品:重返多納
優選 林振義/蘋果日報
作品:莫拉克風災
直升機來了
航特部直升機14日搶進那瑪夏鄉後送災民,直升機著陸後,救難人員抱著小孩準備搭機離開災區。(蘇聖斌攝)
第一名:蘇聖斌/中央通訊社
第二名:盧太城/中央通訊社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侯世駿/蘋果日報
第二名:盧太城/中央通訊社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侯世駿/蘋果日報
罹難者家屬在「頭七」的清晨回到小林村引領親人的魂魄,家屬們跪在斷橋處,望著曾經是美麗的家園,哭喊著親人的名字。(黃世麒 / 中國時報)
第一名:黃世麒/中國時報
第二名:羅沛德/自由時報
第三名:馬立群/壹週刊
優選: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第二名:羅沛德/自由時報
第三名:馬立群/壹週刊
優選: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景氣低迷,讓34歲的失業漢小湯,無法養活自己,最後因餓到胃痛,不得已向社福團體拿下令他感到羞恥的捐贈飯包。他受訪時淚眼盈眶說:「我覺得受人接濟很丟臉,但實在沒辦法。」(余志偉/蘋果日報)
第一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第二名:田裕華/蘋果日報
第三名:陳正興/聯合報系
優選:郭晉瑋/台灣立報、陳柏宏/非凡新聞周刊
第二名:田裕華/蘋果日報
第三名:陳正興/聯合報系
優選:郭晉瑋/台灣立報、陳柏宏/非凡新聞周刊
花蓮新城博愛街18號,有棟超過百年的日式老建築,是間充滿懷舊氛圍的老相館,叫做「新城照相館」。因為電影「盛夏光年」曾在此取景,一時聲名大噪,變成許多好奇的觀光客,必拍「到此一遊」芭樂照的景點。這間老相館的男主人林燦珍先生,已經過世,80幾歲的攝影師蔡金蓮奶奶,有著60年的拍照經驗,目前獨居於此。在宛若時光倒轉數十年的老攝影棚裏,留下一張肖像照。(陳逸宏/蘋果日報)
第一名:陳逸宏/蘋果日報
第二名:林冠良/自由業
第三名: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張良一/蘋果日報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體育新聞類
第二名:林冠良/自由業
第三名:王飛華/中央通訊社
優選:余志偉/蘋果日報、張良一/蘋果日報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體育新聞類
HBL女子組冠軍由普門迎戰陽明,成軍六年普門以73比48擊敗陽明奪下冠軍,全體隊員向場邊加油的師父們擊掌答謝。(陳怡誠/中國時報)
第一名:陳怡誠/中國時報
第二名:戴見安/文化大學公關室
第三名:郭日曉/中央通訊社
優選:蘇聖斌/中央通訊社
第二名:戴見安/文化大學公關室
第三名:郭日曉/中央通訊社
優選:蘇聖斌/中央通訊社
從缺
2010台灣新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與科技類
汶萊首都常有猴群出沒,居民也習以為常不會驅趕,大膽的猴子就到市場裡偷蔬菜,手上拿一個,嘴裡咬一個,另一手還要整袋拿走,真是吃人夠夠。(吳毅平/自由攝影)
汶萊首都常有猴群出沒,居民也習以為常不會驅趕,大膽的猴子就到市場裡偷蔬菜,手上拿一個,嘴裡咬一個,另一手還要整袋拿走,真是吃人夠夠。(吳毅平/自由攝影)
第一名:吳毅平/自由攝影
第二名:林振義/蘋果日報
第三名:候世駿/蘋果日報
優選:張良一/蘋果日報
第二名:林振義/蘋果日報
第三名:候世駿/蘋果日報
優選:張良一/蘋果日報
第一名:從缺
2009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中,踩街遊行的美麗舞者,一路上扭腰擺臀的性感演出,最吸睛!(徐簡麟/自由攝影)
第二名:徐簡麟/自由攝影
第三名:謝一麟/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第二名:徐簡麟/自由攝影
第三名:謝一麟/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第一名:從缺
第二名:從缺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
第二名:從缺
第三名:余志偉/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