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電子報-NO.12(江啟臣就任新聞局長)─目擊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08,2012【特別報導】NCC四週年慶 表揚七家媒體業者
NCC主委彭芸於22日四週年慶時,頒發感謝狀給7家媒體業者。(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新春初始,國際通訊傳播委會(NCC)在22日下午舉行成立4週年會慶,會場上並致獎表揚去年八八水災協助災情通訊有功單位及人員,包括搶修、捐贈通訊設備之民間企業與個人。另外,NCC主委彭芸頒發感謝獎給7家衛星電視新聞媒體。
NCC主委彭芸表示,八八水災時,媒體在第一時間發揮即時
獲贈感謝狀的媒體共有年代網際、東森電視、中天電視、民視、三立電視、聯意製作、飛凡傳播等7家傳播事業公司。
NCC營運管理處處長陳國龍說,傳播事業受獎名單乃由營管處各科推薦,受獎之7家媒體除了在當下即時報導,亦增闢時段大幅報導災情,傳遞大量資訊。
年代call in事件後仍獲表揚
針對年代新聞台災情call in、通報有所漏失,並NCC受行政指導一事,陳國龍回應說,先前NCC對年代新聞台的行
相較於衛星新聞台人人有獎,公廣集團及其他無線電視台皆不在受獎之列,營管處無線傳播科科長陳書銘則補充,無線電視新聞台災情發生當下,並無增加時段報導即時災情,再加上播送乃使用公共頻譜資源,本來就有提供公眾服務的義務,因此即不另行表揚,而非否定其他電視台的新聞表現。
公廣另推重建新聞網
公視新聞部經理何國華聽聞此訊,也表示公眾服務本來是公視之義務,並說明現階段公視新聞部推出「八八重建在地新聞網」,結合公視、原民、客家三台的新聞資源,加上各地公民記者的影音資料不僅在網路傳播,也有機會在公視「獨立特派員」等時段部份呈現。
何國華表示,相對於許多媒體對於災區重建報導冷卻,公視透過虛擬空間與傳統電視的交互整合,期望新聞資訊能讓更多人持續關注災區重建議題。
【傳媒短評】「妄言司法罪」讓「新聞自由」名存實亡
文/戴智權(台大新聞所研究生)
刑事被告未經法院合法的審判程序前,就被媒體定罪,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媒體審判」,也會形成輿論造成法官壓力。因此,法務部在民國98年12月07日舉行「刑法修正草案公聽會」,草案條文中包括「妄言司法罪」。「妄言司法罪」嚴重壓縮了「新聞自由」的空間。若「妄言司法罪」過關,「新聞自由」將名存實亡。
刑法修正草案第172條之3的規定:「持有或知悉證據資料之人,在涉訟案件訴訟程序終結前,將持有或知悉相關證據資料之重要部分,於訴訟程序外為不正當之使用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按照法務部的邏輯,在訴訟程序終結前,為避免媒體記者或律師將訴訟程序中所得到的卷證資料用於訴訟程序外之不當用途,引起輿論壓力,造成公審狀態,不當干擾法官判案。因此,應制定「妄言司法罪」。
但是,就草案條文觀之,何謂「不正當之使用」?大法官釋字四三二號解釋揭示了「法律明確性原則」,法律條文若未通過此原則的檢驗,違憲。「法律明確性原則」,顧名思義,法律的制定必須讓受規範者得以了解何種行為會受到處罰,人民才得以措其手足。試想,如果媒體記者旁聽法庭活動並獲得證據資料,進而撰寫報導或評論法官的判決,是否構成「妄言司法」?到底新聞報導的內容,怎樣構成「妄言司法」?評論法官在法庭活動中的表現,是否構成「妄言司法」?到底「不正當之使用」的意涵所指為何?草案條文能否通過「法律明確性原則」的檢驗,誠有疑問。
已故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Potter Stewart大法官提出了「第四權理論」(the fourth estate theory)。他認為憲法保障新聞自由的目的,在於保障一個有組織的新聞媒體,使其能成為政府三權以外的第四權,以監督政府,防止政府濫權。因此,媒體報導法庭活動,是身為「第四權」的責任,讓閱聽大眾了解台灣發生的事件,並防止司法審判人員之官僚化。但是,法務部不如此設想,用最嚴厲的刑罰手段限制台灣媒體的「新聞自由」,若是「妄言司法罪」通過,將產生寒蟬效應,媒體記者將不敢再勇於報導或評論,民眾「知的權利」將嚴重受影響。
「媒體審判」的問題,雖然有改善的必要。但是,可以用侵害「新聞自由」手段較小的方式修正。譬如,加強法學教育與提昇記者專業。台灣的法官,接受大學四年的法學教育,再加上司法官兩年的相關訓練,若是不具備抗壓力,該檢討的是台灣的法學教育。另外,媒體記者也必須不斷進修其法律專業,報導司法新聞時,盡可能讓報導客觀中立,將訊息正確地傳達予閱聽人。
「妄言司法罪」,用意在保障「審判獨立」,但是實際執行的結果將讓「新聞自由」名存實亡,而且本條文有違憲的可能。推動「妄言司法罪」,還請法務部三思!
【封面故事】東吳副教授江啟臣就任新聞局長
24日新聞局長完成交接典禮,新任局長江啟臣(右)在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手中,接過前任局長蘇俊賓的印信。
記者宋小海/報導
行政院新聞局於24日交接新聞局長,卸任的蘇俊賓轉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新任局長則由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江啟臣接任。
蘇俊賓卸任致辭時強調,清楚過去自己並不只是政策辨護發言人的角色,新聞局另外一大部份的業務,是在於文創產業,因此期望要為電視、電影、流行音樂等產業,找到最有利的座標,除了感謝新聞局同仁,也要感謝央廣、公視、中央社等單位。
蘇俊賓表示希望新聞局的人才在政府組織再造之後,能有更好的舞台,在文化部會有新的角色國際交流、宣傳,影視發展等文創產業的貢獻。蘇俊賓並提及,近期已與新任局長江啟臣有頻繁交流,發現他個人冷靜有想法、思考清楚,並具備專業的平實論述,可為新聞局創造更好的形象。
新任新聞局長江啟臣則表示,影視相關內容產業將是台灣另一個崛起的機會,因此,未來會投入更多資源,以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他也會做好政府發言人的角色,對內做好溝通說明,對外宣傳國家形象。
江啟臣25日上午首度於新聞局主持行政院會議報告之記者會。當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一度以H1N1疫情防治報告作結時,江啟臣則提醒楊志良應補充說明《醫療法》內容。(記者宋小海攝)
江啟臣25日上午首度於新聞局主持行政院會議報告之記者會。當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一度以H1N1疫情防治報告作結時,江啟臣則提醒楊志良應補充說明《醫療法》內容。(記者宋小海攝)
【傳媒通告】台灣新聞攝影比賽3月6日評審全程公開
記者宋小海/報導
第三屆台灣新聞攝影比賽於今年一月中收件截止,報名參賽者繳交去年所拍攝之作品,共計有88人參賽,件數則已破千件。主辦單位擬於3月6日於義美大樓(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6F會議室進行公開評選作品,並開放一般社會大眾觀看評選過程。
本屆新聞攝影比賽評審組成先由研究會經由網路票選產生評審團遴選小組,再由該小組聘選7人擔任評審。評審分別為自由攝影劉振祥、潘小俠、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中國時報攝影主任黃子明、聯合報系攝影主任林錫銘、紀錄片工作者蔡崇隆、陳育青。
比賽評審自3月6日當天早上10點開始逐項評審,在評選過程中,所有作品皆會以投影播放,除了供評選審視,亦期能讓一般民眾旁聽評審過程,但與會者須留意不得干擾評審工作。
【封面故事】公視董監事爭議未落幕 新、舊任局長同道:依法行政
卸任新聞局長蘇俊賓對於公視爭議表示一貫依法行政的立場。(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在24日舉行的新聞局長交接典禮中,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抵達會場觀禮, 會後並與卸下新聞局長一職的蘇俊賓握手致意,雙方面帶笑容, 絲毫未見上月公視與新聞局對簿公堂並隔空喊話的火藥味。
在24日舉行的新聞局長交接典禮中,
然而針對公視爭議後續如何解決,蘇俊賓僅稱是制度問題, 新任局長江啟臣亦附和蘇的說法,表示依法行法,近期將 聽取局內各處室簡報後再回應。
今年1月,因公視基金會先是假處分8名董事, 隨後至法院控告新聞局長蘇俊賓及8名董事涉偽造文書、背信罪等。 新聞局方面亦未示弱,除了調查公視基金會行使假處分的預算經費, 並向法院聲請解除鄭同僚董事及董事長職務。
鄭、蘇兩人在爭議事件後首度公開會面,短暫握手寒暄, 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亦一同在旁。 接著蘇俊賓隨同新任局長江啟政踏出禮堂, 一一與新聞局同仁握手致意。面對媒體對於公視董事會風波提問, 蘇俊賓則表示此事與人無關,是制度問題,行政部門一定要依法行政。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第二排右一)、總經理馮賢賢(第三排右二)出席新聞局長交接典禮。(記者宋小海攝)
江啟臣在蘇俊賓離開後接著回應說,希望公視趕快回復正常, 扮演服務社會大眾的角色,畢竟公共電視是大家的電視, 不希望影響大眾的權益。新聞局站在政府單位的角色,會依法行政。
江啟臣並允諾,細節作法相關單位會再做說明。 由於才剛上任,必須再做進一步瞭解,看未來如何有更好的安排, 重點是確保新聞、電視節目之閱聽者的權益。
【記協會訊】記協會員大會3月27日會長、執監委改選
文/秘書處
親愛的會員: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即將滿15歲了, 很感謝您對記協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愛護,往後還需您的持續參與, 一同為台灣媒體環境努力。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謹訂3月27日(星期六)下午,在本會六樓大會 議室舉行第十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會中我們將選舉第十一屆執行委員、監察委員, 並針對組織章程進行修訂,誠摯盼望您能撥冗出席, 履行會員權利及義務。
親愛的會員: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即將滿15歲了,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謹訂3月27日(星期六)下午,在本會六樓大會
【傳媒通告】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3月9日揭幕
記者宋小海/整理
第二屆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 World Indigenous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Conference,WITBC )將在3月9日至12日於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行,時程為期四天。繼2008年紐西蘭毛利電視台主辦後,本屆大會則由我國原住民族電視台與公共電視台擔任東道主,會議主題為「原住民媒體於數位時代所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原住民廣播電視業者交換營運及發展之經驗,另有影展、部落文化體驗等系列週邊活動。
WITBC於2008由紐西蘭毛利電視台發起,目的在串聯全世界重要的原住民媒體,共同為原住民族來發聲。首屆WITBC於2008年3月26至28日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市舉行,主題為「創造未來(Reclaiming the future)」,希望聯合世界各國的原住民媒體共同保存、發展原住民語言及文化,並且確立了WITBC每2年定期召開的原則。目前會員國成員除了台灣,並有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挪威、南非、愛爾蘭、蘇格蘭、威爾斯等不同國家區域的廣播、電視台。
主要會議在3月10至11日進行,探討原住民族廣電業者將如何面對數位化發展,以及使用多頻道、跨平台與新媒體等數位匯流之技術與特色,同時克服版權之約束與經費之壓力,而在WITBN架構下建立會員的交流機制,包括影片、新聞等節目內容的交換分享,以及員工和管理經驗的交流。
WITBC另規劃影展活動,針對「原住民族傳統生態智慧與環境永續發展」主題,邀請各會員提供相關影片作品參展。本場次特別針對影展主題-傳統知識與原住民族永續發展的議題,探討原住民族媒體的角色與責任。
我國於影展播放的影片《黑潮的甜蜜故事》為原民台製作,內容述說蘭嶼島藉著黑潮,與菲律賓巴丹島共同分享同一個語系以及同源的飛魚文化。影片中黑潮如何流動平衡環境氣候,以及族人遵守自然律法智慧,亦連結本屆大會的關懷宗旨。本片製作人瑪拉歐斯、導演張也海‧夏曼皆為達悟人,也因而增添民族自我解讀詮釋之意涵。
活動報名網址:連結
我國於影展播放的影片《黑潮的甜蜜故事》為原民台製作,內容述說蘭嶼島藉著黑潮,與菲律賓巴丹島共同分享同一個語系以及同源的飛魚文化。影片中黑潮如何流動平衡環境氣候,以及族人遵守自然律法智慧,亦連結本屆大會的關懷宗旨。本片製作人瑪拉歐斯、導演張也海‧夏曼皆為達悟人,也因而增添民族自我解讀詮釋之意涵。
活動報名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