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電子報-NO.15(報業微網誌)─目擊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08,2012【特別企劃-微網誌】蘋果:增加多元化閱讀
記者宋小海/報導
《蘋果日報》於去年5月成立官方噗浪、推特,正式加入微網誌的行列,並在去年底另設立臉書帳號。其中《蘋果日報》噗浪與臉書目前有2萬名左右的支持者,而推特3千餘名的支持者則相形較少,訊息內容主要是一則新聞統發至三個平台。另外,《蘋果日報》在臉書成立「壹蘋果異人堂」,專門負責處理特別新聞人物的相關資料與訊息。
《蘋果日報》資訊統籌副總編輯謝素娟表示,報社發現國外社群網站的成長力道驚人,壹蘋果因此成立官方的噗浪、臉書、推特;每日下午發佈的蘋果搶先報,預先披露隔日部分的蘋果日報新聞,其中許多網友的回應對於記者後續的新聞追蹤有莫大助益,甚至直接將網友意見報導在新聞內。
謝素娟說,目前負責微網誌訊息發佈工作,主要由三位網路文編負責,社群上的新聞訊息,參考網站的點閱率以及社群用戶的使用習慣,由小組討論之後發佈,但其他部門編輯也會關注。挑選新聞除了《蘋果日報》各版頭條為重要新聞必然發佈外,以趣味性、消費、生活資訊類比重較高;另外也強調網路相關新聞。在噗浪、臉書、推特等社群發佈時不以量取勝,而是以「適度」、「定時」(半小時至1小時一則)為原則。
謝素娟表示,政治類新聞較易引起論戰,主因為黨派立場不同。另外娛樂票選活動新聞也因為粉絲各擁其主,會引起網友筆戰。編輯基本上不參與、出面調停,但若發表的言論涉及人身攻擊、謾罵,將會把該留言刪除。
對於雙向互動的新聞製作的影響,謝素娟說,各微網誌的回應訊息皆會透過網管技術整合至單一平台匯整,由文編選取評估訊息後再轉發給各發稿單位參考,至於《蘋果日報》A落的重要新聞,則因網友的批評意見更為多樣化,訊息轉寄會再經過資訊統籌部分類篩選,例如日前檳榔西施被警察過肩摔新聞,都有代為轉達網友意見。
「因為可讓讀者的多元化閱讀,對新聞效益的提升,是有正面性的影響。」針對經營微網誌社群平台是否能提升點擊率、網站廣告等收益,謝素娟則透露,目前網路廣告的價碼是固定的,但皆會定期依據檢視網站流量,再作評估。她並表示微網誌所帶來的新聞點閱與網路互動,並非報社主要獲利來源,因此獲益也非經營考量所在。
至於去年11月壹傳媒推出「動新聞」後,相關影音動畫是否帶動微網誌討論與網站點擊,謝素娟則說,動新聞的點閱和一般新聞採分開統計,網站上所見的點閱數是一般新聞點閱,動新聞點閱尚無在前台露出。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活動佈告】「暫停之家」移工攝影展
主題:暫停之家─移工攝影展
攝影:張榮隆
策展單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展出地點:法雅客攝影走廊(台中店/台北信義店)
時間/地點:
2010.4/1~4/28 台中市中港路二段111號9樓(新光三越百貨)
2010.5/1~5/31 台北市松夀路9號B2(新光三越百貨)
【國際短波】泰國示威衝突 日本記者中槍殉職
文/編輯室
泰國10日發生鎮暴警察與紅衫軍大規模衝突,造成21人死亡、800多人受傷,其中一名任職於路透社東京分社的攝影記者村本博之在採訪現場中槍身亡。
村本博之享年43歲,其遺體13日已運抵日本成田機場;日方將進行司法解剖,並循外交管道向泰國政府追究其死亡原因。
【特別企劃】報業微網誌
編按:
微網誌時代來臨,新聞媒體也開始加入經營「推特」(TWITTER)、「噗浪」(PLURK)、「臉書」(FACEBOOK) 的行列,微網誌使得新聞發佈更為即時,也讓讀者更容易參與回應、轉發訊息。本期專題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部電子報一同製作,首先探訪《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四報系對於微網誌的看法及使用政策,瞭解平面媒體如何面對不斷變革的數位科技。
微網誌時代來臨,新聞媒體也開始加入經營「推特」(TWITTER)、「噗浪」(PLURK)、「臉書」(FACEBOOK) 的行列,微網誌使得新聞發佈更為即時,也讓讀者更容易參與回應、轉發訊息。本期專題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部電子報一同製作,首先探訪《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四報系對於微網誌的看法及使用政策,瞭解平面媒體如何面對不斷變革的數位科技。
【國際短波】普立茲新聞獎首見網路媒體
發展調查報導是網路媒體ProPublica的成立宗旨。(擷取自網路)
文/編輯室
今年度美國普立茲新聞獎在12日公佈,並首度出現新聞網路媒體獲獎。非營利的網路媒體ProPublica與《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共同合作獲得調查報導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記者Sheri Fink追蹤2005年卡翠納(Katrina)颶風期間,新紐奧良的一間醫院遭大水圍困陷入混亂,為減輕病患痛苦,最後院方則面臨是否替病人安樂死的道德爭議。
獨立非營利新聞網站ProPublica於2008年1月成立,總部設於紐約曼哈頓,只靠基金及捐款支持營運,經費主要由 Sander基金會支持。ProPublica成立目的在於改善調查報導日益漸少的狀況,尤其一般傳媒漸漸將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的調查報導視為奢侈品,而將調查部門予以裁減。該網站指出,在網路時代,「我們面對『意見』來源不斷擴展的狀況,但這些意見所根據的『事實』來源卻不斷萎縮。」
ProPublica目前有32名記者專門從事調查報導,其中在2009年共發表138篇報導。
【特別企劃-微網誌】聯合:社群網站行銷將讀者帶回新聞網站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特約記者李奇偉/報導
聯合報旗下的網站「聯合新聞網」從去年夏天之後陸續在噗浪、臉書設置自己的粉絲團與資訊平台。除了聯合新聞網之外,聯合知識庫、udn網路城邦部落格在噗浪與臉書也都各有屬於自己的平台。
聯合線上副總經理李彥甫表示,聯合新聞網、聯合知識庫與udn網路城邦部落格在噗浪與臉書的經營,是由各自原有的部門負責。如聯合新聞網的管理單位是負責市場行銷的事業發展部,聯合知識庫自身即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單位,部落格則是由內容部的事業發展組負責維護,目前尚未為此特別整合一個新的部門。
「它(社群網站)不是一個內容,而是一個marketing的工具」李副總認為噗浪與臉書帶來一個新的平台,尚未與內容的產製有所關連。而既有部門的工作都包含行銷的部份,所以沒有再多設立一個整合的部門。
有使用噗浪或臉書的網友,若有加入或成為它們的粉絲,在噗浪可以看到“Myudn”跟你道早安,或是臉書上即時更新的新聞,這些分享的內容究竟要如何選擇呢?
李副總表示,內容多選自聯合新聞網上重大的、較能吸引網友注意的新聞,即符合此類讀者較感興趣的新聞。負責經營平台的單位會視當天新聞的狀態選擇相關內容,單日更新少則2-3次,多則5-6次。「題材的選擇主要著重在網路上較為熱門的題材,包括影視娛樂、重大新聞。有些較為嚴肅的題材,需要討論而不適用短訊息發出的議題,如二代健保等,它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就不會將它放在上面。」
與網友的互動上,聯合線上會針對加入的粉絲辦一些網路活動,但主要目的是想讓他們回流到udn,參加udn的活動。目前沒有針對噗浪或臉書的網友舉辦大型活動,多來自於聯合新聞網本站。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吸引更多網友回到本站瀏覽內容或參加活動。
網友的回應是受到聯合線上重視的,李副總表示他們有許多方法去測量網友的反應。除了觀察噗浪或臉書以外,也會分析yahoo或google的關鍵字,根據這些去判斷讀者現在關心的是什麼,進而特別推薦和搜尋相關資訊。
但目前在噗浪與臉書的行銷效果仍不明顯,以量而言,聯合新聞網本站的網友互動還是多於兩個社群網站。而作為一個行銷工具,對於新聞的採寫、編輯也還未能帶來影響。即使偶爾會在噗浪或臉書找題材,但也僅是眾多新聞線索的一部份。
據此而論,社群網站仍未衝擊新聞資訊的產製過程,從聯合線上的角度,以此作為匯聚眼球的行銷平台,並試圖將眼球帶回聯合新聞網本站。李副總認為「目前的網路世界有這麼多的工具,你用了可能沒有太正面的效果,但不用它可能就有反效果,包括形象、實際的流量。」雖然還未能反映出理想的效果,仍無法讓人忽視社群網站近期內的成長,並期待它未來的發展潛力。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活動佈告】卓新獎基金會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近年來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冰山融化、氣候異常等名詞越發頻密的出現在國人生活裡,地球環境惡化,已慘烈的反應在世界各地的氣候災難中。2009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讓民眾的危機感陡增,但令人焦慮的是,在危機感不斷上升的狀況下,我們能做些什麼?該怎麼做呢?
理念並不高遠,時時可印證於行動。《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一書從環境新聞的現場出發,告訴讀者目前國際聯手正積極推動的減碳抗暖化大業進展如何,有哪些困難仍待克服;再回過頭來觀照台灣這塊土地上,有哪些人正持續為不會說話的環境或大聲疾呼,或默默努力。
4月16日(五)下午2點,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將邀請多位環境記者、民間團體代表,與您一同分享生活中可實踐的環境倫理。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中央通訊社
時 間:九十九年四月十六日(五)
下午14:00-16:00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中央通訊社
時 間:九十九年四月十六日(五)
下午14:00-16:00
地 點: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月涵堂一樓會議室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10號)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10號)
主 持 人:陳世敏(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與會貴賓:(依姓氏筆劃排序)
周志宏/台達電基金會副執行長
卓亞雄/聯合報高級記者
陳曼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許心欣/社團法人環境資訊協會代表
張楊乾/低碳部落格主編
許心欣/社團法人環境資訊協會代表
張楊乾/低碳部落格主編
楊憲宏/資深環境記者
潘漢聲/綠黨中央執行委員 【特別企劃-微網誌】中時:開創話題拉近讀者距離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記者李信漢/報導
隨著社群網站興起,臉書、噗浪已成為多數網友每天獲取資訊的來源,而微網誌推特更是部落客間用來交流意見、引導話題的重要媒介。微網誌與社群網站的流行,不只改變網友網路使用行為,也促使傳統媒體網站朝向更多元、互動的模式發展。
國內老字號媒體《中國時報》旗下網站「中時電子報」於2009年12月開始在臉書、噗浪、推特上設立粉絲專頁。設置專頁的目的,除了為方便在不同窗口轉貼新聞、藉此增加電子報點閱率外,網頁編輯也利用社群網站雙向互動的特性,與讀者閒聊新聞話題,以拉近彼此距離。
目前「中時電子報」在臉書上的粉絲約有1700餘人;近200名使用者將噗浪上的「哈妮甜新聞」加為好友;並有5300餘位「推友」追踪echinatimes。三個專頁基本上是轉貼來自中時、中天的新聞,但張貼的訊息內容並不完全相同。新聞加值中心產品經理許嘉文說明,因為三個微網誌各有不同特性,編輯在臉書上會多放些新聞照片、影音新聞,或預告活動消息;在噗浪上則會針對話題新聞詢問讀者意見。至於推特上的echinatimes,主要是用作熱門新聞的連結服務。
許嘉文表示,微網誌現由新聞加值中心負責管理,共有8位同仁每天早晚輪班編輯網頁內容,每小時平均轉貼1~2則新聞。在新聞選擇方面,編輯先從中時電子報上最熱門的新聞取材,而由於國內網友較常使用臉書和噗浪兩個社群網站,編輯貼文時也會加入留言,希望引起讀者回應。留言大多是編輯自己對該則新聞的小評,但對於重大新聞事件,編輯的評論用字就會謹慎些。編輯謝艾婷舉例,先前在轉貼癈除死刑新聞時,她會用中性的字眼詢問網友意見,適時引導讀者討論,以避免出現過度偏激的言論。
至於網友的回應是否會影響報社記者新聞編採的方向,許嘉文表示,中時電子報與《中國時報》的作業流程是分開的,中時電子報並未涉及《中國時報》報社內的新聞編採流程。許嘉文坦言,不論是臉書上的粉絲專頁、噗浪「哈妮甜新聞」或推特上的echinatimes,目的都是在做網站行銷。 因此,相較於BBC逐漸發展出適用於推特140字限制的「簡訊」,「中時電子報」開設的微網誌,仍停留在轉貼新聞連結的階段。
而在這波社群網站和微網誌行銷熱潮下,許多平面媒體也加入競爭行列。許嘉文認為,比起其他競爭對手,中時電子報最大的優勢,在於結合《中國時報》的新聞內容和中天新聞的影音報導。雖然目前三個專頁上的使用者仍不多,但她希望藉此長期累積互動社群,未來中時電子報能夠建立類似mobile 01的線上新聞論壇空間。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活動佈告】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
文/編輯室
201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將於4月17日(六)上午11:00舉行,敬邀各位得獎者能夠出席頒獎典禮,也歡迎各界到場觀禮。
時間:4月17日(六)上午11:00
時間:4月17日(六)上午11:00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
得獎名單及作品:http://tppa1.blogspot.com/
當日流程:
10:45~11:00報到
11:00~11:05主持人宣布頒獎典禮開始、研究會致詞
11:05~11:10致贈評審感謝狀及致詞、合影
10:45~11:00報到
11:00~11:05主持人宣布頒獎典禮開始、研究會致詞
11:05~11:10致贈評審感謝狀及致詞、合影
11:10~11:50 頒獎及致詞、合影
11:50~11:55研究會宣傳巡迴講座活動
11:55~12:00茶敘
【傳媒時評】販賣慈善-從The Big Issue得到救贖?
4月1日The Big Issue創刊活動,雜誌社請遊民舉起雜誌給媒體拍照,高喊「大誌雜誌、大誌一百」。(李宜霖攝)
文/呂苡榕(台灣立報記者)
4月1日愚人節當天,台灣第一份由遊民負責販售的刊物「The Big Issue」創刊,當天捷運龍山寺站出現三十多名身穿黃色背心的遊民,背著20本雜誌準備啟程,前往不同的捷運站販售。
Big Issue源於英國,是社會企業的一種,既是營利單位,同時肩負社會責任,在台灣一本雜誌售價100元,其中50元是遊民的利潤,讓他們開始積累資本,未來或許回歸生活軌道,擺脫遊民身分。不過能否讓這份收入從「餬口飯吃」,提高到存點錢擺脫現狀,又取決於雜誌銷量。
翻開雜誌,裡面介紹的多是流行事物,問及是否邀請遊民民擔任寫手,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總編輯李取中說,由於遊民本身在書寫上有困難,因此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打算,雜誌是一種商品,要讓消費者有購買的慾望。不過他也強調,每一期的雜誌中都會有遊民相關的專欄。但是創刊號中,似乎沒有這個專欄。
從創刊號中還看不出The Big Issue與市面上其他雜誌的區隔,也許要持續觀察才能發現他的特色。這本由遊民販賣的雜誌,和「遊民」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除了它的利潤一半交給遊民。既然沒有強烈市場區隔,也並非以遊民作為雜誌主體,如何讓雜誌本身鎖定的20至35歲消費群掏錢購買,而不只是出於一份「善心」,恐怕是編輯群未來要費心的部分。
「給予遊民工作」作為一種協助遊民的手段,出於對遊民組成的想像過於單一,同時也陷入現代社會工作倫理的思考邏輯──有工作的才是正常人。
仔細觀察街上的遊民,其中不乏無工作者、社會適應不良或者精神障礙等,只把遊民和無工作畫上等號,是一種簡單的分類方式,用過於粗淺的邏輯說明遊民的生成:沒有工作,所以變成遊民。但是沒有工作的人一定會變成遊民嗎?除了最直觀的理由之外,恐怕還需要更結構性地理解它形成的原因,才能提供協助。
當社會企業把「賦予工作」和「回歸正常」接上線時,它隱含了現代社會的工作倫理──工作本身便是一種價值,一種高貴且令人高貴的活動。就連社會局也會將遊民轉介給就業輔導中心,因為它希望這些人可以回到生產的行列上,只有這樣才有價值,才能被社會接受。
只是遊民是一個問題嗎?對誰來說是個問題?從社會成本的角度思考,解決遊民問題,比起解決企業污染等,恐怕要小的多。從治安來看,一年有多少遊民傷人的事件?與一般人犯罪相比發生頻率高出許多嗎?
那麼遊民究竟是誰的問題?也許他映照出的只是「正常」生活的反面,因此讓大家感覺不舒服。而當我們為了自己的舒服,去購買一本遊民販售的雜誌,期待他能因此回歸正常生活時,以維持我們對社會秩序的想像,究竟獲得救贖的是我們,還是他們?
【特別企劃-微網誌】自由:暫未考慮跟進
記者宋小海/報導
在社會大眾使用微網誌的熱潮中,《自由時報》至今並未投入經營微網誌。
《自由時報》發言人兼編政組組長蘇宇暉指出,報社將網路讀者與實體的讀者視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而對於現階段網站新聞的發佈,是基於服務網路讀者的政策。因此,報社對微網誌在尚未有具體獲利模式之前,暫時不會考慮擴大人力投入經營微網誌這類社群網站。
《自由時報》發言人兼編政組組長蘇宇暉指出,報社將網路讀者與實體的讀者視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而對於現階段網站新聞的發佈,是基於服務網路讀者的政策。因此,報社對微網誌在尚未有具體獲利模式之前,暫時不會考慮擴大人力投入經營微網誌這類社群網站。
蘇宇暉表示,目前《自由時報》除了編輯將平面實體內容轉為網站訊息,另外在網路即時新聞方面,則另有約12名編輯負責處理。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國際短波】亞太記協要求美國解釋駐伊記者遇害事件
文/編輯室
民間網站Wikileaks於4月5日公佈一支影片,顯示2007年駐伊拉克美軍以直昇機攻擊巴格達市民,並造成路透社攝影記者Namir Noor-Eldeen與駕駛Sameed Chmagh死亡。先前路透社曾要求美國政府公開影片,卻遭軍方拒絕。
4月8日,亞太記者協會發佈聲明,要求美國政府說明駐伊採訪記者之遇害事件。除了2007年美軍直昇機攻擊事件之外,另一起類似事件發生在2003年4月8日,長期提供國外記者住宿的巴格達巴勒斯坦飯店,遭受美軍坦克炮火攻擊,導致西班牙Telecinco電視台攝影記者José Couso與路透社攝影記者Taras Protsyuk死亡。
【記協會訊】旺報主筆楊偉中接任記協會長
圖二:記協幹部合影,由左至右為常務執委劉明堂、新任會長楊偉中、常務監委莊豐嘉(前任會長)、常委陳曉宜、秘書長劉嘉韻、常委鄭超文。
文/秘書處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於3月27日召開第11屆會員大會,選出新任幹部共15名執行委員暨3名監察委員(詳細名單如下),並於昨日(4月8日)召開第一次常務委員會議,選任出新任會長,透由常委各自表達對記協發展的看法,進行選任;最後結果一致通過由楊偉中接任記協第11屆會長一職。並由前任會長莊豐嘉手中交接記協錦旗,意謂傳承,並進一步瞭解秘書處工作事項,與記協幹部交換彼此經驗。
楊偉中長期從事勞工、社會運動,歷任台鐵工會公司化對策小組召集人、全國產業總工會研發及宣傳主任、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在媒體圈則先於《新新聞》擔任特約主筆、採訪主任,並在去年九月擔任《旺報》主筆至今。
楊偉中認為,未來工作計畫除了發展新會員之外,也將就過去參與工運的經驗,協助處理記協勞動權益等問題。他並期許能藉由工作坊、營隊講座等活動,加強與校園學生及社團的連結;此外,對於兩岸新聞記者交流,楊偉中亦期盼透過記協保障言論自由,促進新聞改革。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十一屆幹部
會長
楊偉中 旺報/主筆
常務委員
陳曉宜 自由時報/財經組召集人
鄭超文 聯合報/攝影記者
周富美 苦勞網/特約記者
劉明堂 中央社/主任編輯
執行委員
林注強 台視/駐桃園記者
安德毅 Taiwan News/總主筆
林朝億 中央廣播電台/記者
黃奕瀠 旺報/文化組記者
涂建豐 蘋果日報/高雄採訪中心記者
戴上茹 蘋果日報/資深記者
高有智 中國時報/記者
羅玉潔 宏觀電視台/英語新聞編譯
謝三泰 自由撰稿人(資深攝影記者)
廖珪如 旺報/記者
常務監委
莊豐嘉新頭殼新聞網站/總製作
監委
呂東熹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楊子毅 TVBS/攝影記者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於3月27日召開第11屆會員大會,選出新任幹部共15名執行委員暨3名監察委員(詳細名單如下),並於昨日(4月8日)召開第一次常務委員會議,選任出新任會長,透由常委各自表達對記協發展的看法,進行選任;最後結果一致通過由楊偉中接任記協第11屆會長一職。並由前任會長莊豐嘉手中交接記協錦旗,意謂傳承,並進一步瞭解秘書處工作事項,與記協幹部交換彼此經驗。
楊偉中長期從事勞工、社會運動,歷任台鐵工會公司化對策小組召集人、全國產業總工會研發及宣傳主任、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在媒體圈則先於《新新聞》擔任特約主筆、採訪主任,並在去年九月擔任《旺報》主筆至今。
楊偉中認為,未來工作計畫除了發展新會員之外,也將就過去參與工運的經驗,協助處理記協勞動權益等問題。他並期許能藉由工作坊、營隊講座等活動,加強與校園學生及社團的連結;此外,對於兩岸新聞記者交流,楊偉中亦期盼透過記協保障言論自由,促進新聞改革。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十一屆幹部
會長
楊偉中 旺報/主筆
常務委員
陳曉宜 自由時報/財經組召集人
鄭超文 聯合報/攝影記者
周富美 苦勞網/特約記者
劉明堂 中央社/主任編輯
執行委員
林注強 台視/駐桃園記者
安德毅 Taiwan News/總主筆
林朝億 中央廣播電台/記者
黃奕瀠 旺報/文化組記者
涂建豐 蘋果日報/高雄採訪中心記者
戴上茹 蘋果日報/資深記者
高有智 中國時報/記者
羅玉潔 宏觀電視台/英語新聞編譯
謝三泰 自由撰稿人(資深攝影記者)
廖珪如 旺報/記者
常務監委
莊豐嘉新頭殼新聞網站/總製作
監委
呂東熹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楊子毅 TVBS/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