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目擊者電子報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創刊日期:2009-07-07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40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目擊者電子報報
目擊者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目擊者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10-14 16:00:00 /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焦點話題】台塑南亞廠大火 燒出問題漫延中
 【焦點話題】台塑南亞廠大火 燒出問題漫延中
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台塑南亞廠10月3日冒出濃煙大火,這也是台塑近3個月來第3起火災工安事故。
 
圖、文/鄭榮文(民視新聞台駐嘉義記者)
 
 
 10月3日當天上午8點50多分,我正開車前往山區的方向行駛,準備採訪去年八八颱風後,一批永久屋在上午9點半於竹崎鄉鹿滿的動土典禮。這時接到朋友電話:有火災發生,黑煙沖到天空,方向在太保市,有可能是南亞工廠;最後,他加上一句:黑煙真的很大!我立即轉向改往嘉義市行駛,一邊向嘉義縣消防局求證,勤務中心電話接通了,我問:太保市是不是發生火災,請問是那家工廠?執班人員告訴我:是南亞太保廠,消防車已經出動搶救。

 
奔赴現場 十萬火急
 
 確定消息後,我立刻打電話向高雄南部中心回報,嘉義縣發生大火,是南亞工廠,請公司派轉播車前來支援。我從竹崎鄉交流道直上南二高,車速超過110公里,到了中埔交流道,立即接向東西向快速道路,抬頭往車窗外一看,遠處就見到濃濃黑煙一直往空中竄升。
 
 車輛以超過百公里的時速不斷奔馳,不一會兒我又接上中山高,往太保市方向直奔,整個高速公路前方,彷彿一條黑色的長龍,從半空中攔截越過,到了太保便直接下交流道,往2公里外的南亞廠奔馳。到了工廠大門口前,已經有一些附近的民眾圍在對面馬路觀看,大家議論紛紛。我瞄了一下手錶,9點15分,原本30分鐘的車程,我只花了一半時間,但一路狂奔,還是捏一把冷汗。
 
 我拿著攝影器材,連走帶跑經過南亞大門,這時消防車一輛接著一輛從身旁經過,駛入工廠內,轄區水上警分局員警,站在長長白色鐵欄杆前管制,一旁就是南亞工廠警衛室,裡頭人來人往異常忙碌。這時我發現友台壹電視、年代電視駐嘉義的記者已到達現場,報社方向則有聯合報、蘋果日報記者到場。我站在鐵欄杆前,架好三角架開始拍攝,煙依然不斷從廠內冒出,一輛輛消防車在5層高廠房外,加上水柱射程有限,顯得格外渺小。這場火災非同小可,我趕緊再向公司回報,為了趕播出時效,請轉播車能儘速抵達。
 

民怒群聚 衝突爆發
 
 雖然可看出,消防人員十分賣力,但工廠濃煙範圍有增無減。這時,太保市附近里長、代表,以及縣議員,陸續到達現場責備南亞,南亞相關人員出面安撫。民代們要求進去現場勘查,警察排排站在鐵欄杆前,這些民代不得其門而入,雙方引起口角。
 
 這時,群眾愈聚愈多,有的婦女也出面痛斥南亞公司,這時突然有民眾喊衝,其中10多位民眾,彎下腰站好馬步,兩手齊力向前,搖晃鐵欄杆,90度直直挺立的鐵欄杆,被推得呈現45度傾鈄,眼看可能被推倒。南亞人員和警察再度勸阻,鐵欄杆才悻免倒地。
 
 趁著混亂時,太保市南新里長葉全成,快跑穿越欄杆往裡頭跑,被南亞人士拉了下來,葉里長高喊:要給媒體進來,媒體要進來,否則我們里民都要衝進來。經過一番溝通,南亞終於同意讓媒體入內拍攝。採訪地方主要媒體,包括四家報紙(自由、蘋果、聯合、中時)以及幾家電視台(TVBS、民視、年代、壹電視)記者都到達現場戴口罩,隨著南亞人員帶隊,走了100多公尺,到達火災工廠前,南亞叫了一位課長說明,記者你一言我一語詢問,不過課長對有關細節大都語帶保留。
 
 我眼前所見是,消防和南亞人員,大約在50公尺工廠外不停地噴水,不過濃煙仍然陣陣冒出岌岌可危。我搶時間拍攝,工廠堆高機正努力,搶救倉庫中堆積如山的原料。經過,課長說明,大致了解,南亞太保廠共有7座工廠,起火是生產珠光紙第二座工廠,平日員工有300多人,適逢星期假日上班工人人數不多,這也是我們國內唯一生產珠光紙的工廠。
 

記者留候 官商致歉

 媒體記者約停留10分鐘,南亞人員請數位里長和記者離開,其實火場的確不宜久留,以免影響救災。我們走向鐵欄杆外,這時陸續有些媒體同業到場。太保市南亞廠,屬於設在臨近新港鄉中洋子台塑嘉義管理處所管轄,嘉義管理處最高階層副理陳文仰、處長賴庭程,在場坐陣指揮,但一臉愁雲慘霧,不過見到熟識的記者,還是主動打招呼。
 
 縣長張花冠也趕到現場,進入工廠勘察後,立即在南亞行政大樓成立火災應變中心。到了10點40分左右,整個工廠從原先只見黑煙,開始冒出大火,熊熊烈火十分駭人。只見,台南縣、雲林縣、連空軍水上基地等,也出動消防車或化學災害車趕來支援。下午時,空勤隊出動UH-1 直升機,從空中灑水執行減火任務。

【焦點話題】台塑南亞廠大火 燒出問題漫延中
台塑嘉義管理處副理陳文仰在記者會中,手持珠光紙,對記者說明其成份內容。

 
 上午11點20分,南亞會議室舉行記者會,陳文仰鞠躬向社會大眾道歉,同時他也拿著珠光紙,向記者說明產品內容。縣政府環保局長沈宏文指出,生產珠光紙原料PP,不是環保署所列管有毒物質;下午3點第二場記者會,沈宏文強調,經檢測發現空氣粒狀污染物為每立方公尺85mg,比30mg的正常值偏高,但仍低於法規標準值的120mg。
 
 縣長張花冠一臉嚴肅,這是她從去年新上任縣長以來,首度遇到如此嚴重公安事件,為了安定人心,以救災為重;下午的第二場記者會中,她宣佈依空污法規定裁罰南亞公司,100萬元同時勒令停工。
 

【焦點話題】台塑南亞廠大火 燒出問題漫延中
縣長張花冠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表情嚴肅。


公聽炮轟 問題待解

 
 國內9家有線、無線電視台,加上壹電視的轉播車,都停放在南亞停車場,進行一場新聞戰;國內四大報紙記者,除太保市駐地記者,其餘路線的記者,也都前來支持,例如中國時報記者鄭光宏,當天休假到台中市去,也臨時趕回嘉義投入採訪行列;蘋果日報在嘉義縣、市,全部才3名記者,也都全部到現場採訪。
 
 這場大火延燒到隔天的凌晨12點56分才熄滅,整整燒了16個多小時。除了台塑總裁王文淵隔天親自到嘉義縣政府,拜會縣長張花冠表達歉意外;嘉義縣議會也舉行臨時會舉辦公聽會,南亞指派協理林豐欽於10月11日率同10名高階主管,列席議會鞠躬道歉,雖然這是台塑集團破天荒,參加地方議會所舉辦的公聽會,但依然遭到10多名議員連番炮轟。
 
 南亞嘉義廠這場大火雖然滅了,但後遺症才正式上演,大火所燒出的一連串問題,正在漫延中。


 
【焦點話題】兩地大火輿情異   環保政策誰人顧?

文/江岱錦(中天新聞台駐雲林記者)
 
 台塑企業3個月內發生3起大火,賠上了台灣神話級企業台塑王國的形象,同時突顯石化工業與台灣環境生態保育的衝突,也顯示工業開發口號,並不一定能與在地就業率及經濟發展劃上等號。
 

公害處理原則猶未定論

 台塑企業連續工安事故,提供了省思石化等高耗能工業未來發展機會、提供了政治人物操弄環境議題的舞台,也提供了環保人士抗爭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大旗;一時間,雲林縣長蘇治芬在台北下跪、雲林縣民連續大規模抗爭、台塑高層之間鬥爭,紛紛浮上檯面,隨著事態演變,最初的環保議題,反而成為最不受重視的議題。
 
 現在台塑六輕工安事故風波已經平息,台塑將為雲林兩次工安事故付出5億多元,給予直接遭到污染的農漁民做為補償,表面上彰顯了「污染者付費」的社會正義,但實質上,台塑工安造成的環境公害為何?污染範圍?面積及危害的時間?似乎沒有明確定論,更沒有繼續深入探討,對於日後,同樣的事故,未立下可讓人信服的處理原則,讓人遺憾,工業開發與環境生態保護,依舊不斷的拔河,被犧牲的將是子孫未來環境生活權利。
 

企業承諾落實不足 雲林居民怨上加怨

 相對於台塑麥寮六輕廠於7月初兩次大火,台塑先硬後軟的態度,本月初嘉義廠大火,台塑處理的步調,明顯柔軟、迅速,地方的抗爭聲浪也遠低於雲林,除了台塑迅速反應,這幾年,台塑企業在嘉義縣的回饋,包括長庚太保分院、老人養生村等,都有了疏解民怨的效果。
 
 反觀雲林,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當年興建六輕時,承諾麥寮長庚分院、老人養生村、長庚護專等回饋,僅有長庚分院啟用(原400床規模,目前只有門診),而政府所謂的提升雲林子弟的就業機會,讓麥寮追上高雄成為工業大城的夢想,都沒有實現。反而長期不明的污染,導致農作物、養殖物病變,甚至學童健康安全堪慮等,讓民眾對工安反彈之大,可以預見。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底,麥寮地方人士就積極計劃進行圍廠抗爭,向台塑爭取包括協助綠美化、加碼補助健保費、電費等訴求。連續工安事故讓這場抗爭更是師出有名,儘管最後達成麥寮每人每月7200元的補助,但部分激進的地方人士依舊不滿。


國土規劃政策何在?

 台塑六輕廠抗爭過程,處處可見政治人物的操作,地方上抗爭人士更陷入爭取立即回饋,與求得子孫環境安全的迷思。不斷拉距到了最後,要求立即回饋的一方得到勝利,獲得台塑每人每月的補助,但整個台塑六輕的未來與相關監測運作等,卻逐漸被淡忘。相對於工安事故,我們生活環境所必須支付的代價,這場石化工安賠償並不值得。
 
有人說,台塑企業在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及王永在不視事後,整個集團的螺絲鬆了,才會接二連三發生事故,但這只是其中冰山一角。政府沒有一套完善的國土規劃與工業開發政策,及所搭配的環保政策,才是最嚴重的問題,必須嚴肅的討論,讓水、海洋、土地、空氣與都能獲得永續發展機會,才是根本之道。


【新聞人語】喔,統媒

文/阿潑(統媒工作者)
 
 不知從何時開始,媒體開始被閱聽人分為兩種性質,一是藍媒(又稱統媒),另一則為綠媒,從字面意義上便可知,前者偏藍營,後者偏綠營,媒體有其意識型態國外亦然,美國媒體有分別親民主共和黨的,英國媒體也有左右之分,在台灣如同政策立場不被選民視為重點一般,媒體的意識型態便也反映了民眾在乎的政治傾向。這幾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加促兩岸交流,加上台商買下媒體左右言論後,這種政治標籤越貼越大,檢視的濾鏡也越來越強。每遇到重大新聞,閱聽人在乎的已不再是報導本身,而是等著看媒體「如何表現」。
 
 劉曉波得諾貝爾獎的新聞,便是一個範例。
 
 不可否認,身為一個跑兩岸新聞的「統媒」記者,我自己也非常好奇各家報社「如何」表現。
 
 記者都有本位主義,認為自己的選題最重要,關注中國新聞久了,自然也判斷這絕對是個大新聞,「很有戲」,只是不知高層是否和我們有相同的判斷。當然,編輯室的角力,也被我當成「戲」。其實我們都沒信心這新聞可被處理大,但不料,真成為各媒體版面競逐的新聞,這其中當然有若干原因可讓人事後諸葛一番,不過,關鍵在於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聞」。身在「統媒」,自然早知道這新聞不被等閒視之的決定。但在網路上,還沒看到「紙本」的許多人一邊嘲弄中國媒體的「沉默」,也不忘放話等著看統媒的表現(或者說是中資媒體)。
 
 這件事讓我覺得非常詭異與值得反思。
 
 詭異的是當時各媒體已經率先在網站上發佈消息,並無「不報導」的可能,分明上網就看得到,閱聽人顯然將「訊息」和「被製成的新聞」視作兩種不同的產出。
 
 值得反思的是,在網路時代,傳統平面媒體的角色是什麼?是一個當接近網路的閱聽人很快便能知道「訊息」後,回頭來確認媒體有沒「GUTS」,寫不寫社論,版面夠不夠大的檢測器?若是如此可檢驗媒體的信度也就罷了,往往即便版面夠多夠大,閱聽人也不會表示肯定,若是版面相對少,便嘲弄「沒救了」。
 
 他們平時可能不關心中國民主,或者也不在乎當天是否有更值得討論的新聞,他們只在乎藉此驗證心中的偏見。由於兩岸曖昧的關係,讓他們急於檢視媒體的態度立場,而非對新聞價值的主張。甚至,他們根本也不需要知道,統媒報導過多少次劉曉波。
 
 我們更需要反省的是,在網路時代,傳統媒體受限於版面跟速度,記者或主筆應該做到的是進行更多元、深度和廣度的報導和討論,當閱聽人僅滿足於「知道訊息救夠了」,傳統媒體工作者不應只保持過往只有編譯、整理新聞,應當做到網路所不及的耙梳、介紹和評論。作為一個比其他媒體更容易接近中國的「統媒」工作者,正比別人有更多的觀察接觸和採訪,或者這是在接受一堆偏頗嘲諷後,唯一能夠證明自身價值的方法。
 
 如果他們在乎的話。
 
 幾天後,綠營媒體出現一則充滿族群偏見的新聞,也被討論,聲音略小,也有人試著解套說:「沒有好好把關。」身為一個愛記仇的「統媒」記者,除了在心裡冷哼一聲外,只能摸摸鼻子更督促自己「好好表現」,誰叫老是被放在戲台上等著看戲呢。


【聯合聲明】公共電視需要災後重建

 對於公共電視紛爭及未來發展,公民團體感到憂心與高度關切,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及澄社發起「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的連署,已有多個團體表達支持,我們除了發表以下聲明,也會採取具體的行動,各團體將於10月18日(週一)於10:00立法院中興大樓103室召開記者會,並隨即拜會新聞局、立法院各黨黨團尋求支持,目前已獲新聞局、民進黨團及無黨聯盟回應,尚待國民黨團回覆。記者會及相關拜會行程將於近日內公佈。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
 
 
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
--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
連署團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改造學社、勵馨基金會(陸續增加中…)
 

 公視董事會爭議與內部治理衝突越演越烈,不僅外界霧裡看花,也造成公視形象受損,民眾對公共媒體信心漸失。但我們必須指出,公視爭議並非從天而降,國民兩黨都是肇因。
 
 民進黨執政時,雖修法促成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宣佈成立公廣集團,但卻未曾積極修改法規,公廣集團並未真正公共化。而2007年,民進黨舉行第四屆公視基金會董監事改選時程序草率,也為公視發展立下不當示範。不僅部分董事當選人未獲徵詢,亦有公開反對成立公共廣電集團者獲得提名,立院進行審查時,審查委員當場才看到候選人資料,憤而離席抗議過程太過匆促草率,造成公視董監事提審過程嚴重瑕疵。

 國民黨長年利用國會多數凍結公視運算,使公廣集團無法正常運作,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僅未提出完整的傳播政策,也不願解決公廣集團法規未臻完備及財政不足的窘境。相反的,卻利用國會多數,作出干預公視營運的決議,後更擴增公視董事會人數,將手伸入公視,過程粗暴,使公廣集團的運作陷入政治惡鬥的漩渦,不僅公視員工士氣受挫,多年來台灣公共媒體建立的正當性與公共性也面臨風雨飄搖的困境。
 
 
 我們認為,缺乏明確的公共媒體發展政策以及國民兩黨怠忽修法的消極作為,不僅是權力者的重大缺失,亦是第四屆公視董事陷入混亂與惡鬥的重要原因。我們除呼籲朝野政黨應負起政治責任完成法規修訂、提高對公廣集團捐贈,促使台灣公共媒體真正朝公共、獨立發展外,對即將進行的第五屆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與連動改組的華視董事會,我們要嚴肅提出以下訴求:
 
一、關於公視基金會董事會提名審查程序
1.行政院應在提名前一個月向社會徵才,由社會各界推荐公視基金會董事會人選。提名人選確定後,應向社會公告,並說明提名理由。
2.立法院應事先公告提名審查委員會審查委員名單,各黨並說明審查委員之詳細背景及推舉理由。審查委員不得具有以下身份: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與公廣集團有業務往來及應利益迴避之人士。
3.公視基金會董事會審查過程需秉持公開、透明、公共參與之原則,全程轉播,開放公民提問、接受公共監督。
 
二、盡速修改公視法,減少公視基金會董事會人數,回復十一至十三人組成。
 
三、有關華視董事會
1.應即修改華視公司章程,將現有20餘名董事降成13人為上限,以維決策效能並降低董事會開支。
 
2.在集團法制未修訂完成前,宜由公視基金會推派現有董事(含企業經營背景的董事),並佔二分之一席次以上,結合民股董事與員工董事組成之,以確保集團整合、實踐公共精神及企業營運效能。
 

 我們並不會天真的認為落實上述三項訴求便能讓台灣的公共媒體走向康莊大道,更重要的是行政與立法部門應儘速提出完整的公視發展政策,並展開整體修法之工作。但公視董事會提審過程透明化與公共化,是公視災後重建的第一步,也是檢驗馬英九政府重要關鍵。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本期目錄
【焦點話題】台塑南亞廠大火 燒出問題漫延中
【焦點話題】兩地大火輿情異   環保政策誰人顧?
【新聞人語】喔,統媒
【聯合聲明】公共電視需要災後重建
廣告




 
記協敬請捐款
懇請各界支持,重視媒體改革;

歡迎小額捐款,創造社會未來。


捐款方式及帳號:

郵政劃撥帳號:18905850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台灣銀行(004)信義分行

帳號:054001050713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媒體觀察












記協贊助委員
高雄市政府、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
轉寄『目擊者電子報-NO.26(台塑大火記者談)』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