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目擊者電子報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創刊日期:2009-07-07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40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目擊者電子報報
目擊者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目擊者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3-02 16:00:00 /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焦點話題】陳光標全購大白菜? 被遺忘的部落之聲
【焦點話題】陳光標全購大白菜? 被遺忘的部落之聲
新竹縣政府加入認購那羅部落白菜行列,28日並由縣長夫人受助白家2萬元。當日縣府對外訊息公佈「白家8孫年關難過 邱縣長10萬認購大白菜」,目前標題刪改為「白家8孫年關難過」。(擷取自新竹縣政府網站)



記者宋小海/報導


 農曆新年前夕,被稱為「中國首善」企業家陳光標首度來台並進行捐款之旅,行前即在台灣媒體掀起輿論,1月26日晚間抵台至2月1日下午離開,為期一共6天的行程中,台灣各家媒體無不關注陳光標此行發了多少紅包,許多生活窘迫的民眾,也前往陳光標所到之處,希望能得到必要之援助。
 
 陳光標首站前往新竹縣,在縣政府的公開表揚活動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尖石鄉那羅部落受助的白姓農戶,成為陳光標愛心行程的一環。然而,就陳光標此行結束後,那羅部落族人在2月6日發表〈你所知道的部落?!〉,指出「陳光標把白家種的蔬菜全部買下」的新聞,標題「白菜阿公逝孫待援 陳光標菜全買」乃不實報導。

 後續在《目擊者》調查下,才瞭解媒體與官方所形塑的慈善焦點訊息過度突顯陳光標購買的角色,讓許多已訂購白家蔬菜的消費者以為「陳光標全部買下」,因而質疑部落是否假借白家名義販菜,影響原有部落族人協助白姓農戶運銷之信譽。媒體原先扮演協助求援的社會公器,卻在官方主導活動中,成了高調宣傳的幫手,反讓部落行動遭到邊緣化,一度受外界大眾質疑。
 

部落認購行動 媒體首先協助發聲

 整起事件緣於1月27日《自由時報》「阿公走了,8孫賣菜過年關」之報導,描寫新竹縣尖石鄉65歲泰雅族菜農白坤富,家中有8個孫子、孫女,去年底種了大白菜在1月下旬因病往生,田裡已成熟大白菜頓時無人採購。部落族人芽悟巴善上網發表〈一封來自尖石大白菜的信〉,呼籲各界認購阿公生前種的大白菜,幫白家孩子們賣錢度過年關。
 
 族人協助農產運銷其來有自,發起人芽悟巴善原先透過親戚及朋友的協助,先是2006年3月開始經營「泰雅文苑」部落教室,義務提供孩童課業輔導及部落文化教育,直到去年5月期間,芽悟與弟弟摩度透過聯絡外縣市朋友訂購,義務協助運銷一位部落耆老所種的高麗菜,成為自力打造蔬果站的想法源頭。
 
 經過討論後,芽悟等人認為此模式或許能幫忙其他從事農作的族人,解決長期將農產賤賣盤商,或任由作物在田間爛去的的困境。去年11月以「那羅部落蔬果補給站」建立產地直銷蔬果的機制,摩度也另購卡車運送農產至各縣市的熟識友人做為「集愛站」,再由他們運送給鄰近的訂購民眾。
 
 白坤富原先未加入此計畫,但在將近收成前與盤商無法談攏價格,今年1月初即來請芽悟幫忙,未料不久因病過世。面對白坤富生前請求,突如其來的3000多顆大白菜,芽悟當下的親友訂單也無法消化,因此才在網路發文代白家求助。摩度說,白家的訊息在27日一見報,詢問白家狀況以及訂購白菜的電話響不停。
 

縣府宣示「全部照單收買」 掩蓋部落認購行動

 同日下午,陳光標造訪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舉辦「新竹縣歲末送暖活動」,在典禮中先是感謝陳光標捐助新台幣400萬元,以及做為原鄉及偏遠地區學童營養早餐費用之60萬人民幣。當陳光標在台下觀禮時,邱鏡淳在致辭時提到自由時報「阿公走了,8孫賣菜過年關」之報導,表示縣政府已瞭解狀況,並代替陳光標說:「陳董事長馬上答應,準備在他60萬的人民幣挪出來,做為給我們白先生所種的菜,全部照單收買。」
 
 在官方宣示與媒體報導中,部落同時將白菜配送給前日來電的大量訂購者,卻屢屢受到訂購者質疑既然新聞報導白菜已被陳光標「全買」,怎麼還有白家白菜可售,因而懷疑菜源不明,甚至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假冒白家名義。行動不便必須靠輪椅行動的芽悟,對這樣的消息表示感到憤怒跟痛心。
 
 在這一連串的報導之中,主要問題可區分兩點:一、多篇報導描述縣府認購金額,前後說法各異;二、陳光標同意縣政府運用學童營養早餐捐款轉購白菜,但縣政府也無法全數購買,而是收購白家尚未販出之部分。
 

認購說法不一 源自縣府 

 由於陳光標來台行程動見觀瞻,縣府以陳光標捐款以收購白菜事件,後續各家新聞報導卻呈現各種說法。有特稿評論說「陳當下決定10萬元台幣買下所有高麗菜」、有電視新聞報導「陳光標菜全買」,在29日則又有媒體指「陳光標8萬買下」,後續才確定為縣府以6萬6千元收購5500台斤白菜,1月30日並在芎林鄉福昌宮前舉行公開活動。經過比對瞭解,此現象並非媒體空穴來風,而是來自於縣府訊息。
 
 對此新竹縣政府社會處處長蔡榮光受訪解釋,在新聞報導白家見報後,尖石鄉社會課也前去瞭解白家狀況,當時詢問估計約10萬元的白菜尚未被收購,而部分媒體則引用該說法。
 
【焦點話題】陳光標全購大白菜? 被遺忘的部落之聲
在邱鏡淳部落格「縣府專區」仍可看到「白家8孫年關難過 邱縣長10萬認購大白菜」原始新聞稿,1月28日當天記者得知訊息多以此為本。(擷取自邱鏡淳部落格)


 1月28日縣長夫人古素珍代表縣政府前往白家捐助2萬元做為喪葬費用,僅有中國時報記者身在現場。縣政府新聞科下午發送新聞稿時,內文尚未提及縣府購買數量,標題卻為「白家8孫年關難過 邱縣長10萬認購大白菜」,也延續其前一日情報,各家記者也就分別詢問社會處蔡榮光等官方消息來源,在採訪中因而誤解衍生「全數認購」、「8萬買下」等說法。蔡榮光坦言,政府發佈資訊統整不清楚,的確必須概括承受其責任。
 
 
全部購買言過其實 媒體回應處理 

 至於媒體過度放大陳光標的角色,未注意到部落自發行動,突顯新聞記者若僅仰賴縣府公關資訊,視為例行公事處理,未能採訪白家或看到首篇白家相關報導,報導方向即失去脈絡。最後芽悟等部落族人找到東森新聞報導,因該則報導完全未見台灣民眾已訂購的情形,便因此做為討論案例,表達對媒體報導的可信度的質疑。
 
 東森新聞地方中心副理劉世澤表示,該則新聞處理確有瑕疵,僅根據平面媒體報導以及官方說法,並未派自家記者採訪訊息即輔以資料畫面報導,有疏失不足之處。
 

【焦點話題】陳光標全購大白菜? 被遺忘的部落之聲
相對於多家媒體皆以官方說法為主,東森新聞標題「全買」一說,成為部落族人舉例批評的案例。(擷取自網路畫面)


 東森新聞在2月19日派出記者前往瞭解狀況,並在部落族人的要求下,向天地、耆老敬酒以示歉意,不過東森再度報導時,卻反再度誤解族人的說法,出現「部分媒體卻誤以為陳光標買下尖石鄉種的全部高麗菜」說法,但族人在意的是「白家白菜被全買」的說法。事後部落族人則表示,此報導反而又創造原先並不存在的描述。
 

媒體報導 部落才知陳光標出資 

 主要統籌運銷志工的摩度指出,媒體報導不清,再加上陳光標的「光環」,讓他們接到很多民眾質疑菜源與動機的電話。部落的信用與尊嚴受損,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所幸最後還是協助白家白菜全數售出。事過境遷,但原先詢問希望協助產銷「集愛站」的民眾,有人因新聞報導後態度有所保留,致使原先通路無法擴展,才是影響部落其他菜農配銷,讓他們氣餒的原因。
 
 相對於台灣部分民眾前往領取陳光標紅包現象,輿論對陳光標評價兩極,芽悟則說,由於白家的白菜都由他們處理,一開始縣政府接洽認購,也未表示陳光標有在其中,後來才從新聞報導知道與陳光標有所關係,對於事先未被充份告知,心裡並不舒服。
 
 芽悟也提到,甚至還有民眾只看到媒體後期報導,誤以為蔬果站在白家事件之後成立,是部落藉此新聞事件炒作獲利。面對眾口鑠金,讓芽悟需要不斷對關切人士澄清,使她備感無力。
 
 在這次事件前後,那羅部落已有族人討論推動「產銷班」,期望讓族人辛苦收成的農產不再踐售。當《目擊者》記者前往那羅部落訪問時,受助的白家人正好到芽悟家,討論未來打算要種植糯玉米,對於縣府捐助及媒體呈現的後續效應,他們說:「還是謝謝大家的幫忙。」


【焦點話題】陳光標購白菜事件相關新聞一覽表

編按:白菜事件主要過程為:新竹縣政府先給予白家相關單位之補助,並使用陳光標所捐之學童營養早餐經費,另認購白家販售所餘白菜共6萬6千元,民間團體又另售白菜所得1萬2千元,一併轉助白家。本刊列舉陳光標購白菜事件當中,現仍可搜尋之相關新聞以供讀者對照(橘色標題為縣政府發佈訊息)。


阿公走了 8孫賣菜過年關(自由時報;1月27日)

阿公走了! 8孫賣白菜籌喪葬費( 華視;1月27日)

寒冬送溫暖 愛心無國界 陳光標參加新竹縣歲末送暖愛心活動(新竹縣府新聞稿;1月27日)

一萬元的刺激!社福才是王道(中國時報;1月28日)
 
陳送現金 也送個人簡介光碟(自由時報;1月28日)

白菜阿公逝 孫待援 陳光標菜全買(東森新聞;1月28日)

菜農過世 族人推銷白菜籌安葬費 賣菜養八孫女 陳光標買單解困境(台視;1月28日)

陳光標捐8萬元救助尖石老農婦(聯合報;2011.01.28)

白家8孫年關難過(新竹縣府新聞稿;1月28日,最後修改日期2月1日

白家8孫年關難過 竹縣長10萬認購大白菜(NOWnews;1月28日)

白家8孫年關難過 邱縣長10萬認購大白菜(新竹縣長部落格;1月31日

阿公的大白菜 陳光標8萬買下(聯合報;1月29日)

好心人+竹縣長 白家大白菜賣光(中國時報;1月29日)

縣府購「阿嬤+8孫」的大白菜 捐贈各社福機構(新竹縣府新聞稿;1月30日)

縣府購「阿嬤+8孫」大白菜 捐贈社福機構(NOWnews;1月30日 )

借花獻佛 竹縣購阿嬤大白菜 贈社福機構(中國時報;1月31日)

感謝認購大白菜那羅部落回贈竹筒飯(中國時報;2月14日)

認購白菜 助1家8孫 部落製竹筒飯回贈(自由時報;2月14日)

陳光標買全部高麗菜?誤報害慘菜農(東森新聞;2月20日)

陳光標買下全部白菜攏係假!尖石鄉泰雅族人委屈吞淚(NOWnews;2月22日)



 

【新聞人語】收回你那廉價的同情
 
文/劉美妤(破報記者、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志工)
 
 陳光標來台的所謂低調行善,無論你是點頭肯定或嗤之以鼻,在這種種相關報導裡都不難發現,接受「慈善」的窮人皆成為背景。背景──那些活生生的佈景多麼不可或缺,他們好可憐、好需要幫助,陳光標手一揚,錢一灑,眾人跪恩言謝。那羅部落的白家人遭受媒體誤報、使得當初幫助白家的族人不堪其擾的背後,反映出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媒體究竟把弱勢者,尤其是原住民,當成什麼在看待?
 
 前幾天我經過捷運北投站時注意到月台上的裝飾(容我不以「公共藝術」這種曖昧的詞彙指涉它),整個溫泉鄉造景裡頭有三個穿原住民服飾的人物,都在較後方,表情歡欣的張開雙手。多麼刻板印象裡的原住民啊,原住民真是台灣社會裡最好用的佈景之一,從日據時代在節慶中「蕃人歸順」穿著傳統服飾留下的紀念照,到現在配合觀光演出的聯合豐年祭、迎貴賓景象,在在彰顯著統治者的權力,「開化蕃民」就是最佳的統御表徵,也帶了文化層面上統治者/主流文化高於原住民文化的意涵,但以包容的假象呈現。原住民作為一個「展品族群」,在媒體呈現上逐漸走向這樣的刻板印象:能歌善舞、體能優異、善服從、貧窮、教育程度低、需要幫助。當然,還不乏愛喝酒和懶惰。
 
 當媒體作為社會的輿論操作者不斷去強化這種刻板印象時,就難免出現採用「白家人好可憐,陳光標真是大善人」的觀點所做出的報導了,這樣的報導徹底忽略了部落族人自力協助白家的大白菜行銷,甚至自主組織產銷班的主動行為,把原住民塑造成一群需要外界以英雄主義姿態援助的底層邊緣人。
 
 不可否認的,原住民族群中低收入戶的比例遠比其他族群高,然而主流媒體能否以更平衡的態度呈現原住民社群裡為自身權益推展的行動?從八零年代還我土地運動,到現在阿美族青年組織部落結盟爭取歸還傳統領域,我們看到原住民主動發聲,需要的不是憐憫,不是補助金或加分或慈善關懷,而是國家社會以客觀的態度來對他們過去持續被剝奪的一切──資源、主權、文化,給予尊重。原住民不是台灣多元族群社會的背景,而媒體(除了原民台)面對著多數的我們不那麼熟悉的原民議題時,若不能以謙卑的態度去認識,其中忽略的細節,就會使媒體人成為整個發言權力結構中的加害者。


【新聞人語】收回你那廉價的同情
今年1月28日,阿美族青年組織部落結盟爭取歸還傳統領域,前往總統府前發聲,要求國家社會以客觀的態度來對他們過去持續被剝奪的一切。(記者宋小海攝)



【意見投書】不要再用言語霸凌原住民
 
文/嘎照‧馬耀(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成員)
 
 3月1日在媒體上出現了兩則有關Pangcah(阿美族的自稱)的新聞,一則是桃園一位員警在執勤時,使用警車廣播罵原住民「死番仔」,另一則是海基會的網路宣傳影片使用了「榜仔」(Pangcah語中指男性的生殖器官)字眼來代表Pangcah。這兩件新聞清楚的展現了台灣社會普遍對於原住民的不了解以及刻板印象。
 
 第一個事件中,對於那位原住民朋友和員警之間誰對誰錯,並非個人意見所能置喙,法律上自有定奪。但所謂「人民的保母」竟然在執行勤務當中,利用執勤工具來宣揚他歧視原住民的想法。應該是要維護「社會公平」的警察,卻用種族歧視這種不公平的行為來對待原住民,警察的養成教育系統須有所警覺,不要讓下一個員警「個案」傷害族群情感。
 
 海基會的宣傳影片中,除了使用不當的字眼來代表原住民外,影片標題則明顯標註「原住民資訊落後」,即是很嚴重的刻板印象,又把原住民、老兵、狗做為「全民無知」的符號代表。若是替換成漢人其他族群的話,行得通嗎?難道海基會的宣傳影片變成宣傳原住民很落後、資訊有落差的概念嗎?海基會卻在新聞稿表示「多次審查,已刪除不雅字眼」--你們推責說聽不懂Pangcah語,難道你們就看不懂漢字,不知道「原住民資訊落後」是什麼意思?
 
媒體報導不應再度加深歧視
 
 當天晚間知名政論節目也在節目中談論這兩個議題,也是不斷地指摘對於原住民有種族歧視,但讓我不解的是,節目中評論家們不斷重複地說「死番仔」三個字,雖說是要講解這次的事件,但對於是Pangcah的我,每聽到一次就像被重擊一樣。倘若今天換則新聞,罵人的三個字改成中文裡的「三字經」,不知這些評論家們是否也是會在節目上不斷重複地說這個字眼?更何況這個詞有強烈地針對原住民,在你們指正別人的行為之前,是否也能夠為自己再次地傷害原住民的表達方式負責?
 
 媒體也常常在無形之中不斷地加深民眾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上個星期有一則布農族高中生中樂透而無法兌獎的新聞,去除布農族三個字,這就是很普通的一則新聞,但所有媒體都加入了「布農族」或「原住民」的字眼,這無非就是加深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對於其他負面的新聞上,卻為什麼不會刻意地出現「閩南人」、「客家人」或「外省人」呢?
 
 媒體應該是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報導新聞,不斷地使用刻板印象來報導新聞,只是在加深族群的對立。同時,媒體也有著教育社會大眾的意義,因此,對於台灣原住民這一群相對少數的族群朋友們,用字遣詞就應該更加小心。否則,就等於是在言語上霸凌原住民。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華視工會18日舉行「守護華視」守夜行動,抗議董事會在農曆年後所進行的總經理人事變更案,董事與員工同坐一堂,現場還掛著年節燈籠。(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第5屆公廣集團董監事遲未選出,現任董事會被視為「看守團隊」,卻因變更華視、公視總經理而遭各界批評。公廣集團先於2月18日通過原公廣集團董事周建輝擔任華視總經理,周建輝辭去董事於26日以華視總經理出席董事會報告;同日董事會又通過現任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曠湘霞曠湘霞擔任公視總經理,人事令即將在3月7日生效。

 學界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則表示,「看守」性質的第四屆董事會卻逕行遴選華視及公視新任總經理。此舉不僅於法無據,也留下外界對執政黨干預公視人事佈局之疑慮。



工會一度抗議 華視仍改選總經理

 公廣集團董監事原定於去年12月3日即交接,但至今仍未選出新任董監事。目前居集團董事長之位的陳勝福,在今年2月8日華視開工團拜時,誇獎華視總經理王麟祥讓華視轉虧為盈,卻又在同日宣佈將與公視總經理孫青、華視總經理王麟祥總辭。後續陳勝福受董事會慰留,但更換總經理的決議未變,令當時華視員工為之譁然。

 針對公廣集團董事會在「看守」時期更換總經理一事,華視工會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皆呼籲應立即煞車,華視工會更在2月17日中午及18日晚間集結員工抗議,但此舉並未因此改變目前董事會之作法。



陳勝福:推動公視修法 爭取華視待遇

 對此華視工會質疑現任董事會屬看守性質,不能進行重大人事任命的決議,因而發起員工連署於17日召開記者會,並在18日晚間董事會舉行前,展開燭光守夜行動,要求公廣集團董事回應盡速推動公廣法修法、第五屆公視董事會產生後華視總經理應公開遴選、保障華視員工勞動權益與公廣集團員工勞動條件一致化、未來華視重大政策應納入員工代表、絕不處份陳情員工等訴求。

 董事長陳勝福與董事陳世敏、趙雅麗、林淇瀁、須文蔚等人在華視一樓大廳,聽取並回應員工的不滿。陳勝福表示自己「不支薪」、「不戀棧」、「不怕事」,痛批新任董事遴選在審查會難產,點名民進黨提名之委員黃世鑫惡意杯葛,兩次審查會議僅能選出5位董事;自己本來要履行諾言離開,但為了因應公廣集團今年推動計畫需要才仍留下。

 陳勝福宣示,華視無論如何要公共化,最慢在半年內推動「公共電視法」修法,期間亦需要華視員工代表、工會代表提供意見。他也保證只要華視員工同意,他在立法院開議一個月內,不管自己的職位為何,即帶員工到立法院與朝野兩黨協商,讓華視員工的待遇比照公共電視,包括工資、獎金、調薪制度、器材設備都會落實,將交給董事會請管理團隊落實。

 「我在這邊就可以很落實地講,也許從『下一屆』開始、『下個人事案』開始,不但用一個公開遴選的方式,我還主動加進去什麼?讓遴選委員有員工代表。」對於這次總經理公開遴選的爭議,陳勝福對此次提名方式過程不夠周延、溝通缺乏表示抱歉,但並未表示將因此改變作法。

 對於員工參與公司重大政策,陳勝福自舉南部建台為例,表示長期以來華視在社會落後一截,如果華視可參與,亦可增加華視設備資源,但也會考慮員工意見,況且重大政策本來就會由董事會討論,員工董事也可表達意見。對於絕不處份陳情員工訴求,陳勝福則說:「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這種擔憂?」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陳勝福18日華視大廳回應員工意見後,在等待電梯準備前往董事會場地時,仍有員工上前圍觀。(記者宋小海攝)


媒觀堅持不宜進行人事變更

 回應結束後,華視董事會召開,投票通過陳勝福所提名的周建輝擔任總經理,華視工會對外表示將持續監督訴求是否落實,但對於公廣集團的現況,前董事長鄭同僚、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則分別就不同觀點緊咬不放。

 前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則在2月22日至監察院陳情,指公視董事長陳勝福違反公視法身兼明華園總團長以及公視董事長,行政院新聞局卻未依法監督,涉失職;新聞局則回應指出,陳勝福在去年9月已未任明華園總團長,符合公視法規定。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則是炮聲隆隆。在曠湘霞出線公視總經理後,媒觀在2月份第三度發表聲明,態度一貫並加入傳播學術團體「媒體改造學社」助陣,指出看守董事會不應進行重大人事變更,也呼籲獲聘的周建輝、曠湘霞不應就任。

 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認為,現存看守之董事會並未經適當法律程序而繼續延任,缺乏正當性與法律授權。假使陳勝福要批評第5屆公視董事審查會並給予壓力,大可率領所有董事總辭。對於陳勝福曾批評公視監事黃世鑫不應擔任第5屆公視審查會委員,管中祥建議現在陳勝福大可向法院提告釐清真相,反正第四屆董事會法律訴訟已經很多,也不差此案。


 管中祥指出,陳勝福宣示修法,但公視法的討論兩黨皆早有委託專家學者的研究案可供參考,目前公視公視法可儘快提出修法版本,不應再拖延下去。他認為公視之主管機關新聞局先前兩度召開公視法公聽會乃虛應故事、徒具形式又不夠公開,還曾拒絕記者與公民錄影,新聞局重點應該放在第5屆董事之審查會,秉持資訊透明、民主參與、實質審查精神盡速進行審查,組成合法的第五屆董事。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新聞局在今年1月4日舉行公視修法「公聽會」,卻當場禁止記者拍攝錄影,長期利用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的公民記者好奇寶寶同時受到阻攔,向廣電處處長何乃麒表達不滿,警方甚至一度上前阻攔。經與會者的抗議後,會議主席新聞局副局長許秋煌表示下次會加以改進。(資料照片-上圖:記者宋小海攝/下圖:黃惠偵提供)


【新聞圈】批通報程序遭解僱 年代前員工求償敗訴


文/編輯室

 年代新聞台前導播穆光中、助理導播盛奇玉因不滿公司於2009年八八風災期間,未將災情通報救災單位,在個人部落格批評公司意外引起網友迴響,遭年代解僱。2人提告要求年代給付資遣費,但遭法院判敗訴定讞。

 台灣高等法院2月9日公布判決,年代電視台於八八風災時,在災情call-in節目承諾,將把災情轉報救災單位。原在年代擔任助理導播盛奇玉,發現公司未如實通報災情,因而在部落格以「無聲哀嚎」為題,指「我們成了黑心共犯結構的一員」、「繼續違背良心吧、你們的無恥惡行會有報應之日」。

 時任導播的穆光中也在部落格中聲援,2人因而遭公司要求道歉,2人拒絕後,遭年代解僱。2人認為自己只是在網路中揭露真相,要求公司給付資遣費。

 法院一審時,判2人敗訴,2人不服,提起上訴後,高院合議庭認為,部落格中的言論以不雅、侮辱性用語貶低公司主管人格,已達重大侮辱程度,認為公司解僱有理,判2人敗訴。全案定讞。

 穆光中、盛奇玉在事發後另被年代指控妨害名譽,經檢察官偵查後,認定2人只是就所見所聞善意抒發己見,並無捏造,處分2人不起訴。


辯護律師:法官恐未瞭解當時社會情景 

 義務為2位年代前員工辯護爭取權益的律師蘇彥文則表示,身在第一線的員工,在編輯室負責傳遞災情,必然瞭解責任重大。新聞台承諾馬上通報災情,面對民眾大量電話call in卻無法消化,高層主管不但沒有立刻檢討甚至宣停止,而採取延遲通報,就是欺騙民眾,「被罵也是應該」。

 蘇彥文認為,從兩次民事判決來看,法官以一般社會情境之標準,判決員工在網路對所屬媒體高層嚴厲的批評是重大侮辱,恐怕是法官並無體察當時八八風災的時空情境,是否考慮其他受災戶又會做何感想。司法改革發展至今,即已有許多「恐龍法官」與社會脫節的討論,法官應特別注意。

 蘇彥文說,雖然民事判決未竟人意,對當事人恐有失公平,但事件爆發讓促使NCC訂立相關自律規範,至少已使他們不平之鳴有所意義。


【新聞圈】拍攝茉莉花行動 台灣2記者遭扣押獲釋 


文/編輯室

 中國網友2月27日發起第二次茉莉花集會活動,2名台灣記者在北京王府井新東安市場附近拍攝,遭公安盤問扣留,傍晚獲釋。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當晚表達關切,並對採訪自由遭受干擾表示遺憾,希望大陸尊重記者新聞採訪權,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27日晚間表示,有關三立新聞台1名文字與1位攝影記者因在北京採訪而遭大陸當局扣留一事,陸委會在第一時間得知訊息後,已迅速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管道向大陸方面交涉,並請大陸當局儘速釋放兩位記者,大陸當局也已同意,並已將兩人釋放。

 江啟臣表示,總統獲悉此事後,指示行政院透過海基會交涉處理,並表達維護新聞自由的嚴正立場。 

 江啟臣表示,我國非常重視新聞自由,對於大陸當局扣留記一事,表達高度關切並對於採訪自由遭受干擾表示遺憾,希望大陸當局能尊重記者的新聞採訪權,並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記協會長林朝億說,茉莉花行動亦是言論自由,而言論自由乃普世價值。記者報導新聞事件,只要沒有干預該事件等等,這種新聞報導的權利,亦是不分任何政黨執政,都該予以保障。

 林朝億認為在台灣與中國交流過程,任何媒體在中國採訪權利都該受到保障,台灣政府必須嚴肅跟中國交涉。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本期目錄
【焦點話題】陳光標全購大白菜? 被遺忘的部落之聲
【焦點話題】陳光標購白菜事件相關新聞一覽表
【新聞人語】收回你那廉價的同情
【意見投書】不要再用言語霸凌原住民
【焦點話題】公廣集團更換總經理  學界批看守團隊於法無據
【新聞圈】批通報程序遭解僱 年代前員工求償敗訴
【新聞圈】拍攝茉莉花行動 台灣2記者遭扣押獲釋 
廣告




 
記協敬請捐款
懇請各界支持,重視媒體改革;

歡迎小額捐款,創造社會未來。


捐款方式及帳號:

郵政劃撥帳號:18905850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台灣銀行(004)信義分行

帳號:054001050713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媒體觀察












記協贊助委員
高雄市政府、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
轉寄『目擊者電子報-NO.30(媒體再現原住民刻板印象)』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