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0-08-16 16: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重建文章】友善環境耕作‧農民生計與環境的未來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社區營造員特寫】台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歐美惠
【活動資訊】「重建希望 重建愛」-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周年特展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重建文章】友善環境耕作‧農民生計與環境的未來
文、圖/陳芬瑜-台灣農村陣線

2009 年八月八日老天爺為台灣帶來了重大的考驗與挑戰。莫拉克颱風敲響台灣氣候與環境災害的警鐘:短短三天下了一整年的雨,引發的水災與土石流重創嘉義、高雄、屏東、台東等南台灣的部落與農村社區,造成的農作損失高達39億元,農作物受害面積超過7萬公頃,許多農民的心血付之一炬。

【重建文章】友善環境耕作‧農民生計與環境的未來
台灣以小農為基礎的農業發展模式,除維繫著台灣糧食安全,同時也吸納城市的失業人口,是穩定台灣社會中堅的力量。然而缺乏資本與行銷通路是小農經濟面臨的困境,一旦遭逢災變,小農因為缺乏有效的保險機制,處境更趨弱勢。

受制於市場經濟,許多農友長期仰賴農藥與化學肥料來提高生產、增加收益,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蟲害與土地貧瘠日益嚴重,投入的化學資材與成本不斷提高,原本該與自然環境共生的農業活動,在不知覺中竟也成為環境破壞的幫凶,更使得農民與環境的健康雙雙受害。因此,八八災後重建過程中修復與自然的關係,不但是農鄉重建的考驗,也是台灣長期糧食安全的保障。

朝向永續的農耕方式,抗災與恢復能力比較強
不當的土地耕作方式會加速環境惡化及土壤流失;危難中卻也露著曙光,更多的證據顯示,採行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抗災與恢復的能力都比較強。

1998 年10月「米奇颶風」造成中美洲約10,000人死亡,300萬人流離失所。瓜地馬拉全國5%的耕地更因此完全消失。事後的檢討,有許多人認為災情會如此嚴重是因為整個區域的生態被破壞:坡地濫墾、大規模伐林,及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造成土壤的有機質變少,加速整體生態環境的破壞。

人們逐漸發現,有些受到美國工業化農業入侵衝擊而失去耕地,轉入山裡耕作的小農,他們的農園災情卻比較輕微。進一步探究更發現這些農園有著相近的特性:他們不使用化肥、農藥,而是採行能與環境共存的耕作方式,如投入研發配種出能耐旱、抗蟲害的作物、進行堆肥、設計便利適地使用的農具,及森林水土保育等。

【重建文章】友善環境耕作‧農民生計與環境的未來樣的發現促使當地的農民互助組織組成一個研究調查小組,進行較永續的農園與慣行農園對天災的承受力及事後恢復狀況的比較。整個調查共比對了1800多對相鄰與基礎條件相仿的永續農園跟慣行農園,結果發現到:平均而言,永續農園比慣行農園在風災後多保有20%到40%的表土,土壤有更好的涵水量與更多的植物、農民的經濟損失也比較輕微 。借鏡中美洲農友的經驗,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有助於農民生計與環境照顧,更是面對氣候變遷災害的有效調適策略。(註:本段案例摘錄自「青芽兒」雜誌,全文請參閱青芽兒雜誌專文「天災與永續農業中美洲「農友互助運動」對「米奇颶風」(Hurricane Mitch)的回應)

全文請按連結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台東縣大武鄉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

大武鄉大鳥部落(排灣族語為「笆扎筏」Pacavalj)是傳統排灣族部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社區目前總戶數為475戶,共1,680人,為台東縣大武鄉最大部落。大鳥村產業以農漁業為主,農業包含播種小米、稻米、樹豆、香茅等,還有漁獵及一年四季的野菜採集。

大鳥村目前被認定為安全堪慮地區,只要連續降雨200公厘以上就要全村撤離。儘管莫拉克受災戶已在原村興建中繼屋,但是未來仍面臨全村400戶遷村或就地重建的問題;重建會選定同鄉的南興村3個區域做為遷村地,但是部落遷村意願低落,加上遷村地點分散,對於遷村議題的部落共識的形成會是一大考驗。此外,災後6個月大鳥村創造全台唯一的帳篷自我安置範例,受災戶自救會的成立讓社區內的受災居民學習透過開會、討論、共識來面對帳棚生活的大小細節。

在文建會的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專案中,大鳥部落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扎根課程,以部落青年為重建的主體,希望年輕世代能認同自身的文化並傳遞排灣文化精神,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大鳥部落的新平衡。從青年團隊組織重整,讓年輕人對於部落事務開始產生興趣,安排有趣的課程與活動,例如家屋名牌的設計、醃肉、釀酒,願意主動學習與參加訓練課程之後,第三年的計畫才安排部落青年進行深入的家族史調查。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笆札筏發展協會在大鳥部落開設的家屋門牌木雕課程,門牌上除了住家地址,還要加上自己的家族姓氏拼音,讓孩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習追溯自己的根源。
 
台東縣金峰鄉歷坵社區發展協會

歷坵村舊名魯拉克斯(Rulakes)部落,樟樹林之意。部落的發源相當早,可以追溯到荷蘭時期的文獻,1650年戶口調查時,部落只有5戶人家,約30餘人;期間經過日據時期的集團移住,以及民國53年從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移居的7戶魯凱族人,現今人口不到400人。歷坵部落擁有大片的土地面積,金崙溪流域的中上游,盛產毛蟹、禿頭鯊,還有劃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的溫泉資源。部落居民以自耕農為主,主要傳統作物為小米、芋頭、花生,近年開始有高經濟作物如生薑、釋迦、咖啡、洛神等。

在文建會的重建專案中,歷坵部落的發展目標主要有兩項,環繞著文化生態永續利用的方向前進。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設計在地族人的學程,透過田調人才的培訓、部落地圖的繪製,建立部落歷史文化資料庫,鼓勵族人認識自己的生活空間與部落特色,在認識自我文化的過程中找回族群認同與建立生命共同體的體認。此外,歷坵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社區發展協會也希望發展知性生態旅遊以及傳統風味美食,在部落傳統食物與現代健康飲食的概念間作良好的結合。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全台僅見的原民造型國父。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部落居民仿照金崙溪的山勢與河流的地理環境做成洗手台。
 
太麻里鄉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共同提案單位:大武鄉富山部落)

排灣族名為加拿美(Kaljapits)的富山部落,曾是台東縣大武鄉第二大的排灣族部落,但因環境變遷及日本政府要求遷村,逐漸分成數個部落,因此富山部落現今只剩約33戶居民,老年人跟孩童佔絕大多數,年輕人外流嚴重,在生計及教育的沉重問題下,使得部落意識分崩離析,流離失散的已不只是族人,在這之中流失的更是文化與意志。

第一個被劃定特定區域的富山部落在今年七月陸續進駐到永久屋,門牌號碼為大武鄉大武村大武街,「富山」已成為歷史名詞,但也因此使居民意識到目前面臨的文化傳承危機,引發部落族人保存部落傳統文化的動力,將藉由文建會的補助,不斷訪問耆老,進行尋根溯源的部落史書寫,逐步尋找自我認同、族群認同,進而重建部落文化,成立屬於富山部落自己的組織。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社區介紹】大鳥部落、歷坵部落、富山部落
 目前部落居民都都已遷到大武鄉的永久屋,戶籍門牌已改為大武鄉大武村大武巷,也就是說,「富山部落」將成為歷史名詞,消失的「富山部落」如何延續部落歷史與文化認同面臨嚴峻的考驗。
 
【社區營造員特寫】台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歐美惠
文/胡梓筠、圖/陳憶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身為嘉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歐美惠,也幫忙照顧參加協會開辦課後輔導班的學童,美惠幾乎整天都跟孩子們在一起,所以她自傳裡開頭就寫著在部落孩童的口中,她有三種稱呼:「老師,是解題用;阿姨,是求助時;欸,是玩遊戲時。」由此可知,美惠是用很可愛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她說:「這群課輔班的學童都是在走廊寫作業,下雨時,雨水被風吹到孩子的身上以及作業簿上,但他們還是很快樂,因為這樣就有理由淋雨,不怕被大人罵。」

這樣可愛的想法用在部落事務上也一樣,美惠把協會申請政府補助稱之為戰爭,第一場戰爭什麼都不懂,也就理所當然的失敗,但她不氣餒,因為這樣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包持著學習的心態,之後第二場、第三場戰爭也才能都順利過關。這次八八風災,讓嘉蘭部落居民分處兩地,再加上其它因素,族人團結的心分裂了,美惠希望透過部落報找回以前互助互信的心,並走出災後陰影,這是她口中的第四場戰爭,希望美惠也能順利和族人一起打造部落的家,不再分離。

【社區營造員特寫】台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歐美惠
【活動資訊】「重建希望 重建愛」-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周年特展
【活動說明】
莫拉克風災轉眼將屆周年,為使各界瞭解中央、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單位近一年來協助災區重建之各項工作近況及具體成果,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特別於災滿周年前夕規劃辦理「重建希望 重建愛-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周年特展」。

【活動資訊】
展覽時間:7/31~8/31
展示地點: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主辦單位】

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


更多資訊請至重建會網頁
推薦訂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秋季公益講座@【杜華心理諮商所電子報】
轉寄『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