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1-02-23 16: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重建消息】產業再造v.s影像記錄 二月活動滾滾來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編按/重建一年過後,社區營造學會彙整以往走訪與談話的資料,針對高雄的六龜、寶來、甲仙、五里埔、大愛園區等地,進行重建成果的總結思索,期待能為高雄災後社區舊有或新生的問題、已進步或得以再進步的方向,梳理出一個清楚的脈落。】

(文、圖/蘇之涵-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六龜。悠遊山城&寶來】
高屏山麓下,荖濃溪滋養著區域自主力量的萌芽。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六龜地區以悠遊山城為銷售集散地,發展雲端市集,積極對外聯絡與行銷,現階段以鼓勵各社區產品的發展為主。六龜重建關懷協會是風災後成立的組織,理監事由地方重要的組織幹部擔任,角色為地區性的意見交流平台,以文史紀錄為主軸。﹞

六龜,觀光及農業生產為經濟來源,風災之後前往南橫景點的交通阻斷,觀光客數量銳減,農產對外銷售的道路亦不便。寶來,完全倚賴觀光客的溫泉小鎮,風災當時聯外道路毀損,小鎮也被洪汛切割成好幾個孤島,孤島上的人無路可退。

旗美社大與六龜地區NPOs每月都會舉行團體討論,由微風市集的葉杏珍老師帶領組織幹部及高雄縣社會處、文建會社區營造員們討論,從社區居民最迫切需要的改變開始談,慢慢地勾勒出長期願景。討論的議題很多,新開部落的有機農業與手工水餃,六龜地區特有的金煌芒果故事繪本,「荖濃溪望」社區報作為溝通平台,看似零星點狀的議題,卻都環繞著「貼近生活的重建」。悠遊山城的王坤煌提出了大哉問:「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重建的建設?建設如何跟周遭的環境結合?風災之後的觀光模式重新洗牌後該如何發展?」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今年11月13日六龜大橋通車典禮,茂管處也推出寶來觀光巴士,周邊鄰近區域也跟著推出許多優惠方案,例如寶來泡湯的折扣活動,促進觀光人潮。﹞

文建會的提案雖然環繞地方軟體及文化發展,但以社區長期願景來說,六龜地區最重要的議題還是觀光、地方農產產銷為主。目前社區的需求有兩個方向,彼此緊緊相扣著。
(1) 行銷管道的建立,觀光產業如何開發且增加穩定的客源
(2) 在地資源與農產的特色及品牌建立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葉杏珍老師帶領的六龜討論平台,新開社區的社造員明道分享一路走來的成長經驗。﹞

【甲仙。南橫三星】
甲仙愛鄉協會99年度陪伴鄰近的關山社區提文建會的社區營造重建案,但這不代表甲仙市區的狀況良好。八八風災後,甲仙市區沒有傳出災情,但是聯外交通中斷,周邊景點(南橫、茂林)狀況一直不穩定,這讓甲仙人的生計受到嚴重的衝擊。儘管甲仙大橋落成、堤防也蓋好了,觀光人數依然有限,地震、風災不時地嚇退遊客,因此甲仙愛鄉協會在風災之後,極力思索新的發展模式。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甲仙商圈的店家,八八風災沖走了過去十年的努力。九二一之後,甲仙努力地從災害的陰影中爬起來,但是八八風災與今年三月的甲仙地震重挫過去十年的努力。居民說,大概要再等個十年才能恢復以往的榮景了。許多芋冰城店家老闆必須外出打臨工以維持基本生計。﹞

甲仙跟高雄縣其他的觀光景點一樣,都在尋找獨特的特色、新的觀光模式。對於「過路型」觀光景點來說,風災之後是一個停下來思考、重新出發的機會,甲仙愛鄉協會希望透過套裝體驗行程、有機農作的發展,讓觀光客不只是經過吃芋頭冰,然後匆匆趕往下一站。未來,他們希望讓自己成為一個long stay的地方。

然而,如何與周遭同樣是災後重建的社區,促成區域性的共同成長,不會造成排擠效應也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例如今年中秋節的日光小林月餅推出之後,間接排擠到甲仙地區的芋頭酥及相關月餅產品,今年的甲仙月餅銷售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產量。

【小林。五里埔】
災後重建的小林社區將一分為三:五里埔、小愛園區、小林組合屋旁邊的日光小林二村。小林社區目前的組織主要有兩個:在五里埔的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在小林二村的小林重建發展協會,兩邊對於重建有著不同的想法,社區發展協會的成員多半希望回到原本的地方居住、耕種;重建協會則希望在新的居住地重新發展,以日光小林的品牌做產銷。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興建中的五里埔永久屋,預計農曆年前可以完工入住。﹞

文建會的重建提案由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執行,五里埔的永久屋興建由紅十字會高雄支會擔任陪伴與協助的角色,預計過年前可以完工入住。社區裡的永久屋扇形排列,扇形的中心點規劃為公共空間,未來以文化博物館的方式展示平埔族文物;扇形的中心點指向小林信仰-北極殿與公廨的方向。永久屋的形式跟其他基地類似,但是每一戶門外都有停車位的設計,這是建築團隊與五里埔居民討論之後的結果,屋頂還有太陽能板,據當地民眾說,這裡的永久屋也是謝英俊團隊的設計,儘管與印象中的模式不太一樣。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每一戶的屋頂都有太陽能板。﹞

除了永久屋的重建,小林的重建是多軸線式的發展,文創產業、手工黑糖的製作、農產品的耕作與銷售(梅子、薑、筍)、人力的募集、國小的重建。

和許多災區重建的小學一樣,居民也在討論五里埔小林國小未來成為山林小學的可能,而且小林國小有著比別人更多的優勢:在民國95、96年時,他們曾發展過獵人學校。


【月眉。大愛園區】

大愛園區中有傳習教室、展售空間、汙水處理廠、滯洪池、園區的資源回收區,靜悄悄、井然有序的灰色園區,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個人特色,小吃攤、原民木雕門牌、種滿園藝的門口庭院,日常生活的微小痕跡軟化了僵硬的精舍建築群,而旁邊的小林二村的組合屋,如遇下午時刻,溫和的陽光便會穿透進屋內。從這個新興的社區中,體認到重建不是單線的階段式進行,而是多主軸的同時前進。許多人正在面對「從頭開始的重建」,一邊等待永久屋的入住,一邊維持目前的溫飽,還要一邊想長遠的生計與產業出路,加上煩惱孩子們的校園重建,在千頭萬緒之中,明知道急不得的重建,不停地被各種壓力推著向前走,不知道這樣的重建,十年後會長成什麼樣子?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組合屋街道的美化作品,輔導老師帶居民用保特瓶做各種設計,五里埔小林夜祭的竹拱門也看得到這些巧思。﹞

大愛園區的住戶主要來自三個區域:漢民、南沙魯、桃源,其中重建事務的代表李懷錦老師,對於重建的種種現象提出他的看法。才剛剛安頓好居住環境的居民,該如何製作產品以供行銷?為生計而急就章的情況下,是否只能從中國的大量生產批貨來賣?八八臨工在社區裡的真實情況,臨工制度對於真正的災民到底有沒有幫助?永齡農場的企業化經營在園區居民缺乏農業生產自主性的情況下,李老師想為居民爭取耕種地,而不是現有的農場勞工或空蕩蕩農產展示廣場。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高雄災後社區營造推動的靈魂人物-李懷錦老師﹞
 
此外,李老師還想到了杉林園區與週邊既有社區的關係,新長出來的「全國的第一大鄰」如何與杉林鄉共同成長,而非分食既有的資源,「不是要發展商業區,附近已經有旗山、美濃老街。杉林鄉突然長出來的村(指大愛園區),附近的居民不一定能接受,我們不應該搶週邊社區的資源與生意,應該把好處帶來,要跟附近的鄰里和平共處,相輔相成。」

因為一場颱風,人們流離失所,聚集在一個新長出來的空間,重頭開始的生命,同時面對不同層次的問題:個人生活與培力、不同族群間的相處、園區裡的社造與願景形塑、園區與週邊環境的共同成長,這樣的社區發展經驗,在台灣大概是頭一遭。但是當未來氣候異常不再是特例,而是常態的時候,大愛園區的模式恐怕也不會只是一小部份人的經驗,而是眾人必須嚴肅面對的生存議題。

從台北到高雄,三百多公里的距離,一年後我們試圖穿越這些距離,尋找方法與答案,但是,最正確的路線在哪裡?重建之路漫漫長,我們只能帶著這些問題,不時提醒自己,在實踐中找尋可能的解釋與答案。

【重建文章】高雄重建,一年後
﹝圖/小林居民、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社造學會的共同省思與討論。﹞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火焰訴說一種永恆,成就鄉土經典的夢想。」       ---------蜻蜓雅築簡語

三地門排灣族村落裡存在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從前當地族人會將蜻蜓的頭剝下,埋藏在杵臼的石灰中並用布蓋起,再吩咐家中的老老少少必需輕聲細語的,等待造物者從中創造出最美麗果實---琉璃珠,這份禮物將歸屬於排灣族人的懷抱,成為部落共有的瑰寶。於是1983年,「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因而得名成立,成為造物者最真實的祝禮。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圖/蔡嘉信。蜻蜓雅築,工藝與美食的聚集地。﹞

「蜻蜓雅築」由施秀菊老師與其夫陳福生共同建立,以工藝坊結合餐廳的複合式經營,發展琉璃珠工藝與原住民風味美食,帶動部落婦女投入排灣族文化技藝與地方產業的傳承,兩人憑著對文化的執著,不斷的研發、試燒、雕琢出成熟的燒煉琉璃珠技術。多年前陳福生因車禍喪生,堅強的施秀菊化悲傷為助力,成功的將蜻蜓雅築推向國際舞台,除了在國片海角七號中可看見主角們配戴著琉璃珠外,其「唯一美食餐廳」的漂流木建體與燈飾設計,亦獲得域外媒體的注目。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圖/蜻蜓雅築部落格。「唯一餐廳」內部,充滿巧思的設計。﹞

當蜻蜓雅築遇上莫拉克風災後,雖未直接受風雨影響,卻間接承擔了災難的衝擊。遇災情況嚴重的三地門鄉,受創區實際上集中在後山的德文、大社等地區,蜻蜓雅築並未受到破壞,但不知情的遊客都認為災情嚴重而卻步,使得工作室業績一落千丈,負責人施秀菊老師希望觀光客回籠的同時,也積極的投入救災工作中,施老師結合當地許多藝術工作室,力挺員工投入原鄉青年自救會的物資籌募工作,同時也到收容所慰問災民。為因應觀光客的減少與新一波的重建事務,工作室員工分配成101組方式輪流上班,且部份員工更把救災當正職般看重。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圖/三地門部落青年自救會部落格。自救會與蜻蜓雅築關係相當緊密,共同為原鄉重建打拼。﹞
 

【社區藝文故事】浴火而生的浪漫---蜻蜓雅築與它的琉璃珠
﹝圖/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側拍施秀菊老師憑著對原鄉文化的執著,成功的將琉璃珠行銷為文化商品。


莫拉克社區與琉璃珠一般,曾經驗過火的淬煉燒製,然而人世浴火不同於藝品浴火,它常常是苦難的結晶。蜻蜓雅築現以琉璃珠的販售與體驗、串珠
DIY課程、排灣族風味餐及部落導覽等方式,將所有歷火而生的事物集中一處,共同化作藝術與感恩的凝聚---美的結晶。

【重建消息】產業再造v.s影像記錄 二月活動滾滾來
◎2011歡喜在林邊-產業再興再造

雖然林邊佳冬地區「養水種電計畫」屢受波折,但是林邊人、佳冬人依然發揮漁港村的堅忍樂觀精神,細細籌畫了2/2728日「2011歡 喜在林邊」活動,希望藉此表達在地人對家鄉重建的願景期待,及為此凝結的龐大向心力。活動中不僅將首度介紹國內知名行動藝術裝置的藝術家張新丕來操刀設計 「牽手護林邊」大型雕塑,也邀請了國內最著名的大廚「阿基師」來行銷在地海產粥與石斑創意料理,現場也將有工研院精心設置的光電教育特區,林邊十村及屏東 縣境內各特色企業、社區也將與會共襄盛舉,精彩可期。

【重建消息】產業再造v.s影像記錄  二月活動滾滾來


※詳情請見此網站



見面囉!魯拉克斯日曬健康黃豆來囉!

剛結束的2010年是歷坵部落特別的一年,友善環境耕作的努力在歷坵田野上展開,也有了令人開心的初步成果。七月公田無毒小米收成,十二月黃豆順利收成。如果說種小米是部落文化的重要連結,這一批黃豆對部落也有著多重的意義。

小小的黃豆,承載著我們滿滿的夢想,對土地、對環境、對部落的未來,以及守護消費者健康的心意。

※詳情請見此網站



大我文創首映預告:紀錄長片《相助之路》於2月28日首映!

歴經一年拍攝、半年後製,《相助之路》紀錄長片終於要跟朋友們相見了。

《相助之路》由於全片長達六十分鐘,我們將分成六段,在《我不只是一個人》部落格播出,每周播出一段,敬請朋友們一起來觀賞,一起來討論。

今年的228,我們一起來相助一下!

※詳情請見此網站



看不見「重建」的影像-竹林重建影像展
八八之後,竹林社區居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社區,社區發展協會也在大家的努力下,漸漸走向正常化,甚至跳脫過去對於志工就是做掃街、美化等工作的刻板認知,居民們開始拿起相機,記錄自己的社區.......展出期間自1月23日至2月28日止

【重建消息】產業再造v.s影像記錄  二月活動滾滾來

※詳情請見此網站

推薦訂閱
台塑恫嚇學界之訴駁回@【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藍莓、葡萄與蘋果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姑嫂玩健康報】
轉寄『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