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1-08-25 16: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土地之外,我們更要走在重建文化的路上-牡丹鄉高士社區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用心陪伴部落,將營造的收穫內化為自信-黃雅玲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重建活動】屏東泰武吾拉魯茲部落落成&關懷傳愛巡迴系列活動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土地之外,我們更要走在重建文化的路上-牡丹鄉高士社區

編按/文建會於莫拉克颱風災後,以社區營造為主軸協助災後重建工作,推動「社區組織重建計畫」。100年度共協助38個重建社區,引領社區透過文史調查、社區地圖及藝術創作的方式進行重建。本專欄將陸續介紹這些重建社區,與大家分享社區的重建故事。

文/陳漢庭、圖/黃雅玲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是文建會的社區組織重建計畫中最南邊的社區,即使從屏東市出發,也要開車開三個小時才會抵達。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讓高士社區發展協會養成獨立自主的運作能力,社區發展的目標、組織的分工、工作人員的訓練都完整且成熟。


八八之後,我們更積極

高士部落在莫拉克風災之前對於社區營造就已有所著墨,從社區影像紀錄、社區刊物、老人關懷站、兒童課輔站、文化保存、產業觀光等面向著手,一系列文史傳承的工作早已開始動工;風災後雖然社區受到重創,但反而刺激居民的參與,加速部落執行許多計劃的速度以及加大所涵蓋範圍。這次的災害對高士來說雖然是個危機,但重建之路也讓她們喚醒更多原本就屬於這個部落的故事。

高士以影像與文字紀錄為媒材,寫下許多關於部落的點點滴滴,其中傳統文化的彙整方面,現已出版介紹傳統婚禮的書籍、高士歌舞影像紀錄影片等,搭配各種文化課程,希望讓青年們更了解自己的家鄉;有關莫拉克重建議題也運用此方式,拍攝紀錄重建的過程以及族人的心情記事,透過部落會議、年度發表會或者是定點播放的方式,讓部落的大大小小都能夠看見家鄉的重建之路,也為土地留下了歷史的記憶。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土地之外,我們更要走在重建文化的路上-牡丹鄉高士社區
(高士的粉紫野牡丹花)

內外兼具的部落產業

部落鎖定每年四月初到六月底開花的野牡丹,做為社區產業發展的目標,初期由部落大小共同植栽,目前約有三萬顆野牡丹能在部落裡盛開,種植的意義除了美化環境之外,更希望能藉由這些共同事務,凝聚部落的認同感。現階段除了出產野牡丹果凍外,也積極研究染料產品,今年初試辦的野牡丹花季雖因雨季打亂了行程,但往後將會是部落積極籌辦的活動,希望野牡丹能成為部落的一項產業中心。另外,高士部落也著手發展金工產業,希望能藉由各種產業的發展,增加外流青年的回流率,活化社區、傳承部落文化。

除了內部營造,高士還有開放外地人士報名體驗當地「傳統婚禮」,有感於時下青年朋友對於婚姻價值觀的改變,希望透過傳統的婚禮體驗讓大家了解結婚的真諦,並有巫師的祝福加持;為了解決遊客住宿問題,當地計畫培育接待家庭,增廣部落能提供的觀光服務範圍,也提供內部一個新的產業想法。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土地之外,我們更要走在重建文化的路上-牡丹鄉高士社區
(婚禮體驗,有機會來台灣最南端的高士,感受野牡丹花的熱情與部落的繽紛)

社區防災即早準備

除了重視各種產業再生與部落文化教育,面對現實的自然問題,高士部落從去年起就持續舉辦防災演練,希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訓練,讓居民們能嫻熟各種避難的知識與方法,若真的大雨再來,也能將傷害減低。

從莫拉克風災後到現在,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的永久屋尚在趕工階段,而訪問高士社區營造員的當下,我們聽到了永久屋的最新進度,目前有22戶只差裝潢,預計 10月底可以入住,而另外一部份也在台北龍山寺的善款補助下,預計近日破土開工,希望對於尚居住在安置中心的居民們來說,是個可以安心的好消息。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土地之外,我們更要走在重建文化的路上-牡丹鄉高士社區
(施工中的永久屋)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用心陪伴部落,將營造的收穫內化為自信-黃雅玲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建會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 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本專欄將逐一介紹這些在各地投入重建工作的社區營造員,他們的學習歷程,以及參與社區重建工作過程。

文/陳漢庭、圖/黃雅玲

讓情緒有個出口

黃雅玲是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的社區營造員,身兼妻子、媽媽、教會師母、營造員等多重角色,在社區與家庭、工作與生活的領域中,能夠在這些關係取得平衡,雅玲非常感謝家人給予的支持與肯定。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用心陪伴部落,將營造的收穫內化為自信-黃雅玲
(中間穿著傳統服飾的高士社區的營造員黃雅玲)

雅玲提到,營造員的工作時間幾乎是從早到晚,因為部落會議的時間幾乎都在晚上,而且大部分的課程時間,因為配合部落居民白天的工作,也幾乎都安排在晚上。白天要處理社區的行政事務,晚上還要辦理活動,時間上的分配,自己要有所掌握、情緒更是需要調適,要學著找到宣洩的窗口,不能總是將困難悶在心底。

問雅玲怎麼調適這麼繁忙的腳步與壓力,她分享了自己的小訣竅:有時可以視手邊的工作量,給自己一兩天的假期,調整好腳步後再出發,不要被工作綁住了自己的思維與步調,而是要將工作內化為自己的養份與果實,更要讓這份工作襯托出營造員的自信與魅力。

 

這些人,我捨不得離開

「我想,持續支持我的因素就是『人』吧!」雅玲說。

問雅玲如何開始社區營造員的工作,她從
97年加入部落課輔站志工,陪伴一群孩子長大,後來因為莫拉克風災而轉任營造員的身分,也接觸了更多不同的社區人物,她說,每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都有一段豐富的故事,每段故事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意想不到的收穫與啟發,這些人的陪伴帶給她好多快樂,更是驅使著她繼續前進的動力,久而久之,也就捨不得離開這群人了。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用心陪伴部落,將營造的收穫內化為自信-黃雅玲

(高士部落在野牡丹花季節的街道)

雅玲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熟悉、上手營造員的工作,因為以前在外求學,對於部落的狀況不甚熟悉,所做的事情全部從零開始,加上社區執行的事項很多元,涵蓋兒童、老人照護、文化課程、生態復育等,挑戰與磨練接踵而來,其中對她來說最困難的工作莫過於攸關整個協會運作狀況的核銷,但也因為這些訓練,讓她學會了許多不曾接觸過的工作領域。

從零開始,但也有了更多想像

「在部落工作是一個透過文化、透過認識部落,去帶給你一個理念的改變」,藉由紀錄片的拍攝、社區報的發送、文化環境教育、社區產業發展等,一步一步讓自己生活的地方更美好,帶給部落更多的發展與想像。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用心陪伴部落,將營造的收穫內化為自信-黃雅玲
(雨季來臨前,在高士部落裡的社區防避災實兵操演)

當營造員雖然要付出很多的體力、心力、時間,但也因為有了這些能力,才讓許多計畫有了誕生的可能,同時也帶給雅玲發自內心的自信;未來會怎樣不敢多想,不過如果還有機會,雅玲希望能繼續留在部落服務,繼續為這裡帶來一點改變、一點成長、一點快樂,用心陪伴再現高士美麗家園。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文、圖/蘇之涵

88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中部滿目瘡痍,災後文建會以社區為核心開始規劃重建工作,並與民間團體合力建構出協力機制,「由文建會決策主導,以重建區內受災社區為主體,四個社造中心責任分區提供專業輔導與經驗協助,並輔之以專案中心協助行政支援與作業管理、宣導小組負責呈現社區營造的成果。其中,最具重要社造價值與意義的厥為社造中心與社區間的互動。」(註一)創始於九二一災後重建的輔導機制,於後延續到縣市推動社區營造工作之中,各縣市配合社區營造的推動紛紛成立社造中心成為文建會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重要特色,更是社區營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98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南台灣,造成南部居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文建會秉持過去社區營造的經驗,推動社區重建工作,並延續九二一的成果,設立專案管理中心及分區社區營造站,持續透過與民間團隊合作的協力模式,共同協助社區重建。

在本次莫拉克災後重建輔導機制中,將專案管理中心與各分區營造站串連成為一個重建團隊。相較於九二一重建時,各分區重建團隊採各別委託的方式辦理,希望本次的重建機制,能讓專業團隊的橫向連結更為緊密。由專管中心擔任文建會與各分區營造站的溝通橋樑,負責四個分區社區營造站的整合與協調;各分區社區營造站則為社區輔導的前線,以社區營造的方式,協助災區社區組織發展、培育社區人力資源、養成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之參與能力為目標,以長期陪伴及蹲點的方式,與社區民眾共同成長。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專管中心與四個分區營造站的地理位置)

參與本次莫拉克災後重建輔導團隊包括有:擔任專案管理中心的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及共同協力的分區社區營造站:來自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莫拉克社區重建站、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與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以下將以各分區社區營造站為主角,讓讀者們也有機會認識重建社區背後的輔導團隊們。


第一分區:投雲嘉南地區/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由陳惠民老師擔任分區營造站的主持人,並邀請從九二一重建即投入社區工作的王元山老師協力,由於本區幅員較廣,因此設置兩位輔導員:唐淑惠、方瑜揚,協助該區的社區重建工作。

由於分區營造站的背景為學術單位,第一分區社區營造站的區域網絡與在地連結的基礎相較於其他三個分區,起步是比較辛苦的,但在持續與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的互動下,一年多後,團隊陸續找到在地的專業人才,並透過影像、劇場、教育、空間等議題連結,形塑出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

輔導員們並以蹲點的方式陪伴社區,多面向且深入觀察,與社區共同討論未來發展對應策略。此外,第一分區的培訓課程,除了系統性的安排,還會結合許多有趣、創意的元素,希望營造員在工作之餘,也能發現更多的樂趣,因為做得開心,才能做的長久。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圖/唐淑惠。一分區營造站的討論空間,位於南華大學學慧樓)


第二分區:高雄地區/旗美社區大學莫拉克社區重建站
風災後旗美社大便透過既有的社大輔導系統,長期協助高雄地區的重建。99年起,莫拉克風災社區重建站自社大的業務獨立出來,負責高雄地區的重建,同時承辦文建會莫拉克社區組織重建專案與高雄市(前高雄縣)社會局的重建專案,站長由張正揚擔任,本案的專職輔導員為許蓓璉。

第二分區的輔導以高雄市的行政區域劃分。課程的規劃與開設是針對社造員(文建會)與進用人力(社會局)的發展,適時地聘請專家及老師開設培訓課程。另一方面,旗美社大輔導的重點在於每一個社區組織不同背景與條件的獨特性,所以重建站聘請多位顧問老師,分別輔導固定社區,定期進入社區訪視、諮詢、協助區域連結,訪視之後,顧問老師與輔導員也要針對人與組織的狀況,定期討論與調整方向。營造站的穩定運作加上社區大學在高雄農村地區的長期扎根,讓輔導與陪伴的工作持續在人的身上、社區組織的運作上、社區的發展上,漸入佳境。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圖/胡梓筠。二分區營造站辦公室位於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第三分區:屏東分區/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是屏東地區推動環境教育與社區總體營造的老字號NPO,自86年開始,從大武山的山林關懷到溪流的教育,東港溪持續扮演資訊提供、人才培訓的平台,並長期輔導、陪伴社區的社造工作。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本次也受到莫拉克風災的侵襲,原本在林邊的辦公室因為淹水,造成許多資料的損失,辦公室據點也因此遷移到現在的潮州市區。藍色東港溪的總幹事吳儷嬅,即為本案的分區主持人,帶領著輔導員蔡蕙婷陪伴重建社區。

藍色東港溪在風災後承接文建會的社區組織重建計畫、與屏東縣政府的災後自主培力計畫,整合地方與中央的資源,亦聘請多位顧問老師定期進入社區訪視,協助社造員(文建會)、培力員(社會處),並給予社區整體發展的建議。第三分區相當重視人的狀態與陪伴,因此,輔導員與營造員、營造員與營造員之間的連結相當緊密,相互支持也共同成長。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圖/蘇之涵。三區營造站的辦公室,風災後的新據點,這是去年的門面,今年重新整頓過了)


第四分區:台東分區/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台東的受災社區沿著台九線從太麻里市區延伸到到最南端的達仁鄉安朔部落,由於社大辦公室的地點位於台東地區北邊,因此100年2月,社大在太麻里鄉加設了金崙工作站,讓重建工作離社區更近,無論是輔導工作或社區陪伴都可以更深入。

第四分區營造站的主持人為劉炯錫,劉老師同時為台東大學理工學院的院長與南島社大的總幹事,而輔導員杜佩玉為排灣青年,長期致力於原民事務以及部落青年組織的推動。第四分區的輔導結合社大資源,經常安排營造員參與各類型的活動:樂齡學習、達魯瑪克重建家屋、台東大學的研討會等,透過多元觀摩與學習,拓展社造員的視野,從中挖掘個人的興趣。在跨年度的培訓中,讓社造員做中學,發展足夠的能力,並期待社造員在本案結束後,可以獨立提案,長期投入社區營造。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圖/蘇之涵。四區營造站辦公室在台糖的旁邊)


專案管理中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社區營造學會設立於85年,主要任務為建構一個可供學術、實務工作者對話的公共論壇,發展能結合在地社區工作的相關方法,為地方組織與行政部門提供適切的支援,最後集結各領域的力量,對公部門的社區相關政策積極提出建言。本計劃的總主持人為曾旭正老師,專管中心的主持人為社區營造學會的秘書長楊志彬,而專案執行為蘇之涵。

作為文建會莫拉克重建專案的管理中心,除了整合四個分區的社區輔導與重建進度彙整匯報,更積極的功能還要打通文建會與各分區的連結,支持因地制宜的分區重建業務,並適時創造跨區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專管中心每月發刊兩期電子報,讓社區組織與社區營造員的角色被介紹出來,也針對各種重建議題做專題企劃報導,深入介紹各地的社區重建進度。此外,定期舉辦重建團隊培力工作坊、各類型會議,加強專管中心、分區營造站與社區組織,與其他外部團體、資源的連結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文建會重建企畫】莫拉克災後二周年企劃二:社區組織陪伴團隊的介紹
(圖/蘇之涵。位於台北市的辦公室,社造學會目前與綠色陣線協會、台灣農村陣線為辦公夥伴)

註一:原文引自文建會在民國98年所出版的「走過十年,前瞻未來-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中廖俊松撰寫的「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營造中心之運作與省思」,頁98。



【重建活動】屏東泰武吾拉魯茲部落落成&關懷傳愛巡迴系列活動
屏東泰武吾拉魯滋部落(新赤農場永久屋)落成

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位於屏東縣萬巒鄉,佔地10公頃,原屬台糖公司土地,經政府以徵收方式取得土地,交由紅十字會總會援建118戶永久屋,面對大武山,用以安置泰武鄉泰武村受災民眾,基地基礎公共工程部分由行政院原民會補助經費,內政部營建署負責工程施作,並經部落鄉親討論後命名為「吾拉魯滋部落」。

更多閱讀 


*八八水災2年 展開傳愛活動

八八水災2週年,行政院新聞局與行政院八八水災災後重建委員會合辦的「關懷傳愛巡迴系列活動」今天下午在高雄市杉林區慈濟永久屋園區希望廣場啟動,傳達各界的關懷與祝福。

這項關懷永久屋居民的活動今天啟動,8月20日及9 月10日分別在屏東縣長治百合園區、瑪家鄉禮納里部落舉行,歡迎民眾一起參與「哈音樂、看電影、賞舞蹈」的多元藝術活動,傳遞社會愛心並分享閱讀幸福。


更多閱讀

推薦訂閱
102/09/18(三)晚上7:00 『六輕公害影響』社區巡迴座談@【自從六輕來了】
【女書電子報264期】女紅坊正式開課,實踐女性綠生活與自我照顧的身體經驗!9∕21前報名享有早鳥推廣價~@【女書電子報】
轉寄『文建會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3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