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40】─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10,2012【文建會社區人物誌】深耕社區的芽-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營造員楊詩韻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建會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本專欄將逐一介紹這些在各地投入重建工作的社區營造員,他們的學習歷程,以及參與社區重建工作過程。
文/蘇之涵、圖/楊詩韻
(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營造員楊詩韻。)
山美社區,鼎鼎有名的達娜伊谷生態園區是詩韻成長的地方,問起她跟社區營造的淵源,十多年前,詩韻就跟著爸媽一起參與生態園區草創,那時沒有太多想法,只知道跟著大人做。莫拉克颱風過境後,她在偶然的機會裡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碰面,聊著聊著便擦出了火花,愉快的溝通過程讓理事長向她遞出了邀請函,當時的詩韻沒有多想便接下了這份挑戰,因為,她說:「社區工作需要一些行政協助,而這個角色可以協助社區推動基本的運作。」
靈巧與馴良
回顧過去一年,詩韻說這份工作很辛苦,時間就像是被壓縮了好幾倍,每天的工作清單都是滿滿的,生活變得很充實。問詩韻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她特別提到聖經裡「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詞句,這不僅是她用來勉勵自己的座右銘,同時也闡述了社區工作很重要的面向。
在社區裡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靈巧的身段讓她可以聰明的應對不同場合,而對於社區不同的看法,不用立即跳起來反對,也不必鑽牛角尖,因為他人的看法可能隱藏著自己看不到的盲點,適當傾聽不同的聲音,才能做出好的判斷。
(尋找出路的山美社區,積極開設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課程,她們想告訴大家,山美擁有的不只是鯝魚。)
詩韻以前曾經在醫院協助醫療行政與病歷管理,她說許多職業訓練、觀念都是那時打下的基礎,其中醫病關係就是很好的觀察對象,因為醫院裡上演的人生劇場與悲歡離合,讓她學習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轉換,清澈的雙眼讓她比別人多一份耐心與貼心,這更是讓老公非常佩服她的地方。
初衷是很重要的!
面對社區工作,詩韻說,目標與成果固然重要,但更要時常檢視自己的初衷與堅持。接受這份工作後,有時會被抹上不該有的顏色,這曾讓她很挫折,「如果一直沉浸在失敗中,限制就會越來越多,所以要常常自我調適。」儘管要超越自己的挑戰很不容易,但是詩韻很堅定的說,一定要讓自己往積極面想,多跟積極的人談話,找朋友訴苦要適可而止,不然會越來越苦!
(100年達娜伊谷復園成果展,對外踏出的第一步。)
詩韻說,這份工作要投入的時間很多,特別是有家庭的女性,壓力會更大。幸好,家人對於社區事務本來就很熱心,也很能體諒她的努力,這讓她有堅強的後盾可以全力投入。還有很多「第一次」的恐懼,無法預期的結果會帶來恐懼,猶豫就會讓人無法前進,但是無論如何,嘗試之後就算不如預期,還可以調整。雖然別人的意見也很重要,但不會是主要的阻礙,克服自己才是社區營造最大的難題。
「力量有限,所以選擇現在可以做到的,慢慢踩下正確的步伐,慢慢前進。先影響旁邊的人,再影響更多人,這樣才會有力量。」透過一系列的訪談,我們發現像詩韻這樣的年輕又有想法的女性,在臺灣許多社區慢慢冒出頭,最後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呢?我們期待著。
【重建活動】網售有機咖啡災區重生 & 告別莫拉克88心感動
*網售有機咖啡 災區重生
98年8月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豪雨重創臺灣中南部山區,位於阿里山的原住民部落,在民間團體的協助之下,以有機的方式產製咖啡、茶葉等農作物,現在正值每年12月到3月的咖啡採收季節,透過網路販售的阿里山區咖啡自然風味,廣受當地民眾好評。
阿里山主要生產作物有高山茶、愛玉子、咖啡、高山蔬果及手工藝品等,因生產及行銷通路不易,除在網路和攤位展售外,重建輔導團隊目前也積極尋找通路增加曝光率,希望給努力重建家園的部落住民最實質的鼓勵。
除了當季咖啡,八八莫拉克產業行銷關懷網還有來自嘉義與高雄地區的農產加工、手工藝品,歡迎選購。
網址:八八莫拉克產業行銷關懷網請點我 聯絡電話:(05) 2391745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告別莫拉克 88心感動-感人故事持續徵稿
從100年11月起,重建會以專稿採訪以及對外徵稿的方式,募集重建路上的感動故事,訴說每一個在臺灣各個角落發光的小人物。
感人故事集請點我
相關訊息與投稿請點我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達娜伊谷,回家的路如何重建?-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
編按/文建會於莫拉克颱風災後,以社區營造為主軸協助災後重建工作,推動「社區組織重建計畫」。101年度共協助28個重建社區,引領社區透過文史調查、社區地圖及藝術創作的方式進行重建。本專欄將陸續介紹這些重建社區,與大家分享社區的重建故事。
「達娜伊谷生態園區有幾年收入非常好,賺錢變容易了,但心裡的感覺卻沒有比較快樂,當社區經營的目標變成了錢,大家的心就散了。慢慢的,社區出現了大小紛爭,自己村裡的感受特別深。」山美社區營造員楊詩韻這樣說著。
莫拉克風災帶走了鯝魚、觀光與財源,隨後從臺灣各界湧入了許多資源,對於這些幫助,山美社區心存感謝;但是同時,社區也因這場天災停下了腳步,認真審視長久以來被忽略的問題:大環境在改變,經營了十多年的生態園區是否有需要也要跟著調整?
鄒族與山美的印象
鄒族給外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有禮貌,話不多,但社造員詩韻說,正確地講應該是慢熟,只要參加過部落的活動,就會知道鄒族人其實很熱情,同時,鄒族人的務實特性也是眾所皆知,服裝與傳統器物鮮少是為了觀賞,通常是必須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製作,像背籠、手工袋、弓箭等。隨著時代的演進,阿里山公路的開通,觀光產業的發展讓各鄒族部落又有些微差異,例如來吉多石雕,山美可以看到鐵雕與木雕的藝術。
(重新啟動後的達娜伊谷文物展示館。)
說部落的故事
一般來說,聯外交通越方便的地區,母語流失的越快,在阿里山沿線各部落,山美便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警覺到部落文化流失的問題,除了學校推行的母語教育,社區營造員還跟故事媽媽們合作,推動「說部落的故事」。
每一鄰的地名都有不同的典故,每一個地方都有趣味的故事,端看說故事的人如何呈現。剛好,社區有一群去年剛完成訓練的故事媽媽,她們接到這樣的任務,高興卻也緊張,因為原本的題材都是市面可取得的繪本,現在必須動腦筋自己找資料,像訪談部落耆老、實地走訪故事地點、拍照製作繪本,如此複雜的工程,媽媽們也沒有把握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媽媽們的努力馬上就得到回饋,孩子們的參與格外熱烈,尤其是對於自己熟悉的事物,每一次走過故事提到的地方,就會溫習一遍,一次又一次地放進心裡。
(莫拉克風災後,山美村舉辦的第一個村運動會。)
溝通的管道
雖然網路工具如此發達,但是對於社區的長輩們,紙本社區報的功能仍然重要,因為大小活動、消息公佈都要透過社區報出去。現在的發行頻率是每個月一次,剛發行的一月號以訊息公布、理監事改選、交通路線的調整為主,接下來還會刊載社區的投稿,希望可以徵到更豐富的內容。
其次,社區營造員詩韻還設計了一個「部落咖啡時間」的活動,在輕鬆的午茶聚會裡,邀請大家來聊部落的事,在村民大會休會的時間裡,也有機會可以討論公共議題。這些東西還不是空談,因為記錄下來的內容,可以做為社區發展的參考資料,發展協會未來申請計畫與規劃的時候,都有居民參與的基礎。
(計畫內針對社區大小朋友們所開設的生態課程。)
當所有的東西一夕之間被帶走了,才讓社區認真的思考想要的生活。根據了解,生態園區雖然鼎富盛名,也成為社區發展的主軸,但生活因此被照顧到的人有限,大部份的年輕人還是必須離鄉背景到外地工作。因此,透過這個暫時休息的機會,讓鯝魚與生態觀光不再是唯一,而成為一個引子,帶動整體均衡發展,讓不同的需求與聲音可以被聽見,讓達娜伊谷的土壤更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