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11-14 11: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編輯室報告

新聞自由開倒車 政府不該自我感覺良好

【責任編輯:柯姿韻】

  2009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RSF),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在175個國家當中,台灣今年排名為59,比起去年的36名,足足下滑了23個名次,是全球退步最多的國家,前13名則落坐於歐洲國家,而中國大陸還是停留在末端168名的位置。在2009年出爐的新聞評比,調查人員來自一份名單,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也包含了各種職業,而在問卷中,會針對記者和媒體的直接情況,及間接的各種壓力來作判別,但評比內容僅關注新聞自由。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解嚴,有著一段年深日久的報業史;日治時期,禁止台灣人辦報,當時報紙成了日本注入意識形態的工具,直到第一份台灣報紙出現,與日報相對抗,展開筆戰,而後發展了地方報;在一次大戰後有了台灣雜誌社;光復初期的二二八事件,使新聞自由大幅縮減,到解嚴後成了政黨鬥爭的工具,從此開始有了監督的作用,並且發展了廣播及電視,媒體產業也由此時開始急速發展;近代記者為了爭取言論自由,紛紛走上街頭,高喊提倡言論自由。這些景象歷歷在目,能有現在的環境,前人的功不可沒,為了爭取言論自由,眾人都付出了不少代價。

        目前我國並無直接對新聞自由下達保障的法令,因此就以言論自由論定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三六四號解釋謂:「言論自由為民主憲政之基礎。廣播電視係人民表達思想與言論之重要媒體,可藉以反映公意強化民主,啟迪新知,促進文化、道德、經濟等各方面之發展,其以廣播及電視方式表達言論之自由,為憲法第十一條所保障之範圍」,就新聞自由而言,主導權還是媒體本身,但需以民主理念為宗旨,此外還需保障新聞自由之外不自主性,不得以不當方式干預媒體。

  據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政府干預新聞編輯內容及記者在街頭被毆打」,為主要新聞自由下降原因。新聞局對此表示,這不過是國際的印象分數,同時也強調,馬政府並無干預新聞內容。但不可否認的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2007年新聞自由度評比調查中,成績突破以往,拿到32名為亞洲之冠。由此可見從「馬上就會好」的口號,似乎沒有落實在新聞媒體之上;從馬政府執政開始,政府用各種方式干預新聞內容,這些事件斑斑可考,如:台灣新聞局曾於926日要求國家媒體中央社,修改一則關於毒奶粉事件的報導,也曾要中央社刪除一篇關於批判馬英九總統的新聞。新聞局近日也遭指控干預中央廣播電台,要求該電台不能報導過於批判中國的新聞。央廣董事長鄭優以及多位獨立董事於930日請辭,抗議新聞局以及執政黨(國民黨)對央廣施壓、干預新聞編輯。

        諷刺的是,每當出現些許佳績,政府總是放大稱讚,但成績不如預期時,卻用推託的方式處理,完全沒有反省的舉動,如此的行事作為,倘若政府再不自覺,新聞自由只會繼續向下淪陷。

  不知曾幾何時,台灣的媒體竟成為中國的工具,不久前熱比婭事件,吵得沸沸揚揚,由於放映時間碰巧遇上中國國慶這個敏感節日,而高雄最後決議則是提前兩周先行播放「愛的十個條件」,但中國的回應,卻是取消了所有大陸往高雄的旅行團,此做為引起高雄觀光業者的恐慌,紛紛批評政府的作為;言論在經濟壓力之下逐漸封鎖,甚至連節目的播放也受到了無形的箝制;中國利用媒體,觀察著台灣的動向,若是發表言論碰觸敏感地帶,第一個受害者竟是本土的旅遊業者,在此之下我們應當有的言論自由在大陸的監視下被抹滅,小老百姓抵擋不住經濟上的攻擊,顧不得言論自由,只能轉向批評政治上的操作;對此,政府似乎不以為意,為了經濟帶動,放棄新聞、言論自由,共同與中國向下沉淪,這是否為明智之舉?

  台灣的社會環境,尚處於發展中階段,許多事物都不如國外來的成熟,其中也包含了媒體相關行業,但由於它的特殊性,社會賦予第四權的稱號,目的也是為監督政府,以公正客觀的角度,透過大眾平台告知廣大閱聽眾新知,以及政府的決策,使台灣整個層級向上邁進。但政府卻一步步企圖將權力延伸至第四權,干涉新聞內容,迫害言論自由,政府在這次評比下降中也該負起責任,而不是用推託的方式,利用時間淡化一切;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聞自由必須靠著有著強烈本土意識及社會良知的人民共同維護,而政府的手不該伸進媒體,干預新聞內容的編輯,盼望未來政府在新聞言論自由政策上能用更具體的方式,維護這一塊廣大人民的權益。

Our Questions:

新聞自由的下降,對整體大環境有什麼影響?

資料來源:

中央社。20091020日。<無國界記者:台灣新聞自由倒退23>。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媒大事

Facebook再思考Web2.0
【責任編輯:鄭淳予】

        尼爾森公司(Nielsen Claritas)又有新報告了!該公司在美國的最新調查顯示,Facebook23%的用戶年收入超過10萬美金,而且富人比窮人多了25%Myspace則是窮人比富人高出37%。該報導中還指出「曾經貴為社交網站之王的MySpace最近卻淪為『貧窮人的玩意』,而後起之秀Facebook則是拉走絕大部分的富裕網友。」看來,臉書的旋風不只是在教育部吵翻「偷菜該不該改為租菜?」,或是各大公司行號爭議著「辦公室該不該禁止經營開心農場」而已。

        Facebook的創辦人Mark Zuckerburg曾表示:「Facebook不是網路交友工具,而是讓真實的人際關係延展到網路上。」回想多年前Web2.0之說正風起時,網路媒體破除傳統媒體的中心傳播模式,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媒體站台去中心化之後我們看到了許多點的賦權,如今Facebook的出現,點和點之間交錯聯繫撐起一張跨越真實生活與線上生活的網。

        要來探討Facebook崛起的成因也許可以從很多面向著手,社會學的人際發展、傳播理論的科技傳播,都有其解釋成因,而Facebook也被視為Web2.0概念的實踐——由每位使用者的參與所累積而成的平台、產生個人化的內容,進行各種資源分享與再生產。但回到該報導,過去關於Web2.0的所有想像似乎在此讓人打上一個問號。

        Web2.0的世界裡,權力中心會真的消失嗎?每位使用者對於網路的使用程度絕對是有等差的,涉入程度較深的人便在無形中累積了屬於該平台的技術資本,而這些技術資本又化為個人在網路平台中的「經濟資本」,或「社會資本」──像是開心農場中的農民幣,又好比一個使用者在Facebook上所擁有的朋友。這樣一個建立在網路上的社群平台,發展到最後終究是循著真實社會既有的模式,競逐虛擬社會的地位。

        此外,網路既充滿商機,自然也會吸引廣告商來打這塊算盤,儘管網路使用者本來就該具有匿名性,但在市場調查的放大鏡下,依舊能分析出如報導所言的「貧富光譜」,於是,「哪一個社群網站比較有錢?」這樣一個隱含、暗示權力中心位置的問項,竟也理所當然的出現了。未來,網際網路還有機會再朝真正的賦權與平等發展嗎?也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社會會發展出更炫的溝通媒體也未可知。
校正啟事
在上期增刊的「2009傳學鬥暑期訪調成果大公開」中,不慎將『四大劇種分工』的撰文者誤植為"林"美靜,實際應為"陳"美靜;在此特地更正,也向撰文者說聲抱歉!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跟上時代來噗浪:
http://www.plurk.com/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推薦訂閱
發放愛心 愛分享實物銀行-第十六期@【南投縣青年返鄉服務協會】
傳統和現代編織的天堂之音一日本出水中央高校吹奏樂團, 4/21桃園登場!@【臺灣國際音樂節電子報】
轉寄『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九八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