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10-28 05: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陽光基金會事業部【產品/網頁美工設計專員】
編輯室報告

【責任編輯/劉瑋哲】

 

隨著選舉熱度逐漸加溫,維基解密中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外交電報內容在政壇引發了風暴,各黨派依電報內容互相攻訐,媒體也順應潮流紛紛以聳動新聞標題處理,甚至屢屢成為談話性節目的題材,究竟維基解密有什麼魅力?對台灣新聞業又有什麼啟示?小編嘗試以新聞實務面來分析此事件,希望讓社會大眾有更深層的了解。 

 

維基解密(WikiLeaks)成員多由各國駭客組成,以全球性媒體為出發,目的在於揭露政治黑暗面,扮演監督各國政府的角色,讓政治透明化,強化民主並防止弊端發生。手段包括入侵政府網路系統或培養政府機構內的「吹哨人」,提供各國政府理當公開給民眾知道卻沒有公開的資訊。

 

維基解密做法是仿效維基百科「網民外包」的做法,希望能提供閱讀者原始資料方便撰寫報導,藉由網民力量分析資料,促成對該國政府的壓力。維基解密後來更選擇與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合作,以調查報導的方式有系統的分析各國政府弊端,內容包括了肯亞政治醜聞、冰島財政危機內幕、美國不合法軍事行動等等,成功引起輿論關注。

 

尤其該組織在2010年間公開一部名為「連續謀殺(Collateral Murder) 」的短片,揭露美國軍隊在伊拉克濫殺無辜的軍事行動,受害者包括兩名路透社駐地記者和多名兒童,這對號稱正義之師的美國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大諷刺。肇因起於美國政府在911攻擊事件爆發以來,大量以「最高機密」掩飾可能存在的失控行為,導致媒體和民眾無法監督問責,造成民主的漏洞。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尚吉(Assange) 基於政府資訊應完全公開的信念,並提供調查報導或網路新聞撰寫人原始資料做出分析,希望藉此影響主流媒體,達到監督政府的目的。雖然做法引起諸多非議,但其信念的堅持對新聞媒體有引領效果,維基解密成立維基解密曾經獲得《經濟學人》新媒體獎、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媒體獎等的肯定,開啟了網路新聞和調查新聞報導的嶄新時代。 

 

調查報導和網路新聞在台灣正處於萌芽階段,操作上還不成熟,尤其調查報導在媒體實務上運作有一定的難度,第一是媒體有成本考量,調查報導需要龐大的人力和時間,不是所有媒體都有資源能夠組建調查報導小組;第二是觸法風險高,調查報導的目標通常是政經或社會隱晦的部分,記者為了要揭露真相,有時會採取侵入隱私的非法手段,如此對媒體高層而言是一大挑戰;第三是不確定性高,調查報導需要長期的追蹤,且變數多風險高,對新聞的產出不見得有利;第四是政商關係包袱,調查報導目的在於揭弊,媒體高層礙於得罪政商人脈,往往選擇操作特定議題,而忽視積累已久的社會弊病。

 

至於網路新聞運作目前在台灣有三種模式,一種是有組織性質的網路新聞平台,主要是透過網路當作新聞發佈平台,沒有紙本,主要的經費收入來自於網路廣告,議題選擇偏向小眾和弱勢族群;第二種是以部落客為主的公民新聞,公民透過自身對議題的揀選,做出分析或依照新聞模式撰寫新聞和拍攝短片在網路上發表;第三種是新聞匯集網路平台(News Aggregation),集結各家媒體在網路發佈的新聞,提供包括各家或自身媒體集團在內產出的新聞。

 

台灣維基解密自從在台灣媒體報導後,AIT外電內容已陸續有翻譯版本出現,一定程度幫助了主流媒體延伸出相關的系列報導,網民群力的強大力量再次獲得了明證。最關鍵的是,維基解密帶給了調查報導和網路新聞更豐富的題材和視角,新的新聞協力模式在台灣已漸有了雛形。         

 

再回頭來檢視台灣主流媒體的操作,媒體大幅報導維基解密的始點起於2010年底領導人阿尚吉在瑞典陷入的性侵疑雲,關於維基解密的國際政治醜聞報導比例反而相當低,探究原因,除了國內媒體組織慣例影響外,也反映出新聞流動與國際經濟政治以及地理接近性和文化相似性的關係。

 

國內媒體在處理國際新聞時,新聞來源常見的如美國CNN中國央視、鳳凰衛視,日本NHK在政治經濟類的國際新聞往往是依附美國觀點,在新聞守門人和議題設定的雙重操作下,不利美國的觀點往往被忽略或邊緣化,台灣大眾獲得的訊息通常是倒向美國,維基解密自然沒有辦法在台灣媒體前大量曝光。另外考量文化和地理接近性的情況下,目前主流媒體對國際新聞題材的揀選大多是體育、音樂、娛樂、八卦和其他人情趣味的軟性新聞,以致於台灣有關維基解密的新聞與國際產生不合拍的現象。 

 

弔詭的是,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電文近期卻在國內政壇激起不小漣漪,媒體大量引用報導國內政治人物在檯面下的耳語,增加新聞衝突性,並搭配選舉議題大肆炒作。但這類議題操作跟維基解密所要追尋的理念不同,也對人民利益幫助有限。新聞媒體向來在民主社會是扮演監督者的角色,並提供人民行使公民權的依據,監督政府避免社會病象。

 

小編認為台灣媒體應該要集中分析電文中有關公關公共利益的事件,比如說美中台三角關係有沒有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從中找出脈絡,讓人民知的權利得以彰顯,而不是八卦新聞當道,如此才是全民之福。

 

 

Our questions:

 

(1)   請問您知道什麼是維基解密嗎?

(2)   請問您對維基解密的做法認同嗎?

媒大事

網路移民後等於真實生活?    

 

【責任編輯/呂莛鈺】

 

當代網路人口快速膨脹,大多數人都漸漸習慣於網路社交平臺上分享各自生活中的點滴。然而,在網路虛擬環境中,行為舉止又該如何被規範?例如:上月有網友在臉書(Facebook)上發起活動,吸引了上千人到美國某所大學參加派對,過程中場面不僅失控,最後更成為破壞社會秩序的案例,實令人擔憂。

 

網路上的互動,是否會連帶影響到現實層面的生活?

 

網路推文的力量,雖然可以載舟,讓人們多了一個交流平臺;但是也能覆舟,不經意可能就釀成風波,以美國為例,臉書上發起的派對活動,聚集了兩千至四千人到現場,當天噪音、酒精散佈,直接造成了社會恐慌事件。臉書千人聚會活動除了造成當時的場面失控外,爾後在Youtube上亦陸續有網友將現場畫面分享於網路影音平台上。

 

再舉推特上月的事件為例,兩名墨西哥男子在推特上發佈假消息,各別表示,有人綁架學校的孩子、有槍手在校園裡,引起警方和家長著急趕到學校,造成附近交通堵塞、社會慌亂。可見,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我們所身處的網路,應有所措施、有所約束。

 

在大陸,蓬勃發展的媒體同樣勢不可檔,對於網路虛擬空間裡頭的言論管制,也是難以掌控,這顯示出媒體型態的轉變和發展,帶動著社會樣貌的變化。網路上短短幾個字的發言、幾分鐘的影音分享,已不再侷限於個體之間,而是社會中一股人際傳播的渲染力。

 

 網路社交圈開始在人們的生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溝通管道。網路互通八達,資訊取得不僅跨越國界,更是沒有時間約束。是以,訊息傳遞在人際間所散佈的威力,更是不容小覷。像是Youtube為了拓展其社交功能,加入了Delicious的書籤功能;網路零售商亞馬遜最近也在這股趨勢下,積極營造社群網絡領域。兩大網站紛紛加入了社群互動功能,此舉是不是意味著什麼呢?不過,新興環境的營造,是否也該辦隨著相對應的制度約束網友呢?這都是很值得我們省思和探討的問題。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
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
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
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
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
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
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跟上時代來噗浪:
http://www.plurk.com/scstw
傳學鬥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0rz.tw/qpBcX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推薦訂閱
國際網路商業因果電子雜誌第參拾柒期@【網路商業因果電子雜誌】
原色館 #022 - No Line on the Horizon.@【原色館】
轉寄『第四四七期:維基解密發燒/網路移民後等於真實生活?』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