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石岡人電子報
報主:台中縣石岡鄉石岡人家園再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5-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石岡人電子報報
石岡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石岡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7-31 05:00:00 / 報主:石岡人協會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照養我們的土地—嘉義太和種樹團紀錄
文/邱方昱

照養我們的土地—嘉義太和種樹團紀錄    5月15、16日石岡人協會一行11個大人、3個小孩分乘三部車沿著上回秘書處去到太和的行進路線,帶著他們一起上山拜訪我們太和社區的朋友,4小時的車程並不太長、也不算短,抵達太和、簡單用餐之後,我們紛紛換上裝備,準備這次行程最主要的目的—種樹。

    嘉義梅山鄉太和村是以茶葉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落,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種茶、製茶為生,去年(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在南部降下無情的豪大雨,造成嘉義山區土石嚴重崩落其中的太和社區也受傷嚴重,自此茶葉等高山經濟作物開發與山林水土保持之間的議題便浮出檯面。

    太和人早在日本時代進入山區,以種麻竹、梅子、桃李等為生有百餘年的歷史,「茶經濟」產業在這個地方也有二、三十年至今成為大宗,過去以來確實也曾有過幾次土石崩落的情形發生,但從太和茶園隨處可見的石駁、家戶庭園裡的老石板,太和人在這立地生根起早就開始生態工法的方式與土地共生。

    八八風災無疑是一場難以抵擋的天然災害,但正也因此相對凸顯人類的渺小與無力,縱使茶產業經濟並不見得是肇使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不過似乎也難以否認水土流失的事實,生計問題與自然生態之間衝突必定存在,排除自然的人類生活確實可怕,不過反過來說排除人類的自然環境好像也不必要,在這其中走向任何極端都似乎不妥。也唯有這次風災的機會,讓我們虛心檢討後在「人生活於自然中」的事實裡,找尋我們的定位與責任。

    太和社區15位茶農在這次的計畫中,願意種樹在他們的私地茶園中,期望一改茶產業與水土問題的刻板印象,同時也真的在我們向產業經濟開發靠攏,對我們土地予取予求這麼多年之後,種下一株株大樹於茶園間,虛心反餽、照養我們土地。

    石岡人協會獲知太和朋友種樹的計畫之後,在15日前為了不過於麻煩太和的朋友,刻意控制上山人數的方式召集部分會員與社區民眾一同上山協助種樹,兩個半天下來,造訪三位茶農的茶園一共種下近500株的桂花樹、牛樟樹與肖楠樹,茶農手持竹竿在前標下他們要種樹的位置,隨後我們便有的釘標竿、有的挖洞、有的擺樹苗、有的填土、有的收拾塑膠套,14個人不論大小、老少沒有一人閒著,個個自動自發地以勞動來響應太和人照養土地的心意。

    兩天下來的疲累或酸痛慢慢在身上反映出來,不過我們每個人也都明白,石岡人上山種樹,是要拉近石岡與太和之間的距離、是要對捨棄部分經濟重新反省的茶農致敬、更是要和他們一起照養這塊土地,期望我們的酸痛、疲累回復,我們可愛的土地亦如是。
 
關於「5000棵土地公樹計畫」,可上官網查詢http://www.taiwanshui.com.tw
 
客觀集(四)來自一位客家女婿的觀點:蒲公英的約定
文/晁賢

  「昌瀚!幫我整理一下廚房」;「昌瀚!待會兒要載媽媽去洗頭!」;「昌瀚!爸爸說待會兒要一起去拔菜!」

  這個偌大的房子裡時常不經意的會出現這樣的嘶吼聲。昌翰一大早起來便匆匆出門了,每天早上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新竹去開疆闢土尋找客戶,晚上又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回到石岡和妻小團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來回 200多公里的路程;這樣舟車勞頓、南北奔波的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與人爭利。

  記得之前的那些日子我們偶爾回娘家時,常看到昌瀚睡眼惺忪;還拿著拖把在幫忙拖地,嘴邊還叨唸著他那兩個小朋友,這個畫面你是絕對無法和他西裝筆挺時的模樣連接的起來;在外人看來你會覺得這戶人家的兒子真是好樣的。但或許你還是有點疑問?「昌瀚?昌瀚是誰?昌瀚到底是誰?」,其實昌瀚,他是我的妹婿,是另外一位客家女婿。

  當初由於小孩還小,昌瀚從美國留學回鄉後,先和岳父母一起生活彼此照應;白天隻身到新竹開發客戶爭取訂單,而身為美國公司在台負責人,自己從一人校長兼工友,到現在手下十多名電腦工程師,業績從零到排到兩年後,你很難想像經常要參加許多上市的電子公司大小演講的「保羅‧吳」;回到這個地方依然是,聞香下馬~寬衣解帶~撩起褲管… 田裡來水裡去的,彷彿同時上演兩個世界迥然不同的前世今生。然而隨著小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現在的昌瀚已經在新竹定居了;但每個週休、每逢假日,他的身影都依樣會在石岡出現,當然只要他在,從房子的四周還是會冷不防的冒出:「昌瀚!」,這句老婆發出來的嘶吼聲。

  我常常在想是用怎樣的方式,可以不著痕跡的喚回這些離鄉背井的旅客。到底是怎樣的氣息,不須言語就能牽引異地遊子歸鄉的情愫。莫非是這故鄉的泥土?讓我們這些一個個隨風散去的蒲公英,即使雲遊他鄉… 落地生根… ,軀幹依舊會筆直的往來時的方向探去… ,為了這個無形的約定一直探去… 一直探去…
推薦訂閱
[幸福手作] 公益商品推出囉!@【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電子報】
米蘭小鎮挽蔥趣.樂忘齡@【大林藝文生活報】
本期目錄
照養我們的土地—嘉義太和種樹團紀錄
客觀集(四)來自一位客家女婿的觀點:蒲公英的約定
轉寄『照養我們的土地—嘉義太和種樹團紀錄』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