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公視董事增聘風波中的受害者(周聖心)─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公視董事增聘風波中的受害者
作者:周聖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
依據「公共電視法」於民國87年成立的「公視基金會」,是為經營公共電視台,達成立法目的而設立。公視基金會設董監事會,董監事每屆任期3年,自87年10月至96年10月,公視董監事會共歷經三屆九年的運作,第一、二任董事長為吳豐山(87-93年),第三任為陳春山(93-96年),其中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第一次為89年民進黨首次執政,第二次為97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每任董監事都是按照法定程序任期屆滿後,依據立院政黨比例推派出任。
第三屆公視董監事會於96年10月20日屆滿任期。第四屆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亦依法按照政黨比例,由國民黨推派5人、民進黨推派5人、親民黨推派1人、無黨團結聯盟推派1人,台灣團結聯盟推派1人共同組成,於96年11月22 日完成審查,通過董事11名、監事3名聘任,聘期自96年12月4日起至99年12月3日止。續獲聘第四屆董事之一的鄭同僚,通過董事會選舉,接棒擔任第四屆董事長,任期至99年12月3日。
順利歷經89年第一次政黨轉移的公視董監事會,卻在97年5月國民黨政府重新執政後的這一年半裡,發生一連串的風波。
先是97年10月,行政院新聞局史無前例,在董事出缺總額未達公視法規定1/3的情況下,破例增補了6名董事。這同時,97年度公視法定預算一半(4.5 億)被立法院凍結一整年,98年元旦,近百個民間團體、數千民眾主動發起搶救公視大遊行。該預算直到98年三月才解凍。接著,98年6月12日,國民黨以席次優勢,在立法院通過公視法第13條修法,7月8日總統公布施行。公視董事名額由原來的11-15人,增為17-21人。通常類似人數變更的法律會適用在下一屆,但行政院新聞局旋即召開審查會議,依據新法,在98年7月31日增補了8名董事,1名監事(該監事最後未同意出任)。
仿若企業豪門宮廷鬥爭的戲碼,活生生在民主社會的台灣上演。所幸,98年12月10日監察院通過對行政院新聞局的糾正案。決議文中指出:「衡諸『正當法律程序』之法理,新聞局在辦理公視基金會第4屆第2次董事增補作業過程,不僅紊亂體制,又變相主導審查委員推舉作業,令審查委員會組織未臻完全合法,致8名增聘董事之產生徒留瑕疵」。但迄今,行政院對監察院的糾正仍無任何回應,且在12月17日致函公視再增補一名董事。
馬政府上台一年半,透過修改公視法增加董事名額,前後共三次增補董事,公視董事由11名董事增加為21名。補足14位新董事(三次增補過程中共有洪蘭等四人辭去董事之聘任),正好符合2/3法定人數,可以進行任何提案和決議了。新聞局處心積慮改變董事會結構,在這「鑿痕斑斑,紊亂體制」的作為下,不僅讓十多年來,好不容易逐漸朝向「屬於全民所有,超黨派運作,真正造福人類、推動國家社會進步的」公共電視,再一次面對嚴重的挫敗。
誠如監察院糾正文中所說:「廣電事業可以是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也可以是阻力。它不是由政府指導經營的官營媒體,也不是以營利為首要考量的民營媒體。」但新聞局卻曲解「推舉組成」公視基金會董監事審查委員會之精義,也讓每一位帶著熱情參與其中,不論是八位經由瑕疵增聘過程產生的新任董事,或是現任董事長與經營團隊,都成了或輕或重的受害者。
被牽扯在這一波公視董事增聘,以及罷免/改選董事長所引發一連串風波中的,多位都是長期在台灣民主社會進程或是媒體改革運動中著力甚深的學者專家,關心的議題遍及:民主、人權、文化、公共媒體、移工權益、集遊法、性別、族群、偏鄉、弱勢…,然而由於「新聞局未能積極面對並克服修正『公共電視法』之困難,卻著力於董監事會員額之擴編,且未能審慎依法處理」,以至於讓這些原本應該可以合作協力、更有作為的進步力量,反而成為相互耗損攻擊的團隊。
而這場公視董事增聘風波,與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看似努力奮鬥卻總是原地踏步,甚或陷入大開倒車的內耗惡鬥,如出一轍,這難道是我們的宿命嗎?在這一波「鑿痕斑斑,紊亂體制」的作為下受到最嚴重傷害的,恐怕還是好不容易艱辛走過十年,原可以繼續向前、獨立自主,擺脫政黨操弄的公共媒體環境吧。
之前金溥聰先生要入主蘋果的電視壹傳媒當CEO時,外界即盛傳是為了替馬政府掌握媒體;這場公共電視董事增聘風波,正巧又是在金先生離開壹傳媒,擔任國民黨秘書長前後發生。多次信誓旦旦強調黨政軍應退出公共媒體的馬總統,值此時刻,應該以行動證明,千萬不要在這件眾所矚目的事件裡,給予外界有國民黨想重新染指媒體的錯誤觀感。而新聞局應盡速審慎依法處理,彌平瑕疵,完備8名董事增聘程序。21位董事在第四屆最後的11個月任期中,可以一起攜手合力,共為台灣的公共媒體打造出更優質的環境。
[瀏覽 / 轉寄]
◆延伸閱讀: ‧誰在用鐵拳打擊公視(李慧宜) ‧新聞局長違法濫權,破壞制度(劉進興) ‧公視最新:2009.12.30小刀出手(劉進興) ‧公視最最新:監事會否決董事會決議—兼論威權復辟與第二 次民主運動(劉進興) ‧行政中立的奢望與失望(林冠宏) |
投稿文章摘要
旅人之所見——
關於旅行的形上學以及胡晴舫的《旅人》
作者:詹宏志
胡晴舫的《旅人》,講的是關於旅行以及旅行的人,但更要緊的,是關於旅行者流離的眼睛所看見的別人與自己。
旅行者離開家鄉的時候,正確的說,是他(她)第一次離家的時候,他(她)其實是一無所有的。他(她)所有的,只是「對世界的想像」,而這些想像,或者來自書本(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或者來自於轉述(但奇怪的,這時候我們就改叫它作「傳言」了)。
一旦出門遠行,他(她)的「想像」就要和「真實」面對面,產生一種交鋒、對質,更產生一種演化觀點,從而成為一種知與無知的「辯證關係」來。那個過程,也許我可以稱它是「當世界觀與真實世界相遇」……
[瀏覽 / 轉寄]
「牆外」,哪會安呢
作者:林世煜
好幾年前,才開始醞釀向國防部索取景美園區,做為人權紀念場所的時候,我們就曾多次到現場探查。每次都會拐過去看看關汪希苓的別墅特區。探查是為了日後園 區的規劃,記憶中,每次大家進入特區,都很好奇的東張西望,但是很少人說什麼。特區當然應當保留,而且應該開放展示。至於如何呈現,大家不太表示意見。
那一棟「別墅」在園區裡的確十分突兀,它和軍法處與看守所呈現的意象扞格不入,是個藏在角落的變體。但園區的整體規劃已經夠複雜了,誰也沒有精神去煩惱那 一棟破敗的房子。原先開園之後的展示,只在屋裡的牆面上掛幾幅海報照片和解說牌,簡介江南案的經緯,描述汪希苓和胡儀敏兩人的特別處遇,像是家屬可以來作 陪過夜等等。此外並不多說什麼。
[瀏覽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