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欠缺多元文化教育下的青年大使(kuljelje patiya)─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southeditor@gmail.com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編輯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ditor@gmail.com
欠缺多元文化教育下的青年大使
作者:kuljelje patiya(排灣族青年/任職於非營利組織)
由外交部舉辦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代表臺灣出訪的多所學校團隊,不約而同以原住民文化作為活動交流元素之一。藉由該活動讓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呈現在國際舞臺,不論詮釋者是否為原住民,相信都是臺灣公民所樂見的。
然而隨著近年來相關活動照片曝光,出現混搭一通的服飾穿著、未曾見過的莫名配件、錯誤的舞蹈姿勢等,在在顯示青年大使對原住民族文化認知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或許有人會覺得,青年大使還是學生,事前準備功課不盡完善,大多不是原住民身份、不了解原住民,既有錯誤地方糾正就好,為何如此嚴重看待?
首先,青年大使出訪宗旨便是國際文化交流,向全世界推廣分享臺灣文化之美,目的在於增進與各國的情誼。青年大使是肩負使命去旅行,不是去參加嘉年華派對。如果連自己土地上的文化認知都有問題,也令人質疑要如何代表臺灣?
其次,對各國人士來說,也許這是終生唯一一回認識並看見臺灣原住民文化的機會,接收了頭頭是道卻錯誤百出的資訊,看見不正確的臺灣文化,這不僅是對原住民的不尊重,更是對這塊土地孕孵所有人文歷史的不尊重。
再者,青年大使能順利成行出自政府經費預算,只要是具有中華民國國民身份的義務納稅人都是出資者,這包含原住民在內。於是當一個個公民看著自己出的錢,讓別人以錯誤內容代表臺灣文化到國外宣傳,憤怒情緒是必然的。
網路批評延燒的現象引發另一層思考,受高等教育的大專學生欠缺多元文化教育認知、政府主導國際交流活動內容審查與配套安排出現缺失、刻板印象導致觀點衝突等等牽引出的整體脈絡,從中可探討臺灣的教育制度、傳播媒體現象、政府政策等種種議題。可見相對主流社會,原住民位於社會結構邊緣與弱勢的狀態依然不變。
長期以來,原住民族文化被觀光化看待,青年大使的情況只是環環相扣下冰山一角。誠摯希望,原住民族文化是被尊重而非被娛樂,是被肯定而非被利用,是被珍惜而非被消費,是被學習而非被誤導。對待不同文化,都該是如是相互的態度。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