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冬遇見肯愛─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3,2022長庚生物科技預防醫學推廣中心副主任 呂欣欣老師專訪
撰文/整理:社資部
長庚生物科技預防醫學推廣中心副主任 呂欣欣老師專訪
很多人認為呼吸是再也簡單不過的事情,因為嬰兒出生以後都能自行呼吸。但是,如果我們要認真談論養生,就需要重新認識「呼吸」。
呼吸不只是肺部機械化的動作讓氣體吸入和呼出,將細胞代謝的廢氣與新鮮的氧氣在肺部進行交換;呼吸還可以反映一切身心狀態,不管是肉體上的舒適、痛苦,或者是情緒上不安、快樂。
正確的呼吸應該是緩慢、均勻而輕鬆。正確的呼吸,不僅可以帶給細胞充沛的氧氣,還能調整自律神經系統,改善許多身心失衡問題。古老的中醫、印度醫學與瑜珈,或者藏傳佛教,都強調呼吸所帶來的「氣」就是生命的能量流,是構成思想、心靈、意識的源頭。
日常中,過度的感官刺激以及紛飛的思緒很容易把我們的把注意力分散開來,其實只要養成察覺呼吸的習慣,就能輕易把紛亂的心念收攝下來,回到當下的自己。看著呼吸,一進一出,緩緩的流動,不停頓也不急躁。不用幾分鐘,身心自然放鬆下來。
學習觀察呼吸,練習調整吸氣與吐氣動作,就可以改變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於各器官運作的牽制。當延長吐氣時,可以讓副交感神經接管身體各個器官運作,身體自然放鬆下來,此時的放鬆有助於能量灌注每個細胞。一個人如果可以隨時習慣守住呼吸,身體會進入代謝速率較低狀態,呼吸也變得悠長,整個人看起穩重許多。
從小養成的呼吸習慣,改變它談何容易呢?呼吸這個生理功能很別,可以是自發性的動作,卻也能輕易被改變。它是少數既可由意志控制,又可以不被意志控制的生理功能。換言之,我們可以刻意控制呼吸,但即使不以意志控制,呼吸也不會停止。相較之下,要控制心跳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呼吸就像是隨意和不隨意控制之間的十字路口,是最適合練習意志制約的工具。
當我們練習各種呼吸的方法後,將這些方法帶到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講話、吃飯、開會時都能隨時關照呼吸,調整呼吸,保持緩慢而平穩的呼吸。而光是藉由呼吸的改變,你將會發現心境變得清明,較容易控制情緒的起伏,對於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清楚楚,所以正確的呼吸也是一種淨化身心的動作。
報主的話
等待肯愛的一封信
我每次找工作面試的時候,都覺得那個工作環境待遇之類的都是我滿意的,可是過不了好久就會很不喜歡這個,想要辭職。在找男朋友這方面也是,剛開始很喜歡,過不了好久就會想分手,每段戀情都沒有超過三個月。我想找到解決方法,好困惑。杭杭
杭杭妳好
替自己沖了一杯咖啡後靜靜地閱讀著你的信,這是一個陽光的午後,我感受著短短的幾句心聲,卻說出了長期以來困惑著你的故事,不知道是否當你再看一次自己的分享時,是否也看到一個隱藏的模式-惡性循環?
工作的惡性循環-在一心滿意到只想辭職之間,感情的惡性循環-從喜歡對方到只想分手之間,惡性循環的隱藏模式重復而長期地困擾著你,我猜想著:一找到好工作的你,會不會就開始有小小的焦慮?而一遇到好對象的你,不久後就開始發現相處中會讓你不安的地方?
電玩沒過的那關,只能一直重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固守的模式,用生活話來說,就是習性;有些習性我們自己很清楚,而且刻意地養成好習慣;有些習性我們清楚但拿自己沒辦法,例如抽煙吧!我們於是嘆口氣說:「習慣了!不抽不自在了」,但以上都是自己意識層面明白的,然而,吊詭的是有另外一些習性,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100多年來,研究心智的科學家著迷於潛意識對思考與行為的影響。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大量研究強調,人的意識層面負責理性的思維與情緒,而潛意識層面是非理性的大本營。也就是說,理性的你知道自己循環在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困擾非你所願,但非理性的你卻隱藏了一個設定,就像電玩沒過的關的那個你,只能一直重來!
為什麼會有隱藏的模式?
那我們要問,為什麼會有這種「危害人生」的模式-這種「壞習慣」出現,而且還要搞神祕地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答案是-「創傷」,特別是那些我們自己害怕到不敢去看的挫折經驗!
多年前,工作坊中一位「惡性循環」於一定會遲到的朋友告訴我,他當然知道遲到不對,但不管是工作的會議、女朋友的約會、朋友吃飯看電影,約會不論大小,他總是會遲到,總是會突破發生一些事情,然後-遲到就發生了!所以想當然耳,每次上課遲到的他,總是帶著滿臉的愧疚和驚恐進教室。
後來在課程中,我和他約定一個練習:就是「一定要遲到」,「而且至少要遲到20分鐘」,這個帶著趣味的練習贏得他和大家的同意,連續2次他遲到進教室,都引起一陣掌聲及笑聲,第三次,他準時到,但依遊戲規定,如果早到的話,也請在教室門口確等20分鐘,於是他坐在教室外面等待,20分鐘後我們到教室外面看他,卻看到他淚留滿面,他告訴我-他想起一件忘記很久的事(這是很典型的創傷後情境失憶) ,就是小時候上學遲到,生氣的老師罰他掛著紙牌在教室外面罰站了很久很久,紙牌上面寫的是-「我最愛遲到」,那天的課程透過創傷淨化的練習鞤助這位學員穿越隱藏的模式背後的秘密後,「遲到」終於可以不用再是他的「最愛」。
每一個受傷的經驗都在等待整合
我並還無法知道,隱藏在杭杭背後的惡性循環模式中,是否也有一個受傷的經驗,但我知道的是,每一個受傷的經驗都在等待釋放,解開困惑是一條需要時間與機緣,卻覺對值得的路,越能不被潛意識的「未竟之事」所綁架,就越能在放鬆中發現-其實每一個你告別的工作或無緣的男友,在你生命中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意義,祝福也期待穿越潛意識的大海,你能遇到那更好的自己。蘇禾
近貧認養~轉角遇見愛:104年第三次生活扶助金發放報導
撰文/整理:社工部/毛社工
近貧認養~轉角遇見愛
104年第三次生活扶助金發放報導
冬意漸強,路上行人都裹上厚重大衣,在2015年最後一個月,肯愛協會籌備發放今年度最後一次生活扶助金,肯愛每年每季透過生活扶助金的發放,陪伴弱勢近貧家庭走過一段生命中最辛苦的路,進入肯愛的大門,也將寒冷阻絕門外,順著樓梯蜿蜒而下,進入了協會大廳,「爸爸、媽媽你們好!」工作人員身穿肯愛背心,帶著親切的笑容,招呼前來領取生活扶助金的家長。
「前陣子身上長東西,當時我很害怕是癌症,後來去給醫生照超音波,才確定那個不是惡性的腫瘤,是良性的,沒什麼大礙,真的鬆了一大口氣!」「我這兒子也知道我身體不好,雖然愛跟我鬥嘴,但每天都還是會主動幫家裡做飯、幫我準備帶去工作吃的早餐。」肯愛工作人員及社工一邊發放生活扶助金,一邊聽著這位面容憔悴的媽媽訴說這些日子的身心煎熬,字字句句讓我們的心都糾結起來,擔心著父母的健康,也心疼孩子的堅強。「今天出門前,兒子還跟我千交代萬交代,說不能偷看他寫給認養叔叔阿姨的卡片!」媽媽以為孩子有秘密不能跟他分享,帶著受傷的語氣跟我們訴說,我們一面安慰媽媽、一面將卡片拿出來,卻訝異地發現卡片上那些不能告訴媽媽的小祕密,其實是一個兒子對媽媽滿滿的愛,寫滿對媽媽病情的擔憂與關懷,這孩子在卡片中寫到:當醫生說我媽媽不是癌症的時候,我才發現我有多愛我媽媽!
領完生活扶助金之後,家長還可以到大廳領取一大罐由贈物網/好市多愛心捐贈的濃縮有機洗碗精,並順便為家人挑一條愛心二手圍巾,東西雖不多,但對於這些近貧家庭而言,卻是暖心的感恩。肯愛協會十年來,從城區到部落,服務二百多個近貧弱勢家庭,從台北城區到阿里山台東部落,城市中、部落間的貧富差距,讓台灣兒童的生活出現兩極化現象,失業家庭的危機、雙障家庭的困境、工作貧窮的問題、孩子的陪伴照顧與家中經濟需求的取捨與衝突,在在都讓這些家庭陷入壓力與拉扯的泥淖之中,肯愛協會為這些孩子尋覓愛心認養人,除了生活扶助金的支持,更是希望和善愛的點燃,對孩子們來說,一份大愛的傳遞,除了是成長中的寶藏,更是生活中實質的守護。
小小心光一閃閃:頤養園一日服務學習活動報導
撰文/整理:社工部/毛社工
小小心光一閃閃
頤養園一日服務學習活動報導
肯愛協會在明湖國小辦理為期八週的「鼓起勇氣非洲鼓~兒童情緒成長團體」,教導孩子正向表達情緒,透過非洲鼓的振動與擊打,達到情緒的抒發與緩解,也練習非洲鼓的基本技巧。
於八週團體結束後,我們安排了「小小心光一閃閃」服務學習活動,帶領孩子們去養老院當一日小志工,希望孩子將在團體中所學回饋給社會,出發前,老師們設計了幾個小活動,包含搶答、繪畫、闖關等等,在最後的闖關遊戲中,孩子們戴上蛙鏡、手套、耳塞,並彎腰駝背拿著充當拐杖的傘行走、闖關,親身體驗長輩在視力、觸覺、聽覺以及行動上的不靈敏,企盼藉由體驗學習的方式,讓孩子在過程中認識「老」是什麼,並學習如何帶著尊重和敬愛與長輩相處,為前往老人院服務長輩做預備。
12/2這天下午,我們帶領這群小朋友們一起參與「小小心光一閃閃」服務學習活動,由肯愛同仁社工、明湖國小輔導老師帶領這群活力十足的小朋友們,前往台北市私立仁愛頤養園服務長輩,服務的內容包含與長輩互動、陪伴,也帶來苦練多時的非洲鼓表演,供長輩欣賞。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一同教導長輩們使用鈴鼓和非洲鼓演奏義大利民謠「卡布里島」,長輩們在孩子表演過程中跟著節奏哼哼敲敲,其中一位奶奶打得特別厲害,一問之下,原來曾在年輕時學過太鼓,這段表演讓她彷彿回到了純真的童年時光。表演完後,小朋友與長輩們互相協助完成紙風車DIY,帶著手上完成的紙風車作為今天活動的紀念。
最後,活動在孩子們送上親手製作的卡片後畫下句點,長輩們看著卡片上孩子稚嫩的祝福,開心的吹動著和小朋友合力完成的紙風車,而小朋友們從起初的害羞怕生,到後來已經能跟這些親切和藹的爺爺奶奶打成一片,大家臉上都漾著開心的笑容,在這短短幾小時的相聚裡,滿屋子的歡笑聲,希望長輩們在往後的日子裡想起這一天,都能帶著回味地勾起嘴角,也希望孩子們藉由與長輩相處的時光,學會如何帶著尊敬及活力與長輩互動,「老」並不可怕也不遙遠,是人生中必經之路,家中或許就有長輩,學著付出、回饋,學著多多的給予他們陪伴與關愛,並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