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創刊日期:2014-12-2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28
官網:
http://www.canlove.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7-04-06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本期目錄
家的形狀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報主的話
募款計畫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最新活動
粉絲專頁

粉絲專頁

 (可直接點圖,前往肯愛粉絲團)

Line@官方帳號

Line@官方帳號

 (請用Line帳號加入肯愛協會Line@)

聯絡我們

電話:
02-6617-1885


傳真

02-2789-3361


網站:

www.canlove.org.tw


地址:

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4號B1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9:00-18:00


捐款資訊:

http://www.canlove.org.tw/donate.html 

 

[公益聯播]北智協的舊衣回收箱設置地點列表
家的形狀

撰文/整理:社工部/毛社工

家的形狀

  親愛的朋友,你有沒有想過,對你而言,「家」是什麼?或許有人認為「家」是帶給我們溫暖與愛的地方、是讓我 們身心放鬆的堡壘;但也有人認為,「家」限制了自由與夢想,裡頭有著令人窒息的枷鎖與衝突;也有人看得雲淡風輕 ,「家」不過是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四海皆可為家。

家的形狀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士畢恆達,曾在書中為「家」下了註解:當我們談到「家」的時候,其實它可能指 涉三個不同的概念,分別是House(住屋)、Home(家)與Family(家庭)。「我的家非常的寬敞」、「今天晚上不回 家」指的是House;「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則指的是Home;而「我家有四口人」指的是Family。

  House(住屋)是一個物理空間,我們可以談論它的坪數、通風採光、格局配置等特質,但是它必須要經由持續個 人化、經營與情感的投入才有可能成為家。Home(家)包含了我們賦予空間的心理、社會與文化意義。所以金錢可以買 到住屋,卻無法買到一個家。然而我們稱為家的地方,卻不一定是住屋,它也可能是一個小公園、城市、或國家。「家 」可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它可能幫助人的成長,也可能威脅人的基本生存。至於Family(家庭)則指的是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因婚姻、血統或收養關係而構成的團體。家庭如果沒有共同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則家的意義與功能 可能會逐漸喪失。不過即使住在同一個住屋中,不同的性別、年齡以及位於不同權力位階的個人,他們對於家的感覺也 不同。

家的形狀

  肯愛協會在105年一整年間,辦理了多次「做菜到你家」的方案活動,正是希望透過最家常的「做菜」,帶領我們 服務的弱勢家庭細細品嘗「家」的感覺、重拾家人間相處的親密,並突破家人間、家與家之間慣性的疏離感或理所當然 。在一年之末,社工讓孩子們在繪畫中回首一年點滴,自由創作屬於「我們」的作品,當我在一旁跟孩子們聊著創作靈 感與方向時,很驚訝一個從小寄居於保母家的失親女孩小Jannie(化名)口中,說出了想創作出家的形狀。

  對於小Jannie而言,「家」的定意跟別人不一樣,她的家沒有爸爸,未履行扶養義務的媽媽也不算媽媽,她的 House(住屋)是保母家約莫二十多坪的小公寓,她的Family(家庭)是她稱為阿嬤的保母、類似父母角色的叔叔阿姨 、以及稱為妹妹的保母孫女們組成,都和小Jannie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縱然如此,小Jannie心中仍有滿滿的愛與對「家 」的渴望,在女孩心裡,有屬於「家」的形狀。

  這是一個由女孩所愛之人們的手印、腳印圍起來的家,覆上了繽紛的色彩,彷彿宣告著他們在她生命中占有重要的 一席之地,在她心中的「家」,有著豐盛、多彩的愛,陪伴著她一路走來,彌補了許多不圓滿,這世上唯有愛,能超越 血緣、種族、年齡、宗教以及身分地位,這是小Jannie心中「家」的形狀。

家的形狀

  在某一期的天下雜誌中提到:「家」的意義,不在於家庭成員是否無缺憾,而是你在當中是否被愛。一個在愛中成 長的孩子,即使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也總能樂觀面對,因為他的心底深處有來自於家的深厚溫暖與安全感。

  「做菜到你家」系列方案,在未來一年中,會持續加溫、陪伴我們的弱勢家庭與孩子們,在關係中拼貼「家」的形 狀、在生活中尋回「家」的味道,這是屬於我與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期待下回再相見!

家的形狀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撰文/整理:社資部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從飢荒的日子,到心靈飢荒的時代,我們想像的是,憂鬱患者比例倍增高達23.8%,而憂鬱症和自殺關係密切,全 世界每40秒,在台灣每2.5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離世,而87﹪的自殺個案走過憂鬱之路,卻沒有說再見,離開了我們 。

  一如一場心靈的世界大戰,而這一次的主戰場,卻是在我們的身心意識之間,憂鬱症不是突發與偶然的,從潛伏期 、塑病期、觸病期到惡化或療癒期,展開身心療鬱之路,迎會健康,肯愛就有希望。

  感謝GIVE543贈物網與肯愛協會一起合作,於2/20共同進行BenK家族之志工日活動,活動當日家族之伙伴們不約而 同的來到肯愛,笑聲此起彼落,大家共同的來體驗此難得的心靈嚮宴之旅課程。

  此志工活動日由肯愛協會蘇禾秘書長帶領著BenK家族的朋友們進行【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活動,讓參與的朋 友可以透過活動學習如何紓緩身心壓力及自我療鬱,找回健康的希望力。透過分享交流讓學員們更認識自己同時也可體 驗肯愛協會所進行的服務,彼此的交流讓大家的心更靠近。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活動中分享一支「姐妹」的微電影,描寫一對性格大異其趣的姊妹,個性正經的姐姐總對奔放自由、我行我素的妹 妹充滿不滿,更氣憤到「有時候我甚至希望她死掉算了」,直到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兩姊妹終於放下彼此的敵視,彼此 扶持,「我從沒想過那個我千方百計想擺脫的人,會陪伴我對抗病魔並給我活下去的希望。」人生充滿著變化,要好好 珍惜身邊的人。

  最後的交流分享,BenK家族的朋友們真情流露,其中1位朋友她的分享讓人印象深刻,分享她藏在內心壓抑許久幼 年的遭遇讓她心靈受創,睡覺時常被惡夢驚醒,心情經常是低落的,情緒低沈、起伏不定,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覺得很 疲倦、很沒有希望。也很幸運的她走出了這段陰影,如今也是2個小孩的媽媽。她的故事分享完後,其他學員們紛紛起 來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給她力量。

  BenK家族的朋友們真情流露,他們將繼續用行動一起將愛傳出去,讓更多人分享。

  會後更感謝BenK家族此次的愛心捐獻與捐物,支持肯愛協會於憂鬱症服務上的推展進行, 深深感恩!

走出情緒谷 迎接馨生活
報主的話
報主的話

誰說單身就一定是魯蛇?

  過了某個歲數卻還單身的男女,常常就被貼上「剩男」、「敗犬」等標籤,光是聽這樣的代號就很容易讓單身的朋友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呀!

  最近在網路雜誌上看到一份韓國的報導將單身者的心理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稱做「怎麼可能期」這個時期的單身者,尚未感受的單身的壓力,享受著單身生活所帶來的自由空氣,並相信自己不可能一直單身下去,但到了第二階段:「哎呀期」原本一點也不擔心單身問題的單身者,隨著年齡漸長,身邊的朋友也一個一個死會,而自己卻一直保持單身,此時才意識到「哎呀,怎麼辦?」及單身的寂寞,原本抱著「不可能交不到另一半」的自信也逐漸被削弱,心情從從容不迫轉為不安,開始會考慮參加聯誼、相親等活動,此階段才確切地感受到單身的壓力。

  其實急於想逃離單身背後的動力,往往隱藏於潛意識的恐懼是–單身就等於魯蛇?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界定了婚姻是人生勝利組的必要條件,於是,一旦沒有愛情,沒有婚姻,我們就覺得壓力來自各方的「關切」、來自年齡的漸長以及街上情侶卿卿我我的畫面,單身即魯蛇的信念危機如何化解?單身的朋友又如何 化壓力成長成為你特殊的能力?或許值得我們一起來關心……

如珠與浪漫一生的故事

  如珠的心中一直有一幕等待上演的偶像劇,換句話說也就是如珠一直在期待自己生命劇碼中的男主角有一天能夠現身,由於從小就是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所以做一個乖巧的女兒及成為被疼愛的小公主,一直是如珠的安全法則,如珠告訴我,她唯一的一次戀愛經驗是大學的最後一年,當時遇到一位長她十歲的男朋友熱烈的追求,沒想到第一次男朋友到家中就被爸爸臭罵一頓,爸爸一聯串的挑剔讓男友當下幾乎是落慌而逃,如珠那一刻最大的矛盾是,要繼續當父親乖巧的女兒還是做自己?要選擇聽父親的話離開男友?背叛自己?還是要選擇聽自己內心的話和男友在一起?背叛父親?

  一個兩難的問題太難,難到如珠終究選擇逃避了,她工作之後搬離開家,如珠說:我每週週末都回家當「乖巧的女兒」,但週一到週五下班,天天回到單身公寓啃浪漫的愛情喜劇過日子,再也沒有男主角的原因是…….任何男生一出現,如珠內心就有一個嚴厲的父親跳出來,不斷的挑剔直到對方……知難而退……

化解單身即魯蛇的信念危機 創傷的療愈才是改變的當機

  如珠常常自我解嘲說自己是事業的鐵漢女+愛情的單身魯蛇,但我看到的另一個角度是,愛情的挫敗感或許讓如珠全心全力在事業上爭取勝利,但單身不是問題,是未療愈的創傷讓如珠一直以魯蛇自嘲自己,我問如珠說: 「你是否一直在等待一個不會被罵走的男友?」我問如珠說: 「你心中有沒有想問父親,你為什麼不給我機會相信自己的選擇?」

  創傷的療愈,是為了走出曾經讓我們封鎖自己的一扇鐵門,因為在那扇看似安全的鐵門內,我們許多人都習慣於用幻想的浪漫掩藏內心的絕望,用亢奮與狂歡掩藏內心的寂寞,但或許有一刻改變的時刻來臨,我們值得勇敢地問自己,下一步是否可以跨出去?

單身好能力可以幫助自己 精采自在生活不必自棄

  誰說單身就一定是魯蛇?單身,其實也就是單身者目前人際中的一種狀態,每個人的生活狀態背後,也都有著當下的因緣際會,我們可以藉以向內看,對如珠來說,可以選擇面對與化解,也可以選擇發展出單身也一樣精采自在生活的能力, 人生確實不是一定要有另一半才叫做完整,那麼有那些單身好能力可以幫助自己呢?

(1) 培養一個人安排過節的能力

  每到情人節、耶誕節、跨年等等各種家庭節日時,單身朋友眼睛最怕閃光彈,內心最怕空虛感,事先為自己安排好假期如何過,可以是一趟旅行,可以是一次拜訪或是為自己煮一頓美食,重點是安排之後,安心安在的一步一步去實行與完成,過程中陪伴自己不著慌,過節就不會成為過結了。

(2) 培養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單身的朋友,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而又不覺得自己可悲,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我們總是會被「兩人才幸福」的期待揪住了心,既然是一個人,生活的細節從食衣住行到健康養生,如何理財與人際關係交流,都慢慢學習獨立自主地自我照顧,讓單身生活的每一天,都一樣有品質的生活。

(3) 培養面對與接受孤單的能力

  許多單身的朋友,常常最怕夜深人靜時一個人醒來的孤單感,我們以為喜怒哀樂好像沒有別人可以分擔,我們以為自己的情緒也只能自己面對,其實沒有人是真正的孤島,除非是我們自己封鎖住自己,我們可以培養面對與接受孤單的能力,讓孤單的浪潮暗夜來襲也勉力自處,不被孤單感綁架陷入自憐或自悲的陷阱。

  韓國報導中單身心理五階段中最有趣的是,跨越了第三階段:「憤怒期」,不再讓不安的情緒轉為憤怒,跨越了第四階段:「明朗期」,取而代之的是豁然開朗的心境,最後會來到「得道期」不再執意等待另一半一定會出現,或許那時最寶貴的就是隨緣自在,單身與不單身—已經不是會讓我們煎熬的議題了。

推薦訂閱
探索的勇氣,是翱翔未來的力量-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第三十一期@【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人生的半場危機@【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轉寄『春天心紓壓心』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