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離開損友?─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義美禮盒義賣
2016過年買好禮
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義美禮盒義賣開始囉
人本青少年基地滿十四歲了,十四年來,我們照顧了一千多位弱勢青少年。
當中有些孩子,乖巧服從,不敢惹麻煩。但常常就是在學校裡被別人欺負的那一個。沒有人在意他被欺負,到後來連他自己也學會不要在意,不然,怎麼活下去。
他們剛來基地時,總是避開別人的目光,我們只希望,可以提供他『正眼看自己』的信心與勇氣。
另外有些孩子,坐不住,愛講話,愛玩,喜歡幫人喬事情,動不動就罵人打人,開口閉口都是三字經,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叛逆青少年。
基地的助教陪孩子讀書陪到桌子底下,在課堂上,孩子一邊追逐一邊搶著回答問題。也許一般人看到的是他們的坐不住,然而我們在乎的,是他坐不住了卻願意繼續討論並回答問題。只要能兜他願意學愛學,無論是桌上桌下,我們都陪。
在基地裡有這樣、那樣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匱乏,卻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力,只是有的孩子發現了,有的還沒。
我們在基地煮飯,是為了顧小孩,要他們可以吃一頓有熱騰騰的愛的晚餐;規劃課程安排活動,和孩子談話,陪孩子說秘密,也是為了顧小孩,要為他們擺脫障礙,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學會感受自己理解他人,學會自己值得為自己努力,學會相信自己。
有孩子說,『是基地讓我相信我可以有夢想』;也有孩子說,『在這裡,我開始覺得我可以辦到』;還有孩子說,『這是我第二個家,我的家』。
人本青少年基地,是孩子們行走坐臥的空間,也是我們陪孩子學會用自己的翅膀飛翔的空間。
敬邀支持
兩款禮盒:義美年糕禮盒(如意八寶年糕+原味年糕)、義美核棗糕禮盒,每組義賣價1000元,自取與宅配時間:1/27(三)
訂購專線:02-23670151#234
想更了解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請上:
關於「和孩子說道理」的一些思考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在父母成長班裡,有一位家長追問我:「你怎麼知道你和孩子談的道理,是真的?」很好的追問吧!
對呀,你怎麼能確定,你告訴孩子「讀書很重要」、「這年紀不適合談戀愛」、「不要放棄任何一個上第一志願機會,免試、會考、超額比序…都要顧」、「老師有他的苦衷啦」、「反正,你以後就知道」…是真的?
等一下,我們在談的是「和孩子說道理」,倒不是「和孩子說教」或是那些圭臬的建立呢。或許,將姿勢調成「和孩子談論道理」,就比較沒有「唯一真」,或說,「維持尊嚴」的問題。
但這個問題,仍然應該追問。
先說這個追問是怎麼來的。
在課堂上說了個故事:一次愛智之旅,和孩子們到慕尼黑大學,這是反對希特勒的白玫瑰黨年輕人散發傳單以及被抓的地點,孩子看到實景,果然震撼。走在樓梯、迴廊上,邊和孩子們在腦中設想當時的場景,討論這些大學生(白玫瑰黨)的心境—明知死亡逼近,他們為什麼會持續做危險的事情?他們又要如何相信這些傳單有用?
巡禮過一圈,孩子們想要繼續走走,我在一樓大廳等著。突然,從樓上傳來孩子們叫我的聲音,見他們手上拿了一堆紙(也不知哪弄來的),興奮地說:「你看!你看!我們像不像白玫瑰黨!」原來,他們想要仿效臨被捕前,白玫瑰黨人從樓上往大廳一灑最後的傳單,讓停戰、反希特勒的呼籲從天而降的場景。我趕緊出聲,請他們別灑,等我上去找他們。
到樓上,我先表明我不贊成他們這樣丟,請孩子猜為什麼。孩子說:怕製造垃圾。我說,撿起來就好啦。他們想不出別的理由。我便說了:「我不只不贊成,我其實有點難過。這樣的作法是嘲諷,不是紀念。當時這些人是冒著生命危險,反抗威權,他們丟傳單是為了讓思想可以活著,因為他們即將死亡。這麼樣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你們一模仿,反倒成了遊戲,而且是嘲笑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你們剛剛叫我的聲音是開心的,因為這是在玩。」
有孩子說:「我們一開始是想要紀念的,才要重回現場。」我接著說:「怎麼樣是紀念?怎麼樣是遊戲呢?我們剛剛邊走校園邊討論,是某一種紀念;有些人被他們的精神感動,開始在自己裡生活裡去推動某些事情,這也是一種紀念…」有孩子這時插話說:「可以去反髮禁啦!」感謝他插話,大家終於輕鬆了點,你一言我一語扯起紀念的方式。
我接著說:「像剛剛講反髮禁,真的有國中生在學校發傳單,要同學一起反對髮禁。你們要丟的這些,只是廢紙,不是傳單。傳單要承載思想,是因為你有話要說,你想要召喚些什麼,而這些紙上頭沒有思想,只是個遊戲器材。我知道你們丟下去,一定會去撿起來,然而,我對於這樣丟,會覺得不好意思,相對於歷史事實,輕浮了點,而這一丟,你們最開始來到這裡的感動,也好像被輕蔑了。所以,我才急著趕上來和你們談。」
這些談話結束在,孩子們主動將他們之前拍攝的「灑紙花影片」刪除掉。事實上,如果他們不自己提起,我根本不會知道,他們已經撕碎一些紙,在走廊上往空中灑,紙花飄滿身也飄滿地…但在談完想法時,孩子們說:「有點丟臉,那影片…」對於他們竟然有這樣的發展,我也實在好佩服。
我真的覺得,多和孩子討論這些事理,比起一直叮嚀他、教誨他,有意思多了。而思想的啟動,也比起矯正一個行為,影響深遠多了。
至於,怎麼知道是真的道理?老實講,我一開始沒想過。如果談得不夠充分,小孩不就會反問了嗎?如果我抱著「我講的是最對的」這種態度,那我當然無法聽到小孩的反問。君不見,孩子小時,你要他坐好,他一定問「為什麼」,只是漸漸地「社會化」後,他不問了。
但也不能都說我沒有想過。思考的習慣,不就讓我們常要追問自己:是這樣嗎?為什麼?有別種可能嗎?怎麼知道你講的這個是真的呢?假使不是願意常常去想,又怎能在那當兒,和孩子談論起道理呢?
我常常會問,當孩子不再需要在生存上、經濟上依賴父母時,是什麼奠基了、維持了親子關係呢?大家一定會想到「情感」,不只是因為血緣,還因為共同生活、經歷、彼此認識、了解、接納…的情感。事實上,還可以加上「思想」,一種可以交流想法、追究觀點、討論事理…的聯繫。不只是一種愛的表達,更是一種陪孩子上學的方法。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77期
怎樣讓孩子離開損友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高雄教室老師)
在那位家有國一生的媽媽掛完電話後,我內心浮起來的感受是:夫妻都有老師的身分,願意放下身段來諮詢教養問題,真的是不容易。醫生的小孩也會生病,親職講師都有自家的親子困擾,老師的孩子當然有不受教的時候,只要願意誠實面對,通常問題也就不會持續擴大為大災難了!
黃俐雅(以下簡稱雅):可以說說狀況嗎?
媽:他說要跟朋友去打籃球,我到學校突襲檢查發現是跟一群人在一起,其中一位是個大麻煩人物。我把兒子叫過來問:『你從這裡看過去,你不會覺得這群人怪怪的嗎?你為什麼要跟他們在一起?』孩子不理我又回去跟他們在一起。
雅:孩子不聽你的話而且還跟你不放心的人在一起,這讓人很焦慮!
媽:他還會對我們說謊,上個週末說要跟某某去逛街,結果回來穿的衣服不是出門時的。他說臨時決定去海邊玩,衣服濕了就換上某某的。後來我打電話去某某家,想把已洗好的衣服送回去,這才發現兒子不是跟某某出去,而是跟那位大麻煩人物。
雅:你當下有做甚麼處理嗎?
媽:我跟我先生昨晚跟孩子協商,以後放學一定要幾點回家,如果晚上有補習課,也要在十五分鐘內回到家。我們並沒有直接說是為了不讓他跟那位大麻煩碰面,結果他大發脾氣,甚至氣到把刀子拿在手上,我們就先離開現場。睡前先生去跟他說從小我們怎麼把他拉拔長大的過程,我們也擔心孩子做傻事。
雅:你們要先為自己按個讚,起碼在孩子情緒失控時,你們沒有更激化他的反應。你們的協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要防堵誰,實際上就是剝奪他跟那位同學的碰面,也難怪他情緒反應會這麼強。那位同學有出過甚麼你們無法忍受的事嗎?為何是個大麻煩人物?
媽:是沒出過大事,但是愛聊天、愛打球、愛跟朋友出去玩。
雅:聽起來頂多是大人眼中的遊手好閒,因為沒有花力氣在大人要的面向,比如讀書,所以你擔心兒子受他影響,是嗎?
媽:是啊!他父母都在國立大學教英文,可是這孩子的英文常常考個位數,看看他有多麻煩。
雅:他有智能或其他方面的學習困難嗎?
媽:沒有,身材長得好,球也打得好,人緣超好的。
雅:所以是對父母的徹底反抗囉?該符合大人最厲害的專業期待,他卻放棄學習,這位人物應該是親子之間有大麻煩吧!
雅:我先說個情況讓你感覺看看;如果一對戀人有人要拆開他們,他們通常就走地下道,或結合得更緊密以抵禦外侮,或一起逃開,更決裂的話說不定以死明志。你覺得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好?還是同一陣線較能避開風險?孩子不閃躲我們不是更能掌握他的狀態?這樣是不是有機會發揮我們的影響力?雖然你兒子跟他同學未必是戀人,但道理是一樣的。他喜歡跟那位同學在一起,一定有他喜歡的原因。這是我們可以去理解的。
媽:所以不准兒子跟他同學碰面,不見得能讓兒子安心讀書,甚至連親情都不要了,其實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了。
雅:他跟同學在一起一定有跟父母在一起沒有的樂趣。遠一點來看,你兒子喜歡跟朋友打球、拉咧、去戶外玩,總比掛在網路上當宅男好一些吧?因為是跟真實的人在交流,近一點來看,這能讓苦悶的國中生活有喘息的出口,對身心發展是健康的方向。
媽:我要怎麼做?
雅:先別讓孩子花力氣對付我們,比如想方設法瞞著我們偷偷來,或跟我們有情緒衝突的角力。先接受孩子現況,另外花些時間關心那同學過得好嗎?跟兒子一起理解與探討,兒子的情感自然會被你召喚,也開展他對人的好奇與看事的眼光。他同學應該有他生存的無奈吧?甚至你也親自關心一下那學生,被我們尊重的人也會較尊重我們的孩子,這不就避開你擔心兒子被帶壞?我們還得感謝他拓展兒子同儕關係的學習與聊天玩耍的快樂經驗呢。
媽:是啦!我自己是個老師,如果我有機會關心協助一位學生是本分也是契機。
雅:對啊!力氣放在這裡比擺在圍堵孩子有建設性多了!還有,記得跟兒子說那次去學校把他叫出來,一定讓他在朋友面前掛不住臉,跟他道歉,這件事才有可能讓兒子去掉心理的芥蒂。你想像我們跟朋友在喝茶聊天時,先生走過來把我們叫過去,嫌我們的朋友還要我們離開,這多掛不住臉啊!
國中是身心劇烈轉變的階段,較衝動、在乎同儕、質疑大人、情緒敏感,這是有行動力、冒險探索、拓展人脈、建立自我概念並與世界連結的表現。這些特質或許給自己跟大人帶來挑戰,但不就是為了邁向獨立的必須過程嗎?可是他們生活的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最寶貴的璀璨青春幾乎都在課業學習上,連睡足夠的時間、宣洩體能的空間都匱乏,別說其他面向的學習體驗了,偏偏這是條不可逆的歲月輸送帶,比如此時是一生中儲存骨本的最佳時機,大人只關注學業卻忽略掉永遠回不來的補充機會了。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