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報主: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創刊日期:2009-07-0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7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報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發報時間: 2010-07-14 05:00:00 / 報主: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早期療育為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進行綜合性服務,期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照顧面面觀

家總從7月開始承接了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開辦的99年度臺北市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人員暨專業服務人員研習訓練計畫;期能透過此訓練計畫,使早療相關領域之社工和其他專業人員得到更完整的培訓,並藉本訓練回應早療相關專業人員實務工作之需求。


※以下為基礎課程中,其中一堂課程的部分內容,希望透過此資料,能讓身為照顧者的您,更進一步覺察壓力來源、突破迷思等;或讓非照顧者的您,認識照顧遲緩兒童的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壓力,並適時的給予關懷協助,支持陪伴他們走過照顧路

 


~認識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


講師:簡璽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理解家長的心路歷程


1.
予力!予力!當我喚你的名時,正如同提醒我自己:老天爺給我力量吧!給我
堅強的力量吧!」--一位唐氏症媽媽的心情。


2.
只要我的太太和孩子平安,我願意用這輩子爲他們付出一切!--一位CP的爸
爸心聲。


3.
曾經我因爲無能爲力改變孩子的不幸,又無法向老天爺討回公道,我痛不欲生
,我想抱著孩子去死,可是我想到我的母親,想到我的丈夫,他們一定會因爲我的自殺而一輩子難過,所以,我只好忍痛活下來。--來自一位極重度多障兒媽媽的回憶。


4.
如果我當初能夠放棄工作,全心全力帶女兒做各種療育的話,我女兒現在或許
可以和一般的孩子沒兩樣!?她就不會傻傻被同學利用和欺負了!--一位悲痛而且氣憤不平的媽媽的心情!然而,事實上她已經非常盡心盡力了。

 

è您能感受到父母們當下的心嗎?若用形容詞來形容可以有哪些話能詮釋?

  我能從理解到貼近他們的世界嗎?他們對於我又是誰呢?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需求與壓力

一、家長所經歷的歷程

隨著幼兒發展遲緩產生的身心障礙類型與嚴重程度的不一,對家庭所帶來的震撼前所未有,一般來說,家庭在發現孩子的發展出現問題時,會出現無法接納的反應,歷程可粗分為五種階段:

1.    第一個階段: 當事人不能接受事情竟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想辦法否認。

2.    第二個階段: 這個階段已經離發現事實一段時間,當事人比較能接受事實的發生,但開始產生憤怒的情緒,覺得自己不應該經歷這一切厄運。像是:「我又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是我?老天真不公平!」這時期的父母會出現許多複雜的情緒。

3.    第三個階段: 這個階段已經慢慢能冷卻下來接受事實了,但是伴隨而來的是沉落谷底的沮喪,這個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人會持續很久,有些人會透過自己或他人的協助很快的度過。

4.    第四個階段: 處於矛盾的狀態,雖然已經知道事實無法改變,但仍抱著一絲希望,「如果是不是就不會」,他們試圖在找出一個新的平衡點,討價還價以讓自己心理上的準備能更好。

5.    第五個階段: 進入接納階段,開始會針對事實採取一些策略,像是:帶孩子去做評鑑或是進行療育工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步調不一定會一致,而且即使接納了孩子的狀況,仍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不同階段當中,不時出現複雜的情緒反應。

 

è並非所有人都會依照此階段順序發生!

 


二、家庭的整體需求形成壓力源

談到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特殊需求,可以家庭系統理論來解釋,將家庭視為獨特性需求特質的一種社會系統,一個孩子發展的落後,是會影響整個家庭生態系統的變化。家庭成員是互相關聯的,成員的經驗都會影響彼此。其整體需求約可分為四大項:

1.經濟需求

2.親職教育需求

3.人際互動與支持系統需求

4.休閒生活需求

 


三、家庭面對壓力的態度


1.
照顧過程的社會壓力

在「身心障礙家庭」一書當中點明有3%的新生兒出現先天不全的現象,其中只有25%是遺傳基因導致,10%受到環境影響,而剩餘的65%原因至今未明。也因此早期在實務與學術領域尚未發現部分發展遲緩原因時,許多父母會被社會責難是因為父母自身太神經質、太冷酷、患有精神病、社會性病態或其他因素,導致幼兒出現發展遲緩的現象。這些標籤給予父母極大的影響,在美國,1940年代到1950年代倡導「兒童照顧機構化」,專業人員及機構工作人員認為不適任的父母應由其取代來為幼兒提供「較為稱職」的照顧。同一時期在台灣,正值動亂遷台時期,大部分的家庭都為溫飽、安全等基本生理需求而努力,至於幼兒發展是否有問題已無法兼顧,這也解釋發展遲緩幼兒的照顧議題一直到近十幾年慢慢被人重視。

 

除了父母遭受到「家有遲緩幼兒」可能伴隨而來的社會責難,像是:父母管教失當、對子女養育過程不夠盡力、基因不好、業報導致今生來還債等身障污名外,許多研究者也察覺到許多發展遲緩幼兒家庭因而出現夫妻婚姻關係漸離漸遠、家人與社會互動減少、照顧重心全部轉移到發展遲緩幼兒上,因於忽略其他家庭成員,像是幼兒手足的照顧議題等等,滋生許多家庭問題現象。

 

另外,中國文化對傳宗接代、光耀門楣、養兒防老的傳統思考模式,也給予遲緩兒的父母更艱困的挑戰!「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被時代淘汰,許多父母成為名副其實的「孝」子,拼命賺錢的目的,是希望能多留點財產給孩子。

 

對於發展遲緩幼兒的照顧,常需要家庭花更多心力,不但在時間、人力、照顧技巧上需要投入心血外,經濟需求更是家庭的一大難題。這也反應到性別規範上,一般而言,父親被社會期待扮演經濟提供者的角色,因此,大部分的父親,掙扎於工作與孩子的照顧之間,有時候就會被迫犧牲掉其中之一,或是轉換工作性質。


2.
父母親承受不同的照顧壓力

一般人對母親照顧兒女的責任有更高的期待。尤其在面對孩子出現發展遲緩現象,一般人會期待母親付出更多時間在照顧孩子,以協助孩子能夠進步,回歸正軌,但對父親則較少要求。一般來說,對父親的期待多半放在處理經濟層面的問題,較少在家庭問題上著墨。而同樣的育兒行為社會卻有不同的評價一般人會把照顧孩子視為母親的職責,對父親期待並不高,當父親參與育兒行為,就會引起社會的震驚。

 

呂寶靜(1999)在研究「性別與家庭照顧:一個女性主義的觀點」上,針對家庭成員照顧提供經驗的性別差異分析,有兩點可提出做參考:
A.照顧者出現女性化現象。說明照顧依賴成員的責任多落於女性身上。
B.丈夫照顧者和妻子照顧者獲得支持不同:
*妻子照顧者較可能成為單一照顧者;丈夫照顧者較容易得到非正式協助或被納入正式服務體系。
*丈夫照顧者較易得到關注和稱讚。
*服務體系認定妻子照顧者比起丈夫照顧者有較少的需求,也就提供較少的服務。

 

思考點:難道孩子發展遲緩是母親的錯?

        孩子該交給誰照顧?自己該不該休息?

追求自我還是成全孩子?誰的未來比較重要?



△幫助家庭認識者照顧迷思

 

照顧迷思

常見的想法

合理的想法

照顧就應該要自我犧牲

 

100分的照顧才是好的照顧

我要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來照顧他,直到他痊癒為止!

唯有適當地讓自己喘息,才能有更好的照護品質!有足夠休息,才能照顧好患者!

在孩子療育的這段期間,我應該把自己所有事放下,等到以後再說。

即使須照顧,我也會在條件許可下,盡量維持我原有的社圈及活動。

只要孩子好就好,我沒關係!

唯有我健康快樂,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孩子

為了照顧好孩子,我不該抱怨、生氣,也沒有時間沮喪!

我該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並給情緒一個出口!

只有我最瞭解他

我來照顧才是最好的

除了我,沒有人能搞定他

一定有更專業、更有經驗的人,可以協助我照顧!

我一個人承擔就好,我還撐得下去!

如果有更多人的協助,照顧可以做得更好!支援愈多,愈能事半功倍!

照顧工作是沒有價值的

我每天照顧一個沒未來的孩子,對社會沒有貢獻,沒賺錢又沒社會地位,是一個沒用的人!

照顧家人對整個家庭、對社會都有重要的貢獻。我是有價值的人!我做的是很有價值的事!

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好鼓勵的。

我做的事情很重要,值得鼓勵與肯定!應多與他人交流與學習親職技巧。肯定並獎賞自己!

照顧是家裡的事

孩子遲緩已夠讓人操煩了,我只要盡力照顧他就好,不用跟別人說,而且跟別人說也沒有用

我應該多多和有相同經驗的人交流,學習更多寶貴經驗。

太累了,沒時間記照顧的細節,就算寫了,也沒人會看!

寫下照顧日誌,方便他人接手,分享自己的照顧方法,可增加他人照顧的成功經驗。


 

△幫助家庭成員認識壓力警訊

1.脾氣變壞,情緒起伏大,常常哭泣,難以控制

2.失眠或睡眠剝奪,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症狀

3.不再與原本親近的人聯繫,也很難接受他人的協助

4.財務出現問題

5.對一般的休閒活動沒興趣


★☆內政部兒童局(各縣市早療通報暨轉介中心)☆★

 

活動花絮

活動花絮
日期:
617
主辦:台北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地點:樹林-大安庇護農場
主題:綠野仙蹤
目的:安排家庭照顧者參訪庇護農場,透過親近大自然並參與園區植物DIY活動體驗,促進照顧者身心放鬆。

活動記事:一開始由大安庇護農場總幹事介紹農場的緣起及宗旨,並向大家說明身障孩子來到庇護農場工作對於家長、自身及社會的成效,讓參與的照顧者對此社會公益層面深感欽佩,接著進行分組活動,由就服員搭配幾位功能佳的身障孩子,帶領照顧者參觀園區及導覽園內植物,並有園藝活動DIY,讓每個人體驗篩土及扦插植物,活動中照顧者很讚賞園區的孩子,即便身體功能有些缺損,卻很懂事、能幹。最後,大安農場並致贈一份小禮物,由孩子一一分送給大家,讓照顧者感到很窩心,帶著愉悅的心情離開。

活動花絮
 

家庭照顧經驗談
作者:錢小姐
 
        我曾經是一位家庭照顧者,回想民國86年中旬,公公再度中風,算算已不知是第幾次中風了,想想大概不只七、八次了吧!每次送至醫院,都等不到病床,只好在急診室等待,一等就是二、三天!此次中風又重癱臥床、插鼻胃管,且剛好碰到先生在外地工作。先生是家中獨子,又無其他姐妹,因此,照顧公公的責任便落到我與婆婆的身上,此時我覺得壓力突然湧上心頭,終於承受不了而生病住院了。因為我們都沒有照顧病人的經驗,所以與婆婆商量,把公公送去安養中心,但婆婆不答應。出院後,婆婆堅持要我在家幫忙照顧,想想送去安養中心,一個月最少也要負擔兩萬多元的費用,而我當時正在休養中,暫時不用外出工作,只好試試看!
 
        沒想到照顧病人是那麼的辛苦,什麼都不懂,弄的手忙腳亂,睡沒睡好,吃沒吃好,有時半夜裡會被婆婆叫醒,因為公公把床單給尿濕了,只好睡眼惺忪起床,和婆婆兩人一起幫公公換洗,再換上乾淨的床單,等全部整理好,天也亮了,甭睡了!梳洗一下,吃個早餐,還要趕到醫院去幫公公拿藥,這種狀況不只一次。因不懂如何照顧而弄得全身痠痛,日子一天天的過,真是度日如年!而這一切都是看在我有一個疼我、對我很好的老公份上,幫他盡孝道。此時這個家,每天只有我和婆婆相對看,另外就是一個臥床、行動不便的公公。我的婆婆是一個沒有出過社會的傳統婦女,有些許的潔癖,非常愛碎碎念,但是我還是要感謝婆婆的幫忙!
 
        在公公臥床半年後,正感到身心疲累,不知如何是好時,參加了照顧服務員的職前訓練(以前是居家服務員職前訓練)。上完課之後,真是受益良多,也懂得如何照顧病人,而不會讓自己受傷。而在照顧公公之餘,還可撥空去照顧其他需要照顧的人,感覺很快樂。尤其是有些案主在我服務之前,可能已好幾天沒洗澡、洗頭、換衣服,而我去服務之後,把案主從頭到腳洗乾淨、居家生活也整理的乾淨舒適;有時帶案主出去曬曬太陽、到公園散步、陪同去醫院看病、或是陪案主聊天、購物等等,只要在服務時間內,我都竭盡所能的幫助案主。當聽到案主說:「錢小姐謝謝妳!」頓時,我一切的辛苦都化為烏有!當然,不只我對案主單方面的付出,我也從案主身上學到一些經驗,其實我更要感謝他們,他們是我的老師!就像我公公往生時,我跟我公公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感謝你!你是我的老師!」
轉寄『早療家庭』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