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長輩心理─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05,2012照顧經驗分享
﹏ 面對他 處理他 ﹏
文:無語
父親突然中風至今將近六年了,生為老么的我,心路歷程從錯愕慌張、擔心無奈,乃至但求盡己所能、順其自然。
家中成員婚後都各自獨立分居各地,倆老就守著老家,逢年過節或有特殊事情,大夥才會聚首,而我因為服務公職作息正常、生活安定,除了闔家團圓的時候,幾乎每週至少回家陪父母一次。
父親中風住院到返家療養初期,住較近的人就負起輪流照顧之責,初始都還相安無事,然因父親脾氣暴躁,病後情緒更不穩定,母親視力退化嚴重,健康也有問題,而他倆又觀念傳統、思想固執,時日一久,有人就互相計較或藉故開溜,加上以前翁媳妯娌間互有嫌隙,這回無可避免的又鬧勃谿,結果兩造人馬就都賭氣撒手不管,頂多打電話關心或偶而象徵性的回去探望。於是兩老成天莫不是哭訴咒罵、哀聲嘆氣的。沒有捲入是非的我和內人,既要忍受兩老一再放送的陳年怨情,又要張羅照顧他們,實在非常痛苦。
我成名符其實的「三明治」族,身心的疲累不足為外人道。我有考慮要搬回就近照料,但孩子的就學問題讓我打消念頭。要請外傭,一方面不放心,而他們也不願意。向社會局申請居家照護,也遭他們否決。後來父親也曾暫時住過數回安養院,可每次都不久,因為母親認為他只是躺在那就花那麼多錢,不如回家躺。
我知道他們認為有兒有女的,為什麼還得花錢請人?可是情況變成如此,狠得下心腸的落得輕鬆,不忍心走人的則疲於奔命,不知如何是好?
傷透腦筋之餘,我告訴自己既然無法改變事實,還是要認命的面對它,但也不能搞垮自己。我於是如此處理:把一些重要的電話號碼用斗大的字寫在紙上貼在牆壁,我不在時若事態緊急方便母親使用。商請左鄰右舍或其他親友撥空注意狀況,或輪流協助基本生活需求(事後會給予回饋)。除了例行回去時間,我一有空閒儘量陪伴,或帶他們出外散心。動之以情,勸鬧意見的兄姐多關照雙親。
雖然無法把雙親安排的盡善盡美,我的心頭難免仍時有掛慮,但至少較有暫時放下的時間,讓自己有喘口氣的空間,但願老天庇祐讓雙親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的家庭照顧經驗希望能讓類似情況的人有所參考,而我當然也期望得到指點。
活動花絮
家庭照顧者地方協會聯誼會暨研習活動
日期:
主題:
△迎接99,邁向100~~
1.國內長照保險發展進度說明
2.與世界同步推動「家庭照顧者運動」
3.國外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介紹
△國內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方案報告
△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內涵
1.有關提供家庭照顧者的教育訓練應該包含哪些內容?(依階段安排訓練課程內容)
2.有關提供家庭照顧者的諮詢服務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3.有關目前提供給家庭照顧者的喘息服務在運用上有什麼困境?有何應對策略?
△協會交流與分享
1.小組討論:針對三類支持性服務內容,討論哪些服務在地可推行?
已執行服務所遇困境?哪些可規劃進100年的年度計劃當中?
2.請各組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3.各地方協會分享99年業務特色及100年願景
☆地方模式經驗分享:高雄家協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經驗分享
回應:誰的需要重要?談不同階段主要照顧者的掙扎與抉擇
☆地方模式經驗分享:北縣家協與北縣衛生局(長照中心)合作模式分享
回應:如何透過民間與政府的合作,監督與促成區域性長照服務網發展?
※我們在8/27、8/28於高雄市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協會研習活動,感謝各地方協會的共襄盛舉。能與各地方協會的人員見面認識,於會議中分享不同的服務經驗,獲得最新的資訊,促進社會資源的連結,更增進對家庭照顧者之了解,並在主題討論中,激發出嶄新的創意想法,提升大家的專業知能;但也在交流、報告中,感受到大家的辛苦,城鄉的差距、風俗民情的不同、資源的不足等,往往都讓大家在推行相關服務上,受到不少的挫折與無力。但相信大家會不畏艱難的繼續努力下去,為了辛苦的照顧者們,也為了支持我們的社會大眾,並期待政府單位能看見家庭照顧者實際、真正的需要,推出對其有幫助的福利政策,建立一個對照顧者友善的社會。
照顧小撇步
~老 人 的 心 理 照 顧~
文:
除了身體的照顧,老人家的心理照顧也很重要,以下為大家簡單介紹老人的心理照顧五個原則(簡稱A.C.E.R.S.)。
一、 加強老人的社會支持(Attachment promotion)
老化過程中,老人最普遍的經歷是多重失落,如失去健康、財力、朋友等,老人的社會網絡可能會縮小許多,由於老人在老化過程可能失去長期可以依附、可以信賴、和傾訴的對象,如何為老人找到這類依附的對象對於老人的生活適應更是不可或缺,強化家人的聯繫、建立志工長期的訪視,這些都是強化依附的良方。
二、 找尋往日因應壓力的方式(Coping skills review)
老人必須從生命的回顧之中,學習接納過去的遺憾,肯定過去的貢獻。從回顧中找到過去使用過、有效的因應壓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家人可以提供老人回顧生命的機會,提示「妳印象最深刻的事」、「妳感到最傷心的事」、「妳覺得最高興的事」等等。老人如果有重複述說的習慣,不論如何,聽的人需要容忍和接納,可以肯定她(他)的貢獻。如果說到遺憾之處,可以安慰說已經過去,而且已經盡力了。提到生命中的難題,可以探究過去他是怎麼應付的,如果他現在也面臨老年的壓力和問題,可以將過去應付的方式連結在一起。
三、紓解和抒發情緒(Emotional relief)
任何人經歷失落都必須將可能的情緒反應抒發出來,心理才會健康,親友可以提供老人抒發情緒的機會,聽老人抒發情緒的時候,必須要能夠表達同理心,簡單的說有幾個步驟:
(一)協助老人辨識老化的失落可能會產生的情緒反應:例如:因為健康狀況變差、失能、可能覺得失控和無力感,也可能覺得孤單孤立。
(二)將我們覺察到的感受說給對方知道:以「妳好像覺得…」、「妳似乎感到…」、「我聽的沒錯的話,妳感到…」的口語。
(三)接納,不輕易勸說和忠告:很多人聽到別人的感受,會很輕易的以自己的看法,想要勸告對方改變心意和感覺,例如:「不要傷心」、「妳兒女不會拋棄妳的」,這樣做只會讓對方覺得無法再溝通下去。
(四)注意情緒感受和行為常常會不一致:如果沒有機會幫助他說出來,他可能會以生氣、指責等方式讓周圍的人覺得很難忍受,所以周圍的人必須瞭解這種情形就比較容易體諒,最好是能夠提供老人說出感受的機會。
四、找尋和重拾往日的樂趣(Recreational provision )
家人可以盡量鼓勵老人重拾往日的樂趣。也可以鼓勵老人參加各種活動方案,除了協助或提供身體上的照顧之外,訪視、關懷、和提供相關的活動,都會成為老人生活中很重要的「期待」和「盼望」。
五、重建自我概念(Self-Concept reconstruction)
老化引起多重的失落,不少失落會衝擊到老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的是的「我是誰」的一種認定或看法,這種看法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例如:失去健康或活動能力可能使老人的自我概念從「我是一個健康的人」轉變成「我是一個中風癱瘓的人」,心情也可能從開朗轉為鬱卒,家人如果鼓勵老人,強調雖然失能,有大家的陪伴和鼓勵,一定可以克服失能的問題,可以將這樣的話「我雖然失能,還可以善用還有的潛能」不斷的教導老人。當然,如果能夠讓老人有抒發情緒的機會、提供必要的陪伴和支持,自我概念的重建才會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