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網路創世紀:TED演講導覽之一/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每一項發明、每一個事業都是開創者對人類工作、生活、傳播方式的革新。開創者的原始構想,是最具想像力、前瞻性的思想藍圖。聆聽開創者親口闡釋思想藍圖,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現在社會為何如此運作,更能激發我們想像:人類如何繼續革新,以更好的方式工作、生活、傳播。
網際網路(internet)是工業革命以來改變人類社會最大的發明。特別是一九九一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誕生後,部落格(如Blogger)、微網誌(如Twitter)、搜尋引擎(如Google)、社群網站(如Facebook)等等網路工具接連問世,讓散居各地的人們能夠分享訊息、交換意見、串連行動,進而讓人類的工作、生活、傳播方式出現空前巨變。
這些網路工具的創辦人,至今仍在第一線優化發明、壯大事業,而且大多曾在TED大會演講,闡述創業藍圖。TED是跨界智庫、對話平台,每年邀集各領域傑出人物分享他們對技術、社會、人的探索,討論最新最酷的點子和改變世界的方法,目前累計超過七百場演講,每場演講短則兩三分鐘,長則二三十分鐘,言簡意賅,並配有中文等多國語言字幕上網公開。筆者從中挑選網路開創者的演說,摘錄演說中的傳播論述,以此窺探網路創世紀的思想藍圖。
一九九一年,柏納李發明全球資訊網,引爆網路革命。他在《一千零一網》中勾勒讀寫雙向資訊交流的願景:「分享你的知識應該和得到別人的知識一樣容易」、「不論團體是大是小,都能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快速地取得或傳遞知識、釐清誤解」。柏納李開放他的發明,讓全人類免費享用,這幾年更積極投入開放資訊運動,呼籲政府即時公開數據,讓全民運用,例如將自行車事故資料和網路地圖結合,就可以讓人查詢自己騎車路線是否安全無阻。他在二○○九年演講中提出開放資訊運動的理念,在二○一○年演講時推薦許多實踐案例。
全球資訊網發展初期,需要使用複雜的程式語言才能架站;到了一九九七年,易學易用的部落格崛起,架站發聲蔚為風潮。卓若特(Mena Trott)和她丈夫在二○○一年推出部落格發布系统Movable Type,免費讓人使用,曾經廣受歡迎;她二○○六年演講時,強調部落格的社會價值是:讓散居各地的民眾在網路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以此建立一個更緊密、更友善的世界。可惜的是,她一度將Movable Type從免費改為收費軟體,引發使用者反彈,加上經營策略失誤,導致Movable Type沒落,被自由軟體Wordpress超越。
威廉斯(Evan Williams)比卓若特夫婦早兩年開發出部落格平台Blogger,Blogger在二○○三年被Google買下,發展成世界最大平台。 威廉斯重新創業,和多西(Jack Dorsey)等人在二○○六年推出Twitter,讓使用者用一百四十個以內的文字交流訊息,如此簡單設計卻發揮巨大威力,它讓人們能用手機隨時隨地收發訊息、串連行動,成為急難救災、社會運動、民主革命的利器,今年中東「茉莉花革命」就又被稱作「Twitter革命」。威廉斯二○○九年曾在TED講述創業規劃,多西二○一一年也在史丹佛大學發表相關演講。
全球資訊網上的網站爆炸性成長,人工編輯的網站索引(如早期的Yahoo!)難以跟上成長腳步。一九九八年,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創立Google, 以電腦程式搜尋和排列網頁,快速發展成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搜尋引擎。Google以「整合全球範圍的資訊,使人人皆可存取並從中受益」作為創業使命,兩位創辦人二○○七年在TED演講時更強調:「我們有著很大的能力及責任,來提供人們正確的資訊;我們將自己視為報紙或是雜誌,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提供很客觀的資訊」。 Google旗下的YouTube、Google新聞、Google閱讀器、Google網上論壇、 Blogger也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
另一方面,社群網站也同步發展。社群網站建立在「六度分隔理論」上,相信兩個陌生人,頂多夠過六個人,就能建立聯繫。社群網站百家爭鳴,現今使用者最多的是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二○○四年創立的Facebook,全球用戶多達七億人、台灣用戶也達千萬人,Facebook讓用戶聯絡老朋友、結識新朋友、分享訊息、交換意見、組織活動,甚至發起社會運動,台灣反對法官不當判決的「白玫瑰運動」就是從Facebook發動的。祖克柏未在TED演講,但他二○○五年曾在史丹佛大學演說,回顧創業歷程,及其如何開拓「那些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容易擴大的事物」。
全球資訊網上的部落格、微網誌、 搜尋引擎、 社群網站,分別幫助人們發佈、接收、檢索、交流消息和知識。儘管功能不同,卻反映開創者殊途同歸的理想:打破政經菁英的媒體壟斷,讓每個公民都能自由地收發訊息;突破地理隔閡,讓散居各地的人們能夠即時聯繫;創造聚合空間,讓志同道合的人能夠相遇、對話、串連、行動。
這種眾人參與、相互連結、協力行動的新興現象,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生活和傳播方式,讓白玫瑰運動和茉莉花革命得以發生,也讓嶄新形態的媒體得以萌芽,本專欄下一期將導覽新媒體創辦人的演講,探索傳播媒體大破大立的改造藍圖。
演講列表:
1.Tim Berners-Lee談網絡的未來
2.Tim Berners Lee:公開資料遍布世界的一年
3.Mena Trott談部落格
4.Evan Williams回應「推特」使用者
5.Jack DorseyTwitter創始人談創業之路
6.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談Google
7.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始人演講
每一項發明、每一個事業都是開創者對人類工作、生活、傳播方式的革新。開創者的原始構想,是最具想像力、前瞻性的思想藍圖。聆聽開創者親口闡釋思想藍圖,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現在社會為何如此運作,更能激發我們想像:人類如何繼續革新,以更好的方式工作、生活、傳播。
網際網路(internet)是工業革命以來改變人類社會最大的發明。特別是一九九一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誕生後,部落格(如Blogger)、微網誌(如Twitter)、搜尋引擎(如Google)、社群網站(如Facebook)等等網路工具接連問世,讓散居各地的人們能夠分享訊息、交換意見、串連行動,進而讓人類的工作、生活、傳播方式出現空前巨變。
這些網路工具的創辦人,至今仍在第一線優化發明、壯大事業,而且大多曾在TED大會演講,闡述創業藍圖。TED是跨界智庫、對話平台,每年邀集各領域傑出人物分享他們對技術、社會、人的探索,討論最新最酷的點子和改變世界的方法,目前累計超過七百場演講,每場演講短則兩三分鐘,長則二三十分鐘,言簡意賅,並配有中文等多國語言字幕上網公開。筆者從中挑選網路開創者的演說,摘錄演說中的傳播論述,以此窺探網路創世紀的思想藍圖。
一九九一年,柏納李發明全球資訊網,引爆網路革命。他在《一千零一網》中勾勒讀寫雙向資訊交流的願景:「分享你的知識應該和得到別人的知識一樣容易」、「不論團體是大是小,都能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快速地取得或傳遞知識、釐清誤解」。柏納李開放他的發明,讓全人類免費享用,這幾年更積極投入開放資訊運動,呼籲政府即時公開數據,讓全民運用,例如將自行車事故資料和網路地圖結合,就可以讓人查詢自己騎車路線是否安全無阻。他在二○○九年演講中提出開放資訊運動的理念,在二○一○年演講時推薦許多實踐案例。
全球資訊網發展初期,需要使用複雜的程式語言才能架站;到了一九九七年,易學易用的部落格崛起,架站發聲蔚為風潮。卓若特(Mena Trott)和她丈夫在二○○一年推出部落格發布系统Movable Type,免費讓人使用,曾經廣受歡迎;她二○○六年演講時,強調部落格的社會價值是:讓散居各地的民眾在網路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以此建立一個更緊密、更友善的世界。可惜的是,她一度將Movable Type從免費改為收費軟體,引發使用者反彈,加上經營策略失誤,導致Movable Type沒落,被自由軟體Wordpress超越。
威廉斯(Evan Williams)比卓若特夫婦早兩年開發出部落格平台Blogger,Blogger在二○○三年被Google買下,發展成世界最大平台。 威廉斯重新創業,和多西(Jack Dorsey)等人在二○○六年推出Twitter,讓使用者用一百四十個以內的文字交流訊息,如此簡單設計卻發揮巨大威力,它讓人們能用手機隨時隨地收發訊息、串連行動,成為急難救災、社會運動、民主革命的利器,今年中東「茉莉花革命」就又被稱作「Twitter革命」。威廉斯二○○九年曾在TED講述創業規劃,多西二○一一年也在史丹佛大學發表相關演講。
全球資訊網上的網站爆炸性成長,人工編輯的網站索引(如早期的Yahoo!)難以跟上成長腳步。一九九八年,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創立Google, 以電腦程式搜尋和排列網頁,快速發展成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搜尋引擎。Google以「整合全球範圍的資訊,使人人皆可存取並從中受益」作為創業使命,兩位創辦人二○○七年在TED演講時更強調:「我們有著很大的能力及責任,來提供人們正確的資訊;我們將自己視為報紙或是雜誌,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提供很客觀的資訊」。 Google旗下的YouTube、Google新聞、Google閱讀器、Google網上論壇、 Blogger也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
另一方面,社群網站也同步發展。社群網站建立在「六度分隔理論」上,相信兩個陌生人,頂多夠過六個人,就能建立聯繫。社群網站百家爭鳴,現今使用者最多的是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二○○四年創立的Facebook,全球用戶多達七億人、台灣用戶也達千萬人,Facebook讓用戶聯絡老朋友、結識新朋友、分享訊息、交換意見、組織活動,甚至發起社會運動,台灣反對法官不當判決的「白玫瑰運動」就是從Facebook發動的。祖克柏未在TED演講,但他二○○五年曾在史丹佛大學演說,回顧創業歷程,及其如何開拓「那些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容易擴大的事物」。
全球資訊網上的部落格、微網誌、 搜尋引擎、 社群網站,分別幫助人們發佈、接收、檢索、交流消息和知識。儘管功能不同,卻反映開創者殊途同歸的理想:打破政經菁英的媒體壟斷,讓每個公民都能自由地收發訊息;突破地理隔閡,讓散居各地的人們能夠即時聯繫;創造聚合空間,讓志同道合的人能夠相遇、對話、串連、行動。
這種眾人參與、相互連結、協力行動的新興現象,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生活和傳播方式,讓白玫瑰運動和茉莉花革命得以發生,也讓嶄新形態的媒體得以萌芽,本專欄下一期將導覽新媒體創辦人的演講,探索傳播媒體大破大立的改造藍圖。
演講列表:
1.Tim Berners-Lee談網絡的未來
2.Tim Berners Lee:公開資料遍布世界的一年
3.Mena Trott談部落格
4.Evan Williams回應「推特」使用者
5.Jack DorseyTwitter創始人談創業之路
6.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談Google
7.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始人演講
2011年七月媒體觀察報告/呂一銘(新防會新聞觀察報告主持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業務掛帥新聞如文宣 影藝八卦充斥成常態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最近完成七月媒體觀察報告,發現今年上半年主要報紙幾乎是天天出現政府廣告,七月全版或半版更高達120則以上,加以原有政商媒不同類型或複合型的置入性行銷充斥,已使媒體淪為業務掛帥,擴大了官方聲音(參見六、七月「烏龍新聞實錄」),忽視「第四權」的監督、教育功能。同時,藝人八卦氾濫,光是六、七月的謝霆鋒和張柏芝婚變新聞,巨細靡遺,連續劇逾一百天,還有七月劉子千的「唸你」,更成了影劇版最大話題,浪費媒體資源,值得檢討和省思。
七月烏龍新聞評比
七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評比(含未註明政府機構、置入性新聞、中國廣告及中國招商新聞做置入計算),依序為:中國時報8則(含置入2則、中國2則、更正2則)、蘋果日報6則(更正5則)、自由時報4則(更正3則)、聯合晚報4則(中國4則)、聯合報3則(中國1則、更正1則)。合計25則,刊「更正」者11則。七月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依序為:蘋果日報22則(含自殺6則)、中國時報14則(含自殺3則)、自由時報11則(含自殺8則)、聯合報7則(含自殺2則);合計54則(含自殺19則)(參見附表一、附表二)。
在媒體如此大量收受政府廣告下,亦應從廣告中找出新聞,而非作傳聲筒。例如七月的「農村再生由下而上符合世界潮流」、「捍衛工安 勞資都是先鋒」、「政府認真收購公糧確保糧食安全」、「社會救助 新制7/1實施」、「防止滯銷 穩住果價」、「法院審理性侵害案件 法庭更友善 量刑公平合理有指望」、「人民觀審:穩健踏出人民參與審判的第一步」等不一而足,都應深入採訪或作深度、調查之類的報導;相對地,政府部門亦應檢核廣告刊登的必要條件,不能視為一種媒體公關,得不償失。類如「疏緩泰山施工壅塞 需要您的幫忙」、「防堵塑化劑污染 政府積極作為請安心」、「五少五多 遠離塑化劑」、「維護食品安全籲請全民注意事項」等,都是可透過記者會或新聞稿方式處理。顯然,政府部門須改變對媒體的態度和思維,媒體亦須發揮專業自主,善盡職責,不能淪為怠惰沈淪,或政媒非典型的關係,值得省思檢討改進。
新防會並建議,政府與國營單位在落實遵守現行的《預算法》,更應增訂相關的執行規範,使「廣告」與「新聞」作嚴格區分。另一方面,應由立法院、監察院和審計部等分別扮控制「政府廣告」預算、監督糾彈、究責的角色,不容有浪費或圖利政媒的行為,始克有濟。
在中國廣告方面,中國前來台灣招商文宣或招攬旅遊的違法廣告十分氾濫,從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累計高達150則。由於政府部門對中國廣告的執法不嚴,連立委和監委皆有諸多質詢和提案糾正,但卻依然故我;現除常見的渲染性報導外,業已產生若干負面效應,值得正視。
新聞綜藝化、綜藝八卦隱私化嚴重
台灣影藝圈近年向以爆料、八卦新聞充斥媒體版面,堪為「理盲濫情」的縮影;過去的賈靜雯離婚爭女監護權,就鬧得不可開交,天天見報,其後的「補教人生」更是纏綿悱惻,沒完沒了,而近三個月知名藝人謝霆鋒和張柏芝的婚變連續劇,從「鋒芝戀」到「鋒芝變」,風風雨雨,因多了一個陳冠希淫照孽緣插花,主要報紙每天都大登特登,內容巨細靡遺(參見「七月烏龍實錄」),任擇其中的新聞標題,讓人啼笑皆非。
另外,七月中藝人劉家昌之子劉子千,一首「唸你」在網路上被罵翻天,網友留言說這首歌難聽到如同「魔音穿腦」,居然亦能顛覆電視、報紙隨之起舞,復後來居上,連他的講話結巴、頭暈不舒服,都是新聞,竟又衍生出「靠爸一族」話題,把余天、高凌風等的兒子統統扯上,大談特談,謂之媒體炒作或市場行銷均不為過。
保護兒少 媒體自律他律先後登場
立法院朝野於5月25日協商《兒少法修正草案》,有關規範媒體報導條文獲致共識,將增訂媒體自律機制,採取「先自律再他律」的兩階段模式,未來新聞紙若刊登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被舉發,經報業同業公會審議後,若未履行處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才會開罰;新聞紙業者若經舉發刊載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報業同業公會應於一個月內,依據該自律規範及審議機制處置;如果新聞紙業者未履行審議結果,得按次處罰至履行為止。
至於非報業同業公會會員的新聞紙業者,若刊載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或報業同業公會就違法案件逾期不處置,或處置結果遭申訴,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邀請報業同業公會代表、兒童及少年福利團體代表及專家學者代表,共同審議認定;未依審議認定結果履行者,同樣要接受上述處罰。
新聞業成迅速消失的行業 可信度是存亡關鍵
據金融理財網站Bankrate在6月30日列出6種正在迅速消逝中的行業,包括建築工人、房產仲介、新聞記者都上了榜。受到近幾年美國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業前景不看好等大環境因素的影響,Bankrate網站導,現在美國有6種行業正在迅速消逝當中,包括建築工人、房地產仲介、汽車製造廠裝配線工人、藥廠業務人員、理財專員、新聞記者。報導指出,在這6個領域工作的就業人士,不妨考慮為自己尋找更好的替代工作。新聞記者平均年薪在美國約2萬6000美元至4萬5000美元之間,網路發達使得傳統媒體面臨龐大的壓力。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估計,從現在到2018年,將會有4400記者的工作職位消失。Bankrate建議,雖然傳統報業不斷衰退,但網路記者卻是頗為不錯的替代工作,因為網路媒體對於資訊的需求量仍然不斷增加。另外,轉往企業界擔任公關或溝通專家,也是值得考慮的發展道路。顯然新聞行業已面臨嚴峻的挑戰!
美國北卡大學新聞系教授邁爾(Philip Meyer)在「正在消失的報紙」(The Vanishing Newspaper)一書中,反覆告誡網路時代的報業生存關鍵,乃在尋回正統報業核心價值的「可信度」,即社會對報紙的信任度。在今天的此時此刻,更是值得媒體中人嚴肅面對省思,以尋求自律和改革之道!
旺旺併購案的四大議題(轉載)/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2011年 08月20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決議將針對旺旺中時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案,邀集相關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及專家學者召開公聽會。NCC願公開討論媒體併購案的決定值得肯定,筆者亦願提出旺旺併購案值得省思的四大議題,供各界參酌。
第一個議題是此案對媒體市場多元的影響。這可分成有線系統與衛星頻道兩市場來說:首先是系統市場,將被併購的中嘉網路擁有10家有線系統,其訂戶佔全台總訂戶的21.18%,加上此案另併入3個獨立系統,併購後其市場佔有率將提高到26.69%,旺旺將成為全台最大的有線系統經營者。再來是頻道市場,目前此案的從屬公司控有11個頻道,加上另一事主王令麟的5個購物台、旺旺的中天3頻道及中視都算進來,以目前有線訂戶可收看約100台來算,旺旺頻道即佔可收視頻道總數20%左右,這比率已經違反新修的《有線廣播電視法》所規定的有線系統播出其同集團的電視頻道不得超過十分之一。因此此案不管是系統訂戶總數超過公平會所關心的四分之一,或頻道總數超過NCC所規定的十分之一,都值得兩個主管機關重視。
消費者利益何在
第二個議題是此案對媒體內容多元的影響。筆者進行過兩項有關媒體內容多元的研究,一是分析旺旺中時併入中天電視台前後一年,中時影劇版報導中天相關節目的數量,研究發現併購後比併購前多4倍,這代表媒體若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其內容選擇會越來越偏狹,即限縮內容的多元性,讓民眾知的權利受到箝制。
第二個研究是有關NCC最近關心的媒體涉己事務報導,此研究分析屬於頻道家族的4個新聞頻道之晨午晚夜4節新聞,報導其家族頻道及集團媒體的相關新聞量,結果發現雖然中天新聞台涉己新聞的總量佔第三位,但卻是在晚間新聞時段播出最多集團相關媒體新聞的頻道,顯示中天相當重視其所屬集團媒體的新聞報導。
第三是消費者權益議題。業者強調併購案有益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筆者沒有證據可證實或否認此理念型論述,但業者應該也不否認併購案亦符合自身利益,但不管是國家的整體利益或業者的自身利益,相信各界都很期待NCC對此案作成決議前必須要慎思,通過此案對消費者的積極利益何在?筆者期待業者應該明確說明,通過此案對消費者的積極利益為何?我不覺得所謂併購案有助媒體匯流這類空泛的答案就是消費者積極利益之所在,建議業者應提出具體意見及作法,然後訴諸公評,以真正讓消費者看見牛肉何在,才能說服各界支持此併購案。
第四則是員工權益議題,即併購案對有線電視產業從業人員有何正面意義?不能因有國家及業者的經濟利益就忽略勞動者的權益。筆者最近研究有線電視產業及市場因素對系統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後發現,有線電視產業的市場類型、企業型態、營業規模與組織規模皆對員工工作滿意度有重大影響,那究竟旺旺併購案對有線系統員工而言,其正面影響及積極利益何在?這些議題與消費者權益同等重要,都有待業者提出具體說明與承諾。
整體而言,各界對前兩項議題已有所討論,答案都是肯定的,只是在數位匯流時代,媒體多元議題應否被強調尚有不同看法,至於後兩項則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應被重視的議題,建議業者應主動提出說明以去除疑慮,並寄望NCC在對旺旺案作成決策前,不管以公聽會或任何形式進行審議,都應該公開討論及深入探究前述四項議題,以說服社會大眾接受此併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