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7-13 11: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本期目錄
胡元輝:好新聞是不孤單的 出版專書推廣好新聞的台灣想像/張春炎
急中生智 林益如:記者的天職就是要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許韶君採訪報導
第十一屆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辦法公布
胡元輝:好新聞是不孤單的 出版專書推廣好新聞的台灣想像/張春炎
胡元輝:好新聞是不孤單的 出版專書推廣好新聞的台灣想像/張春炎
 
圖片來源http://theragblog.blogspot.tw/2010/03/robert-jensen-collapse-of-journalismthe.html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寫的名著《雙城記》的經典開場白,一語道盡了法國大革命的那個時代,好壞兼具,處在這個亂世的人們,生活能好也能壞,一切都考驗著人們的智慧,如何引領自己走向好的一面,或者停留在壞的局面。

  狄更斯的這段話,實際上也十分能夠貼切地套用在台灣的新聞現況。自1980年代解嚴之後,雖然台灣媒體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報導空間,然而商業化的新聞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商業利潤,開始出現了一窩蜂地血腥、暴力、色情、捏造新聞的手段,說台灣陷在媒體亂象,實不為過。
  台灣處在新聞亂象的現在進行式,壞新聞正日日腐化、侵蝕台灣社會。不少公民發出不滿的聲音,而媒改團體更憂心新聞的副作用,長期透過監督批判,努力揪出壞新聞,期望建立制度來改革新聞媒體的亂象。

  成立屆滿十年的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除了用卓越新聞獎來鼓勵更多專業新聞工作者製作好新聞,也開始思考,是否能夠用正面鼓勵的方式,讓更多公民了解新聞的重要、好新聞的必要,讓社會有更多好新聞的社會想像。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同時是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在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頒獎典禮上的一席話,為追求好新聞的社會想像,下了一個絕佳的註腳:

  新聞太重要了

  新聞可以改變一個政策、它可以推倒一個內閣、它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它也可以掀起一場戰爭,更可以記錄一段不容竄改的歷史;但是它也可以很小,可以讓我們知道,今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在我們去買菜的時候,讓我們知道是不是菜價要漲了?

  有人讀了一則好新聞,可能改變他/她的一生;也有人讀了一則不好的新聞,可能就此結束了人生。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說,好新聞是不孤單的。透過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今年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各新聞台當家主播、文化名人、傳播學者以及向社會大眾徵文,讓大家一起用140字來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好新聞,最後有超過1000個人以上的熱烈參與,連台灣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看到活動也忍不住在自己網路發聲,用18字定義好新聞。

  未來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將出版好新聞專書,內容將收錄了公民和名人的好新聞定義,更邀請卓越新聞獎的得主,"獻聲"說出他/她們心目中的好新聞,或者影響他投入新聞業的作品,書中還有這1000則以上的好新聞定義的分析討論。未來大家不僅可以透過好新聞專書,看到眾人的好新聞精彩定義,更可以看見,處在新聞亂象中的各行各業的人們,如何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參與、推動一個好新聞的台灣想像。

  日後,卓越新聞獎也將持續的鼓勵更多人,參與好新聞的發聲,集結大家的熱情、點燃好新聞的動力,讓台灣早日能走出最壞的新聞時代,走向最好的新聞未來。

急中生智 林益如:記者的天職就是要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許韶君採訪報導
急中生智 林益如:記者的天職就是要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許韶君採訪報導

  林益如與採訪團隊,在去年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之際,她們克服萬難、趕赴災區現場,創意的克服傳輸的問題,以手機拍攝畫面、傳回台北,交由同仁進行後續剪接及後製,得以在每日新聞中,即時、持續地報導災區現場的搶救進度,以及台灣人在當地的善心義舉。因此獲得第十屆卓越新聞獎即時新聞獎的殊榮和肯定。


  評審給予的得獎理由,提到:「地震發生時,記者突破通訊及交通障礙,利用手機拍攝影像,將第一手的畫面傳回台灣,雖因手機技術之限,畫質及畫面不穩定,然在此條件惡劣情形下,仍堅持報導此大地震的相關新聞,記者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肯定。」


災難突如其來 採訪考驗智慧
  2011年2月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這時台視新聞主播林益如正結束專題採訪行程要踏上歸途,沒想到這時傳出了基督城地震的訊息快報,這時身為新聞人的立場,回到基督城成了必然的決定。林益如回憶當時的心情「其實沒有想太多,想盡辦法就是要趕到十幾天前才造訪的基督城。」


  林益如提到,當時最糟的,除了地震後機場關閉、訊息混亂之外,再加上原本赴紐西蘭是執行專題採訪計劃,因此並沒有攜帶專門做網路傳輸的電腦。因此當接獲採訪工作時,他們首先想要的問題是:怎麼將採訪內容回傳到台北,成了一大難題。特別是,當時台北編輯台傳來消息說,當地最大的電視台也倒了,那麼顯然無法借用他們的傳輸系統。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將現場畫面和採訪內容傳回去,成為這次採訪首要克服的問題。


  在一切方式似乎都不可行的狀況下,林益如突然想起同行曾經說過,智慧手機iphone4,拍照完可直接透過WhatsApp軟體傳輸、迅速且方便。所以林益如立刻與台北採訪主任劉孟竹聯繫,試錄了一段影片傳回去台北,發現除了速度快,畫質也還能接受。在急中生智的情況下,運用這項新科技工具的幫助,林益如與攝影記者張倫昌就決定挺進基督城,掌握當時第一手的資訊。


  事實上,畫面傳輸的困難只是這趟採訪旅程的第一關。林益如說:原本協助進行專題採訪的紐西蘭政府,在知道他們要改變行程進入基督城時,官員立刻致電給予警告,表示若執意到現場,後果自負。但林益如平靜的說「你有你的立場,但新聞記者的天職就是,要在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帶給觀眾第一手的報導。」


  當林益如與攝影記者到了機場,搶機票又是大考驗,在救難隊及家屬優先的情況下,他們只能買到從奧克蘭到威靈頓,再從威靈頓到基督城,總共需轉兩趟才能抵達現場的機票。事情不是就此順利,由於第一班飛機嚴重耽擱,從奧克蘭起飛時,已經錯過最後一班從威靈頓飛往基督城的班機,當天恐怕得夜宿機場。


  想到這段困境重重的挑戰,林益如說:「人到了想盡一切辦法,卻一籌莫展時,只能向上天禱告。」


  果不其然,奇蹟出現!威靈頓當晚突然加開飛機,林益如與攝影搭檔成功搭上空蕩蕩的737客機,整個機艙載著數十名旅客,晚上八點二十分順利降落一片漆黑的基督城機場。 對此,林益如認為「最努力、想盡一切辦法,這都不是嘴巴上說的,唯有當真用盡氣力卻一籌莫展,最終只能跪地痛哭祈求上天時,那就是最最努力了。」

輾轉曲折到現場 緊接的是採訪的挑戰
  好不容易抵達基督城,林益如踏上地震後不久的土地上,機場沒有想像中難民逃出的景況,反而十分安靜,然而她很快就發現整個基督城瀰漫著一股哀傷的氣氛。這時,她開始拿起手機,在肅穆哀悽的氛圍中拍下所見所聞、透過手機記錄下居民哀痛的處境。

  畢竟手機不是平常的攝影機,攝影記者昌倫拿手機,協助林益如拍攝採訪片段,每個畫面都必須控制在四十秒鐘以內,以免檔案過大無法傳回台北。最後採訪稿寫好,再透過電話錄下口白,由台北同仁接力剪接、後製完成。在這麼困難險惡的境地,最幸運的是機場的無線網路設施仍然完好,讓傳輸得以順利完成。


  當天晚上,因為基督城中所有的旅館、飯店都已經客滿,林益如與搭檔最後只能在一家旅館的商務中心打地鋪。當一切安置妥當,林益如說,打電話回報平安時,雖然電話這頭她已經默默流淚,但嘴上還是要電話內頭的父母:放心。


  「這真是我人生中最長的一夜,我這才體會,身為外國記者在災區採訪,沒有任何支援時,似乎也成了另類的災民。」

在艱難的環境中 更體會合作的重要
  後來有當地的台商提供她們棲身所,林益如更感謝當地災民,無私地提供記者們水與食物,才解決了可能的生存考驗。陸續,有越來越多從台灣趕來採訪的媒體,原本是競爭的關係,在異地大家學會吃住交通也得互相支援。


  這段時間中彼此的通力合作,讓林益如感觸頗深,她認為「競爭」這兩個字在災難新聞的現場真的可以暫時放下,因為媒體應該發揮的是減少災害、告知訊息、預警災禍,以及提供閱聽人反思的功能。連紐西蘭政府從一開始反對外來記者採訪,但後來也理解到國際媒體是出於關懷,才會趕赴現場採訪報導。於是從一開始與大家劍拔弩張,到最後取得採訪默契,「其實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彼此的立場,各退一步,很多對立就能化解。」

  最後,林益如也強調,這次能獲得卓新獎真的非常感恩,要不是台視新聞團隊的全力奧援,便不可能迅速把最新的畫面呈現在國人面前。也感激當地居民的幫忙,雖然他們失去了很多,卻仍把僅有的拿出來分享。


  透過這次的採訪經驗,林益如認為自己因此體會到許多道理,也許吸取到可貴的經驗,她心裡還希望著:「這一場地震不只是一個突發事件,而是能真正帶給人類反省的啟示。」

 

林益如是台視的新聞主播與記者,她與攝影記者張倫昌共同獲得第十屆卓越新聞獎-即時新聞報導獎
得獎作品:
紐西蘭地震(連結1連結2)

第十一屆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辦法公布
  2012年的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新聞獎徵獎活動正式開跑,相信新聞傳播業的同業人員,不論得過獎或者想得獎的人,莫不期望藉由參賽來肯定自己平日投入新聞工作的努力。本屆同樣秉持獎勵優秀新聞人才、提升新聞品質、為促進新聞倫理的目的,來擬定第十一屆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歡迎有志之士共同參與。詳細請點閱,本屆(2012年)卓越新聞獎相關訊息(含曾虛白先生新聞獎),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4/index.php?storytopic=22&start=0 。 
推薦訂閱
孩子們完成小天使暑假作業囉!@【公益人】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