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05-26 05: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亞洲華文新聞人齊聚,提問台灣政治第三勢力/柯幸宜
北京壓力更增 香港新聞自由受阻 /游家榕
美肉品原產地國標示,引發貿易大戰
亞洲華文新聞人齊聚,提問台灣政治第三勢力/柯幸宜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在一年一度舉辦的「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系列活動中,本次特地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合辦一場「新聞媒體與台灣政治第三勢力的對話」座談會,邀請社會民主黨召集人范雲、綠黨召集人李根政及時代力量建黨工程總隊長林昶佐(Freddy),與受邀來台的中、港、大馬優秀記者對話,現場並有多家媒體蒞臨。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黃榮村董事長開場即表示,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能讓這些剛興起的台灣新政治力量與來自香港、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國際新聞工作者交換意見。

第三勢力如何而起
  本場座談主持人洪貞玲說,台灣第三勢力崛起,主要是從318運動之後,出現攪動台灣公民的一股新力量,這些被視為「第三勢力」的新興政黨,未來將會提出參選人,參與台灣立委選舉,也希望能與社會大眾有更多對話機會,畢竟現今政治光譜中,藍綠兩黨作為已不符合台灣人民期待,也日漸看出台灣公民的社會力量壯大,公民不再滿足監督的角色。

  來自綠黨的召集人李根政率先發表,綠黨從1996年成立至今已走過十幾個年頭,起初僅是幾個環保運動人士,以環保團體的姿態躍上政治舞台,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對於改變並沒有太多想像,因此,李根政也提出,要改變須從政黨改變,讓新的政黨來翻轉國家。

過去是台灣知名閃靈樂團的主唱林昶佐(Freddy),本身從不隱瞞支持台灣獨立的想法,不僅在創作上注入本土意識,現在更直接投入選舉,並且擔任時代力量召集人。林昶佐說,時代力量被認為是年輕一輩站出來的新興政治勢力,主要是期待能提供更多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機會,他也強調,任何人都有資格成為領袖。

  而目前擔任社會民主黨的召集人范雲也表示,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支持青年參政,畢竟年輕人的理想熱情都非常真誠,但她也不諱言,在投身選戰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改造年輕人,因此社民黨主要希望提出新的理念路線以及做法,不僅大力推動公費選舉、憲政體制的改革,也期待從內部培養人才。

  范雲說,現今台灣社會陷入財團化發展導向、資本化的困境,因此社民黨主要希望能站在社會民主、多元民主的視角,跟受雇者站在一起,並且提倡性別差異。她強調,社民黨花很多時間投入政策規劃,並且希望突破新政治跟舊政治的框架與挑戰,期待能夠與大眾暢談理念,把政見向選民講清楚,除此之外,范雲也提出媒體環境將是新政治能否順利推動的挑戰之一,現今不鼓勵查證的媒體風氣,主要歸因於記者的勞動權與勞動工時問題、此外民眾喜愛腥羶色新聞,也使得鮮少有人關注政治人物的政見跟主張,因此她期待媒體能不再為報導加油添醋。

  不過針對外界都很關心的究竟三黨是否有合作的可能,三位主要召集人則都表示樂觀,不排除任何合作可能,只是受限於組織自主性及內部運作機制,因此都希望先做理念聚焦,再談政治合作。

回應亞洲新聞媒體人提問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關查台上三黨各有長處,但應該提出實在的兩岸進程;大馬網路電視Kinitv總執行長楊凱斌提問,三黨間會如何評估選舉成敗;《中外對話》北京總編輯劉鑒強則擔心三黨的經濟政策和兩岸政策是否有實質性措施,另外他也提醒,不論是兩岸政策或者台灣媒體環境,經常對中國人民形成歧視性的看法,在兩岸社會持續穩定交流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應該受到正視。另外也期待能了解新政治的想像不只是政見和理念,是否三黨有鞏固特定的基本盤?

對此范雲回應,兩岸方面不管是在經貿交流,或是人口移動,或許都因為太過倉促想要交流,因此傷害人民的基本權,也破壞民主,應思量交流是對人民有利,還是只對財團有利,但大家也別過度聯想,未來社民黨希望帶領大家從公民社會的角度超越兩岸,朝反併吞,及國際擴大參與空間努力,也積極倡導政治獻金透明化。

林昶佐則說,只要認同其政治理念,都可以成為時代力量的基本盤,黨內的發展主要重視人權,也希望大家別過度放大台獨的立場,其實就只是希望保有對居住故鄉的國族認同。

  最後,綠黨李根政也說,選局成敗層面很廣,2016希望突破綠黨能突破目標5%的政黨名單,並爭取到至少3席,當然未來也不排除任何執政想像,畢竟台灣需要有更多人出來挑戰政治,也需挑戰如何與他人合作,找到合作的共識,他也表示,希望這些被視為第三勢力的政黨,未來能成為藍綠兩大黨的牽制,並發揮槓桿作用。

 

北京壓力更增 香港新聞自由受阻 /游家榕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6日舉辦2015亞洲華文專業新聞論壇,邀請學者與媒體工作者針對香港、台灣、馬來西亞與中國在新聞自由所面臨的困境提出看法。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與香港有線電視資深記者羅淑儀都表示,香港新聞自由正面臨嚴峻挑戰。而與會人前香港《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則提到,去年的雨傘運動,是「香港死亡與新生兩股力量的鬥爭」。
  香港過去在新聞自由上一直被評為「自由國家」,但在2009年卻跌至「部分自由」國家,特區及北京的明顯控制與傳媒自我審查,致使香港新聞自由不斷受到挑戰。
  岑倚蘭表示,對香港人民與傳媒來說,2014年是最重要及最關鍵的一年,雨傘運動是近年抗爭運動高峰,此次運動顯示了新聞記者所面臨的困境。他說明,新聞自由的傷害可以從香港近年現象觀察而得,記者遇襲的個案位居歷年之最,此外新聞媒體自我審查風氣盛行及編採系統受到網路惡意攻擊,過去不曾有的現象在近年頻繁發生,使香港新聞自由受壓制的情況雪上加霜。
  羅淑儀則談到近年香港記者的採訪空間愈趨限縮。不僅採訪現場的採訪距離增加,政府也有意限制媒體資訊取得,特區政府正透過無形的限制影響記者的編採過程,藉以弱化新聞媒體的監督能力。她強調,「媒體環境受到政經勢力影響,身為記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堅守本份,至少還能守住新聞自由的底線。」
  另外,岑倚蘭與羅淑儀都表示,香港新聞自由的萎縮源自北京收緊對港控制。北京可透過廣告與人事權干涉新聞自由,港媒老闆被賦予北京政治當局頭銜,媒體企業也與大陸有商業利益往來,北京政治力的影響得以在媒體商業化的趨勢中充分展現。
  與會人張鐵志則認為,香港這個城市逐漸崩壞,面臨新聞自由限縮、政治人物和警察可信度降低與政治管制增加等棘手問題,但年輕人對正義與民主的堅持,也同時展現了城市新的力量與價值。

 

美肉品原產地國標示,引發貿易大戰

近來,美國畜牧業團體憂心,國會致力於新的畜產法案中,要求進口肉品應標示原產國,這項強制性規定將引發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間的貿易戰。

原本該法僅規定標示原產地國,如「美國製造」(Product of U.S.) 或「美加製造」(Product of U.S. and Canada);然而,去年實行的新規定,則要求肉排、肋骨、與其他肉品部位,均需清楚標示包括動物出生地、飼養地及屠宰地,例如:「墨西哥出生、美國飼養與屠宰」等完整履歷。

消保與環保團體及一些獨立畜產者,均支持該項標示規定,認為可提供消費者有價值的資訊。北達克他州獨立牛肉聯盟總裁肯尼‧關諾(Kenny Graner)表示,他很驚訝加拿大官員會有如此的過度反應,「加拿大僅在美國北方100英哩處,他們的牛有與美國相同的基因與品質。加拿大應該採行標示原產地履歷的規定,藉此區別出他們的肉品與墨西哥、阿根廷與澳洲牛肉不同。」

不過美國境內也有反對聲音。南達克他洲畜牧人協會主席克里‧艾區 (Cory Eich),表示,政府強制業者標示肉品原產地履歷將增加生產成本,但並未增加食品安全,因為所有能夠在美國販售的肉品,均需經美國農業部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的檢驗,這表示消費者購買的肉品是安全的。

關於國會討論肉品原產地生產履歷標示問題,已遭致加拿大官員的批評,加國官員聲稱,加拿大也許會對廣泛的美國產品課以報復性關稅。加拿大農業部長葛瑞‧里茲 (Gerry Ritz) 與貿易部長艾德‧法斯特 (Ed Fast) 更聲明,「因為不願修改原生產履歷標示規定,美國讓自己的人民失去工作,同時傷害了加拿大與美國的畜產業者,因為該規定已妨礙了北美洲肉品產業供應鏈的高度整合。」

美國的肉品團體也表達對於加國貿易威脅的關切,並寫信給國會參眾兩院的農業委員會議員。這些團體表示,「外國的報復將對我們的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並損害長期與我們有最重要貿易往來的兩個出口國的關係。」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為何肉品生產履歷標示跟食品安全有關?因為現在各國的食物多透過蓬勃的國際貿易,以及複雜的加工。歷次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時,往往引發消費者恐慌,深怕購買到有問題的食品。因此希望能夠知道其所購買的食品是不是來自有食品安全疑慮的產地。換言之,透過產品標示,提供更透明的食品資訊,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協助民眾在購買商品時做正確判斷。

在實證研究上,各國針對產品來源國標示的研究發現,這個方法確實能夠有效地利用地理位置來辨別產品差異,也有助於消費者正確選擇。

臺灣自2010年也開始實行產品來源國標示,此項政策施行的主要考量正是基於食品安全風險升高,政府有責任強制生產端標示完整的產品資訊,完整資訊能讓消費者依個人喜好和需求購買。

這項政策在美國已進入聽證會討論階段,不少畜牧業者以會增加生產成本、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權為由抗議,未來該法案要通過仍有諸多變數(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Groups: Meat labeling rules could start by LinkWiz" href="#90491510"> trade美肉品原產地國標示,引發貿易大戰 war》美聯社2014/02/03 華盛頓訊/記者DIRK LAMMERS

延伸學習:
劉鋼、徐瑞玲和陳文雄(民101),產地國標示與臺灣消費者對國產牛肉之價格溢酬,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5(1),1-44。
《美國法庭針對肉品原產地標示規則禁令舉行口頭辯論聽證會》
《牛肉及牛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Q&A》

 

推薦訂閱
@【台灣世界青年志工協會電子報】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