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新聞業應拒絕臉書的交易提議/Ryan Chittum著 ;許宜湘編譯
日前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臉書想要新聞媒體成為他的合作夥伴,在網頁上嵌入他們的新聞內容到臉書,並且共享廣告收益。
新的廣告收益在數位環境中總是看來吸引人,卻難以成為一塊有意義的管道。但對於已經太過依賴社群媒體的新聞業而言,應該要斷然否決臉書這項新交易案。
以下是David Carr對臉書新議案的解釋:
臉書向來樂於傾聽新聞媒體的意見,藉此商討出更好的合作方式。社交網絡向來樂於幫助新聞業做好新聞服務的工作,包括各種近用行動載具的方式。其中一種可能的方式是,新聞媒體可以簡單地將新聞頁面發送到臉書,透過手機的APP應用程式,透過其伺服器進行託管; 如此一來,讀者將快速下載臉書所販售的廣告。這些廣告年收益將由臉書和新聞公司所共享。
首先,這是很難做到給讀者更好的服務。PressThink的Jay Rosen指出,「大多數用戶多沒有意識到一個基本事實是,臉書的計算法是一個過濾器。他們將臉書誤認為是一個『進入他們社交世界的客觀窗口』」
當一位讀者透過臉書得到新聞,那他是一個被動的讀者,這位讀者能夠造成的影響,只會是影響由演算法所挑選出來的那些它所關看到的新聞(透過按讚、對該則新聞發表評論或者透過他的臉書傳遞給他的臉友)。
臉書所提供的建議是,新聞媒體將新聞發布工作外包給臉書,轉而成為內容的供應商。如此,那麼新聞媒體將變成「臉書王國中的農奴。」
這也將只是鞏固部分現有的結構。正如我在今年稍早的文章所寫到的:
控制資訊的分佈是有利可圖的事情,IRL(真實生活方式)不在網路上結束。它只是從報紙、電視台及郵局辦公室轉零成本的內容:谷歌、臉書和Twitter。新的數位壟斷都意味著有億萬人民為他們創造免費的內容,這正是大利潤的來由。
臉書在2013年的毛利率有76%的成長。
這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交易,如果新聞媒體能夠參與臉書新聞供應演算法的運作規劃,以及在未來參與演算法的修改。但新聞業沒有提出要求,也不會那麼作,而感激臉書那個神秘的演算法運作,而正是極其危險之處。
舉例來說,兩年半前《華盛頓郵報》認為他們搞懂了社群媒體。所以華郵便透過臉書、社交閱讀器,並透過臉書轉分享,washingtonpost.com的訊息得以發送給數百萬的讀者。但這是不道德的做法。其次這也是不好的商業經營,因為他全然依賴另一家的公司政策,當臉書這家公司改變演算法後,網路社群的讀者經營會因此而崩盤。
在SEO(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戰爭之前就來了。內容農場如同Demand Media公司(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前《紐約時報》公司旗下單位:About.com)提昇他們的技能(和無恥程度)在谷歌搜尋演算法的遊戲中。接著谷歌調整了它的演算法,從那時起,Demand公司的股價表現年年直直落。
還有其他值得考量的因素。當新聞行業與臉書交織在一起,那將會是一種百憂解。正面、積極的報導往往會得到更多的共享,而負面、消極的或有爭議的報導得到越少的分享。沒有人想要看著一位聖戰者揮舞著一把刀的照片旁邊,對比著他們的女兒的照片正切割她的婚禮蛋糕。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新聞機構和其他新聞媒體能夠忽略臉書、谷歌等同性質的社交媒體。問題的關鍵是,建築在這類社群媒體(和他的演算法)所出現的新聞業經營模式,那才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風險。
《時代雜誌》《Times》做出一個恰當的比喻,亞馬遜對圖書行業的束縛,將可以對比臉書的野心。當圖書變得過於依賴來自單一來源的收入,然後把他們業務的未來投注在Jedd Bezo的平台上,這給予亞馬遜在圖書產業具備壟斷的權力。
如果新聞產業打算每天應付這些社群網站的計算方式,最好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作者是前任華爾街日報記者,目前擔任CJR分公司審計部的責任編輯)
新聞APP新趨勢—發展新聞脈絡的多元平台/廖凱弘編譯
網路新聞充斥的今天,你能想像新聞平台還能如何變革,才能滿足讀者口味?新成立的Discors App/網站(http://www.discors.com),用140個字呈現每則新聞重點,讀者/使用者若想繼續看下去,該服務還提供該則新聞的專欄評論、背景分析、新聞照片,以及該新聞依時間發展的脈絡等,全都整合在一起了。
Discors 並不產出自已的新聞,他們的內容來源來自美聯社、 Tribune 新聞服務、《華盛頓郵報》的新聞服務,甚至有些來自創用CC授權分享的文章等等。Discors將先開發iPhone與網站版本,接著才是iPad版本。最後,Android版本預計在年底才會推出。
Discors所面臨的新聞市場競爭,顯然是複雜的。前有提供新聞卡片的Vox (http://www.vox.com),有提供歷史新聞背景的Timeline (https://timeline.com),還有MIT實驗室的學生製作,以提供新聞背景故事為主的Fold(https://readfold.com )。
再者,Discors 肯定還會面臨來自像臉書(Facebook)、蘋果新聞(Apple News)或其他即時新聞平台的競爭,因為這些服務均是以吸引使用者眼球,讓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在App服務上為主。
為此,Discors 創辦人兼執行長貝席.愛恩(Basil Enan)認為,「我們的不同,在於,我們不只是集結許多不同的意見內容而已,而是在報導旁邊,提供關於新聞事件的深入想法,這是以往沒有的,」而且,讀者/使用者亦可更早知道專家的意見。
基本上,這服務是免費的。不過,愛恩還在思考發展線上訂閱系統的可能性,例如使用者可以訂閱固定的媒體頻道,或者付費以享受全部內容。未來,Discors打算走「服務免費,但支持廣告」的模式。目前,Discors 每天配置15-20則新聞,多半來自美聯社(AP) ,亦以其頭條為主要內容,再搭配其他文章,然後插置專家觀點、圖片與時間表等等。有時候,Discors 也會參考專欄專家的建議,以報導某則被視為重要的議題為頭條新聞。「Discors 希望能在新聞海中掌握新聞重點,」愛恩說。
他接著表示,「讓大家可以訂閱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同時我們也能得知大家的偏好。」 Discors 希望可以發展個人化的相關功能,比如:使用者可以追綜特定有興趣的新聞故事,或是特定的新聞來源,甚至是某個專欄作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Discors 也希望可以確認讀者/使用者的興趣習慣,以進一步建議相關的訂閱內容。
目前 Discors 服務共有3個員工,除了愛恩之外,還有共同創辦人艾克伯.馬力克(Akber Malik)與他的兄弟,設計師亞然.馬力克 ( Azam Malik )。目前為止,他們也向親友募集了約15萬美金,但是未來他們希望能吸引到創投資金。
Discors 希望讀者/使用者留在服務中進行體驗,因此並未準備提供原來文章來源的連結;目前的社群分享的規劃,也僅在網站版本中進行。愛恩認為,這個目的是,Discors得以控制這個服務在行動裝置上的設計與傳送。
最後,Discors目標,當然是向大眾說,「嘿!這是我們實現出來的概念,使用者喜歡它,出版商看起來也喜歡,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它成長吧!」
錄像推動報紙網站流量/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據英國發行量公信會(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 ABC)統計,多個全國性及地方性報紙網站在流量方面都繼續錄得大幅增長,其中,英國最大報業集團鏡報集團旗下的網站(該報旗下三個網站Mirror.co.uk, DailyRecord.co.uk 及 IrishMirror.ie在ABC統計中作一個組合計)按年上升59%,6月份每日平均瀏覽人數(獨立訪問者數量unique visitors)達4.3百萬人,躋進全國性報業網站讀者人數排行榜的第三名。
目前,榜首二名仍是郵報網站及衛報網站。郵報網站6月份每日平均瀏覽人數達1千3.6百萬,按年上升25%,而衛報網站為7.8百萬,按年上升36%。
原第三名的電訊報網站現退居第四,每日平均瀏覽人數達4.1百萬,按年上升5%。在5月3日Floyd Mayweather 與Manny Pacquiao對決的拳王爭霸戰,該報網站的報導大受歡迎,單日錄得1千7百萬訪客收看,令致5月份平均數大增,只惜後勁不繼。
據ABC的統計,在6月份按月表現最佳的是鏡報旗下另一地方性網站Liverpool Echo,單月升幅達90%,每日平均瀏覽人數達46萬人。
鏡報全國性網站雖然按年上升59%,不過以6月按月計則比5月時仍下跌2%。該報編務總監Pete Picton稱,經5月舉行大選及皇太孫誕生消息之後,讀者人數稍微下跌乃意料中事。他在檢討網站表現時也稱,6月份該報全國性網站的錄像串流帶來大量觀眾,月內讀者下載錄像數量高達1千5.4百萬次,按年計激增470%。
衛報6月份也表現出色,該報表示55%訪客都是來自流動及平版裝置。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website-abcs-video-success-helps-mirror-overtake-telegraph-and-become-third-largest-nationa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07-24&utm_source=Press+Gazette+-+Weekly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