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07-20 16: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2016蝙蝠手札義賣:扣除成本後之餘額做為2016蝙蝠救援之用
本期目錄
媒體當然是金絲雀/卓亞雄
英國公視BBC年報披露當前情況/何鉅華
NewFronts數位廣告預售崛起?/游家榕編譯
媒體當然是金絲雀/卓亞雄

災難新聞是媒體的大宗,隔段時間偶發的大型災難更是對媒體的考驗,尤其近年如日本福島〈地震+海嘯+核災〉的複合式災難;台灣八仙樂園室外粉塵爆炸的新型災難;苦旱、熱浪等累積破壞能力災難,在在都考驗媒體的處理能力。必須強調,不止是版面、畫面處理,更重要的是新知汲取;只有足夠的知識後盾,才可能提供閱聽人正確訊息。

  遠的不談,今年與台灣相關、須繃緊神經應對的災難,倒敘回去首例當然是八仙樂園塵爆,再往前依次是南韓MERS會否侵台、苦旱、熱浪以及停限電危機;至於大陸長江船難受限於新聞環境,台灣可著墨處不多。

  不一一敘述各起災難應如何處理,僅針對台灣媒體處理得益趨於浮面,僅能著眼於現象面,糟糕的是白描功力不佳,一不小心即淪於煽情,或是溢於分際的情緒,這些都讓閱聽人判斷失準。這些不到位的新聞事件經營,其實是因原則掌握不佳,必須點出來,給予建議。

  災難新聞大致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態度面,二是個別事例的專業知識面。態度面的檢視不難,幾個鐵律媒體朋友應都耳熟能詳,例如防災重於救災、邏輯明確的災防體系、上下層級明確的夥伴關係;再來是垂直溝通及水平協調。需要強調的,這些都必須在禁得起檢視的假設情境下沙盤推演,甚至是實況演練。

  這是很基礎的原則,據此檢視各級政府落實與否的難度不高。簡單說,現況是文書功夫了得,每張圖表都做得不錯,但是牆上掛掛後一無下文,每次災害發生都是「初體驗」,之後的檢討也是官樣文章,只要能揪出這樣的虛應故事,即便圖表再差,草地防救體系實戰作用也有一定績效。

  舉實例比較易懂。去年新一波的伊波拉疫情,美國、日本都出現首次漫出西非的疫情闖關,這些國家緊張兮兮,台灣卻老神在在,是否開設中央級的防疫指揮體系?行政院的回應是「等鄰近國家有疫情再開設」,這時候媒體務必提醒行政院「紐約直飛北的班機不中轉,18小時病毒臨頭」,日本的疫情從倫敦班機闖進來,不過10小時,政府官員缺的是這樣的當頭一棍,掄棒者當然是媒體。

  至於梅雨季前苦旱,之後熱浪,媒體必須及早準備基礎資料。今年大氣環境異常並非突發,美國「大氣及海洋總署〈NOAA〉」四月即公布了衛星真照圖,早發現中太平洋低緯地區海溫偏高,西太平洋則相較是常態海溫,也就是說聖嬰現象明顯,今年颱風多、侵台的機率高。如果再檢視NOAA發佈的西亞、華南天氣異常,更難瞭解台灣苦旱的原因。簡單說,氣候異常不會是突發,有跡可尋,媒體當然有事前做功課的空間。

  回頭談台灣的問題,不做功課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不能掌握長期的天候變化,跑不掉的是對短期現象的捉襟見肘,因為不知道大氣環境的異常,斤斤計較於小環境,其實是很難掌握先機,結果是,本該可預防、並非異常的局面全都以異常看待,自然應對也異常。

  八仙氣爆亦然。過去粉塵爆炸不是新鮮事,礦坑、麵粉廠都曾發生,但這些都在室內;當室內粉塵濃度高過危險值,極可能因為火花、摩擦、甚至只是靜電而發生閃燃;台灣有,各國都有,並不罕見;但台灣發生室外塵爆,確實事態多相關單位的輕忽所致。

  環保署長魏國彥認為塵爆事件是「大家都太缺乏科學知識」,事後諸葛,不必評斷,但這是事實;但其間,該署、勞動部、衛福部的職業安全、志工管理、懸浮微粒管理不也是漏洞處處可見?媒體該去檢視毛內閣這麼多虛有其表的部會,既然納稅人花錢養他,請發揮功能。

  必須強調的是,媒體不要只做「路人甲」的轉述角色,那樣如同扶建商豪宅促銷看板牌的角色太落伍,媒體必須鞭辟入裡、劍及履及,直指問題毫不放鬆;要知道媒體的角色是「礦坑裡的金絲雀」,對致命的一氧化碳超級敏感;金絲雀的異常、送命,可以就礦坑裡無數的性命。

  媒體一如金絲雀,如果只是歡愉鳴叫,那是不盡責,死到臨頭而不自知;要感謝金絲雀對一氧化碳的脆弱,讓礦坑工人得以逃生。媒體角色正如此,持決社會大變動,及早反應,讓民眾得以避災、祈福。

 

英國公視BBC年報披露當前情況/何鉅華

 英國公視BBC本週發表的年報披露,雖然在一片撙節聲中,BBC的員工總數在2014/15年度內仍續有增加,由上年度的18,647人增至18,974人,而工資總額也由9.55億鎊增至9.76億鎊,其中幕前人員的薪酬支出由1.94億鎊增至2.08億鎊。

  年報中披露高薪員工情況,一年薪俸達50萬鎊以上的員工由14人下降至9人,其中幾名最高薪者,即年收入在一百萬鎊以上者,總共支薪由4.2百萬鎊增至5.1百萬鎊。

  BBC國際部 (BBC Worldwide)去年帶來進帳2.26億鎊,皆因多個節目如科幻電視劇Doctor Who 及廚藝實境節目Great British Bake Off 在海外大受歡迎,前者已在189個國家地區售出播映權。此外,汽車節目Top Gear 及電視問答遊戲節目The Weakest Link 在海外收入也盤滿缽滿。

  年報檢視了BBC 的公信力調查結果。英國民眾一向對BBC多存好感,但在2012年爆出已故藝人Jimmy Savile 性侵醜聞後已稍見聲譽下降。

  調查顯示目前BBC新聞仍享有良好信譽,在受訪民眾中,有53%會選擇看BBC 電視新聞節目,其他對手如ITV為11%,Sky News得8%,Channel 4 得3%。
以下是英國民眾對各電視新聞機構的客觀性觀感--調查結果

 

  年報稱,以每星期計,BBC新聞現時有8成英國成年人定時收看。在2015年首季,國內有3千2百萬成年人每星期收看BBC電視新聞,另2千7百萬成年人每星期都有上網收看。

  至於BBC新聞網站的全球瀏覽情況,目前其全球網民達7千萬,其中英國佔3千萬人。在早前蘇格蘭獨立公投期間,BBC的蘇格蘭網站在該星期內就曾吸引全球2千3百萬網民登入,其中英國本土網民有1千3百萬。

  年報稱,BBC國際部過去一年的視聽眾總數已首次突破2億大關,達2億1千萬人。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bbc-annual-report-staff-numbers-trust-levels-still-down-savile-scanda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07-14&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NewFronts數位廣告預售崛起?/游家榕編譯

對優勢麥肯媒體(Universal McCann)的投資長David Cohen來說,今年的NewFronts廣告行業大會開始的遠比正式官方日期來得早。早在二月,他便與34家數位影音發行商之一開第一次會議,這家公司將在大會上向廣告商推銷,希望廣告商願意購買他們的節目。「我們從來沒有那麼早開始籌備」,Cohen說,「我們在過去兩個月便不斷開會,而且次數逐漸增加。為了這兩週的大會,已經開了許多會前會議。」

  Digital Content Newfronts是在紐約舉行的年度廣告預售大會,讓各公司展示他們即將推出的節目內容,以得到廣告商的預先投資。這個平台的出現,是希望可以增加新興廣告市場的興趣。原先在2008年首次舉辦這個會議時只是出於新奇,但現在大家逐漸看重這個媒合數位影音和廣告主的大會,而NewFronts也持續改變型態,使數位影音和電視之間的界線縮小。去年某廣告代理商還在半夜兩點接到媒體客戶電話,希望可以受邀隔天NewFronts的會議。大約有一百家大企業(像是雀巢公司),在大會上和YouTube簽約,其中有三十家從未在YouTube上刊登過廣告。

  但NewFronts是否已足以稱之為成功,仍有待觀察。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估算,廣告商今年將會在數位視訊市場投資七十七億七千萬,較去年成長了百分之三十。雖然NewFronts在會議上增加了廣告商的投資,但大部份的協議仍是在會議之外簽訂的的。這種情形與電視產業相反,電視頻道的廣告在黃金時段的節目表確定以前,就已經確定了廣告投資的金額。

  傳立媒體(Mindshare)策略長Jordan Bitterman表示,NewFronts大會上的交易不到百分之二十,但他也認為,「事實上會有更多投資,只不過不是以預售協議的方式」。去年在NewFronts所得到的廣告投資可能不如各業者的預期,但美國星傳媒體(Starcom)投資與拓展總裁Amanda Richman說,「我們要看的是長期的表現,不能以單年成果論成敗」。

  然而,它的表現似乎離電視產業型態的模式越來越遠,而漸漸形成結合電視買賣價格與數位計費的方式。事實上廣告商不願意預先付款,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媒體所提供的內容能吸引多少收視率,或是否能在適當時間首映節目。廣告商在尋找的是時間彈性或有斡旋空間的交易,以確保節目主無法準確傳達給特定觀眾時,還保有彈性空間。

  某代理商經理表示,NewFronts的媒體客戶現在願意採用彈性計價,讓廣告商不需保證提供資金的數量,以作為內容選擇的交換籌碼。再者,當廣告商提供更多的資金給客戶時,可以得到某些好處,像是得到在傳統買賣時無法得知的廣告庫存。「這是全年無休的市場,對廣告商而言,更有彈性的媒體客戶是更有利的。」

  美國在線公司(AOL)似乎早已理解這種轉變了。「我們從只在NewFronts大會期間交易,漸漸變成在整年都可以交易,」美國在線公司的行銷長Allie Kline表示。「廣告商早已打破在固定時間購買數位內容的型態了。」

  今年美國在線公司對廣告商所提供的將不再是「傳統的贊助模式」,「雖然傳統模式仍是一項選擇,但我們要向代理商與廣告商提供更多彈性,讓他們可以改變他們所購買的產品內容。」

  根據代理商經理的描述,去年最成功的媒體應屬YouTube。YouTube以Google Preferred計畫獲得廣告商的青睞,這個計劃能將YouTube排名前百分之五的網站頻道進行分類,使廣告商們可以鎖定特定市場投放廣告。數據行銷公司DigitasLBi投資長Adam Shlachter表示,Google Preferred計畫是個「有趣的開始」,「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必須與特定的節目合作,這個模式與有線電視產業有相近之處,兩者都是客戶所熟悉的模式」。


文章來源:http://adage.com/article/digital/agency-execs-explain-expect-year-s-newfronts/298002/

 

推薦訂閱
@【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