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皮膚癢有技巧─美麗一生─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03,2022中醫對付皮膚癢的內治法
在治療上分為內治法與外治法:
一、內治法
皮膚無原發損害,但見搔癢,稱皮膚搔癢症,中醫名為風搔癢。常因搔破皮膚,血痕累累,又稱血風瘡。有的只局限於一處,如陰囊、女陰、肛門等處,又稱陰癢。大致可分下列諸型進行辨證論治:
1. 血熱型
由於心經有火,血熱生風。證見:皮膚搔癢掀紅,搔破呈條狀血痕,受熱易癢,或有口乾、心煩。多為夏季發病。脈弦滑帶數,舌絳或舌尖紅,苔薄黃。
治宜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以止癢熄風湯加減。方用: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丹參9克、玄參9克、白鮮皮9克、煅龍牡各12克、白蒺藜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2. 血虛型
多見於老年搔癢症,秋冬易患。由於氣血兩虛,血不養膚,肝風內生,風勝則癢。證見:皮膚乾燥,搔癢血痕遍布,面色無華或見頭暈、心慌、失眠。脈弦細,舌淡,苔淨。
治宜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方用當歸飲子或養血潤膚飲加減。
藥用:生熟地各12克、何首烏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荊芥9克、白蒺藜9克、黃耆12克、麻仁9克、麥冬9克、甘草9克。水煎服。失眠加酸棗仁12克、茯苓9克、合歡皮9克。
3. 風濕型
由於濕熱內蘊,外受於風。證見:皮膚搔癢,搔後起水疱、丘疹或流水等濕疹樣改變。脈弦滑,舌苔白膩或薄黃膩。治宜祛風勝濕,清熱止癢。以局方消風散加減。
4. 風重型
由於風邪鬱久,化熱化燥。
證見:周身皮膚搔癢,經年累月,皮膚肥厚苔蘚化,頑固不愈。脈弦細,舌紅苔薄黃。
治宜搜風清熱。以烏蛇祛風湯治之。
處方:烏蛇9克、蟬衣6克、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9克、白芷6克、黃連9克、黃芩9克、銀花15克、連翹9克、甘草9克。
中醫對付皮膚癢的外治法
二、外治法
1.周身皮膚搔癢,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澡,癢時外擦苦參酒或九華粉洗劑、三石水。
2.皮膚乾燥發癢,外用潤肌膏【即紫雲膏】。
3.陰囊搔癢(腎囊風),內服滋陰除濕湯加龍骨、牡蠣各15克,外用豨薟草30克,苦參30克,地膚子15克,白蘚皮15克,水煎洗患處,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
4.女陰或肛門騷癢,外用苦參30克,蛇床子15克,石榴皮15克,明礬15克,水煎洗患處每日1-2次。
以上簡單的分析就將皮膚搔癢的所有治法囊括在中。利用中醫的辨證論治,找出引起搔癢的病因,對證下藥,往往可以從此不再癢到心坎裡,抓到皮開肉綻、血流滿布。
本文作者: 蔡尚勳中醫師 (目前服務於百悅中醫診所)
参考資料: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皮膚外科
搔癢症的辨症論治 王玉璽,王松岩 2011
百悅中醫診所官方網站http://100joyful.tcm.tw/
百悅中醫診所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100joy
皮膚癢的病因病機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這個廣告訴說多少人的心聲,很多人與這個不起眼的症狀,奮戰了許多年,卻無法好好的解決它。為了要戰勝這擾人的症狀,就好好的了解一下老祖先是如何對付它的吧。
中醫認為皮膚是機體的一部分,覆蓋於體表,內與經絡、五臟六腑相繫。肌膚腠理(毛孔)受邪,必漸趨於內;而內在臟腑有病,可亦形諸於外。
在中醫第一本病因病機學--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就提出了:“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氣血相搏,而俱往來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衝擊為痛,故但瘙癢也”。就是說“癢”的發生是邪氣與衛氣相搏,在分肉皮膚之間,影響衛氣的正常運行,即邪氣與衛氣膠結,往來竄行,而產生“癢”的感覺。
在中醫第一本病因病機學--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就提出了:“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氣血相搏,而俱往來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衝擊為痛,故但瘙癢也”。就是說“癢”的發生是邪氣與衛氣相搏,在分肉皮膚之間,影響衛氣的正常運行,即邪氣與衛氣膠結,往來竄行,而產生“癢”的感覺。
中國百大名醫,現代著名中醫皮膚外科名家--朱仁康將“風瘙癢”的病因病機及治法做了完美的總結及詮釋。
他認為“風瘙癢”不離乎“風”。風可分為外風、內風。外風可有風熱、風濕;內風可有血熱生風、血虛生風及血瘀生風。壯年多見血熱生風,一般多見於夏季搔癢症,老年多為血虛生風,尤以冬季搔癢症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