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12-14 05: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旮發亞發亞嗯的故事-臺東縣大武鄉愛國蒲社區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在內化中成長-愛國蒲社區營造員莊淑惠
【文建會重建企劃】重建回家的路三:用心釀造的不老社區
【重建活動】臺東縣太麻里鄉溫泉季之櫻野湯蹤系列活動&六龜「山城花語溫泉季」開跑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隔週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梅華公司允諾提供五個工作機會給身障朋友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旮發亞發亞嗯的故事-臺東縣大武鄉愛國蒲社區

編按/文建會於莫拉克颱風災後,以社區營造為主軸協助災後重建工作,推動「社區組織重建計畫」。100年度共協助38個重建社區,引領社區透過文史調查、社區地圖及藝術創作的方式進行重建。本專欄將陸續介紹這些重建社區,與大家分享社區的重建故事。

文/蘇之涵、圖/莊淑惠

旮發亞發亞嗯與愛國蒲
旮(音同嘎)發亞發亞嗯文化永續發展協會是臺東縣大武鄉愛國蒲社區的提案組織,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九成九的人都會猶豫「呃,那個什麼發的...」。其實愛國蒲社區涵蓋了兩塊區域,Djaqup(漢名愛國蒲)與Kavayavayan(漢名工作地),而Kavayavayan源自這個地區的舊名,意思是刺竹,部落的老人家說,這塊地區在開墾前長了很多刺竹,故命名之。社區還有一塊區域,有一些古老的小石柱,部落居民在這裡常常可以挖到古老的錢幣、陶甕碎片與石製器具,再加上部落老人家傳說這裡有過「矮黑人」的出現,增添了愛國蒲的傳奇色彩。



(工作中-社區營造員訪談部落耆老。)

愛國蒲在行政區域的劃分上位於大武鄉的大竹村,目前有兩百多人住在愛國蒲社區,大多是老人家,還有一間國小的分校,一到六年級的小朋友共有22位。老人家的生活簡單,多半自給自足,主要的產物為小米、冬瓜、洛神與樹豆,作物收成期間會有人固定來收購,對外賣到市場。留在部落的年輕人大多是做伐木工、或短期的技藝與零工。長期來看,協會希望有一天能發展部落特色產業,讓小米、洛神花等農產品變得更精緻,成為具有代表性的伴手禮,也增加部落經濟的產值。


向下耕耘的部落文化
旮發亞發亞嗯現階段的目標是基礎文化資料的盤點與彙整,像是資源調查、部落地圖製作、神話的採集與古物的紀錄,也積極深耕部落的文化認同。今年暑假,旮發亞發亞嗯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第一次為部落的小朋友辦了四天的營隊,課程內容有狩獵、傳統植物認識、野炊、傳統舞蹈與夜間觀察等,在不同的面向中了解以前的老家人如何就地取材生活,也增加對於部落的認同。



(大家一起討論中-製作部落地圖。)

暑假的營隊讓小朋友非常開心,大家都很願意動手嘗試新事物,雖然四天的活動讓工作人員累到人仰馬翻,但小朋友活力十足,連中午的休息時間還沒有結束,就站在辦公室門口等下一堂課了。協會也希望接下來可以延續這樣的文化課程,以部落遷徙路線為主題,帶著孩子們實地踏勘。

而部落文化課程最好的講師就是耆老們,部落的神話故事、遷移史都是很好的教材,尤其是以母語來講故事時,特別能講出部落歷史的生命力與活力。但是社區營造員莊淑惠也提到,在談話過程中,有時候會聽不懂耆老們使用的詞彙,因為一般母語教材的內容都是跟日常生活有關,真的跟老人家談話時,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較深的字詞,聽不懂的就要再詢問、再查閱。



(今年旮發亞發亞嗯文化永續發展協會參加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的年度成果展。)

愛國蒲部落很努力地在學習,現階段協會採訪與調查的能力有了,下一步就是保存與管理的工作,數位典藏的方法,以及資料的分析與應用都是他們感興趣的項目。像愛國蒲這樣穩紮穩打的社區,我們可以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見到屬於他們的部落傳奇。



需要改善的臨時避難空間
談到有關社區的防避災相關措施,愛國蒲後方的崩塌地已做好擋土牆的防護工程,也加種了植被。社區營造員說,每年都有定期的防避災與土石流災害宣導,也製作了防避災的路線地圖,現在缺乏的是良好的臨時安置機制。

愛國蒲居民目前的臨時避難所為部落裡的國小教室,根據過去幾次的經驗,一間教室要住十多人,基本的居住衛生跟三餐飲食的準備都不甚方便,而且避難警戒解除之後,教室的打掃與整理,要重新恢復成上課的環境也是另一項工程,所以這是部落現階段希望可以再改善的地方。至於國小旁正在興建的永久屋,是預計要讓大竹本部落32戶人家居住的空間,明年十二月落成後,人一變多,愛國蒲社區就會變得更加熱鬧。


【文建會社區人物誌】在內化中成長-愛國蒲社區營造員莊淑惠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建會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 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本專欄將逐一介紹這些在各地投入重建工作的社區營造員,他們的學習歷程,以及參與社區重建工作過程。

文/蘇之涵、圖/莊淑惠

第一次見到社區營造員莊淑惠是在提案審查的場合,看起來很年輕,黑色的直長髮、眼鏡,像是剛踏入社會的女生,一直到後來的營造員交流會才知道淑惠其實已經三十多歲,小朋友也大到可以幫忙做家事了。如果詢問臺東分區的社造員們對於淑惠的印象,有九成九的人會說,從計畫從開始到現在,淑惠對於每一件事都很認真,交作業很準時、用心寫,永遠都是這麼的全力以赴。



(十一月初,莊淑惠與其他臺東分區的社區營造員一同前往阿塱壹古道健行。)

接下社區營造員的工作之前,淑惠雖然有過工作經驗,但是她說,這些經驗跟社區營造員的工作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尤其是複雜的人際網絡經營面向。如果是行政作業或電腦文書處理,都還可以找人求救,但是跟社區的相處,這就得自行領悟與體會了。無論是在社區組織裡或外的場合,都會有檯面上與下的哲學,有時候事情發生的當下可能還一頭霧水,總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會慢慢理解,然後才會有體會,學著調適自己的心態。


下班後的社區營造員
雖然社區營造員的工作很忙碌,淑惠在周末還是會去修社工學分班,也會去生活重建中心上心靈舒壓課程。她說,周末去上課是角色的轉換,透過學習者的身份說出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感受,透過這樣的過程自我調適,也找到新的方向。這樣認真的淑惠,白天工作,晚上在社區的教會陪小朋友寫功課,還要利用空檔時間做家事,像是去上課輔前先回家按下洗衣機,回到家可以繼續曬衣服、做家事,聽起來真是完全不得閒。



(帶領孩子畫出部落的傳說故事,一頁一頁累積成部落的故事繪本。)

但是最棒的事情是,淑惠一家人對於她的工作,以及社區營造事務都非常支持,她的公公婆婆本來就喜歡參與社區活動,他們認為要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才能了解社區狀況,也才能夠適時提出建議,也因為對社區的認同,淑惠的家人都會主動參與各類型的活動與培訓課程,先生更是經常能夠適時扮演建議者的角色,給淑惠許多工作上的意見。


幫自己找一個祕密基地!
對於這樣龐大的工作量,慢慢地,淑惠也累積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與成就感,她說,抗壓性與團隊合作都是這份工作重要的元素。去年剛開始執行的時候,還找不到方法,面對繁複的事務,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忙得團團轉仍做不好,今年漸入佳境了,隨著理事長按部就班的進度,平時就做好歸檔與整理,期末報告的時候就不會亂了陣腳。



(文化永續發展協會辦理的其中一項課程-小米釀酒,後來也有在文化處的成果展上讓大家試喝。)

因為這份工作,讓淑惠有機會很用心的看自己的部落,她說:「不會每一天起床後,只忙著自己的生活。」對於其他同樣忙碌的社區營造員,淑惠說,努力堅持下去吧!因為親身經歷過,每一件事都可以轉化為自我成長的養份,但是適時的舒壓很重要,偶爾要轉換成另一種角色,或是幫自己找一個祕密基地都是很好的方法。


【文建會重建企劃】重建回家的路三:用心釀造的不老社區

編按/「重建回家的路」系列源起於八月初重建團隊在高雄辦理兩天的「培力、協力、行動力-莫拉克災後兩周年社區組織重建研討會」,十多組的發表人,有專家學者、第一線的輔導團隊、社區營造員。不同位置上的人提出不同的觀察,觀察蘊藏著最真實的力量:每一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家而努力。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居住空間,更是根的所在,傳承生命的記憶,延續每一種生活的獨特性。


文/蘇之涵、圖/鍾秋香

用心釀造的不老社區

屏東縣高樹鄉的大埔社區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高樹鄉北邊主要的取水口崩塌,大量漂流木與土石掩埋了農田灌溉河道系統,影響沿岸約一千公頃的農田。為了解決迫切的供水需求,社區向行政院與農委會爭取經費,在影響最嚴重的「東振新段」沿岸緊急鑿井,成為全臺灣唯一有「救災井」的鄉鎮。聽人家說過,當時天上掉下來的經費與工程,又牽涉到水源的分配,這在純樸的鄉鎮引起了好一陣子的喧嘩。不過五口井的興建,不只增加了灌溉水利設施,也讓社區的故事就此轉變,周邊的產業、創意、文化通通動了起來。



(位於大埔社區的其中一口「救災井」。)


人家說災後的危機就是轉機,但是當社區有六成以上的人口都在六十五歲以上,如何讓老人家在晚年可以安心的生活,找到生命延續的目標,反而比開創一番新事業的轉機更具有實質意義。所以一開始就
認真地把老人家作為社區主體來規劃,透過一戶戶的訪談,了解老人家們對於生活的期待,詳實記錄。

像大埔這樣一個高齡化的客家庄,任何轉變或產業都要跟生活緊密結合,所以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早在93年就想到了「青春不老隊」的主意,找回阿嬤們對於釀造的記憶。每一位阿嬤對於釀造都有模糊的記憶,小時候跟在媽媽的身邊,看到媽媽這樣做,不知道確切的數量跟比例,只知道大概是這樣做,手感的拿捏,很多個「好像是」、「親像是」...慢慢拼湊出記憶裡的味道,做出瓶瓶甕甕的「青春釀」。



(釀造工坊開課中,用在地的好食材做出美味又有健康概念的青春釀。)


今年由合作社進一步協助社區成立「客家嬤嬤釀造工坊」,由社區裡年紀較長的阿嬤擔任講師,傳授美味的釀造秘訣,也讓社區居民有一個空間可以聚集,彼此交流學習,讓傳統的農產品,先變成美味的食品,然後再走向現代人要求的健康與精緻。這樣的信念,除了展現在目前社區正在落實的吉園圃與產銷履歷,還有媽媽們對於自家食材的用心堅持。

受到前一陣子塑化劑風暴的影響,社區的婆婆媽媽們連菌種都開始自己培育,對於媽媽們來說,自製豆麴就像自己帶大的孩子,用心做,做出來的東西最美麗,而且
自己做豆麴,製作過程安心,吃的人也會比較放心,而時有所聞價格暴跌的水果,例如今年年中盛產的香蕉,就可以帶到釀造工坊烘成香蕉乾,送禮、自己吃兩相宜。目前釀造工坊製作的商品主要有三類:漬物類、水果醋、蜜餞類,主要的推手與社區營造員鍾秋香說,年底預計達到25種農產加工商品可以上架。



(自己做的豆麴就像自己帶大的孩子,怎麼看都美麗。)

莫拉克風災對於大埔社區是種轉機,
青春不老隊的成立是幫助地方產業的永續經營,這樣的轉機源起於對於地方與老人家的疼惜;但是,對於社區媽媽來說,青春釀是惜物,是記憶,也是自我價值的肯定,在青春釀中,找到社區不老的秘訣。


【重建活動】臺東縣太麻里鄉溫泉季之櫻野湯蹤系列活動&六龜「山城花語溫泉季」開跑
*臺東縣太麻里鄉溫泉季-櫻野湯蹤系列活動

時間:2011年12月3日至18日



隨著重建的腳步持續的進行,金崙地區也在莫拉克災後首次推出泡湯季活動,特別選在野生櫻花盛開的前夕舉行,活動內容亦整合部落特色,希望遊客在冬季湧入太麻里鄉,來趟全新的泡湯體驗之旅,真實的親近大自然及充份享受當地的在地文化,更希望全國民眾能進一步深度了解政府產業重建的成果。

活動網站:http://taimali.mmhot.tw/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六龜「山城花語溫泉季」開跑

時間:2011年11月5日至2012年1月21日



配合觀光局「2011臺灣溫泉美食嘉年華活動」,將六龜區寶來、不老地區「溫泉」、「美食」等觀光資源整合規劃「山城花語溫泉季」活動,推廣一泊二食以及高雄到寶來接駁車的各種套裝行程,周一到周四的平常日,更推出999元、1499元和1999元的超優惠平日專案,十二月份的每周六主辦單位還有規劃精彩的晚會活動。

活動網站:http://www.maolin-nsa.gov.tw/Event/2011_flower/index.html

推薦訂閱
虎虎生豐,如虎添翼,龍騰虎躍,初生之犢不畏虎,生龍活虎之新春賀歲!@【台灣省大專青年服務協會iOwl公益人文電子報】
轉寄『文建會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3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