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2-06-11 16: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重建消息】阿里山轎篙筍新鮮上市 & 那瑪夏水蜜桃甜蜜上市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化部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

文化部的社區重建工作即將告一段落,我們再次訪談社區營造員們,回顧兩年的來時路。在
這一系列的成果訪談中社造員們侃侃而談,談挫折與壓力,也談收穫與成長,透過我們的手,說出社區營造人才培力的苦功夫,也說出重建社區裡最認真的故事。

採訪撰文/王珮瑜

『一進社區,就下起傾盆大雨。八八風災肆虐南台灣,新發社區也沒有躲過來自大地的重挫,但經過三年的重建,人們生活早已恢復正常,大家做生意的做生意、務農的務農、採茶的採茶,家園不再喧鬧,不再聽見當時救災的繁忙。

但記憶呢?屬於新發的故事,會被遺落或被珍藏?正這樣想著的時候,遠遠地聽見歐多拜的引擎聲,吳光炎帶著燦爛的笑容依約抵達,提著好幾杯自家生產的咖啡牛奶出現。說也奇怪,雨就這麼停了。』



從蓮霧園到早餐店

祖父輩就來到新發,吳光炎在這裡出生、長大,也在這裡成家立業,是名符其實的新發第三代。擔任營造員之前,他和太太原本有片蓮霧園,頗能維持穩定的收入。民國89年,九二一大地震沒有搖撼新發的地基,倒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搖落了一片果園。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新發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因為一個超級大寒流,室外5度的低溫讓所有的蓮霧都掉落在套袋裡,蓮霧葉也掉光,七分熟的蓮霧無法搶收,也無法上市,一整年的心血就這樣散落滿地,任其受傷腐爛。吳光炎夫妻無奈地放棄了果園生意,在太太的提議下,來到大街上,把自家倉庫修改成店面,開了「溫德堡漢堡店」,這間店是夫妻倆另一個事業階段的起跑點。吳光炎說:「那時候小兒子才剛滿月,有一間店不開了,我們正好開了另一家。生意說實在很不錯,因為這裡就是學校,那時候新發國小加上分校還有120多個學生,都會來買。」機會來了,要成功也要有能耐。在兩人認真經營之下,「溫德堡」三個字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新發國小的學生,卻只剩下50多人了。

在吳光炎的腦海裡,印象最深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那些小學生可愛的樣子,他說:「鄉下小孩讀書沒辦法贏都市小孩,可是都很天真,很有禮貌,久了也都有感情。」和這塊土地緊緊相依,吳光炎的目光和心思,總是和他身邊的人、事、物黏合在一起,雖然謙虛地說自己從小都是放牛班、考試不及格,但他細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許多「會讀書」的人都比不上的。



沖毀的社區,轉彎的人生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被土石淹沒的窗戶,吳光炎為此寫了一首詩。圖片/吳光炎)

〈石窗〉

窗內曾經傳來嬰兒呱呱落地聲/窗內曾經傳來育兒管教打駡聲/
窗內曾經傳來兒成嫁娶鞭炮聲/窗內曾經傳來為父慶祝歡樂聲/
窗內曾經傳來大自然的反撲聲/現在窗內傳來大自然的喘息聲/
凡事勿太苛求,一切順其自然


八月八號早上,他走出家門時所看到的,是至今仍然無法忘的景象。整條馬路面目全非,堆滿了土石和泥沙,幾位熟識的老人家來不及撤退,被大水沖走因此失去生命,就連自己在山腳下剛買不久的二手屋也慘遭沖毀,只剩下一道外牆孤零零地站立在石頭上。新發社區一片狼藉。

莫拉克封閉了六龜區的交通,卻意外地打開了吳光炎的社造世界。

當時外界不斷湧進的物資、捐款和各項資源,讓吳光炎非常震撼,他說:「我以前都沒有為別人付出過,沒想到這次竟有這麼多人願意幫助我們!」抱著感恩之心,他將妻小安頓好後就開始投入救災,幫忙協調資源、分配物資、整復環境,一有空就到活動中心去,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幫忙的地方。

99年5月,社區開始要一步步重建的時候,吳光炎接下了「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計畫」社區營造員的工作,希望自己能成為推動社區繼續往前走的小小力量。但正式上班後,吳光炎卻發現自己對文書、行政、核銷等等的事務,根本一竅不通,那怎麼辦呢?莫非要放棄了?只見他笑著說:「那部分是我們理事長和總幹事在幫忙啦!很謝謝他們!」由此可見,「人」最終是社區營造最關鍵的因素,必須匯聚群力,社區才有發展的後盾。

即使幸運躲開文書工作,吳光炎並沒有因此變得比較輕鬆。作為營造員,他必須號召環保志工進行社區美化、要定期召開新發社區發展協會的各項會議、接受大小活動的執行請託,同時還必須參加由國軍、里辦公室和紅十字會等單位所舉行的防災訓練。

跨出早餐店,吳光炎展開了滿街跑的社造人生。


阿公阿嬤齊出力,重建家園兼美化
 
兩年多來,吳光炎帶領環保志工們進行社區美化的工作,一點一滴改變社區的面貌,讓很多人看到社區的改變。「我最愛的就是這群環保志工,他們真的是默默付出。雖然志工沒有領薪水,但卻很努力、盡心地把社區變美。很多人都覺得社區不一樣了。」談到環保志工,吳光炎內心滿是感謝。風災剛發生時,很多人賦閒在家,比較有時間投入救災和社區服務,但後來年輕一輩的都出去工作,留在社區的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新發社區的環保志工,就是由這些長輩組織起來的,由里長擔任志工隊長,協會理事長和部分理事也都參與其中。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新發社區的「千歲」環保志工們。圖片/吳光炎)

這一群超過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加一加三十幾位,雖然總歲數都破千了,但只要一有空,就會穿上鮮豔的小背心到處整理環境。吳光炎統整了社區的空間,劃分區域,把三十個人分成九小隊,每個小隊的成員都知道自己要去掃哪裡、要去哪裡種花種草。雖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並不是每次都能全員到齊,但吳光炎說:「沒關係,人多少都可以。」

「人多少都可以」的哲學,某種程度說明了社造員的困境。事實上,自從接任營造員後,吳光炎時常會感覺自己好像在孤軍奮戰,辦活動辦得辛苦,來參加的人卻沒多少,風災後的那種向心力漸漸稀薄了。「人淡忘得很快,風災那時接受了許多人的愛心,但有人對社區就是漠不關心,我常想,一樣是經歷風災,為什麼感情卻沒辦法傳遞到這些人的心裡?」正因為人情有冷暖,這群志工的一路相挺和熱心投入社區事務的態度,帶給吳光炎非常大的溫暖,於是,他想讓這種溫暖繼續擴大,繼續傳遞出去。


編寫《歷史印記
、新發現》:溫習過去,找回情感與認同
 
如果從遷移史、產業發展、個人生命追溯和文化特色等等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小村子,人們就會發現這個小村子原來這麼豐富,有如此特別的一段歷史,更重要的是,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八八風災之前,好像沒有人看見新發社區的存在。」吳光炎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新發的美好,也希望居民們能更珍愛自己的家鄉。所以他開始徵集老照片,為了呈現老照片背後的意義,就必須拜訪社區長輩做訪談,然後一字一句,寫成故事。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101年5月剛剛編寫完成的第一本新發村史,封面的人物從老到少,象徵著社區人物的多樣貌,也是社區的成長。圖片/吳光炎)

他將徵集來的老照片加上文字,集結成冊,裡面收藏了許多新發社區重要的影像。但蒐集的過程並不順利,「那時因為六龜區公所已經徵集過一次,而且以前大家普遍經濟條件不好,照相的人不多,都是結婚喜慶才會拍照,故事沒辦法說得很完整。」吳光炎覺得這樣有點可惜,但事實上,這豈是一個缺乏資源的社造員能去承擔的重任呢?當時沒有經費,辛辛苦苦完成的老照片故事集,卻只印了一百本,光是分送給照片提供者,就快發光了,實在無法傳播到其他地區。

一頭栽進文史調查的工作,吳光炎看到風災後社區的轉變,感覺許多東西都正在消失,老人在凋零、地貌在改變、產業更是岌岌可危。所以他有一份使命感,想要保存社區的文化,他說:「新發村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要守護的小地方。」從去年開始,社區想推廣茶產業和茶文化,在文化部專案的支持下,他深入報導採茶工,區公所也協助「六龜茶產業推廣計畫」,利用茶藝課程來協助新發國小發展特色小學,讓孩子從小就認識自己家鄉的特色。

除了與茶相關的文史調查之外,吳光炎進一步挑戰最艱鉅的任務:寫村史。這本村史已在五月完成,預計印刷一千本,內容從村子早期的開發史、古蹟史、遷移史寫起,一直寫到八八風災後村落的改變,其中還包括人物傳記。

吳光炎在訪談人物的過程裡,不斷地重新認識這個他土生土長幾十年的地方:「那些老人家開始回憶他們以前辛苦的生活,比方說新發很多人種植樹薯,以前生育率又高,光靠樹薯養不活一家十口人,就很多人去運送物資。騎著大鐵馬過吊橋,搖搖晃晃,從六龜送東西到桃源,又從桃源載籐條、黃豆什麼的回來賣。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工作,但以前不做不行,不做,小孩子就養不大。」這些老人家在回憶的過程裡,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描述一次。

古老年代曾經走過的旅程,以為再也不會想起、不會溫習的過去,竟然因為一個社造員的傾聽,又歷歷於眼前。

文史工作有時必須把繁雜的資料簡化,轉換成故事,才能親近讀者。但「書寫」對吳光炎來說,是辛苦的。從無到有、從錯字連篇到讓人讀了熱淚盈眶,放牛班出身的吳光炎,就像一個記憶的收藏家,某天醒來發現自己置身於奇幻的森林,當時間解凍,他就撿拾沿路的松果。無論篇幅長短,在他的文字裡總能看見對人和土地深深的關懷,真誠、貼近、觸動人心。


多頭馬車考驗耐力,貼心家書催淚支持

 原本不帶手機也不會用電腦的吳光炎,最初對社區營造員的認知是很單純的,他希望能幫忙重建、美化環境,但實際接觸後,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出一本書。」撰寫村史耗費他所有的精神與時間,常常在書桌一坐就是一個晚上,埋頭整理資料,寫了又改,改了又刪。但一本村史的建構,並不是靠吳光炎自己就能做到的,他必須一點一滴去奔走,過程中也遇到非常多挫折,來自經費、人際和文書工作的壓力,都在不停考驗著他的耐心。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新發的文化活動因為社區營造員的推動,開始有了萌芽、生根的機會。)

這樣的生活,家人們怎麼想呢?在社區裡,吳光炎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早餐店老闆、社區營造員、文史工作者,但他同時也是丈夫,也是兩個男孩的父親。幸好,太太和小孩全看在眼裡,認同他的出發點,心疼他的付出,兩年多來始終支持相伴。

「我一個人做兩份工作,寫文章很慢,還要一直改一直改,跟太太的互動真的很少,兩人很容易挑小毛病吵架,我就冷戰,不過之後有撒嬌。」他自己說自己笑。玩笑歸玩笑,吳光炎對太太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她一肩扛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兩個孩子也很聽話,大兒子今年更是考上高雄中學,即將一個人出門讀書,這樣的家,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為社區傾注全力。

今年,吳光炎收到一個最棒的生日禮物:大兒子親自寫了一封信偷偷藏在電腦的文件夾裡,他寫說:「我知道爸爸現在的壓力很大,許多事無法照應得很好,那都沒關係,但是工作的事情不用擔心那麼多,用心做就好。我是永遠支持你的,我愛你,爸爸。」字裡行間的細膩貼心,讓吳光炎感動到眼淚都流出來。

【社區重建人物誌】一位社區文史調查員的《新發現》─ 六龜區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
(貼心的生日卡片)

風災前的吳光炎除了工作之外,從沒想過要做其他的事情,但文史工作的世界改變了他的規劃。「透過FACEBOOK讓外面的人了解新發的故事,讓外面的人可以感受這個社區。這種工作不可以停,要繼續做下去。」面對結案,他並沒有太多擔心,因為他知道他會帶著筆,一路寫到未來。



【重建消息】阿里山轎篙筍新鮮上市 & 那瑪夏水蜜桃甜蜜上市
*阿里山轎篙筍新鮮上市 訂購即送轎篙筍食譜~

「轎篙筍」,是阿里山部落族人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轎篙筍」產季介於4月至6月,由於一年一產,得之不易,且割筍是一件需要人力辛苦採割的高危險工作,可謂極其珍貴,尤其在阿里山鄉的里佳部落,每年轎篙筍產量高達40萬公斤,其產值高居全鄉之冠!

【重建消息】阿里山轎篙筍新鮮上市 & 那瑪夏水蜜桃甜蜜上市

當地筍農說,轎篙筍是來自山區的天然食材,栽種過程不放肥料和農藥,但因筍子外殼厚,所以幾乎沒有蟲害,筍子標榜高纖、低熱量,可說是最天然無毒的食材,山上的居民也很常把「轎篙筍」當成主食或小菜來食用,最常烹煮的料理方式就是拌炒肉絲或是燉排骨湯。

詳細訂購方式請點我



*那瑪夏水蜜桃甜蜜上市 歡迎訂購嘗鮮

高雄市那瑪夏區是國內種植熱帶水蜜桃地區,採用自然工法耕作,且氣候事宜,水源充足下,孕育出口感香甜多汁的熱帶水水蜜桃,也打響那瑪夏水蜜桃之鄉的美譽,目前水蜜桃正值盛產季節,歡迎民眾訂購,品嚐來自原鄉重建區當季的甜蜜成果,同時協助在地農特產品推廣。

【重建消息】阿里山轎篙筍新鮮上市 & 那瑪夏水蜜桃甜蜜上市

水蜜桃為那瑪夏區重點農作之一,與拉拉山水蜜桃品種不同,其個頭雖小,但甜度高達十七度以上。一年一度的水蜜桃盛產季節是部落年度盛事,為迎接水蜜桃季的到來,那瑪夏部落街道皆有設攤促銷水蜜桃,網路上也有宅配訂購服務,方便民眾嘗鮮,部落也配合水蜜桃產季,推出蜜桃風情季,邀請民眾共襄盛舉。

詳細訂購方式請點我

推薦訂閱
覺青性電子報第20期 2013-08-20@【覺青性電子報】
做好斷捨離,擁有好心情!@【善行天下會刊】
轉寄『文化部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4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