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05-15 11: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媒大事

從流感看風險社會中的媒體表現
[責任編輯:鄭淳予]

H1N1新型流感自四月初於墨西哥發現,如今全球至少已有七個國家發現確認或疑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疫情已形成「國際公共衛生危機」。各國隨著確認病例的增加與蔓延,對於國際流動人口也是草木皆兵,當人流因新流感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更仰賴資訊流。於是,關於疫情的消息迅速在網路上散佈,人們希望在網路上解惑並分享看法,新流感此刻也是Twitter網站的熱門話題,也有人建立多個Google地圖追蹤疫情散播情況,全球部落客亦在討論新流感現象。

小編媒批:
我們透過媒體,得知最有公信力的世界衛生組織所宣布的最新警戒級數,也透過媒體看到各種疫情示意圖,彷彿已經置身在一個防疫戰場當中,然而看著電視螢幕只能意識到風險的存在,卻無法感知風險降臨自身時可能引發的恐慌情緒。流感新聞大量而龐雜出現,天高皇帝遠的戰場擾人安寧,閱聽眾若真被激起一點恐慌情緒,想找到來自疫區的第一線記錄,也只能上網搜尋。現代瘟疫每隔三五年便造成一次轟動,人們對於現代通訊的使用進步了多少呢?

網路科技洪流會流向哪裡?
[責任編輯:鄭淳予]

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告訴美國報業協會,出版商們可以透過Google從廣告、小額付款系統和長期訂閱獲利,要想將資訊封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消費者不可能掏錢購買網路新聞。而擁有五千七百萬名使用者的社交網站Facebook搬出去年的營收數字,卻也低得讓人跌破眼鏡。看似該擁有無限商機的網路世界,也許超越商人們腦中生意經的想像。

小編媒批:
當網路出現後,全球網友歌頌它去中心化的特質,讓擁有共同喜好的人們拉近彼此距離,具有更多複雜功能的社群平台也推陳出現。Google的確掌握到網路上「使用者不付費」的不成文規定,自認要賺錢還是要靠廣告;但我們也在Facebook的案例中看到,不是人多就能靠廣告賺錢,社群網站儘管是個人海市場,但廣告商無從判斷他的目標客群,當然無法大方掏腰包繼續投資。也許我們能說這是網友給生意人上了一課,網路的世界當然不是井然有序的,使用者優遊其中就像一枚浮萍,連他自己都不曉得會流到哪裡去,更何況是生意人呢。

編輯室

報業的未來 誰來買單?
[責任編輯:林昶宏]

金融海嘯餘波盪漾,報業哀鴻遍野。根據美國發行公信會統計,相較於去年整年報紙發行量只減少3%,395家報紙今年第一季發行量就衰退了7%;截至五月初已有33家報紙申請破產。去年底「論壇公司」營收短缺且債台高築,旗下《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岌岌可危。即便是今年勇奪五項普立茲新聞獎的《紐約時報》也逃離不了變賣部份大樓、富商入股解套與員工減薪的命運。而《洛磯山新聞報》的網路即時新聞則停在227日熄燈那天。

如此光景與報紙收入減少息息相關:網路科技影響讀者閱讀習慣,致使報紙發行量下降;加上經濟不景氣,造成廣告量銳減。為開源節流,不少平面媒體早已提供網路版,有的甚至完全轉型成網路報,如《西雅圖郵訊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而根據尼爾森網路調查報告顯示, 20091月美國30家報紙網站中有25家的網路流量上升,比去年增加10%。不過,新聞網站多無償供讀者使用,使用特定服務才需付費,因此網路廣告仍是新聞網站主要收入來源。

新聞業 vs. Google 肉包子打狗?

報業困頓之際,新聞集團及美聯社將矛頭指向Google,批評Google News未經授權將新聞標題及部分內容刊載於平台上,藉以吸引可觀網路流量與廣告進帳,坐收利益。而Google則反駁Google News造就新聞網站流量,將有興趣的讀者引導到報紙網站,每個月點擊數超過10億次;若新聞業不願意,可以不與Google合作。

過去咸信網路廣告應能填補報紙營收缺口,但實際上不如想像。美國互動廣告協會研究顯示去年整體網路廣告市場只有 10.6%的成長;Google等網路巨擘又瓜分了這塊小餅。新聞彙整平台提供更多資訊選擇,餵養使用者習慣,新聞來源多,客製化內容形勢比人強。即便在閱報率較高的日本,報業也寧願選擇與Google合作。

2004年讀賣新聞曾控告Digital Alliance(提供網頁嵌入即時新聞標題,並可點選連結到原文網站的服務)侵犯智慧財產權,東京地方法院最後判讀賣勝訴;不過,Google News進駐日本時,起初雖遭三大報聯合抵制,最後卻全部倒戈提供新聞給Google轉載,之後也就未曾聽聞讀賣新聞試圖控告Google的情事。

但美聯社採取強硬態度,今後網站若使用AP以及集團旗下報紙的內容,必須先取得授權並付費,違法使用將提告;Google則明指未來即使報紙訂出收費標準,Google也不可能付費,因為Google只是傳播平台,該掏腰包的是使用者。而許多新聞業也持續研擬新聞收費機制。

線上收費 失焦的經濟問題

網路盛行之際,許多報紙提供免費內容希望拉高閱讀率,並吸引廣告商投注資金在網路上;而今讀者早已習慣免費的資訊,要讓讀者心甘情願付錢,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內容服務,包含專業、互動性、附加價值。如《華爾街日報》依靠財經專業內容,在網站訂戶上有穩定成長率。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則建議報業可效法維基百科,邀請社區參與,提供和其他媒體不同的在地新聞。不過,付費機制需要所有報業合作,共同擬訂價格以免破壞行情或罔顧消費者權益。

另一方面,今年美國卓越新聞計畫公佈《新聞媒體現狀》,當中建議在網路費用中納入一筆線上新聞瀏覽費,等於拿了新聞網站通行證,不需要各個新聞網站皆付費,省得讀者麻煩。

此出發點立意良善,新聞業雨露均霑。但讀者不可能瀏覽所有新聞網站,而瀏覽時也通常只看自己有興趣的內容,無法瀏覽幾則付多少費用。因此,完善收費機制尚未明朗,線上收費仍有一段路得走,而我們不曉得有多少家報紙能撐到最後。

媒體承載社會責任 政府補助與接受捐款的可能

在報業為了持續營運而傷透腦筋的同時,我們不免要拉回來思考,報業的存在,對公民、乃至於國家社會有何重要性?肩負社會責任是不容置否的說辭。

學者馮建三點出社會責任論在資本邏輯運作下,暴露其缺陷:私有傳媒能夠盡到的社會責任必有限制;經濟結構影響內容呈現,傳媒必須符合廣告商需求;傳媒對政府角色認知失之片面,跳脫不出對立觀點,使政府無法從評估、協助提升傳媒效能的角度出發。前兩者顯而易見,後者從本月五日,美國參議院舉辦「The Future of Journalism」聽證會,白宮方面僅表達「關注」和「悲哀」,並不打算制定報業救助方案,可見一斑。

然而,歐洲大陸採取不同作法。荷蘭從廣電收入抽取部分補貼面臨倒閉的報紙;奧國補助特定地區的非主流報紙;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也都曾直接資助報業。只是此作法有賴國家提供健全法制與對待傳媒的正當心態。

此外,尚有在發行、廣告收入外,加上民間捐款的說法。此舉或可解決商業媒體中新聞專業、價值偏差的情形。但若所有報業皆如此營運,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捐款集中程度會是問題;又如果僅挑選特定媒體,不就意謂著讀者心中數一數二的媒體才可能中獎?其他將要倒閉的媒體該怎麼處理?或說,是抱持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思維,少了幾家媒體,市場更能有效運作?一連串問題有待商榷。

面對報業營運不善,裁員風潮使人才流失,報業甚至轉賣給財團或者倒閉,後果可能導致傳媒所有權集中,壟斷言論市場,危害從業人員自主性。至於線上新聞收費與否,背後操控的仍是與社會責任有衝突的經濟邏輯,其實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長遠之計,不如趁報業最黑暗的時代,從經濟結構上進行調整,或民間捐款、或國家補助,以公共資金讓媒體更能實現社會責任,符合公民社會的期待。當然,詳細作法還需要多評估、研議!

推薦訂閱
《地球日電子報NO.13》補貼不公核電三點全漏 相約2014地球日在相見@【地球日電子報】
102/09/18(三)晚上7:00 『六輕公害影響』社區巡迴座談@【自從六輕來了】
轉寄『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八五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