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08-08 05: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編輯室報告

政治Web2.0,當政治人物成為噗浪客

【責任編輯:王麗晶】

       

        從部落格到微網誌,圖文號召到影音串連,FacebookTwitterPlurkBlogYoutubeBBS……,上述洋洋灑灑羅列出的網路平台,不但時下年輕人樂此不疲,更有許多政治人物躍躍欲試。

 

        網路作為另類媒介,在主流媒體之外另闢一片供「無名者」(nobody)陳述意見、表達自我的空間。網路的匿名性抹去社會線索,每個網民(netizen)都可以在網路世界開啟新的人生與想像,並處在平等的對話位置上。然而,政治人物是帶著現實社會中的身份進入網路場域,在網路上依舊是扮演「同一個人」的角色,這個身份賦予他們的權力、地位和影響力也一併移轉到網路世界。「政治家」頭銜既是光環也是壓力來源,因此政治人物網上的一舉一動,都將受到更多的關注。此外,網路模稜兩可的公私領域劃分問題,更使得討論「政治Web2.0」這件事更為複雜。

 

        網路熱潮人人想與之齊進,但誰能站在浪頭上,誰又被打成落水狗,卻是各人際遇大不相同。當馬英九的影音版「治國週記」被網友揭露是預錄好的未來週記,引發網友撻伐、宜蘭縣長呂國華在PTT上發言,激起一連串批評聲浪,卻也見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公職卸任後,靠著噗浪和推特、部落格凝聚超高人氣,成為網路政治明星。當政治人物的身影從大街小巷的握手拜票走入網際網路的po文發言,過去站在肥皂箱上如今站在「雲端」上,網路平台成為政治人物表現的新舞台,一個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嶄新場域。在主流媒體掌握全然發言權的時代,政治人物必須仰賴大眾媒體曝光、讓民眾認識他們,如今藉由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虛擬平台,他們可以自行發聲、增加能見度與延攬閱聽眾注意力,而網路也成為主流媒體之外,另一個形象攻防的領域。

 

        擅長在實體社會打選戰、做公關、搏感情的政治人物,換到網路世界可不一定一路順遂。想在網路政治上成功,就必須先熟習網路的語言和特性。網路講求的是雙向溝通與互動交流,而不是你說我聽的單向傳播,期望獲得認同,就要先讓民眾有參與感。再者,網路社群的集結也無速成之道,靠得是日積月累的經營付出,貿然進入網路世界就期待得到良好回應,無非會導致失敗下場。而網路世界首重「真誠」,忌諱欺騙與虛假,不實言論總會被強大的網民識破,秉持一顆真誠的心與網民對話,才能夠贏得網民的愛戴。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是否願意放下身段,傾聽人民心聲,是否有寬大的心胸,接納異議,而非使個人的網路空間成為獨排眾議的「一言堂」。

 

        良好網路形象塑造與成功經營網路空間也許不是太過困難,但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看,這些政治人物在上面做了些什麼?前呂副總統批評政治人物上網內容多廢言,無實質內容,姑且不評論這樣的發言是否欠公評,但也點出人民理當要求政治人物的地方。固然網路空間的生活化發言讓民眾感受到政治人物親民的一面,但在自我營造之外,除了親民形象,更應該端出牛肉來。擁有政治人物光環的網路平台淪為閒話家常場域實屬可惜,倘若能善用網民群眾智慧,打造出廣納民眾參與的政策討論空間,培育更多民眾政治參與的熱誠及民主意識,無疑是對台灣社會更有貢獻的作法。

 

        正因為網路是集合眾人之力的場域,因此在要求政治人物前,我們也得回頭省思自身。當年輕一代越來越政治冷感,排拒政治事務,習慣接受軟性的娛樂花邊新聞,而不重視硬性的政治經濟新聞,大眾媒體又以迎合閱聽人口味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情況下,新聞淺碟化現象日益嚴重,而民眾也習以為常。長久下來,我們逐漸喪失民主社會附予我們的權利,對社會議題沉默,容忍少數人為一己之私操弄政治,讓民主淪落成民粹。是否有可能,在網路作為新溝通工具之際,當政治人物伸出雙臂擁抱年輕群眾,我們也帶著民主意識與公民素養,與之對話?在閒話生活之外,我們也批評政策、提出建言,建造理性對話的公共領域。

 

        對政治人物來說,政治Web2.0是機會也是危機,運用得當,網路無遠弗屆的威力能快速凝聚高人氣、鞏固政治聲譽;運用失當,摧毀長久以來的名聲也不過一指之間。政治人物使用網路與民接觸,一方面對外發送訊息,一方面營造個人形象,而民眾認識這些政治明星不再需要隔著一層大眾媒體的面紗,能直接「近距離」從他們的網路言論認識這個人。但我們萬不可忽略,媒體再現是一種刻意經營的呈現,政治人物的網路表現又何嘗不是一種再現?我們所見所聞都是設計過的結果,因此觀者也要以理性辨識的眼光,去審視網路上的言論。此外,當兩方都是網路空間中參與的主角,公民素養的展現便是重要課題,在無規範的網路世界中,點燃戰火輕而易舉,無端謾罵、為反對而反對更是隨處可見,且讓我們隨時謹記民主真諦,共同締造一個公共討論的理性空間。

 

Our Questions:

1. 你對於政治人物將實體社會的影響力擴展到網路世界中有什麼看法?他們又應該如何妥善運用自身影響力?

2. 政治人物該如何做,才能喚起網路世代對政治的熱情和參與感,並促成公民討論的氛圍?

媒大事

治標重於治本 非電視劇產業之福

【責任編輯:簡旭伶】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於日前草擬兩岸合製電視劇的相關規定,規定兩岸合拍電視劇之工作人員:分為主創人員、演員與技術人員三類。此三類職務之總人數,台灣應超過三分之一,大陸則不得多於三分之一。除了人數的限制外,亦規定電視劇之主要場景與後製應在台灣完成,劇本不得有宣揚共產主義或統戰的思想內容。 最後,在電視劇產地的歸屬上,只要認定為「合拍劇」,各自視為「國產劇」。

小編媒批:

在行政院新聞局草擬「大陸地區主創人員及技術人員來台參與合拍電視劇節目審核處理原則」之際,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713日調查,發現我國無線電視台今年一月至八月的八點檔連續劇播放外劇比例高達六成。以此對照政府開放與大陸合拍電視劇之規定,可知政府在解決電視劇產業結構性問題上仍無有效的解決辦法。開放與大陸合製電視劇,雖可利用「文化接近性」因素,將台製電視劇外銷至大陸,增加一部分本地電視劇工作者的工作機會。但相關政策的規定,仍以電視劇製作的「主權歸屬」為導向,未有整體電視劇產業發展的規劃。如此,將導致台灣播放外片比例仍高,與大陸「國產劇」隨台灣電視劇工作者外移呈等比例增加的現象。最後,只是替部分電視台與製作單位開增加營收的方便之門。

 

定價策略決定網路經濟的發展性

【責任編輯:簡旭伶】

摩根士丹利公司於715日發表一位十五歲實習生製作之「青少年媒體偏好」報告,指出青少年消費媒體的方式越來越多元,但幾乎是不願意付錢的,如:青少年選擇下載非法的網路音樂,而不願意花錢購買CD。而《長尾理論》的作者Chris Anderson 的新作“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亦提及四種免費經濟的獲利模式。

小編媒批:

  與傳統的消費市場相比,在網路市場中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與比價的機會,以及更多取得產品的管道與途徑。在此狀況下,產生「消費者為什麼要花錢購買可免費取得產品?」與「什麼樣的商品內容可吸引消費者花錢購買?」的問題。但從「青少年媒體偏好」報告與Chris Anderson的新書看來,網路經濟的發展,媒介內容吸引性似乎不再是主要的問題,而是順應消費者免費的心理,選擇合適的定價策略(免費或是相關優惠措施)才是獲利的關鍵。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
《下次再見囉。》────┘

推薦訂閱
阿寶搬新家,宜蘭綠色博覽會~母親節義賣會開跑!@【阿寶報報】
【電子報109期】道別過去.蛻變重生@【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九一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