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四○九期─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30,2012編輯室報告
網路部落學--從部落看社會
【責任編輯/鄭淳予】
部落格早已是網路世代的一門顯學,「部落學」該從哪裡說起呢?就從「朱學恆號召2000人凱道反廢死」開始吧!
知名部落客朱學恆於2009年6月張貼一則標題為「受害者的人權在哪?」的文章,邀集網友對於是否贊成廢除死刑進行線上投票,該文在貼出後即受到網友熱烈迴響,而該議題原本是出自行政院研考會的一項計畫,透過朱學恆在網路上的一番號召後,也得到進一步的「民意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的投票者不贊成廢除死刑,計票方式為單一IP位置僅能投一票,共有七千餘票。
在此先遑論這場投票的精確性,就以最籠統的結果而論,這場投票的民意看似是朝向反對廢除死刑的。死刑的存廢問題的確引起廣泛注目,然而本文並不打算儕身討論之列,而是打算就「傳播」這件行為,提出對網路部落格的一點觀察。
隱形的舞台
以現今網路資源的近用狀況來看,假設個人部落格只需要幾個相當簡單的步驟,僅憑開站、命名與版面設計當然還不足以吸引網瀏覽量,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內容」。廣義的內容除了部落格的主題方向,也包含部落客的文筆(有時候也事關插畫畫風或貼圖),以及更重要的思維邏輯──平平都是苦悶度日,有些人就是可以把平淡無奇的生活描述得像是鄉野奇談一般,這或許不只是很會「寫」而已,還要有顆很會「想」的腦袋。
網路或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就現階段的發展看來,網路終究是載具,「人」還是載具之內更重要的資產,部落格的興起,正滿足了人們表達自我的慾望;想像部落格就是個隱形的舞台,由部落客自己搭建,並且披掛演出,有觀眾緣的就能走上成名之路。
「舞台」的概念不單只是一個簡單的隱喻,社會學家高夫曼(Goffman)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便指出,社會即是一座舞台,台前上演的戲碼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種種互動,透過扮演,以維持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當人們離開社交場合,也就形同回到後台的私人空間。同理,部落格當然也可以被定義為網路上的舞台,所有的文字都是對網友的表演,也是個人角色扮演的工具,少了面對面的接觸,單靠文字書寫(有時當然也會是插畫或貼圖),觀眾所能接收到的角色形象,也就更容易受到演員控制。
是以當今看似冷漠的社會中,那些受人稱道、具有俠士精神或女王風範的奇人,總在網路上出現。
發言的王道
當形象塑立成功了,自然也已擁有為數可觀的戲迷。就和所有的粉絲一樣,對於自己所擁戴的明星有既定的期待──走諧趣路線的,就別寫太嚴肅的文章,走說教路線的,最好每篇文章都能讓網友留言稱讚你一聲:「中肯!」或許這可說是一種超脫外表的偶像崇拜,拜的是自己慧眼獨具賞識了一個從不讓自己失望的新角。
但讓網友產生期待的或許也不只來自版面上定期出現的文章。往往,網友之間的嘉年華更是發生在文章發表之後:爭相搶奪第一個留言的「頭香」、與部落客用留言進行「對話」……小小的留言區擠滿了渴望獲得垂青的「香客」,儘管這不是見者有份的對話機制,網友之間也能透過留言區隔空聊天,久而久之,究竟是為了獲得板主青睞,還是自行衍伸出另一套遊戲邏輯,回應者似乎也有其約定成俗的發言機制。
這看似一段短暫的集體同樂,實際上蘊藏著權力操作的關係。網友之間會以板主習慣使用的詞彙以明示自己是資深瀏覽者,而資歷較淺的新手,也透過旁觀或參與學習那套隱形的部落格規則,讓自己也能進入核心同樂群當中;此外,留言傾向若是朝著不贊同板主言論,儘管不見得引起板主本人的斥責或抗辯,也會招來支持者群起圍剿,或是被邊緣化。開放讀者與作者回應或是開放讀者之間閒聊彷彿是增進網路公共空間的對話,但這樣的溝通與表達在開始進行之前早已存在某種內定的方向與思維。
部落格的發言權的確是由部落客所主導,然而在那一格又一格的小社會中,卻都存在著牢不可破的服從關係,既然都是網路上的鄉民,或許可以鄉愿一點地認為,不想服從的人大可自行告退不再買帳、不再參與,去找尋自己想聽到的聲音,反正網路上本該林立著滿足各種想法的言論;然而當某種言論因不斷擴大而逐漸掌控解釋權,並且進一步成為主流,使用者還能聲稱網路是個開放多元並存的空間嗎?
我們可以說,網路的確充滿各擁山頭立地為王的部落客,各個領域中都有擅長言辭的翹楚能人,但在同一個領域當中能同時有不同意見的表達機會,才是真正的多元共榮。
相對多數與相對少數
網路使用行為消極來說或許只是紓解日常壓力、提供人們暫時的遁逃,若要以積極意義來解釋,部落客的存在也提供人們對意見領袖的需求,有時甚至是精神上的模範,教導人們以更熱血或更圓滑的態度看待生活;今朝朱學恆此端的確是開放了一個觀點,讓過去忽略這個議題的人開始思考,並藉著他的活動傾聽。但也期許網路彼端能有另一種意見被看見,這不該只是以網路投票中多數與少數的比例呈現,而是我們本來就該期待,對於各種想法的近用與接納。
參考資料: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130503x132010032700989,00.html
Our Questions:
1. 你知道幾個線上知名部落客?他們有甚麼特殊的文章風格與個人魅力?
2. 知名部落客的文章板面與迴響通常有哪些「習俗」?
3. 你是否曾經質疑定期收看的部落客的文章?
媒大事
愚人世代給媒體的新啟示
【責任編輯/陳詩欣】
創始於英國,僅供街友販售的《The Big Issue》 雜誌,自1991年成立,相繼在英國、日本等九個國家發行,台灣在4/1發行創刊號,經營模式讓街友在台北縣市捷運出口販賣,外縣市則在超商上架義賣。目標是讓街友們「重建個人的信心與尊嚴,進而重新取回生活的主導權」。
創刊號主題「愚人世代」,引用Steve Jobs 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見註解),點出雜誌的核心精神,發行團隊鎖定20~35歲讀者群,因為他們「有著無畏的精神,敢於去追求、探索自我,卻又同時對社會懷抱著一份責任感」。TBI從社會企業出發,定位讀者不僅僅是消費者,而是對社會參與有熱情的公民,因此,TBI台灣在雜誌內容上也期許關注在地時事。
購買媒體文本不僅是金錢交易,購買行為本身俱有某種態度與認同。TBI藉由經營模式實踐理念,並結合媒體文本創造符號的特色,傳遞讀者共享的價值,凝聚彼此,循環不已,支持社會企業生存。在台灣,這本另類雜誌才要開始面臨挑戰,期盼它的茁壯能帶來新的火花,媒體能發揮的創新遠比想像多更多。
註解:
發行團隊解讀:保持飢餓,這樣你才能在最平凡的食物中品嚐出最自然的美味;保持未知,這樣你才能在最無奇的事物中察覺到這世界的奧祕。
參考資料:
中央社(2010/03/22),〈街友賣新聞 英國雜誌來台探路〉。
美A咖進軍 台灣數位電視準備好了嗎?
【責任編輯/陳詩欣】
美國第2大IPTV暨全球最大衛星設備龍頭EchoStar宣布與亞洲衛星在台成立DishHD合資公司,並將海外市場總部設在台灣。首席營運長Steve Skalski表示,台灣的電視數位化發展環境與美國市場類似,加上積極推動數位電視,有助於整體數位電視產業發展。EchoStar已在2007年取得NCC核發境外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服務經營執照,下一步,香港將成為EchoStar的重點市場。
對於EchoStar的樂觀,台灣電視數位化發展因有線電視壟斷收視市場而停滯許久,日前NCC公布「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擬開放有線電視平台業者區域限制,以及取消無線電視頻道必載(只需主頻必載),可望讓業者有動力積極提升服務品質,加速數位化發展。
然而,台灣有線電視、無線電視與IPTV競爭的產業經濟規模問題仍舊沒有解決,面對美IPTV進軍,台灣媒體是否已具備足夠競爭力。政府與NCC應該儘早設想台灣數位電視發展藍圖。
參考資料:
林淑惠(2010/03/17)。〈美數位電視業A咖 搶進台灣〉。《工商時報》。
陳俍任(2010/04/03)。〈打破獨占 有線電視可望降價〉。《聯合報》。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
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
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
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
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
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跟上時代來噗浪:http://www.plurk.com/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