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12-26 16: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編輯室報告:淺談維基百科的現況與發展空間

淺談維基百科的現況與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鄭涵文】

  日前新聞報導指出線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協同寫作與自由編輯之特性遭到濫用,成為公關公司營造客戶形象的宣傳工具之一;除了刪改不利於客戶的內容,甚至增添有利客戶的相關條目。維基百科成為宣傳工具的現象違背了其當初成立的宗旨。此問題已存在許久,而這次事件的爆發,也正好讓我們再次檢視維基百科的存在對於網路使用者的意義。

期待與現實的落差

  維基百科成立之初,其理念為「下放知識的詮釋權」,任何使用者都有編纂條目的資格。也就是說,在知識的產製不再受到專家機制權威性的限制、有爭議性的條目能被廣泛討論且修訂的前提下,維基百科期望這些內容在理性拉扯過後將於最後達致某種程度上的真理。這些有別於傳統正規「百科全書」的特性,使得維基百科在成立之初便被賦予高度期待,似乎只要知識被廣泛地討論,就有真正客觀的可能。在編輯者「客觀中立的呈現事實」此前提下,任何人都有在維基百科內編輯知識的權力,因此,當出現明顯的惡意破壞或是宣傳廣告,維基百科內部設立的核心編輯群便會將這類內容刪除,以維持品質。然而,儘管有這些把關者過濾不當素材,維基百科的知識呈現仍充滿著爭議。


維基百科的知識可靠性

  維基百科採匿名編輯制,一般人無法得知一個帳號背後的編輯者究竟是相關領域的專家還是對於某些領域有興趣的一般人,知識的可靠性存疑;許多人質疑維基百科缺乏權威性、問責性以及同行評審,再加上編輯者來歷不明,導致資料可信度不高。雖然維基百科曾澄清若是內容出現爭議,通常會在短時間內被指正修改,但除了錯誤內容有可能長期停留在頁面上造成錯誤引導之外,被修改過的內容依然有繼續錯下去而未被察覺的可能。


  另外,知識被編輯程度和篇幅似乎也和議題、領域的熱門程度相關。熱門的議題很可能不斷被編修後,激盪出因廣泛討論而讓大眾相對滿意的答案;相對的,集體的偏見則成為另一種極端的可能。另一方面,較為冷門的知識或議題,則可能因議題較不受重視或知識專業門檻較高,而有被少數人士壟斷的危險。知識呈現的品質參差不齊也是問題之一;有研究指出,維基百科在科學領域內所呈現的資料內容精確程度與可信程度普遍較高,相較之下其他領域則是一片混亂,在在顯示著這些知識的可靠性尚有被討論的空間,若再加上查證困難等問題,維基百科知識的精確性似乎又要再加上幾個問號。


真的是「大眾」編纂?

  除了知識可靠度問題,維基百科的編纂是否全然為群眾智慧的結晶亦為爭議之一。有批評指出,儘管表面看來維基百科為眾多網民集體寫作而成,但實際上真正有認真編纂的核心編輯卻只有區區幾位,許多使用者不過是刪改錯字或是順句子而已。另外,維基百科的編輯過程較為繁複,也構成普遍人編輯的障礙之一。如此一來,「自由的百科全書」的理念是否與現實相違背,亦有待商榷。


自由編輯無止無盡的濫用:言論戰場、攻擊武器、隱私爆料

  除了被公關公司當作營造客戶形象的工具,自由編輯這項特性遭濫用的例子不只如此。有批評指出,部分維基百科展現的知識型態充其量不過是極端言論的戰場,極端態度的再現使資料刪改的過程如同戰場一般你死我傷,扭曲了維基百科呈現知識的初衷;不只是公關公司,只要是有心人士,都可隨意操弄自由編輯的功能。甚至,自由編輯可以是抹黑、誹謗他人的武器,只要看誰不順眼,就能擅自惡意竄改或是揭露他人隱私,將資料弄得面目全非,即便內部編輯群即時改正,也無法彌補短暫停留在頁面上可能造成的傷害。


知識援引的疑慮

  姑且不問維基百科的知識可靠性,其內容為讀者的引用實為另一項嚴重的問題。即便我們假設維基百科的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但是其變動性極高,可能在某位網民使用過後的幾秒內被下一位編輯者刪改,造成引用資料的不確定性高,遑論援引到來源不明、錯誤資訊的可能。


維基百科的正向力

  不過,儘管目前維基百科有這麼多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仍能對這個「自由的百科全書」存有一些正向的期待,畢竟維基百科的成立的確是改變知識詮釋權的一大創舉;人們有平等產製知識的空間,輾轉鞭策了網路平台的知識積累。維基百科的規模日趨擴大,至20111125日止,超越三十萬項條目的語言版本已超過十五種;而各語言之間的相互翻譯,不只擴充知識邊界,也讓同一議題有被多角度檢視的機會。雖然知識可靠性的疑慮,使人們目前只能將維基百科作為搜尋資料的參考之一,但是能即時更新新聞案件、加入熱門議題條目的優勢也的確是傳統百科全書辦不到的,亦即維基百科在資料搜尋的路途中,仍發揮著極大的索引作用。此外,這樣免費的「百科全書」出現,也給傳統百科全書帶來相當壓力,許多研究者積極比對兩者的知識內容差異,間接地成為一股使正規百科全書向上提昇的壓力。

  
最後,我們期許所有人都能正視維基百科作為一個自由知識平台、讓人類的知識積累變成一種共識,杜絕並抵制濫用自由編輯的有心人士,使這個「自由的百科全書」發揮其可能的最大潛質。
 


our questions

1.     請問你使用維基百科的目的為何?你有引用過維基百科的內容作為研究資料的經驗嗎?

2.     你是否能判斷出維基百科資料的可信度高低?或是分析資料來源的正確性?

媒大事:勿讓置入性行銷「因噎廢食」

勿讓置入性行銷「因噎廢食」

【責任編輯/蕭宇軒】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於本(11)月底發布《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規定明年起,電視劇播出中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此法令一出,電視置入性行銷將成為未來中國衛視台廣告收入的主要對策。


 
  普遍而言,多數人在心中對「置入性行銷」存有負面的觀感,認為「置入性行銷」會影響節目內容的品質,更會限制和干擾節目劇本的創意,使得劇本編寫上受到廣告的牽制;另外,國內學者也曾研究指出,置入性行銷於新聞節目中會影響觀看者對於新聞的可信度。


  但,身處在到處都是符碼和Logo的社會,商標符號或是招牌廣告無孔不入,任何一部影視節目在拍攝的時候,包括新聞,不管如何都會遇見商標符碼,若是一味禁止任何的符號露出,並將其列為置入性行銷,是否太過於嚴苛?


 
  另外,置入性行銷作為節目製作的資金,在台灣廣告市場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似乎成為新的資金來源;因節目收視率向來高於廣告時段,對於以收視率計價的電視圈來說,在節目中做置入比購買廣告時段更能達到宣傳的效果。


 
  充足資金收入得以讓製作公司,製作更有品質的節目,但過多的置入性行銷,則會嚴重影響節目品質,因此,如何有限度的開放置入性行銷,並且不影響節目內容的編製,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以歐盟的規範為例,除了禁止置入性行銷於新聞、兒童、紀錄片等節目中,為了保障劇本創作的完整性,也規定不得因置入性行銷而改寫劇本,僅可在節目後製階段進行置入性行銷。另外,接受置入的節目有較嚴格的限制,例如不能過分凸顯或是不當宣傳商品,避免影響節目的進行,並在節目結束後告知閱聽眾贊助廠商的名單。


 
  台灣方面,除了禁止政府置入性行銷,NCC也依照歐盟辦法,逐步修訂《衛星廣播電視法》規範置入性行銷,將於明年(2012)正式上路,雖然當中許多法條仍有爭議,但對於防止置入性行銷的迫害仍是一項進展。


 
  置入性行銷,就像任何事物一樣,過猶不及,我們在擁抱置入性行銷與節目的良好互動前,就深受其迫害,讓我們對於置入性行銷產生負面觀感。期待在逐步修法後,節目與置入性行銷的互動得以取得平衡,讓彼此是互相共生存而非破壞,畢竟當置入性行銷嚴重破壞閱聽人對於節目的信賴時,置入性行銷的目的也就消失殆盡了。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
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
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
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
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
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Facebook粉絲專頁:http://0rz.tw/qpBcX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推薦訂閱
【真善美憨樂義賣坊】一元起標愛心義賣活動,邀您一起搶好康做公益!!@【真善美基金會電子報】
介紹一個免費資訊與網路新知網站@【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轉寄『第四五三期:淺談維基百科的現況與發展空間/勿讓置入性行銷「因噎廢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