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2-04 05: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年度媒大事(上)

 

化身採訪可行嗎?

【責任編輯/陳菀欣】

  去年九月,蘋果日報女記者為報導酒店生態,自願擔任應徵者,化身潛入台中金錢豹酒店擔任一日酒店小姐。事後,蘋果日報以《記者化身酒女實錄 我在金錢豹的一天》為題,大幅報導該記者當日所見所聞以及客人不予尊重的粗暴行為。

  報導見刊後,不僅引發各界的熱烈討論,也有不少對於化身採訪必要性與其道德風險的質疑。

  事實上,化身採訪本是調查報導的手段之一,目的在於取得以一般管道無法獲得的訊息,藉以揭露大眾所不知道的重大內情。成功的化身採訪,讓記者在撰稿時有深刻的第一手觀察為依據,能對議題有更深入的分析。法國《新觀察家》周刊記者化身失業勞工,所寫成的報導文學作品《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一八天》,揭露社會弱勢的困境,即是典型化身調查報導的正面範例。

   由於化身採訪難度較高,在過程當中也存在著風險,甚至對記者的個人安全造成威脅;在進行化身採訪前,必須先衡量議題本身是否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以判定是否有必要採取此種採訪手段。若如蘋果該篇報導一般,僅是滿足讀者對於酒店行業的好奇,並無披露涉及公共利益的議題,實無須讓記者冒此種風險進行採訪。

   新聞工作的本質,在於揭露大眾所未知的事實真相。因此,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的考量下,化身採訪做為一種報導的手段並非不可行,甚至是在特定情況下尚有其不得不為的必要性。只是進行化身採訪時,也須考量如何同時顧及公共利益並保障記者的工作安全,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

為台灣調查報導紮根 weReport正式上線

 【責任編輯/莊雅茜】

  為鼓勵更多具有深度的新聞報導產出,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成立亞洲地區第一個公共委製調查報導平台「weReport網站」,於去年底(123日)正式上線。該平台採群眾資助模式,將所募得的捐款,提供給好的調查或深度報導提案,往後不管是自由撰稿人、獨立或公民記者和學生等各界人士,皆可自由參加提案,爭取報導所需的經費資源。

   事實上,調查報導是既耗「錢」也耗「時」,回顧台灣調查報導的發展,隨著報業不景氣、各家媒體不斷刪減新聞製作的人力與經費,已逐漸消失在新聞篇幅中;所幸,去年七月,由獨立導演李惠仁所拍攝、揭露不肖業者製造具有毒性的禽流感抗體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在透過獨立媒體「Newtalk新頭殼」報導後,讓許多同業憶起調查報導的重要性,也為成立weReport網站注入一劑強心針。

  該網站的提案議題不限,舉凡政治、財經、環保、農業、勞工等皆可,網站召集人胡元輝表示,希望weReport的成立,能讓記者與公民能不必依附在特定媒體,就能擁有足夠的社會資源,製作值得報導的新聞,同時也能鼓勵更多人投入優質的新聞寫作,積極監督公共事務。

  我們認為,這個結合網路和公民共同產製兩項概念的平台,得以突破主流媒體在經費和時間上的製作限制,為重建新聞產業權威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管道;然而,成立兩個月至今,目前提案數量雖已有五件,但捐款金額卻遠不及經費目標,因此,該網站是否能將民眾支持的能量,轉化成參與提案和捐款等實際行動,不僅是眾所期待看到的成果,亦將成為扭轉台灣調查報導的風氣的關鍵。

---

竊聽事件動搖梅鐸帝國   《世界新聞報》停刊

【責任編輯/呂伊萱】

 2011年七月初,英國《衛報》揭發《世界新聞報》以非法竊聽手段取得獨家新聞。此事件使《世界新聞報》所屬的新聞集團顏面掃地,集團老闆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在出席聽證會時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感卑微的一天」。

 竊聽風暴使新聞集團飽受輿論抨擊,為斷尾求生,梅鐸不惜關閉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後續追查並迫使《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道瓊社總裁辛頓(Les Hinton)等高階主管下台、倫敦警察局長保羅.史蒂文森(Paul Stephenson)也因涉案而辭職,英國首相卡梅隆(David Cameron)更因曾聘僱《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安迪.柯爾遜(Andy Coulson)而被波及,梅鐸併購英國天空電視台的計畫並告中止。

 從2009年開始,《衛報》記者戴維斯(Nick Davies)即不斷挖出竊聽的內幕消息,但該系列報導不受英媒重視,無法喚起警界關注,又由於被竊聽者多是公眾人物,難以引發輿論共鳴。然而此次受害者是一名於2002年失踨後遭謀殺的13歲英國女孩米莉.道勒爾(Milly Dowler),《世界新聞報》不但竊聽其手機,更刪除部份留言,以便有更多儲存空間竊聽新訊息,令道勒爾家人誤會以為女兒仍在世。此種取得獨家消息的手法令人不齒,泯滅人性之外,更涉及毀滅證據,干擾調查。

 竊聽風暴衝擊的不僅是個案,實是暴露了多年來台面下傳播媒體如何影響政治,左右司法等諸多戕害民主的弊端現象;大環境而言是媒體與政治的複雜角力關係,牽涉的是小報記者無自律、警方知悉但不願調查、報業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 PCC)失去監督功能、政界人士投鼠忌器,此次事件使得首相卡梅隆宣布成立獨立委員會,以取代PCC,以鞏固民眾信心,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

社維法釋憲與新聞自由

【責任編輯/田育志】

  蘋果日報記者王煒博因跟拍孫正華與苗華斌夫婦,遭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規定「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者」,裁罰王煒博新台幣1500元。

  事後,王煒博認為社維法該項規定已違反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向大法官申請事件獲得受理。616日召開憲法法庭辯論後,729日大法官會議做出釋字第689號解釋,對社維法「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可處罰鍰的規定,認定對新聞自由的限制並未過當,且符合比例原則,做出合憲性解釋。

  本釋憲案主要的系爭點-「新聞自由」一詞在學術與實務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基本上,新聞自由屬於言論自由的表現形式之一,但不表示其的範疇只包含以言論呈現的新聞報導;舉凡採訪、查證、撰稿等新聞產製的必經過程,都屬於新聞自由所應保障的內容。

  然而,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可罰鍰的規定,運用在記者身上時,無疑是對採訪過程進行限制;並且,社會上對於媒體表現有無符合公共利益的標準,也是以新聞報導做為檢視的對象,而非是報導撰寫前的採訪行為,若對於採訪過程做規範,的確會引起侵犯新聞自由的疑慮。

  當然,新聞媒體若以新聞自由或是民眾有知的權利為由,侵犯他人隱私卻無法做出有意義的報導,勢必需受到社會的監督與抵制,但仍是以最終的新聞報導內容為判斷依據,而非在新聞採訪階段就予以認定,如此才是可行合理的做法。

---

假扣押威脅記者工作權與生存權

【責任編輯/田育志】

 20119月,網路媒體新頭殼記者林朝億因報導旺中併購中嘉一事,在文章中指出立委謝國樑針對此案向NCC施壓,引起謝國樑的反彈,向林朝億及新頭殼負責人蘇正平提起民事、刑事訴訟,並對兩人聲請各250萬元的假扣押獲准。

「假扣押」的用意,就是為了避免債務人脫產,禁止其處分財產,以確保債權人未來能獲得相當的債務清償;而民事訴訟法雖規定聲請假扣押必須限定為債權人對金錢的請求,以及非日後不能強制執行者不得為之,但一般只要債權人願意提供一定比例的金額做為擔保,法院大都會裁定假扣押的聲請。

 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不論聲請假扣押事由的正當性是否有爭議,只要原告(做為債權人的角色)願意拿錢來做擔保,就能對被告執行財產上的假扣押。當這樣的情形發生在記者身上時,面對財團經營者或是政治人物隨手拿出一筆小錢就能扣押自己微薄的月薪與財產,對於記者本身的工作權、生存權都是一種威脅。

 並非新聞報導不能接受當事人質疑,而是即使到了有誹謗之嫌而對簿公堂時,不需要也不應該使用假扣押的方式,對記者造成實質上的損失,更何況報導有無誹謗也尚未明瞭,先行假扣押記者的財產或薪水,反而容易使人誤會理虧的是記者。這並不是一個誰大聲就贏的社會,媒體有監督社會的第四權責任,當其行使這樣的權利時,請不要扼殺了他們所能帶來的正面貢獻。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Facebook粉絲專頁:http://0rz.tw/qpBcX
推薦訂閱
小小司法先鋒 學法治防犯罪@【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電子報】
2013慢飛香山嘉年華:929新竹市香山運動公園@【愛恆e手札-愛•分享-】
轉寄『第四五六期:2011年度媒大事(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