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2-18 05: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2011年度媒大事(下)

年度媒大事(下)

夢想家風暴捲出政府尚待努力的文創空間

 【責任編輯/鄭涵文】

  於建國百年國慶晚會上演出的搖滾音樂劇《夢想家》被票選為2011年度十大藝文新聞之首,可惜這個頭銜來自於文建會耗資兩億一千五百萬元邀請導演賴聲川製作所引發的爭議。此事件風波後勁十足,除了各界猛烈批評,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也因文化界發起的文化政策九大要求連署而下台。直到總統大選過後,賴聲川親自出面澄清並說明《夢想家》的花費細項,事件才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夢想家風暴」捲出的,其實是台灣文化補貼政策分配與控管的表面問題,以及文建會缺乏積極主動、實質提昇文化國力作為的深層問題。 
 

  補助只是一種手段,若將經費挹注至對的地方,的確能幫助文創產業開展,但是近年來,文建會所編列的預算多用於補助地方新興文化館的興建或是大型流行音樂中心的籌備,幾乎都是硬體的耕耘,缺乏軟體的提升。另外,文建會也應更積極提出提昇台灣文化國力的具體方針,加強台灣文化的軟實力,以落實其官網「向下扎根」、「走入國際」的施政理念,除了積極補充文化權相關的法律內容,也應積極研究制定相關法條。

---

全球社會運動下,社群媒體的重要角色

【責任編輯/沈珮如】

  自2010年底的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開始迄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網路社群媒體紛紛展現其不凡的影響力,激勵中東及北非人民對抗集權。過去西方國家為確保中東地區政局的穩定與源源不絕的石油供應,一向對阿拉伯國家強權政治採取縱容和姑息,使獨裁者有恃無恐地豪奪濫取,迫害黎民。 

  然而憑藉著手機與Facebook等社群媒體,竟能顛覆破除部分的極權──於網路上揭竿起義的示威抗議活動以突尼西亞為起點,一路經由埃及、利比亞、擴散到整個中東、倫敦、甚至延燒到美國華爾街 。流竄在網路社群上,鮮血淋漓的分享影片終使國際社會無法坐視不管,轉為支持中東與北非和平抗議者的反政府活動,促進基本人權。

  以社群網路與新科技為武器的阿拉伯之春,成功地在全球引爆民主革命聲浪,令中國、俄羅斯、北韓、越南等極權國家領袖倍感壓力。 無怪乎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宣告「我們正處在科技和社會議題的十字路口。」

  社群網路的互動性、開放性、非線性、匿名性、與去中心化,再再提供示威者互連群聚的力量、相對的安全,以及更近似Habermas理想中的公共領域發聲空間。傳統的大眾媒體極易淪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但社群網路這項特殊的在地性反動工具,卻可憑藉網路串連,連結分散各地的弱勢人民對抗國家機器。

  縱使集權的國家政府機構不斷精緻化其權力技術,企圖監控國家市民社會,然而觀察阿拉伯之春等活動,可發現弱勢群體的反權力技術也同時應運對策,日益精進。如今權力已未必被牢牢掌控於國家股掌──端視誰能掌握資訊,誰就擁有論述的權力。

---

冷靜與激進?日本地震新聞報導的反思

【責任編輯/蕭宇軒】

   去年(2011311日,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規模9.0的地震,引起海嘯、火襲和核災等事故,不僅考驗著日本政府平時的災難演習和防護設施,同時,做為唯一被允許進入災區報導的日本NHK,新聞報導內容的表現也受到全球媒體的考驗。

   對於災難新聞報導,台灣媒體常以「如何吸引閱聽眾的眼光」為報導標準,不斷地播放衝突性的畫面、災區受難者哭號的場景,讓哀傷、血腥、慌亂、激動充斥整個新聞節目,藉此衝高收視率。

   NHK的報導,卻沒有哭天喊地的畫面、對受難者不人性的問答,只有冷靜、客觀的詳實記錄災區狀況,將正確的資訊告訴給大眾。 NHK在兵慌馬亂之中,仍秉持專業的災難新聞報導:冷靜、客觀和非血腥式的報導,不為了收視率,放棄新聞專業。此次NHK的表現,成為專業災難新聞報導的模範,是台灣新聞媒體應自省的地方。

   然而,這樣的災難新聞報導方式卻也並非完全合適,負責此次311地震報導的NHK主播野村優夫,於災害情報與防災教育研究會時指出,客觀、冷靜的報導是NHK的訓練,可以安定災難時候民眾的心情,但在災難即將來臨的時候,這樣的報導方式反而會降低民眾的危機意識,使得民眾低估了危機的嚴重性。福島縣NHK支部副部長即也指出,不斷的播放「快點跑」才是正確的,災難來臨時過多的資訊反而沒有用。

    對於災難新聞的專業倫理,一般新聞的報導並非完全適用,但誇張、激動式的報導仍是台灣媒體的嚴重弊病,此次NHK的檢討,讓我們思考在激進與冷靜中,新聞媒體應當拿捏的分寸。

參考資料:創傷新聞網,〈激動 vs.冷靜:NHK野村主播對日本311地震播報方式的自省〉。



---

 

從梁春姬事件看華視電視台

【責任編輯/蕭宇軒】

  北韓領袖金正日於去(2011)年1217日逝世,全世界熱烈討論著日後國際的局勢,以及新領袖金正恩的舉動,然而公廣集團的華視電視台,卻請政治記者梁芳瑜扮演北韓主播李春姬,以搞笑吸引人的方式播報台灣選舉新聞,引來了許多民眾和學者的撻伐。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羅世宏指出,這樣的播報方式並非一人決定,而是整個新聞製播流程出了問題。梁芳瑜的舉動,顯示出華視電視台整體結構問題。

  事實上,台灣新聞媒體產業在面臨商業市場、收視率審判下,新聞產業不得不改變其新聞內容,藉此衝高收視率,因此內容逐漸娛樂化、主播綜藝化。而華視電視台,雖屬於公廣集團,但受到自行籌措經費的制度規範,使得華視電視台須面臨「公共利益」之原則,卻又要與商業電視台競爭的窘境。

  公視與華視的經營模式類似於韓國公共電視-KBS1KBS2的經營模式,前者經費來自於政府補助,後者則是自行籌措,然而兩國的公共電視的營運歷史發展、生態產業皆不相同。韓國公共電視台KBS2能靠廣告收入來經營,在於KBS2並沒有受到眾多電視產業瓜分廣告市場,且KBS2僅負責製作符合大眾喜好的偶像節目,收視率隨意都突破40%,使得廣告收入不虞匱乏。


  責咎梁芳瑜只是治標不治本,必須減少商業電視台的惡性競爭、解決華視電視台的經費問題,讓華視電視台不再因而出現下一個「梁春姬」。

---

跨媒體併購風潮 應受監督與重視

【責任編輯/邱彥瑜】

  旺旺集團旗下的「旺中寬頻」收購國內第2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商中嘉網路一案在去年引起極大爭議,去年4月時,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就以附加11項條件方式通過此案,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則接手追查股東結構、資金來源以及跨媒體壟斷等問題,但由於學者、業者等各界意見分歧,NCC舉行兩次聽證會後,決定等業者再補資料後續行審議。

  不少學者與公民團體在網路上連署,反對跨媒體併購可能引發的言論集中效應。部分學者憂慮業者同時經營頻道與系統,有能力掌控頻道上下架的機制,「就像7-11買不到光泉的產品一樣」,可能影響言論自由的實踐。 而旺中寬頻董事長蔡紹中則表示,在併購案通過後7年內將投資75億,加速數位電視普及率。面對「言論集中度」的疑慮,蔡則強調會加強有線電視系統作為「平台」的服務,也不會再增加代理頻道,並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做出「保障公共利益」的承諾。

      對業界跟學界的各說各話,主管機關NCC卻一直未對跨媒體政策做出詳細的規範,導致審理案件時無詳細法令可依循。而NCC內部又有三位委員因過往處理中天、中視股權轉讓案被旺旺集團媒體指控「違法濫權」,選擇在本次案件中「自我迴避審查」,以致於委員會內只剩下四位委員(其中三位為電信產業與技術專長)審理。面對影響甚鉅的併購風潮,不能再只是各方意見的交鋒,主管機關應拿出自身專業與積極態度,參考他國既有法規,再輔以對本案媒體的經營計畫與狀況做審慎判斷、找出共識。而做為消費者的收視群眾,也更需要注意媒體市場的變化,才能保護自己擁有多元的選擇。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Facebook粉絲專頁:http://0rz.tw/qpBcX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瓢蟲天空電子報第一期】台灣「結節硬化症」的新進展!@【瓢蟲天空】
轉寄『第四五七期:2011年度媒大事(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