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 肯愛九月電子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3,2022《愛呀,我的媽!》舞台劇-肯愛家聚活動
撰文/整理:社資部/沈宜學
09月03日(日)晚上由果陀劇場所推出「愛呀,我的媽!」舞台劇在國父紀念館演出,肯愛的憂友、志工們也受邀到場觀賞此精采的舞台劇嚮宴,希望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走進劇場看戲調劑身心。
《愛呀,我的媽!》故事描述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一個不可抗拒陰錯陽差的實驗結果,展開一段奇妙的變化與旅程。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奇遇,但也因此解開母女心結,盡釋前嫌,扭轉命運,成就奇蹟。
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一個不可抗拒陰錯陽差的實驗結果;身體互換的母女,讓母女以不同角度來看彼此生活中的事件。女兒在學校遇到不如意時,想到自己已經過世的父親,希望尋求協助。而母親尋找人生第二春,女兒卻不知道如何反應;想想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心情看事情及處理事情。真實;但不成熟。父母會當我們的守護者,幫我們判斷甚至解決我們處理不來的生活事件。
劇中母女身體的兌換,讓彼此以對方的立場看事情。女兒了解到母親的世界,自己卻很難適應;母回到年輕的身體,用成熟的智慧協助女兒解決男女朋友的問題。相對的,身為父母的人們,當自己追求自身的幸福;並不了解自己的子女的想法,所以子女才有一句話:「其實,用我們的方法才酷。」。母女個別用自己的做法,女兒得到心儀的男生的追求,女兒用智慧協助難搞的修車廠客人。
眾多實力歌手與演員,以動人的演技,動聽的歌聲,讓全劇洋溢著溫暖與情感,樂觀與正向,每個人即使立場與想法不同,抱持著愛來接納與成全,必定能創造出讓人感動的美麗奇蹟。
這齣歌舞劇,讓我獲得了充實的周末夜晚。並深深的餘音繞樑沉浸在導演、編劇、演員所表現出的歡樂故事中。緊湊及愉快的氣氛,讓人覺得果陀劇場的用心。推薦這齣歌舞劇,它是值得我們放鬆心情、為自己心緒愉悅的好劇。
報主的話
撰文/整理:蘇禾
天天問你愛不愛我?是我沒安全感嗎?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網路溫度計》的調查新聞-「女友最愛問的10大惱人問題」,讓我想起了前不久一位朋友K在咖啡聊之間的小故事,《網路溫度計》根據關鍵字統計出「女友最愛問的10大惱人問題」,而調查顯示男生們最怕被女友問到快瘋掉的問題有哪些呢?
▲ (圖/翻攝自網路溫度計)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網路溫度計」統計出女友最愛問的10大問題,其中最常聽見的「你愛我哪一點」、「你愛不愛我」跟「你在哪裡」奪下前3名,而「你會愛上別人嗎」、「我跟工作哪個重要」、「穿這件好看嗎」也都榜上有名。
不知道音符朋友們是否也有同感,其實正向來看,這十個問題時而也是兩人之間戀戀的小情趣,我們都不難想像2個熱戀中的人,在「你愛不愛我」的問題之後,小小鬥嘴之後經驗著戀愛的小甜蜜,我的朋友K說她和男朋友之間剛開始也是這樣的,但後來………
K的故事
剛開始的時候「你愛不愛我」這句話真的是戀愛靈丹,每次K問她和男朋友之後都會得到一個大大的回抱,而「愛死你了」更是男朋友最常回答的,然而時間久了,K慢慢覺得男朋友好像變了,一開始的時候,男朋友規定她一天只能問三次,到後來連那三次的應對,K也開始覺得自己只是被敷衍一下而已,甚至有一次,男友正在打戰游,「你愛不愛我」這句話還沒問完,男友「吼」的一聲,讓K當場覺得一盆冷水當頭淋身,從此之後,「你愛不愛我」這句話從兩人之間消失了,K說:取而代之的沉默感,時而隱藏著一種惶惶不安的感覺…
安全感四大類型 你的情人是哪一型你知道嗎? 我猜想音符們大慨都猜對了,那種惶惶不安的感覺的感覺,正是沒有安全感,常常我們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我們會用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不停的對外要證明 ,除了情人之間,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存在著這樣的陷阱,很顯然的「你愛不愛我」是情人之間常見的一種,而我所認識的一對母女,母親用不斷地發生問題、意外,向女兒曉梅無度的需索救援來證明自己被愛,曉梅到了四十歲仍然無法談戀愛,所有的薪水也都以各種的必需的原因,在照顧母親時存款用盡,曉梅告訴我,到了後來媽媽抱著她哭說: 「我們娘兒倆好苦呀!就只剩你我,咱們母女倆相依為命呀!」曉梅說那一刻,自己全身冰冷到一點感覺都沒有…
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所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就指出,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需要至少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否則將形成孩子心理與人我關係功能長久的不健全。也就是說,人我關係之間如果一旦形成了隱藏的安全匱乏感,而又在沒有療愈的情形下,極為可能也重複在長大之後的人我關係中,特別親密如情人、夫妻之間,安全匱乏感常常會成為以愛之名,卻從依賴到控制的核心陰影。
于此,音符朋友們有想過你的情人或你自己是哪一型的嗎?
(1) 依附安全型情人(Secure attachment)
一個依附安全型的情人,當另一半在身邊的時候他(她)還是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的各種變化,而當另一半離開時可能會難過,但當另一半回來時,依附安全型的情人會很快地靠近尋求安撫,一般來說,依附安全型的情人身心都比較安穩而不易形成過度依賴的關係。
(2) 依附矛盾型情人(Resistant-attachment)
一個依附矛盾型情人,當另一半在身邊的時候他(她)面對環境變化的探索常困擾在焦慮中,該取該舍?該進該退?常常會陷入焦慮不安,所以當另一半離開時可能會非常沮喪而不知所措,然後當另一半回來時,依附矛盾型情人又變的很矛盾,明明是想靠近親蜜情人,心中卻又隱藏著生氣與憤怒不願意主動,然後甚至當對方主動靠近時,依附矛盾型情人又開始抗拒,常常無明的吵架,都是從這裡開始。
(3) 依附逃避型情人(Avoidant-attachment)
一個依附逃避型情人,會回避和忽視另一半的存在,藉由各種以為正當的理由,以回避和忽視來自我防衛,因此,在另一半離開或回來時都不會表現出情緒。另一半在身邊也時不去注意;離去也不會顯示出緊張或痛苦;依附逃避型情人也不易交朋友,表情常常是冷默的,活在退縮、孤立的人際關係中。
(4) 依附混亂型情人(Disorganized attachment)
一個依附混亂型情人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他(她)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反抗或回避。依附混亂型情人在孩童時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因此長大之後在親蜜關係上也會顯現出不穩定的互動模式,在另一半離開或回來時,有時反抗或回避,有時矛盾或突然特別親蜜,依附混亂型情人到底希望對方如何對待自己,常常自己也不知道,換一個方式說,自己常常是困在無法安在的狀態中,又一直在不自主的尋找自以為會舒適的關係。
其實我是這麼想的,我們透過心理學理解情人的類型,目的不是透過理解對方因為成長過程的因緣而呈現出的關係模式後,企圖去改變或教育或療愈對方,目的是透過理解對方,然後回過頭先化解自己心中的不安和互動中的陷阱,一旦我們在相處中自在了,一個合適的時機與提醒出現,或許受困于安全感匱乏的另一半就願意開始療愈與改變了;我的朋友K說她其實後來也知道問「你愛不愛我」這句話已經成為兩人之間的地雷,但她只要一感覺不到對方強烈的愛,心中的不安全感一升起,就忍不住問,K的自覺帶領她決定開始更深的認識與療愈自己的成長創傷,我相信也祝福K的幸福關係,音符們也是哦!
老者安之,松柏長青-初訪翠柏新村
撰文/整理:社工部
2017年9月16日(週六),今年第一次拜訪翠柏新村老人安養中心,在肯愛秘書長蘇禾及社工文駿騰的帶領下,一切圓滿達成。江西人有句諺語:「一表十萬裡」,意思是人與人之間比我們想像得還要親。這個「表」字表達的是表哥、表妹、表親的關係,可以想像如果每個人都把老人院內住的宿老,當成自己的親人,那他們一定活得更踏實。其實人最重要的基本需要,就是「被愛」,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就被父親、母親的愛包圍著,先在「被愛」中成長,進而學習去「愛人」。英文「family」- fa代表的是father父愛,m代表的是mother 母愛, i是in, l是loving, y是you. 所以就是father、mother in loving you.非常清楚地表達出人的成孕、蘊育路徑。
古訓有雲:「老者安之」,就是除了要愛他們之外,還特別要求要使他們生活有著落、有安頓。政府責無旁貸,毅然肩負起「長照」的社會責任,所以一間又一間的老人安養中心,不管是公營或私營,皆應運而生。
在早晨半天的培訓中,我們一起看了一部短片,主角是一隻日本人養的貓。初看時以為是一隻小老虎, 一直對著一對日本母女嘶吼, 有很強的攻擊性, 沒有人可以接近牠。多年前小女主人是在街角公共垃圾桶中撿到貓。當時的小貓才出生2週,被丟棄在垃圾桶中,準備跟垃圾一起被運到焚化場;又餓又凍,在一大堆的垃圾中好怕、好孤單。被小主人撿到,養得又肥又大,貓兒覺得好幸福, 因為小主人最愛它,悉心照料,多少歡樂、多少陪伴。但不知怎地,某天貓兒突然性情大變,一直嘶吼,像是瘋了。
|
小女主人和她母親,只好去請動物治療師來幫忙,試試看可不可以醫好貓兒。這位治療師是個中年女人,一走進房門,貓兒就嘶聲力竭地吼著,只見治療師在10步距離之外蹲下,與吼叫的貓對望。治療師用意念傳達安慰的話語,也「心對心」地聽到貓兒淒厲地訴說,自己被拋棄的悲痛。 這些悲痛因為累積而變成山洪般和失控的憤怒,結果貓誰也不要,連小女主人也在內。當治療師告訴小主人,貓兒是多麼地痛苦及失落, 我的眼淚也跟著一顆顆地灑落地下。治療師與貓的對望中, 最大的轉機就是治療師柔和地將眼簾垂下, 緩慢地眨了一下眼睛,貓兒立刻停止了攻擊。事後治療師解釋,對貓來說,對望良久再慢慢眨眼, 等於是一個很深的親吻。我才明白不只是人最深的需要是要別人瞭解自己的感受, 動物也需要。
治療師見貓已停止憤怒,遂吩附小女主人,用意念向貓解釋不是要拋棄它, 而是因為離家住校,三年跟貓分開,現在拿到學位,她還是像以前一樣,一絲也沒有減少對貓的愛。這時的貓已儼然不是坐姿,而是躺下,將白肚子朝上,一副等待別人來撫摸的樣兒。當小主人正躊躇著將如何接近貓兒時, 沒想到籠中的貓,自己主動將小小的前腿由籠格子中伸出,想要觸碰小主人,因心疼而流淚的主人,悲喜交集,不過這一次是喜淚多於悲淚,歡喜收場。
治療師用極深的愛傾聽了貓兒,讓不能停止的憤怒因而止息。不是只有人類需要被傾聽,連貓兒也同樣需要, 原來充滿愛、同理心的傾聽,可以帶出非常大的能量,有如移山倒海的強大力量,足以止住山洪,它能鎖住人心,也能釋放人心,端看人怎麼用智慧去使用它。
下午,我們一班志工,帶著上午深深的啟發與感動抵達翠柏山莊,因為我早一點到會場,發現已有零星的老人家先來了。我趨前自我介紹,就開始跟一位88歲老伯聊天,他告訴我他是家中8個孩子的老6,老5當的是空軍飛官,安排他跟父親和老7弟,及排行最後的老8妹妹,於民國38年一起坐軍機逃到台灣,可惜媽媽沒來,另外不幸的就是老5回去保衛軍民撤退,飛機在海南島上空被擊中,當場殉難,為國捐軀。
|
他娓娓道來,自己是湖南衡陽人,附近長沙大戰很有名,可是衡陽大戰更慘烈,整整打了49天,傷亡無數,能逃出來的人,都覺得萬分幸運,撿回一條命。老伯自己當了空軍的地勤官,結婚生了一男一女,因為調外島,所以兒子比女兒大了10歲,壯士衛國,夫妻也是聚少離多。兒子晚婚現住南部,育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女兒住臺北,只生了1個男孩,現在已18歲,老伯的太太尚健在,住女兒家。我狐疑地問為什麼跟妻女同在臺北市,但卻讓老伯一個人住翠柏?他解釋,因為生病。他說他10年前就來翠柏了但是約5年前,有一天在翠柏忽然跌倒昏迷,送醫,整整住院1個多月才救回一條命。原來他是糖尿病,現在少吃糖類及澱粉還是越來越惡化。我知道人類有時很矛盾,往往家人明明是不能接受親人要死的事實,反而會先逃走,先跟親人說再見,免得自己要面對那永別的痛苦,這就叫「永別前的逃兵」。
|
老人院內還有1位90歲的老伯,高高瘦瘦,對服務的漂亮女孩說了好幾次:「妳現在年輕,賺了錢一定要學我,年輕就好好地存退休金,妳看現在多好,才能到翠柏來享受生活!」原來大部份的老人被送來,都是親人考慮到要讓他們得到安身立命之處。可是也有少數的老人家是自己決定、主動要來的。有一位就是把翠柏當成不用操持、張羅三餐的宿舍, 每星期固定二、四出去上易經、舞劍等之類的課程,每天趴趴走,心態完全不覺得自己沒用了,活力和希望是他的生活重心。其實主動要住老人院的人,多半比較有組織規化力,他們懂得自恃之道,不要住兒女家,是因為「愛」,不想破壞小倆口子的隱私權,也不想形成太依賴的連結,當然這些老人或家人還是得要有點錢繳月住費才行。
我跟湖南老伯有緣份,一起做紅豆綠豆相框,他挺起勁的,一直說做得好、做得好。我發現我為他按摩時,他特別享受,舒服到都快睡著。臨別再見,主持人要大家擁抱一下,我剛輕輕地用治療師式的擁抱抱他,馬上換來是兩次大大的回抱,尤其第二次更是有力且「緊緊」地, 他老人家心滿意足的離開。 我猜他心裏一定在想,這個相框的作品,可以掛在牆上做裝飾。接著大家依照收拾東西的快慢,陸陸續續地下樓。
台灣最美的就是「人」, 看到一批一批的年輕人,明明可以在大學生活或辦公之後的週末睡個懶覺,卻早早起床、靜靜地集合於肯愛。在引導下魚灌而入老人院,為的是要去關心別人,他們懂得自我犧牲,20出頭的少男、少女,就是這樣地展現出他們的生命活力,他們是氣宇不凡、高貴的一群青年孩子。我以他們為榮,更為台灣賀彩。
回家的路上,我跟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女志工相偕同行,聽她訴說她的生命和苦難。她說,已經1年多沒辦法好好睡覺了,恐慌症加上憂鬱症纏身,身上一點能量都沒有,只是今天不想跟兒子吵,因為兒子未徵得媽媽同意就為她報名,勉強接受安排來參加探訪老人院。 她說今天的服務,她很多地方沒辦法為老人們做任何按摩。我鼓勵她,為她打氣,至少她還比翠柏的老人們年齡小,至少她還有個愛她、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我真心祝福她早日康復,也希望她能像那隻影片裏的日本貓,把憤怒和其他的負面情緒,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喧洩出來。帶著信心勇敢而堅強地找回對生命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