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 肯愛九月電子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3,20229月中秋感恩月家家獻愛「揪甘心」
撰文/整理:社資部
|
9月的肯愛協會充滿許多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愛心。正逢開學季的9月初, 肯愛協會搭配GIVE543贈物網,在七夕推出「謝謝你送過我放飛前任禮物讓愛自由」活動,邀請大家一起用愛心唱出香港歌神-陳奕迅的「你的背包」中刻劃出舊情人難忘的生命軌跡,用逝去的舊愛對於許多孩子來說卻是他們的肩上「心」歡。
|
在這次的活動中,肯愛協會收到了許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有不少朋友們為了趕在物資發放日以前,想要讓孩子們可以拿到屬於自己的小書包,開心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活動期間網友們熱情的迴響,讓肯愛協會的同仁們每天都能帶著線上網友的滿滿分享完成一天的工作時光。
本次募集到包款除了讓大台北近貧家庭的孩子們,領取物資時可以挑選喜愛的「心」包包之外;遠在台灣後山的台東海端鄉的孩子們,也藉由這次的物資分享,讓資源匱乏的山區孩子們也能感受到來自各界的關懷,一同快樂迎向新學期。
9月底的中秋佳節,來自愛心企業「臺灣恩智浦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肯愛好鄰居蔬菜水果行的善心分享,讓每個肯愛協會幫助的家庭們在這個中秋佳節團圓時刻,增添更多的節日氣氛,也讓服務家庭的孩子們能夠在這一年一次難得的節日裡吃到香噴噴的月餅和酸酸甜甜的柚子。
當聽到家長說出孩子正嚷嚷的問著「今年我們家怎麼還沒有月餅?」來到協會領取月餅時,心中的喜悅和孩子小小的心願也因為愛的分享圓滿達成,台東後山海端書屋的孩子們也在物資轉介,讓長期無法與父母團聚的孩子也能在同學及老師的陪同下渡過屬於孩子們中秋小團圓。
花好月圓,鬱兔來團圓 -親子總舖師系列方案
撰文:社工部 何伯駿
九月初秋,天氣變化時好時壞,似乎反映著孩子們面對新學期、新同學各種期待與緊張不安的煩惱心情。而暑假的結束也意味著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從朝夕濃縮成夜晚的零碎時間。不過在九月卻有一個大節慶即將到來,而肯愛協會也趕緊把握這次機會,於9/17在內湖婦女中心舉辦親子總舖師「花好月圓,鬱兔來團圓」中秋特別主題,邀請肯愛服務的小家庭一同共襄盛舉,體驗中秋節的浪漫氣氛,再次感受家庭團圓的溫暖陪伴與愛。
|
本次活動肯愛特別邀請十八般廚藝樣樣精通的杏雪老師來擔任大廚,已是二個孩子媽的杏雪姊,平常的興趣便是帶著孩子DIY創作美味家庭便當,在一來一往的合作中,除了可以讓孩子學習技能,也可以在烹飪的過程中聽聽孩子的聲音,瞭解孩子的喜好、學校狀況等等,讓原本高溫煩悶的過程中,一點一滴注入溫情甜蜜的美好時光。「感恩的心而飲水思源,然後感謝有你伴我相隨」是她對料理的堅持,也是她對家庭最真摯感動的信念。
|
在活動中,阿文家展現出了絕佳的默契,甚麼都不用說僅僅只是透過一個眼神,阿文便靈巧地運用著菜刀,華麗卻俐落地切著高麗菜、胡蘿波等,隨後交給媽媽來烹煮,在完成的瞬間一家人便相視而笑、開心地擊掌宣示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小建家則有著另外一種風景,每一步驟每一食材,都是小建媽媽一邊介紹一邊手握著手帶著小建慢慢煮出屬於小建家的溫馨料理。「謝謝肯愛的親子活動,讓我們能在忙碌之餘看著孩子慢慢成長蛻變,陪伴孩子一起體驗這最幸福的時刻」這是活動結束後,阿文媽和小建媽給肯愛最有力量的回饋,也是肯愛堅持不懈的證明。
|
肯愛協會持續舉辦親子總舖師主題活動,誠摯希望每一戶參與的家庭都能在過程中與孩子一齊完成造型便當美食,除了過程中建立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自信心與促進親子互動、增添家庭溫馨氣氛,更希望能使大朋友小朋友皆能分享彼此成長的喜悅,讓愛能無限傳遞,抵達每一位弱勢單親家庭的心中,讓這些天使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是有著一股溫暖卻強大的力量在背後支持、守護著他們。
|
鬱見老友遇見愛~友夢不老系列
撰文:許玉芬
修訂/整理:社工部
肯愛協會【鬱見老友遇見愛、遠離憂鬱、夢想給力】的老人服務方案,今年3月開辦以來,服務機構的長者好評不斷、一批又一批的志工持續地報名,在9月份第一個週六,老夥伴、新夥伴們一大早,就來到有著一整面書牆、充滿文青味的CAN LOVE大廳,神采奕奕地迎接著第七梯次的友夢不老活動。
上午肯愛協會的憂友志工培訓,特別邀請心理諮商領域的專家-孟貞老師,作為本次活動的帶領者,讓團隊為下午的老人服務,調整身、心的最佳狀態。首先夥伴們圍成一圈,模仿大自然中動物、植物,儘情地擺動肢體,誇張奇妙的動作帶來歡笑聲,讓全身肌肉運動放鬆、減緩壓力。再來學習簡單身體按摩技巧,用心的大家,熱烈地要求教導進階版的按摩穴位。最後老師分享和老人會談的相關故事,大大增進對老人心理及行為上的了解,與正向的對話要領。
|
肯愛志工帶著上午精心包裝的禮物盒,抵達翠柏新村時,有著很特別感覺,和老人們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一樣。爺爺奶奶們問:今天要辦甚麼活動啊?這麼多禮物盒!這簡單的問候,臉上開心的笑容,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像小孩子般期待著活動的來臨。
|
不約而同志工上前陪伴,原本安靜的教室,突然熱鬧起來了,老人拉著志工的手慢慢說著喜歡的話題。80多歲小紅(化名)奶奶是鼓樂團團長,鬆一口氣說:她的手終於好些了,團員也都很努力練習,近期會安排音樂會表演喔...。90多歲大創(化名)爺爺問:最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講的是家人親情、愛情故事,他都在宿舍看,因為好感動,會偷偷地哭,你們看過沒?可以去看看喔...。話匣子一打開,心也跟著開,情緒的抒發讓他們加強自我價值的存在和肯定。
|
補夢者蒐集老人的「夢想中的禮物」來了~「我不用禮物啦!你們願意來陪我,就是我想要的禮物啦~」這是一位參加過三次肯愛舉辦的『友夢不老方案』住在翠柏六年92歲奶奶說的話。小花(化名)奶奶80多歲,面容依然白皙讓人稱羨,問她怎麼做的?她說:人活著一定要有興趣、要學會〝捨〞,儘管之前患有重度憂鬱症,參加活動後會變得愈來愈好喔。在創作夢想中的禮物時,奶奶提到年少時經歷抗戰、物資短缺;又說:她現在生活很滿足、知足,嘴裏輕輕哼著歌,在禮物盒上拼貼著她的少女夢想,尋回不被看見的「美好的自己」。最後全部的人圍圈,播放『讓愛傳出去』歌曲,心中一起傳遞祝福,互相擁抱結束活動,讓這個難忘的下午也成為彼此永藏的回憶。
|
長者就如圓潤的明月珠(夜明珠),黑暗中也能發光的稀有寶石,年歲裡累積的智慧與經驗,都是時光的贈物,值得被看見、被畫下來、值得被記憶。~肯愛希望藉由【鬱見老友遇見愛~友夢不老】的行動,不只傳遞愛與關懷給這些離家的弱勢老人,更能傳達「希望」,讓更多老人勇敢追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
鬱忘小信箱
回信人:蘇禾
異性的愛我都照單全收,是我太花心嗎?
|
若馨:
我最近喜歡了一個網友,我們未曾謀面,但已經規劃好了未來。可是近來身邊有兩個男生向我示好,人都是我曾喜歡的類型,我只想跟他們保持朋友關係,所以一直回應著他們,但也表明我已經有男朋友。
某一天,我跟其中一個男生散步的時候,他抱了我一下,我不覺得反感但也沒覺得美好。我很困惑,我是個花心的人嗎?我這種表現,是不是朝三暮四?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個忠於愛情的人,可是近來的表現,身邊的人都看在眼裡,從她們談話中我能讀出諷刺。我是個壞女孩嗎?好女孩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我有些模糊了,請老師幫幫我。
若馨你好:
閱讀若馨的來信,似乎能感覺的是一種很浪漫的情懷,一下子我的思緒就跳醒了英國詩人拜倫的浪漫名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猜想若馨和未曾謀面的網友的交流過程,也是就像期待相約在春天的心情一樣,充滿了盼望吧?那確實也是充滿了美好的想像與等待的一種心情……
正是因為看重與珍惜一份透過文字能交流的機緣,我會希望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和若馨分享,不同的角度只是提供我們更多的訊息參考,若馨最後還是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路,我們可以看的不同角度是什麼呢?
既然浪漫是充滿的「感性」的情懷,我們就可以也從「理性」來看浪漫這件事,怎麼說呢?“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
我找了一下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當時的意義是“傳奇般的”、“幻想的”,或許我們也值得多看一眼,在和未曾謀面的網友之間,有相當程度的承諾與對未來的規劃很好,但其中有沒有“傳奇般的”、“幻想的”生活期望?如果有,我們要如何一步一步來落實,然後我們也同時來展開你和身邊的兩個男生關係中的「感性」與「理性」,希望這封回信,可以陪伴若馨看見我們內在「感性」與「理性」不同的自己。
沒有人可以用諷刺定你的罪 除非是經過你的允許
「壞女孩與好女孩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若馨問題的背後,我們值得先從誰來定義開始。
在任何文化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人情制約,孫隆基於中國人的深層結構一書中指出: 中國人父母教小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常常會和口與臉有關,例如說那麼做會「被人笑」會「丟臉」等等從小我們就被培養「人言可畏」,不要「貽人話柄」等等,所以我非常可以理解當若馨覺得自己「近來的表現,身邊的人都看在眼裡,從她們談話中我能讀出諷刺」的那種不安和恐慌,孫隆基也說: 「恥」字是從「耳」到「心」,表示從自己的耳朵聽到別人在說自己,純粹的羞恥感是以別人怎麼想為主,在我們自我尚未萌芽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困在泛道德主義、泛規範主義中,我們不敢覺知自己有特殊的需求。
因此,我能夠建議的是,當若馨的不安和恐慌在心中升起時,我們先好好安頓身心,不急著一定立刻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是先安守自心,因為當心能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是「人言可畏」的背後的自己,我們越是想要符合所有的人的認同,就越是惶惶不安的怕自己被人「諷刺」,這其間最大的秘密,正是因為我們還不敢認同自己,所以會吸引不認同的「諷刺」,若馨若是心一正,選誰當男朋友是自己負責的事,自然所有的閒言閒語,都不會再能綁架你的心了。
一個擁抱帶來的困惑是什麼 從困惑當中提煉出更成熟的自己
若馨的來信中也提到了一個擁抱帶來的困惑? 若馨會否定自己地問:「我是個花心的人嗎?我這種表現,是不是朝三暮四?」語句中明顯的恐懼,是否在反應出,你所形容的自己是處於「不覺得反感但也沒覺得美好」的驚嚇反應呢?
或許這樣的問題會有些冒犯,但是從一個擁抱到花心與朝三暮四之間是很大的距離,我比較關心的不是對錯,而是若馨自己怎麼看這件事情,在你希望自己忠於愛情的信念中,有沒有隱藏著對性的恐懼?
我們都知道就生理的角度來看,男女兩性在「性」的生理發展的差異(以性慾望來說明)來說:一般來說男性的性衝動/性慾望(sexual desire )從青春期開始增強(男性到青春期的平均年齡是13.5歲),而性慾望強度達到最高峰的年齡約在十八歲。而女性的性慾望也是從青春期開始明顯增強(女性到青春期的平均年齡是12.5歲),女性性慾望強度達到最高峰的年齡則約在三十歲。生理的成長有普同性的生理時間表,但心理呢?確實每個人面對性親密的預備與開展,都可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和時機,有感覺、沒感覺都無關乎對錯,因為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身體有感覺或沒感覺是要符合誰的認同,經過誰的同意,那樣的身體,怎麼敢在親密時,有-感-覺呢?
一個擁抱帶來的困惑中,或許心定下來的認同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自己最私有的財產,我們善盡「身體管理人」的義務,當我們真誠地看待我們的感覺,不迎合別人的意見而扭曲自己,也不過度的放任我們的感覺侵犯別人,這些都是成熟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路標,最後,祝福若馨,愛要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