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愛七月電子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3,2022鬱忘小信箱
回信人:蘇禾
遭遇家暴又不想離婚,我是不是有病?
|
雪蓮:
兩個月前我遭遇了家暴,其實在這之前也遭遇過,但過去了也就算了,對方道個歉一摟一抱,日子也還在繼續。但這次不知道怎麼了,心裡就是過不去這個坎,想離婚又怕影響孩子,也怕以後的日子更難,不離婚心理也不平衡。這次他比以前更後悔,甚至給我下跪,他平時很愛面子,自尊心很強,下跪這種行為要是發生在以前,我肯定會很感動,但這次卻沒什麼感覺。
我感覺離不開他但又不想跟他這麼過下去,就這樣矛盾糾結著,每天都在想人為什麼活著,還不如死了。但又想憑什麼是我死,我要是死了別人豈不活得更好?我想讓自己快樂起來,不要讓別人瞧不起,但又隨時隨地想掉淚。老師我是不是抑鬱了,我該怎麼辦?
雪蓮你好:
閱讀來信時,深深地感受到雪蓮身心煎熬的受苦,一段家暴的暴力關係,卻形成了「離不開他但又不想跟他這麼過下去」的矛盾情結,當下對方的「道個歉一摟一抱」,「甚至給我下跪」好像風暴得到你的諒解而生活依然,但事實的真相是,內心中風暴持續失控,雪蓮「每天都在想人為什麼活著,還不如死了?」,也就是說,伴隨著暴力而來的負面能量持續的在雪蓮的身心創傷中發動攻擊,一波一波的,一念再念的是…….「憑什麼是我死,我要是死了別人豈不活得更好?我想讓自己快樂起來,不要讓別人瞧不起」,雪蓮疑惑了,自己是不是已經陷入抑鬱了?。
十分不捨與心痛的是,愛情的美好帶來了婚姻,但婚姻的為難卻褪色了愛情,在我們的社會價值觀中,面對家庭暴力仍然也有些迷思,例如 :「家庭暴力只是偶發的失控事件」、「是受虐者自己不離開家庭的」、「家庭暴力是低社經地位家庭才會發生的事情」、「家庭暴力是家內事及家醜不可外揚」……等,這些觀念都是對家庭暴力常見的迷思。
於是,隨時隨地想掉淚的雪蓮,想離婚又怕影響孩子的雪蓮,怕以後的日子更難,不離婚心理也不平衡的雪蓮,我們一個一個地面對與梳理展開,希望能遇見一條安在的路,讓受傷的婚姻的路能夠療傷,能夠止痛,能夠調理出無暴力與惶惶然的平安生活。
首先,我要說的是,這其實是一段兩個人都需要療癒的路,對於先生來說,失控與後悔的暴力行為,說明的也是情緒調理的危機,一般來說,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虐待行為,包含配偶(如前夫妻、同居人、男女朋友)、親子、手足、姻親之間的身體、語言、精神、性虐待、經濟控制、及財物破壞。
而一般的暴力型態包含身體上的虐待(例如:徒手或使用器皿、武器等傷害當事人,或以推、踢打當事人、摑當事人巴掌、掐當事人脖子等)、情緒虐待(例如:威脅傷害她或他的家人、孩子、朋友、寵物,破壞個人的物品,剝奪個人的金錢、睡眠,語言上的辱駡或行為上的騷擾)、性虐待(例如:強迫對方進行性行為、逼迫對方看色情影片或圖片、其他不適當的性對待等),與經濟虐待(例如:在經濟上控制配偶,使當事人無法擁有經濟自主權,而不得不忍受施暴者的控制與傷害)。以上種種危機行為,指向的施暴者在無法調理自己的情緒的當下,以暴力企圖完成宣洩與控制。
而對於雪蓮來說,如表述所言確實已然有抑鬱的情緒,所以隨時隨地想掉淚,我們並不知道在雪蓮的受暴限制中,是否有經濟上的強制?在我的經驗中婚姻暴力除了包含在身體、性、心理上的攻擊,經濟上的強制是婚姻暴力型態中較常被忽略的一環,例如:有工作的一方,施予沒有工作的伴侶經濟上的限制,使得沒有工作的伴侶,為了經濟上的理由不得不屈服。
受暴婦女可能在長期被家暴的過程中自信心嚴重受損、無助感持續加深而導致受虐婦女症候群,甚至使受暴婦女的工作及人際資源被迫中斷等,受暴婦女亦可能因憂慮孩子的安全及生活而更加劇不敢離開施暴者。而這,也是雪蓮提及的心理現象。
那麼,在療癒的部分,建議雪蓮值得關注自己的是,是否已然因為家暴而面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身心陷阱?美國一項調查研究指出:69%成年人曾在一生中經歷一次以上創傷事件,大學生族群更有高達84%曾遭受創傷事件;約有25%曾遭受創傷事件者會罹患PTSD,由於PTSD是一種經歷身心重創後產生的焦慮性疾病,所以患者其實不自覺地會從心理與生理上顯現出許多的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主要症狀包括了:
1. 反覆在腦中出現創傷事件或痛苦經驗,或接連出現可怕惡夢
2. 經常感覺又再度經歷創傷事件。
3. 當回想起創傷事件時引發極強烈的心理痛苦情緒和生理反應。
4. 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地點、思緒、活動,封鎖相關記憶。
5. 反應麻木、消沈、沮喪、無助感、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感、對未來 感到悲觀。
6. 警覺性增加、睡眠困難、緊張暴躁、強烈害怕、驚嚇反應強烈。
這些症狀也提供給雪蓮參考,也藉以理清自己目前的身心狀況是否面臨PTSD,於必要的時候展開治療,典型的創傷處理包括了穩定情緒與減輕症狀,減輕焦慮、身體疼痛感及睡眠困擾,進而著重於創傷記憶的整合,控制與解決創傷記憶,有效幫助患者安心面對創傷記憶,而當狀況逐漸獲得改善後,進一步的人格再整合與複健,以重新發展自我與再次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穩定個人身心反應,達到良好的認知重建。逐步療傷的過程中,身心穩定了,雪蓮也才有能量與能力決定或改變婚姻的現況。
在家庭暴力的療癒的路上,包含婦女的覺醒、婦女權益的賦權、婦女角色的自我肯定、學習辨識危險情境、學習自我保護技巧、家庭暴力的檯面化處理、夫妻溝通技巧的學習、夫妻在親職技巧上的學習……等;確實是一段不容易的路,但相信也祝福雪蓮,覺醒–就從自己身心的照護與療癒開始,敬祝–一定要平安呀!
蘇禾
鬍鬚張台北北醫店公益募端午肉粽禮盒捐贈報導
撰文/整理:社資部
「鬍鬚張魯肉飯」創立於1960年,已經成立60年了,秉持『傳統美食,追求幸福』的創業初衷,從路邊攤創起,,是家以臺灣小吃魯肉飯起家的餐飲連鎖企業,鬍鬚張也是第一個進駐日本的臺灣小吃品牌。
鬍鬚張在公益方面不遺餘力,最早是在每個門市設立發票箱,公司每年編列預算贊助公益單位。而這次公益募端午肉粽禮盒,希望透過各家門市將公益擴大,造福更多人。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古老傳統的端午節,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之日,所以五月初五被稱爲端午節,常常有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吃粽子、繫五色絲線、戴香包等習俗。
|
這次是鬍鬚張台北北醫店第二次與肯愛合作,因應端午節的到來,幫助肯愛協會200多個認養的弱勢家庭募集粽子禮盒,讓這些家庭在端午佳節能有美味的粽子吃,大家聽到做公益做愛心也很踴躍支持。看見這些家庭拿到肉粽禮盒時,那種露出滿心的感恩表情,小小的付出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也謝謝所有捐贈的朋友們,和肯愛一起幫助弱勢家庭孩子,有了您們的送暖,讓他們能感受到傳遞的愛與溫暖。
微笑後重新出發,愛心暖暖扇吹跑疫情壞心情
撰文、修改:肯愛協會-社工部
自上半年疫情橫掃全球以來,每天面對的總是較為負面的資訊,人與人間的溫度似乎也隨之降到冰點;然而詩人雷諾瓦曾說過:「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我們仍靠著眾人的努力度過一道道難關,讓危險逐漸消失,使彼此的笑容可以再度尋回。趨緩後的七月份,正是肯愛第一次對外的活動-「離家不憂鬱,因愛再相聚」志願服務工作坊開跑了,縱使炎夏熱氣溫不斷升高,仍檔不住喜悅滿溢的心情,讓我們甩開之前的煩惱焦慮,再一次陪陪我們許久不見的翠柏老朋友,提升人與人間彼此的關係溫度,讓感動得以獲得滋潤而綻放。
|
本次的帶領老師依然是由專業的心理師-蘇禾老師來陪伴大家,首先從有趣的歌唱破冰中尋找今天一同合作的好夥伴,緊接而來的是由和緩到激烈的伸展運動,透過拉伸過程中更瞭解身體各部位的機密,以及打通阻塞許久的任督二脈,保持身體彈性,才能更有精神並把能量傳遞給下午的老友們。最後透過志工的生命經驗,他與爸爸之間的矛盾關係,明明渴望傾聽心聲卻有那麼一堵高牆限制住父子間的聯繫,表面看似和諧但內心波濤洶湧,縱然對於父愛有千萬種情緒,卻在交流那一霎間反而鴉雀無聲。回頭反思我們又何嘗不對親人、情人、朋友甚至伊人有過如此狀態呢,然愛在心口難開,僅僅一小步的距離,倘若我們在勇敢一點點或許不會再產生遺憾了。
「好久不見了,看著大家都還在內心就有滿滿的感動」這是下午我們遇見的第一位老友說的話,即使有的朋友已經不在,但不變的永遠是相遇那瞬間的感動與陪伴。有些志工與老友因有相似的背景、經歷而有說不完的話,也有些志工反而讓老友來按摩服務,只是想在展現年輕時那英雄姿態,透過一言一行便融化了疫情前冰冷的心,隨著運動、按摩、手作創意讓感動溫度緩緩成長。本次活動我們選擇透過扇子,一來是掃除夏天的煩躁,也借用團員扇「團團似明月」一詩詞,代表重新相聚團圓的喜悅,將這份別具心裁的禮物送給老友們。
|
最後想分享翠柏老友-馬大姊的故事,因為疫情的關係翠柏嚴禁開放,孩子們也都在國外無法回來,寂寞的她每天的行程只有早操、報紙、數獨然後就等待隔天的太陽,今年87歲的她回顧以前家庭的生活,因為丈夫的舊觀念而不願與她一同來安養中心,然而走到最後家裡已經只剩她一人,為了不再寂寞仍選擇搬至翠柏認識新朋友卻剛好遇上這次災情,還好在趨緩後的現在有肯愛的朋友來看看她,從她一開始的嚴肅到最後大合照的燦爛笑容,我想這便是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穫吧!
|
喵喵星球來相見,小小探險家的情緒森林大冒險: 暑期兒童自我探索挑戰營報導
撰文:社工部
七、八月炎炎盛夏,即將迎來孩子們最引頸期盼的暑假,儘管最近天氣酷熱難耐,孩子們臉上的表情總是像豔陽般如此燦爛與溫暖,無不規畫著要和爸爸媽媽去哪裡遊玩,想要做些甚麼,或是當一隻小小的瞌睡蟲待在家裡睡大覺,深怕浪費了寶貴假期的每分每秒而珍惜把握著。肯愛協會也在本月即將上映年度最盛大最精彩的活動-「情緒自我探索挑戰營」,帶領著這些小小探險家們一起探索淺藏在身體裡面那最神祕卻又非常熟悉的各種情緒怪獸囉。
|
兩天的活動,從陽明山的「低空體驗探索」學習團隊合作、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喵喵星球大冒險認識生活中有那些情緒,我們如果在生氣、難過時又該怎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呢?藉由一系列戶外課程、戲劇、遊戲、藝文、知識多元化類型的課程。情緒是一輩子的議題,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是一門課題,都希望大家有自己抒發情緒的方式,學習接納自我的情緒,少讓自己情緒被壓抑下來,當能包容自己更多情緒後,遇到別人的情緒,也更能去包容,情緒像流水,不該是壓抑,只能學習引導、接納、轉化、放下。
|
分享一則來自隊輔sasa的心得:
兩天的情緒體驗營,好似跟大家熟悉了一點就又馬上要面臨分開。 我一直認為,緣份是一種很奇妙的存在。 有著隱形的線在拉著我們,而這次,是肯愛把我們拉在一起。 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也在學習。 學習處理突發狀況、學習如何用小朋友的語言去拉近彼此的關係、學習用小朋友的角度去看世界。 情緒是一種,不論年紀多寡、不管何時何地,分分秒秒都會遇見的事情。 兩天的課程當中,我們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即使無法立刻面對排除,也能夠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勇敢的表達出來。 真的很謝謝肯愛協會舉辦了這麼棒的活動,認識了好多很棒的夥伴(隊輔)、還有一群天真活潑的小朋友。 上帝在他們的人格特質當中多加了點什麼,但他們沒有不一樣、反而多了些獨特。 而就是那些獨特才能是那麽完整那麼棒的他們。
繪心笑一笑活動-來自一位志工夥伴的心聲
撰文/整理:肯愛志工-KATE
迎接太陽,準備啟航
今天清晨,感覺全身滿滿精力一躍而起,即將開始新的一天。因為令人期待地,一個溫馨又有愛的兒童陪伴服務活動即將來臨,我將和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們,一起前去秘密基地--關愛之家,參加今天。踏著輕鬆的腳步,帶著一份單純而快樂的心情走進教室,我看到了年輕的高中大學生、上班族和情侶們,有三三兩兩,或坐或站,因緣分聚集在這裡,望著每張洋溢著燦爛、朝陽般的臉龐,我自己也不禁步調輕鬆活潑起來,迎接今天#沒有你,我都不行#的一日工作坊。
|
故人依舊,「再」見小時候
課程第一個活動,是要大家戴上眼罩今天夥伴,找好後跟隨老師給的題目,大家圍著圈圈聊聊童年往事,回想自己在童年時期,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打開記憶的匣子,彷彿回到兒時的精彩──校園、玩伴、父母,扮家家酒,還有愛吃的零食,心底開始迴盪著那淵源流長的情懷...忽然填滿了回憶。而這似乎是這堂課好的開始,很快地把大家的心拉近,且藉由老師後續帶領的心靈溝通,大家不覺敞開心扉,加速相識的程度,在沒有人打擾的時間裡,我們從星星談到花草,聊到吃過的東西,心裡記掛著的人,及那些年的酸澀與甜蜜,相遇與告別,溫柔與堅強。 靜態交流結束,接著是動態活動,全體一起來律動增強體力,為下午預備充沛精力。而午餐和交通問題則在大家各自展現本領,飛速以30分鐘內,最高效率下全部解決,準時於1點半進入關愛之家。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白色調的明亮空間,感覺是一處極悠淨的環境,卻也好奇未見任何一個小孩在外玩耍,還在午修時間吧! 陸陸續續大家到齊了,穿上園方準備好的圍兜,整裝完畢,我們排成兩隊開始今天的重頭戲,一對一的陪伴。大人小孩像走紅毯般一樣的歡聲尖叫,當找到所屬友伴後,除了互相擁抱,我看到有許多人已迫不及待要開始做孩子王啦!
|
繪心笑一笑,情緒療一療
下午的兒童服務陪伴規劃活動係透過「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繪心笑一笑」為主題,以遊戲率領小朋友體驗用身體模仿毛毛蟲變成蝴蝶的喜悅。在一陣混亂捉對嘶吼後,毛毛蟲終於奮起穿越時光隧道,從繭裡鑽出來,等我們為他們戴上了蝴蝶頭框,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飛出去了,最後我們也共同彩繪七彩蝴蝶和花瓣。 想分享的是我陪伴的孩子卻與眾不同的專注,他先要將灑在地上的彩色筆一枝一枝收回來,整齊排好放入盒子裡,然後再選一枝拿出來塗,一個花瓣,一個花瓣認真塗滿,當其他小孩已經去玩別的遊戲了,他依舊自顧自地畫,不為所動地我們仍然持續塗鴉,一起完成,感覺塗鴉好好玩的魔力呀!我想,他正在體驗手指握著彩色筆塗抹在紙上的新鮮感覺,這種握著筆、揮動手臂塗鴉的過程,不就是我們這次想給孩子的感官經驗和體會嗎?讓他盡情地畫吧!雖然時間不夠,不能令他充分探索學習,但這已是他的初體驗,希望未來他還能再透過塗鴉,進一步去暸解環境與這個世界啊!
|
今天是一個有意義的志工陪伴服務日,藉由想飛的毛毛蟲遊戲,引導與鼓勵,從身體律動到認知能力,幫助弱勢特殊兒童,在不一樣的童年中,也能有一樣的愛的成長之路。而全體人員在分享快樂,與彼此語言、眼神、肢體的溫暖和擁抱、交流互動中,獲得圓滿回饋。祝福每一個有溫度的志工朋友們平安回家,也希望將來有機緣還有更多志工來接棒。親愛的你,若是你認為時間愈過愈快而煩惱,不妨用志願服務者經歷來點綴一下生活,來參加我們的行列,除了可以學習新事物,令生活重新遇見更好的自己,還能為周遭弱勢的老人孩童們提供精神上的幸福感呦!德雷莎修女曾說:「我們不能做偉大的事, 但我們能用偉大的愛做小事。」願我們未來都能成為溫暖的人,以及能溫暖別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