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新聞該如何處理謀殺、暴力題材//Bruce Shapiro;莊適寧編譯
當記者成為自己鏡頭前的受害者,這位年輕充滿活力的電視記者,在一個神清氣爽的早晨採訪當地的商業協會,隨著劇情發展,如何將像是帕克和華德這樣的受害人維持在故事中心?有多少東西需要提及、討論、探索兇嫌,這位前任記者的犯罪動機是什麼?他在警方的追捕過程中,最後飲彈自盡。殺手自己所說的話跟他的背景有什麼好發表和張貼的?在邪惡的行為與尊重受害者、倖存者等議題上,要如何去平衡公眾的權益?
必須讓慘痛的代價成為進步的經驗
有證據顯示,一些高調的槍手沉迷於過往的事件中,不管是出於一種原始的報復幻想,軍事妄想症,或者只是簡單的虐待狂。據報導,桑迪胡克 (Sandy Hook) 槍手蘭扎 (Adam Lanza) 著迷於哥倫拜恩 (Columbine) 高中大屠殺事件,例如,同樣是重度精神病患者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手趙承熙 (Seung-Hui Cho)。挪威的Anders Breivick把自己描述成一位基地組織卡達 (Al Qaeda) 的學生。史密山湖槍擊案過後,美國廣播公司收到了來自佛拉瑞根 (Vester Lee Flanagan II) 散亂的傳真信函,特別是大讚特讚兇手一番,並且概述他對於前雇主的怨氣。這樣的資訊,在一定程度上顯示這些兇手透過新聞和網路學習到犯罪手法。
但是如果兇手可以從過去的事件中吸取經驗,那麼記者同樣也行,然而我們卻很少這麼做。有些問題已經開始絞入史密斯山湖槍擊事件的漩渦中,一路流傳回維吉尼亞理工 (Virginia Tech) (順帶一提,攝影師亞當·華德原本計畫在大屠殺事件過後開始在這間學校進修)。
當時情況也和現在一樣,一家電視網路NBC,他們收到一個來自兇手發出的訊息,是一個影片宣示視頻。精神健康的專業人士建議電視網路業者,播放/觀看此視頻,可能會讓心智不正常者在腦袋中產生危險的想法。與此同時,新聞行政機構看到了別的東西:這個視頻清晰地描繪出兇手的輪廓,以及與現實脫節的狀況。NBC的決定─ 受到許多的地方的批評─ 但是這是一個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安全之間謹慎評估衡量後作的決定,趙某的影片摘錄被拿來在單一新聞播報週期中播放,之後它便從網路中被刪除並且也不再轉播。
NBC這樣的做法,關係到公共傳播的政策。趙某的橫行被人們理解為一種重度精神疾病下的產品,也作為與精神健康醫療系統、法院和大學之間連接點的失敗經驗,一旦考量影片內容可能造成社會負面影響,就應該盡力限制這項有問題的影片過度傳播的問題。相比之下,福斯電視網Fox將未經編輯的ISIS斬首示眾的影片放在他們自己的網路資料庫內,對於那些反社會份子來說,它成為了異教派凶狠殺戮招募新兵的動員影帶。
關於維吉尼亞槍擊案還有很多內幕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如果過去的事件可以是任何的指引,有一些事是我們原本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到最後卻會變成極大的謬誤。現在稱讚維吉尼亞西南部的當地記者和編輯們,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做了對的事情,也許不嫌太早;相對的,現在反省,像是帕克和華德這兩個年輕的新聞專業人才可能會在直播拍攝現場遭到槍殺,也不嫌太遲。是時候來重新省思,美國新聞界究竟對於槍枝的報導,是否問了一個好的問題。
原文網址- http://dartcenter.org/content/framing-wdbj-tragedy#.Vd_eYiWqqkp
譯者- 莊適寧
報導WDBJ電視台的悲劇事件/Bruce Shapiro;莊適寧編譯
今年WDBJ電視台發生一場悲劇事件,究竟記者將如何報導這個故事?
(註: WDBJ電視台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的地方電視台,總部即位於洛亞諾克Roanoke。)
(
一場意外?謀殺?驚悚事件?
與洛亞諾克距離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向正南方往史密斯山湖 (Smith Mountain Lake) 的方向開沿途經過Blue Ridge公園幹道的地方,記者帕克 (Alison Parker)跟攝影師華德 (Adam Ward),於美東時間8月26日清晨(台灣時間26日傍晚)在電視直播時先後遭前同事槍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會有記者為自己可能遭到謀殺而做準備。然而洛亞諾克的新聞專業人士都知道,如何處理這個高調的悲劇事件,那種消息散播會從世界各國的媒體,到你所在的小城市門口,迅速傳散。同樣位在維吉尼亞州西南部的新聞社區,就在不到十年前2007年的四月,他們展現出優異的尊嚴和技巧來報導發生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大規模射殺事件,當時甚至連記者和編輯們自己的配偶和小孩都被鎖在校園裡面面對未知的命運。
由於可怕的史密斯山湖影片流竄在網路上─首先是電視直播,接著是槍擊犯佛拉納根 (Vester Lee Flanagan II) 自己的手機錄影,當地媒體報以同樣的冷靜,專業,和無聲的同情相對於近十年前在維吉尼亞理工的報導事件。洛亞諾克新聞報刊 (The Roanoke Times) 在他們釐清事件後他們全天候公佈已證實的消息,迅速素描了被害者們的肖像以及收集任何可能有關槍手行兇的動機,而不是立刻回應推特上面尚未屬實的消息來源。在螢幕後面,WDBJ的新聞室工作人員接到來自他們競爭對手WSLS的電話,他們提供幫忙製作一天的報導作業,所以可以讓這些哀悼中的記者和製作人們騰出一些任何他們所需要緩一緩的空間。
新聞可以怎麼報導?
但在這可怕的故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當帕克和華德在螢光幕前遭到槍殺,這個案件為社會所帶來的驚嚇逐漸退去,隨著故事的發展,有沒有任何具意義的方式為,而為這個殘忍和不尋常的故事進行接續報導?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發生在記者身上的事件是:工作場合的槍擊事件。(一組電視台人員的工作場所就是任何他們架設攝影器材的地方。) 記者對記者的謀殺案件可能很罕見,但在工作場合發生的槍擊事件則關係到職場安全的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本土範圍,槍枝氾濫。光是在2010年,是近年來資料收集最完善可用的一年,根據勞工統計局的數據,518位美國人在工作場遭到槍殺身亡。所有職業事故,死亡事故約佔11%,而各項死因之中,遭槍枝謀殺的就佔了78%。如果任何新聞業的良善,是要為這事件站出來說話,那麼新聞報導就應該把觀眾的焦點放在這樣的問題之上。
高度公開多重謀殺事件的餘波後,史密斯山湖槍擊案在被害人家屬和新聞媒體之間,它可能也代表了一個不尋常、悲劇性的機會,來填補那些經常出現的、令人棘手跟情感上的間隙。
就在幾個星期之前,科羅拉多電影院大屠殺後倖存的受害者和家屬,他們對於在審訊過程中過度使用兇手的荷姆斯 (James Holmes) 的名字,與媒體出現了意見相左的情況。類似的分歧意見也接續出現在康乃狄克校園槍擊案過後,爭議出現在是否犯罪現場的照片該不該被釋出。
哲人已遠-紀念傳播大師徐佳士/楊艾俐
(翻拍自網路)
大師是一批批來,也是一批批走。因為他們生在同一年代,過世也在同一年代。
日前去世的傳播學始祖徐佳士可能是那代最後走的學者,真是令人發出“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昔”之嘆。
而當時不管是大師來台,或者培育出未來的大師都是當時國民黨重視培養人才、蔣中正惜才的結果,1949年在大陸即將淪共時,蔣中正派了六架飛機在北平機場,等候中央研究院、北大清華的教授。於是傅斯年、安陽文化發掘人李濟才到了台灣,也讓台灣成為延伸中華文化命脈的土壤。
徐佳士則是來台的未來大師,他在抗戰時期加入十萬青年十萬軍,但是沒有參戰,而轉戰文職,做了記者,來到台灣在中央日報當了編譯,1955年到美國攻讀大眾傳播,回國後,在政大兼課,後來被聘為新聞系主任,人才是需要培養的,他的一系列進修、高升,成長,都受到政府栽培,可見那時政府對人才非常重視。
大師,沒有嚴格的定義,但是根據我多年觀察,封徐佳士為大師,他當之無愧。
他著作等身,致力學術研究,也撰寫專欄,向普羅大眾介紹新觀念。他的文章永遠有創新點,在今天資訊發達也許不足為奇,但是在四十多年前的戒嚴時代,不管什麼類型文章,都是恭謹呆板,但是他的文章總讓讀者有所得。
文章有新意,來自他勤於吸收新資訊,到八十多歲時還是看書,而且常常看書到深夜。一年政大淹水,半夜雨水淹到樓下客廳,鄰家最先搶救的東西是電視機,徐佳士最先救的卻是他的英文書。
(徐佳士先生任教政大時的舊照/照片楊艾俐提供)
在拿粉筆的年月裡,他作育英才無數,現今四十歲以上的傳媒人士大部分都是他的學生,他上課活潑,他教的傳播學理論,今天我還記得,而讓我終生感動的是,我在學校並不是勤快學生,成績平平,但是徐佳士看到我總是會勉勵幾句,可說有教無類,多年後,我也記得他的風範,會對不喜歡表現的學生,多加注意,多加鼓勵,成為善的循環。
大師也必須有總體觀,而不是碎片化思考,雖然一直在國民黨色彩濃厚的學校任教,但是他大力支持設立公視,支持媒體改造、批評時政。另方面,他也主張新聞人必須秉持專業精神,不為反對而反對,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鼓勵學生做終生的記者,不要只追求採訪主任,總編輯等職位。他說,記者從二十八歲跑到八十二歲,「有何不可?」
說實話,在學校,從他們那輩真正學到了什麼?也很難說,當時環境閉塞,老師再行,也有限制。大部分專業功夫,都是自己日後邊做邊學出來的。但是他們給我們這代最大的影響,是看到,觸摸(例如握手)到、感受到宿昔典範,所以當社會貶低記者時,學校老師早就給我們打了預防針,記者是有尊嚴的,專業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當記者夢想觸礁時,也想想看這些老師是在何等艱辛狀況中仍然堅持做記者。
大師已遠,固然留下遺憾,但是典範猶在,讓我們自我敦促,堅守專業崗位,沒有大師的年代,更要有追求夢想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