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
創刊日期:2000-09-05
發報頻率:
訂閱人數:3,28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10-09 05:00:00 / 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編輯室報告

從網路動員到實體動員

[責任編輯/馬安奇

                今年八月,多起兒童遭性侵案判決結果不符合輿論期待,臉書上因此成立了一個社團「正義聯盟」,目前有超過二十五萬名臉書使用者加入社團。9月25日,正義 聯盟與勵馨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一同踏上凱達格蘭大道,促成了這場「白玫瑰運動」。

             我們可以從白玫瑰運動的例子中思考兩個問題,一是「網路連署的高人氣是否也能增進議題討論品質?」;二是「當網路傳播變得更容易,網路動員也能更容易嗎? 」

        網路凝聚社群共識

                白玫瑰運動主辦單位「正義聯盟」的成立,起因於召集人曾香蕉看到新聞報導高雄縣甲仙鄉女童遭性侵案之刑責爭議,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認為此判決結果太 「荒謬」,因而於8月16日在臉書上成立社團,反對「惡濫法官」,八天就吸引了十五萬人連署。

                比起傳統媒體,網路不僅可以形成虛擬社群,還具有去中心化、超文本與互動溝通等特性。眾多網友透過虛擬互動凝聚成想像的共同體,這種虛擬社群和實體社群一 樣,既能交流訊息,更能維繫情感。不容小覷的討論人數,又吸引了平面與電子媒體報導,傳統媒體的推波助瀾,再讓話題持續延燒。隨後成立的正義聯盟官方新聞 網,讓網友更有系統地了解來龍去脈,不僅可以閱讀此案的法院判決書、比較各家媒體的報導、觀賞影片延伸了解國外案例。這段網路討論醞釀期確實某程度上強化 了議題認同與網路社群的內部共識。

        網路增進討論品質?

                然而,8月底即有主流媒體報導指出,臉書上的討論易流於情緒,只呈現簡化、片面的形象。質疑網路神話論者認為,即使網路可賦權與民,但資訊快速傳遞與複製 不等於能夠增進討論品質。白玫瑰運動訴求之一是建議法律妨害性自主的保護對象範圍由七歲以下擴大至十四歲以下,不過檢視刑法第十六章妨害性自主罪第227 條,原就已經將未滿十四歲的未成年人納入保護範圍,似無重新要求之必要。既是追求司法改革,應加入更多專業法律人士的建議,避免僅流於民粹式的怨懟。

        成功動員的條件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聚焦於此事件的組織動員面向,例如:並非每個讓網友關注、且具正當性的議題都能成功動員。那麼有哪些條件可以讓動員更順利?從白玫瑰運 動的成果來看,組織性力量顯得相當重要,對網友而言,協辦的非營利組織因長期耕耘所累積的人脈連結與行動經驗,是促成街頭運動的最大助力,當原有社群已具 有一定的成熟度,就更容易跨越從虛擬走向實體的門檻。我們也可以推論,如果沒有其他長時間累積而成的力量,相關討論無法深化;缺乏制度化的網絡,也很難促 成萬人走上街頭,在這次運動的參加者中,就有許多透過非營利組織連結而共襄盛舉的民眾。

                一旦涉及實體動員,現實空間與時間因素就很重要。對於非營利組織而言,善用網路這項「工具」可排除地域限制,延伸宣傳觸角,進一步凝聚共識或促成行動。我 們可以看看「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推動的無障礙「散步」運動:召集人在「行無礙生活網」上發佈時間地點,號召有興趣的身障朋友或一般大眾一起來「散步」, 不僅讓增加身障朋友彼此的交流,也能讓社會大眾「看見」他們對友善空間的需求。

                另一方面,白玫瑰運動的特色之一在於:網路不僅是工具,更是社會運動本身的構成元素。著名的「全球反麥當勞運動」也是從司法訴訟案件開始,反對者因為批評 麥當勞產製過程會加重溫室效應,反遭麥當勞控告誹謗,因而從議題發展成活動,繼而形成社會運動;McSpotlight網站在此背景下創立,並以各種策略 與在地團體結盟,促成長期對抗麥當勞的網路社會運動。

                除了傳播方式的思考,議題本身也要具有正當性,才能讓動員過程更順利。兒童權益經過長年耕耘,已然在媒體報導上形成政治正確的氛圍,大概不會有人反對兒權 應受到制度性的保障;此外,先前屢見司法判決所引發爭議,而這次事件焦點從對法官個人的批評擴大為訴諸整個司法體制的改革,於是兒童權益加上司法議題的加 乘效果,累積成人氣基礎。

                整體來說,以往只能在小眾群體內宣傳的理念精神,因為網路與傳統媒體的雙重曝光率,有了更強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再次肯定網路力量對於推動弱勢群體權益有所 幫助,只是,任何努力最終都指向達成具體的改革目標。司法院雖於9月25日即針對白玫瑰運動三大訴求做出初步回應,例如9月23日已將法官法草案函送立法 院審議,其中包括評鑑監督及淘汰機制,也建請法務部儘速修正刑法相關規定,不過顯然無法令大家滿意。正義聯盟已醞釀11月20日再次走上街頭。其實,不分 虛擬或者實體空間,閱聽人都應該持續關注,並且理性認知與善用網路力量。 

Our Questions:
1. 你在網路上連署過走上街頭的活動嗎?是甚麼原因讓你從電腦前走上街頭?

2. 你認為網路作為社會運動的傳播與動員管道,有何利弊?你認為社會運動要如何利用網路才得達到理想的動員狀況?

參考資料:

        http://talk.news.pts.org.tw/2010/08/2273107222-23.html

        公視有話好說新聞論壇「6歲女童慘遭性侵 難道會是你情我願?法官究竟在想啥?」

        http://www.xteam.tw/

        正義聯盟官方新聞網

        http://203.72.2.115/EJournal/3022060101.pdf

        網路社會運動之語藝分析:以苦勞網中“香港反WTO”事件爲例

        http://www.sunable.net/sunhome/node/2215

        行無礙生活網-無障礙「散步」運動
媒大事

網路上的極化

[責任編輯/簡永達

                據中央社報導,今年發生在高雄縣甲仙鄉的6歲女童遭性侵案,疑似遭到法官輕判,在網路上引起網友撻伐。有網友就透過「臉書」(Facebook)連署,要 求罷免承審此案的法官,結果短短一周就有10多萬人連署,引起媒體關注,也讓朝野黨團自願召開記者會,各自提案修法;隨即,最高法院也作成決議,只要性侵 7歲以下幼童,就以刑法加重強制性交罪重判。

                小編在此不去討論此起活動的立場,單就網路媒體的匿名特性來說,一度讓政治學家與傳播學者認為實現公共領域的媒體時代來臨。但在此構想提出後,社會心理學、團體動力學的許多學者,紛紛提出駁斥的說法,打破此番幻想。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在團體中發表意見時,會有「從眾」的情形出現,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一種「風險轉移」(risk shift)的情形,人們會跟隨多數人的意見,以降低自己可能承擔的風險。團體動力學家也提出相似的說法,他們認為團體決策容易出現「團體極 化」(group polarization)的情形,而且這種情形在網路上的意見交流顯得更加普遍。

                一般來說,「團體極化」是指透過群體討論,會將一開始的意見推向極端,而失去中庸的意見。此種團體極化的效果,更容易在網路媒體中推到高峰。一來是因為網 路媒體匿名的特性,讓網友能在臉書上輕鬆按個「讚」又不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再者是網路跨疆界的特性,讓我們跟一群散居全球而看法相近的人互動,但此時的 討論可能是充滿偏見的,而且容易發現看法更極端的人,所以我們也就容易產生自己的看法很正確的錯覺。種種的原因把網路上的論述變得越來越極端。相反地,網 路環境還有孤立、疏遠、個別化的特質,讓對於不屬於這個團體的人會傾向保持沉默,加速造就了網路上一面倒的「言論極化」。

                若是網路上的意見領袖一開始提出的命題就是方向正確,那我們樂見網路扮演匯聚眾人力量的角色,對被動的政府投下震撼彈。但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們也不得不擔心,網路媒體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將造成難以想像的危機。

                不知讀者是否還記得,去年東亞跆拳道比賽的判決事件?台灣籍的裁判鄭大為因判韓國隊得分,而在網路上引起撻伐,甚至被視為全民公敵,最後甚至被中華跆拳協 會停止三年教練資格,也不再派他出任國際賽事裁判。雖然說網路上的言論扣連到民族主義,就很難再去分辨真正的是非對錯,而那些當初在網路上群起撻伐的「正 義網民」也大可不必為鄭大為負任何責任,但又有誰知道一時的「群情激憤」卻是真正毀了一位專業裁判的美好前程呢?

        資料來源:

        黃名璽(2009年9月13日)。<性侵輕判怒吼 臉書提案力量大>,《中央社》。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 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 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
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
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跟上時代來噗浪:http://www.plurk.com/scstw
傳學鬥Facebook粉絲專頁:http://0rz.tw/qpBcX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推薦訂閱
認識及防治不速之蛙-斑腿樹蛙@【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第四二二期:從網路動員到實體動員/網路上的極化』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