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7-26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關於本報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重建文章】風災之後,偏鄉小校的再生與轉型
【活動訊息平台】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關於本報

協助編輯:台大實習生邱彥瑜、邱屏瑜、楊舒安、陳含葦、王慕寧、許月苓、李為煬、阮靖權、吳佳臻、陳慈慧、黃任瑋、廖宜安。

*親愛的夥伴您好:
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
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編按/7/16農民重返凱道再次聲明他們的主張:「停止浮濫徵收農地、土徵法立即修法」究竟台灣的土地徵收制度有哪些問題,逼得一向溫和的農民們走上街頭、夜宿凱道抗議;而他們的具體訴求為何?台灣的土地徵收法未來應該如何修正?社造學會也以行政協助的角度,一同參與716的凱道現場,以下為學會在現場的照片與側寫。此外,學會特地轉載另一篇凱道體驗的記事,透過作者作為志工的一雙眼睛,觀察凱道上的每一個角色。作者第一次的社運經驗,白描的敘述中有許多溫度,在凱道結束之後,仍暖暖地傳遞著力量。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這裡是學會思安為您做現場報導,在716的中午12點左右,來到了凱道的現場,青年們正要把大樹用稻草紮起來。這是接近完工的樣子,稻草和稻穀來自宜蘭農田,是農民曬好後運上來的,除了有稻草香以外碰觸稻草也會引起過敏(癢癢的),至少我就會。但現場的青年都投注了他們的熱情在綁稻草、鋪稻草,學習怎麼紮稻草的事情上,雖然還是一副菜鳥樣引來許多農夫的笑聲,但現場是一片溫馨。

 開始紮稻草了,沒有經驗的農青被許多務農經驗豐富的大哥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教導,當然聽講解和親自做差很多啦!所以光是紮個稻草就汗如雨下了。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大哥一而再、再而三的示範許多次,為的就是身旁躍躍欲試的熱血青年們。第一次紮稻草,汗流浹背得很開心,被稻草香氣包圍也被青年的熱情和農夫的笑聲包圍。 這是我〝土地 〞的驕傲。」  「這是我的成果。大哥說如果沒有弄好那就站不起來,一下子就倒了,看來我的還挺成功的。」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紮完稻草後,稻草大樹就完成了,最後一步就要上樹葉了。樹葉是由關心農村的人們一同為了農村的未來而寫下的心願卡,如同祈福般地高掛在稻草大樹上,青年人爬上爬下的將所有的心願綁上去。」「眾多的綠色心願卡,飄在稻草枝幹旁,就像是為土地祈願的葉子,隨風搖曳,希望隨著風的吹送將他們的心願送到總統府內,讓那些人聽到、看到。」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現場交給記者之涵

「稻草紮的許願樹、草堆、還有城市裡難得一見的風穀機。長得像水車的風穀機是做什麼用的呢?利用風力把未結實飽滿的榖粒挑出來,用來篩選穀粒的好壞。用草堆、風鼓機和稻草大樹將稻田的風景搬到凱道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目前正在發生的事。」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義賣區與捐款區,雖然後來下了稀哩嘩啦的大雨,仍澆不熄買氣。有「農用」的經典書包、土地正義毛巾、各式T-shirt(農村出代誌、夏耘的瀰濃款)、幫美濃的野上野下代賣的土地正義新款、各款貼紙、跟夏耘的調查報告出版品。農陣的產品很有巧思,也有設計感,甚至加入潮流的元素,讓這些產品不只是上凱道專用,可以跟生活結合。」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鏡頭轉交記者美涵

雖然在這陰雨綿綿的天氣裡,仍然看見不少人潮正在增加中,而身上穿著『農民怒』衣服的農村小孩們,坐在這長板凳上,依舊笑容不斷。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現在鏡頭來到捐款處的櫃檯,下午搭建起來的茅草棚,成了義賣處及捐款處,現場可以看到人潮一波一波的過來,不管是來買東西的、捐款的或過來詢問是否有相關簡介的,讓我們看到『重返凱道』的吸引力。一旁的旗幟上,寫著斗大的標題『毀農滅國  救農救國』,告訴大家農業才是根!沒有農業何以談經濟發展等政策綱要?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跟長生許願樹一起紮的茅草屋,是宜蘭農民自己上山砍好曬好運送到凱道來。紮茅草屋也需要功力,密度和排列也是一種學問,因為後來下午的大雨讓茅草屋裡也下起小雨,引起現場許多民眾感慨〝阮家以前嘛是安捏漏水!〞的熱烈討論。」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716 的活動不只是串連了台灣各地的農民以及土地被徵收的案例,也是一個NPO組織交流的好機會,主婦聯盟、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等。晚上十點的凱道也舉辦了大樹腳論壇,其中糧食安全主題的主持人就是主婦聯盟的主席黃淑德跟248農學市集發起人楊儒門。」
  

【農村議題】土地正義 凱道直擊

 正下著小雨的天空,舞台上的音樂已經響起,告訴大家即將開始的預兆。許多電視台的攝影師們,已經架設好機器,準備將這全國大事現場直播!



 

我的人生第一次社運

 

作者/Weining Huang
本文轉載自Facebook
2011年7月17日

遲來的,我的人生第一次社運。這是一篇私人體驗的記事。 

活動網址:http://www.taiwanruralfront.org/node/250

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連結與說明:http://www.taiwanruralfront.org/node/246 

 

抵達現場

下午將近三點,我到凱達格蘭大道時,兩座茅草屋跟一棵草紮大樹已經架好了, 據說這是早上10點到下午2點,一群青年志工的心血。我立刻找到了之前e-mail 連絡的負責人笑花,開始東幫西幫一些搬運的工作。活動尚未開始,現場的人不多,不忙的時候,我於是坐在路邊等著4點的志工集合。

這時出現幾位民眾,拿著建國標語或是反馬英九的旗幟,主辦人們很客氣地請他們收起來,請他們理解今天只能專注於活動訴求:土地正義、農民地權、土徵法修法。除此之外的標語,為避免模糊焦點,都是不允許的。某些人稍有反彈,言語行為上騷擾了志工一番。最後還是安然地撤下了這些大小旗子,謝天謝地。

除此之外,正當事前籌備如火如荼時,警察要求要找負責人。我協助帶路之後,聽見他們說的是,請負責人要控制路邊的攤販,請他們不許佔用人行道。沒有參加過現場活動的我略帶疑惑,原來只要申請了集會活動,連週邊秩序都要歸活動人管了,不是警察直接去處理。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延伸閱讀:

台灣永續未來關鍵十問 

我見我思-行政院本末倒置

我們的時代-新開發主義 惡化土地正義與民主參與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文、圖/ 楊舒伃 劉依雯 呂亞霖  張正享 游旻穎 劉哲男(社造學會實習生)

社區營造學會在上半年多了許多生力軍:來自台大社會系、台大農推系、世新行管系的實習生,學生們一共分為三個組別:平等里農調小組、學會行政協助小組、四分溪公民審議小組。其中行政協助小組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協助這一份電子報的編輯,許多精彩的文章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如大家所見。平等里農調小組的成果已在六月底公開對外發表,也為該地區的農業基礎調查盡了一些心力。最後登場的,是由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碩士一年級學生所組成的四分溪公民審議小組。

社區營造學會於民國99年受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委託進行南港四分溪親水環境社區參與式規劃案。因著四分溪有著良好的親水條件,也有許多社區組織與民眾開始意識到四分溪的問題,但是大多數居民對四分溪的親水規劃仍採取保留的態度。為了瞭解更多居民的想法,社造學會進行了多次會議,並集結南港社區大學、南港區公所與當地學校、組織共同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提供一個參與、討論的平台,共同推動四分溪的事務。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經過社造學會與各界的努力,四分溪親水規劃案有了初步的規劃,不過,為了廣納更多居民的觀點,即使台北市都發局委託的親水規劃案已經結案,學會仍然努力的結合當地居民與組織、區公所、社區大學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進行更深入的調查,瞭解更多居民對於四分溪的願景與想法,同時,也為了凝聚社區意識與情感,區公所、社區大學、世新行管系與社造學會再度發起行動,共同舉辦「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的社區論壇。以下我們刊登此次論壇的緣起目地與議程提供大家參考。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河川議題】四分溪大家談-河川‧生活‧願景‧對話


【重建文章】風災之後,偏鄉小校的再生與轉型

編按/社造學會與五個在地的組織夥伴從去年起承辦了文建會的「社區組織重建計畫」與「專業團隊暨社區陪伴計畫」,以社區營造為主軸的方式在莫拉克受災的38個社區推動重建工作,期程自99年2月到101年7月。然而,災後至今已709天,從基礎工程建設、遷村、文化傳承、到民生產業,每一天,我們都看到不一樣的問題浮現。應該是一步一步來的打基礎重建工作,卻變成基礎工程跟民生產業,甚至更多問題,社區必須同時間地面對、處理、解決,然後想好重建的下一步;重建之路漫長,豈是短短三年就可以看見的盡頭?

作為非第一線的重建團隊,學會在災後重建的角色一直自許為連結災區與非災區社區的連結平台,希望透過文建會重建案執行的機會,不僅是留下紀錄、將我們的觀察讓更多人知道,也想盡可能創造機會,促進災區與非災區之間的交流。

以下是我們所關注的重建主題之一,也就是風災之後,偏鄉小校的再生與轉型。透過三篇文章的連載,從九二一新校園運動開始說起,社區營造如何與校園重建結合,而十年後的莫拉克重建,至今,又是怎麼樣的一副光景。


圖、文/蘇之涵
三篇文章轉載自
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之一:九二一與新校園運動

政大教育系鄭同僚老師幾年前針對偏鄉小校再生所做的研究提到,不可抗力的天災人禍,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大水患乃至學童的意外事件,都可以視為小校創新發展的催化劑,這些外部的壓力,可促使學校與社區真實面對大規模內外改變的處境,進而有某些創新作為。莫拉克風災從前年發生迄今,文建會所支持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計畫中,數個需要遷村的社區開始思考小校重建與創新的議題,透過這一系列的文章,我們希望從社區營造的角度,理解社區重建、學校與社區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簡單回顧九二一的校園重建經驗,然後進一步思考社區營造如何協助小校重建,最後透過幾個莫拉克災後重建社區的案例,理解校園重建目前的進度。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社區營造做為一種方法

在上一篇《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之一:九二一與新校園運動》文章裡,我們看了南投縣水尾國小及潭南國小的案例,建築師的思考方式,以及最後呈現的空間樣貌;這一次,我們更近一步地,找到兩個九二一校園重建的案例:台中東勢中科國小、南投鹿谷廣興國小,我們特別強調社區營造協助災後校園重建的過程與經驗,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累積,給莫拉克災後面臨學校重建問題的社區,一些不一樣的靈感。 

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在《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結語中寫到:「社區營造是一種思想、一種做事情的方式與理念,有關社區的公共事務都應該由社區居民來共同參與和關心,需要社區居民一起來想像,提出看法,貢獻智慧和服務,協助解決問題,學習產生共識的方法,最後才能使地方建設與發展成為居民自身的認同與驕傲,並且自發地永續經營。」這樣的概念如何落實在真實的生活裡?甚至是當社區遭遇重大天災,人們被迫面對漫長且全面性的生命與家園重建,我們能否用「社區營造」做為一種方法,看待重建的可能?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嘉義也有災區!?」這是許多人在聽到嘉義重建站的第一個反應。其實,嘉義縣梅山鄉與阿里山鄉在八八風災中有輕重不一的損害,梅山太和就是其中之一。梅山鄉的太和國小有六個班,共45人,與幼稚園部一個班13人,教職員人數共有16人。原校地位於太和村主要的中心聚落(蛤里味),八八風災受到嚴重衝擊,校舍與校園幾乎被校園後方之土石掩蓋,修復期間,曾經短暫借用民間茶廠上課。

目前太和國小的重建還未定案,因為新校地的選定與評估就花了許多時間,從七處土地尋找可行的地點,最後找到位於樟樹湖的一塊竹林地,今年五月將得以開始進行安全評估作業,完成後才得以決定學校是否搬遷,若最後決定原地重建,則再行全盤規劃與復建,以及校園後方土石流整治。目前認養太和國小重建的民間機構為台塑集團,台塑也在等待最後的結果,以決定未來的硬體規劃。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活動訊息平台】

「水仗」正式開打!

濁水溪出代誌—8/7「反中科搶水」護水行動

濁水溪,母親之河,台灣最長的河流,在90年代,因為截水去給六輕使用,沿線水田濕地及自然生態,已經被工業狠狠的搶水過一次,如今,又為了環評仍多爭議、廠商進駐意願低落的中科四期二林預定地,要再次更大規模、更徹底的搶水……不!水是生命;水路是島嶼的血脈,有水才有作物,才有農人生產糧食。捍衛我們的糧倉,拒絕不當開發從水源頭截水、搶水。水是大家共有的,8/7(日)懇請您來守護我們的河流,守護我們的水圳,守護我們的家園。

搭乘遊覽車報名專線:0916199122陳小姐(為了方便預訂車輛及辦理保險,請大家務必事先報名)

(1)截止時間:8/4(四) 中午十二點

(2)報名網址: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DgtR2JSOXB5UWhkbTFaM0MwOWJZdVE6MQ
費用:350元(含車資、保險)


 

【活動訊息平台】




◎種子教師養成班

 

‧課程時間:8/8 Mon~8/12 Fri  09:00~16:30
‧課程地點:一天在一個鄉鎮上課,分別如下:新瓦屋/北埔圖書館/湖口老街/九讚頭圖書館/關西紅茶博物館

‧報名資格:
1.正式教師(可申報研習時數)
2.儲備教師(具教師證但非公立學校正式教師者)
3.大專院校及研究所在學生
4.其他具教育相關背景或實務經驗者

報名方式:一律採取線上報名,步驟如下:
1.請至活動網頁填寫報名表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enaissanceinhc2011/home/form

2.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入帳戶:700  0061495-0121389

3.匯入保證金後,請來信通知:pourcontabile@gmail.com,

標題註明「報名種子教師養成班  保證金」,我們確認金額已匯入後,會以email通知錄取。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7/31日止。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抗拒遺忘:紀錄與時間長河的賽跑

《被遺忘的1979─台灣油症事件三十年》座談會

時間:2011年7月31日(週日)下午2:30-4:30
地點:米倉咖啡B1放映室(台北市龍泉街83號)
主講人:陳昭如(本書作者)
與談人:嚴婉玲(永和社大口述歷史課程講師)

在塑化劑事件剛落幕不久、對三聚氰胺也還記憶猶新之際,讓我們將時間拉回三十多年前,發生在一群惠明盲生身上的怪病:皮膚冒出大小不一的膿胞,指甲發黑,嘴唇乾裂。校長陳淑靜為了學生到處奔走求醫,卻不見任何療效…

這是台灣環境公害史及食品安全史上最嚴重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

除了台中惠明盲生外,還有彰化、苗栗地區共兩千多人因食用受汙染的米糠油而中毒。然而,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這群人卻鮮少受到媒體或政府的關注、也沒有足夠的醫療權益或保障,就這麼逐漸在社會大眾的記憶中消逝淡去。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蘇建和案20年 813人體拼字活動

1991年8月14日台北縣汐止分局宣佈破獲了吳氏夫婦命案,然而由於承辦員警的違法瀆職,導致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無辜涉案,也為台灣史上最具改革意義的司法訴訟揭開序幕。

法官法在2011年6月14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隔天蘇案再更三審開始審理。這是歷史的偶然,卻是改革的必然,命運注定蘇案要承載台灣人民對司法正義的期待。究竟在此新一波的訴訟中,蘇案還會打破什麼陳規舊習?即將實施的法官法是否會影響蘇案的審判?而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人自由的界限又在那裡?都需要社會的持續的關心與支持。 

8月13日蘇案將要邁入第二十週年,從19歲變成39歲的三人,人生有許多改變,但不變的是他們仍然拼命追尋正義。蘇案平反行動大隊號召所有關心司法的朋友們,在8月13日當天用行動藝術來聲援蘇案,以人體排字『拼出』訴求,祝福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再更三審訴訟順利,司法正義早日實現。

時間:2011年8月13日(六)下午15:00~17:30
地點:信義廣場(信義路五段11號)
報名:
http://tinyurl.com/3bmw9v5




2011台灣河川日系列活動~走讀濁水溪─流域學習工作坊

為提昇民眾對水資源及河川環境的保護意識,水利署自2006年起發起「台灣河川日」活動持續至今。2010年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執行水利署委辦計畫,嘗試以「流域學習」為主軸推動全國河川日系列活動。期待藉由流域學習課程、結合實地踏查與實作參與,以多元面向重新認識我們的河川,以行動經驗補足知識系統的不足。

今年全國河川日選定台灣最長的河川,也是最重要的動脈-「濁水溪」流域,擬於今年世界河川日(9月最後一週週日)前夕,串連雲林彰化南投等在地長期關心與守護河川的社群,共同籌畫濁水溪流域河川日系列活動,除了邀請社大規劃「濁水溪流域多元學習方案」之外,另於暑假期間於濁水溪南、北岸各辦理一場次「走讀濁水溪─流域學習工作坊」,期待透過兩場流域學習活動,為9月24日全國河川日活動暖身,也串聯所有關心河川議題之社區民眾與在地社群,凝聚民間守護能量與共同願力,讓「我們的母親河」以其生命流動力滋潤餵養下一個世世代代。

【活動日期】雲林場7/24(日),彰化8/21(日)(暫定)
【活動詢問】千里步道協會 黃詩芳 0928-236112 Email:sifon0614@gmail.com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郭美君  02-2368-5136#16
E-mail:water@napcu.org.tw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驚豔八連溪─生態有機,樂活農村~三芝區共榮社區生態營隊

您聽過共榮社區嗎?您知道三芝的共榮社區在全國的農村營造中是北區的典範之一嗎?共榮社區位在三芝的八賢村,這幾年透過社區居民自主推動農村營造,灌輸生態、有機的觀念,使得原本被除草劑、化學肥料毒害的土地又恢復了生機。青蛙、昆蟲、蝴蝶、花草又一樣一樣的回來了,走一趟共榮社區,你可以了解社區的整體生態、產業和文化,也可以看看是怎麼樣的一群居民,使社區改頭換面,成為更適合居住的地方。

7、8月間,共榮社區將舉辦兩場生態營隊,歡迎大家扶老攜幼踴躍報名參加!

■辦理時間:第一梯次/100年7月30日(六)第二梯次/100年8月07日(日)

■報名截止:100年7月15日(五),額滿截止

※詳細內容請點此連結
  

推薦訂閱
多元故事 客家精神@【多元好康報】
山達基電子報第17期:夏天愛搖滾,反毒貢寮去!@【【山達基公益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74》重建快訊《NO.8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