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1-05-12 05: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文建會重建人物誌】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的故事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重建消息】社區重建消息
【社區活動】茶山村鄒族家庭雜糧班熱賣 &「茶覺新發」手工製茶體驗活動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文/陳思安、蘇之涵,圖/羅貝雯、蘇之涵)

編按/文建會於莫拉克颱風災後,以社區營造為主軸協助災後重建工作,推動「社區組織重建計畫」。100年度共協助38個重建社區,引領社區透過文史調查、社區地圖及藝術創作的方式進行重建。本專欄將陸續介紹這些重建社區,與大家分享社區的重建故事。

位於台東縣最南端的達仁鄉的安朔社區,地理位置正好在南迴公路的東段入口,過去幾年,在當地反對台電核廢料處置場的運動中,安朔社區扮演了強而有力的角色,因此有「南迴淨土守門員」之稱。八八風災發生之際,社區本身雖無嚴重災情,但是連外道路嚴重坍方的情況下,安朔成了米糧斷炊、病患無醫的孤島。當時,抵達大武漁港的救援物資,因交通中斷且人力不足,無法深入分送各地,安朔的「青年勇士團」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告奮勇地擔任登陸物資搬運的先鋒部隊。在部落危難時刻的強韌與團結,青年組織感動了整個社區。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羅貝雯拍攝。安朔部落大龜文王國阿朗壹盟部勇士團合照)
 

 

[安朔青年勇士團]

勇士團一開始的培訓,是希望當部落有事情時,年輕人的力量可以保護部落,形成在地的服務與互助。培訓課程有文有武,包括野外求生課程和訓練,認識野外植物和生存方法的教學,與防避災相結合。勇士團去年也結合鄉公所的社區防避災演練,與整個鄉鎮一同進行演練活動,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部落勇士團,那有沒有以女性為主的團體呢?傳統以來,保護部落、維護部落秩序一直都是男人的工作,而且女嫁男娶的習俗,在部落中留最久的也是男性,因此勇士團由男性組成,如此也較能呈現完整的部落文化與歷史。勇士團中男性與男性的溝通、管理方式也是目前成功的主要原因。部落目前也有女生想做這樣的團體,但也還在等待適合的人出來帶領。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理事長潘志華 )

 

值得一提的是,莫拉克風災一個月後由南島社大發起的募豬活動,第一站就在安朔,由部落勇士團承接。殺豬是原民部落發生重大事情時的儀式,藉由這個活動,串連起台東重建區的部落,讓彼此互相合作,一站一站地傳遞過去。台東的部落希望用這個典禮將人們心中的悲傷除去,並相信災難會過去,大家已經準備好重新站起來了。


社區營造員羅貝雯說,藉由殺豬的活動,讓社區所有的人參與,透過他們的心裡深處的分享,得到釋放與治療,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透過分享,才知道大家的心都是向著社區,也非常關心部落的事務,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感恩。部落的長老們也說,這樣大型的盛典已經很久沒有舉辦了,看到部落年輕人的加入和投入讓他們非常感動,這就是部落文化的傳承。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安朔部落一角) 

 

[生態智慧教育園區]

與其他的原民部落和農村一樣,安朔社區的人口外移也相當嚴重,文建會莫拉克重建的提案組織「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想藉由本案社區營造員的培育計畫恢復社區的發展。除了部落青年勇士團的培訓,社區長遠的目標是「生態智慧教育園區」的建置,以生態永續發展的精神,重新挖掘部落的智慧,推廣生態導覽、部落生態旅遊、文化學習與產業的發展。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羅貝雯拍攝)


乍聽之下,「生態智慧教育園區」似乎是個很概念性的發展,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呢?社區營造員羅貝雯解釋,「在離部落很近的地方,結合在地學校、生態教育、勇士團、導覽解說培訓,以做為教育場地,園區裡種植一些部落的常見植物與傳統作物,可以做部落留學的課程,來這裏就可以完整的學習到排灣族的文化、歷史和經濟作物。」
 
 

現階段,蒙恩自強協會的努力已經長出了一些成果。紮實的田野調查,建立部落家系譜、舊部落的背景資料,特別是理事長潘志華在阿朗壹部落地圖的調查工夫上,嚴謹的研究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潘理事長邀請具有山林生活經驗的耆老們,透過翻譯,進行傳統知識的焦點訪談、深度訪談、或實地走訪,配合衛星定位系統,製作部落地圖,然後回饋給整個社區,成為教育園區建置的基礎。

 【文建會社區組織加油站】後山淨土守門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

(羅貝雯拍攝。安朔部落四大家族合照)

儘管安朔部落並非我們印象中因風災受損嚴重的地方,但是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契機,讓社區組織的角色與目標更加清晰,他們不僅要成為安朔的中堅力量,還要撼動整個區域。

【文建會重建人物誌】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的故事

(文/蘇之涵、陳思安,圖/羅貝雯)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建會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本專欄將逐一介紹這些在各地投入重建工作的社區營造員,他們的學習歷程,以及參與社區重建工作過程。


【文建會重建人物誌】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的故事  
(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

台東分區安朔社區的羅貝雯同時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社區營造員,屏科大社工系畢業之後,貝雯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部落裡生活,曾經參與過幼教工作、擔任世界展望會的社工員,因此,對於社區這個領域並不陌生,現在長期參與社區裡台灣原住民蒙恩自強協會的組織事務以及人才培育。


問貝雯怎麼會擔任本案的營造員,她說過去的社區經歷,讓她對社造工作本來就非常有興趣。莫拉克風災之後,許多原民鄉鎮受到重創,這讓貝雯開始思考部落發展的限制與困境,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她覺得這也許是造物主為部落、為熱愛部落的人開啟的一扇服務之門,讓他們可以藉由這樣的一個契機,透過計畫深根部落。




  
【文建會重建人物誌】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的故事
(安朔部落一角)

在社區服務常會受到人的因素影響,每次在社區辦理活動時,居民的回饋都會讓貝雯很感動,只要社區有回應、有互動,辦活動的她們就會很開心。貝雯原本的個性比較害羞,加上小時候父母親在部落務農,較少接觸部落裡的公眾事務,也不太有對大眾說話的機會,因此一開始會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溝通。在跟社區接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用母語溝通,當母語不「輪轉」的時候就會有些溝通上的困難;部落中與長老們相處的禮儀很多,經常讓她抓不準分寸,害怕自己的意思沒辦法準確地傳達到

 
【文建會重建人物誌】台東達仁鄉安朔部落營造員羅貝雯的故事
(羅貝雯拍攝。收穫祭前勇士團與台東縣長合照)

當上社區營造員之後,貝雯說,她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經歷許多的磨練,也漸漸知道社區營造不是目的、成果取向,而是要考慮部落裡不同的期待與多元角色之間的信任,互相了解與溝通後,再修正自己的態度和計畫內容,學習傾聽部落的聲音和需要。貝雯從今年一月接任營造員的工作,先後參與社區弱勢團體、兒童關懷、協助部落歷史文化調查、部落勇士團的訓練與重建等活動,有機會和部落裡不同的年齡、背景的人接觸,也在過程中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些都是長期參與社區工作的基本功夫。


重建條例三年到期,當重建資源與輔導團隊離開了,像貝雯這樣願意深根部落,長期參與社區營造的種籽就是最好的資產。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文、圖/蘇之涵)


三月底,社造學會與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共同舉辦了「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嘉義重建社區校園參訪,參與的成員有政大教育系鄭同僚老師、雲林縣古坑鄉南華國小校長陳清圳、嘉義大學教育學系陳美瑩老師、台大城鄉基金會蔡敏男、楊清芬以及山林小學推動團隊、關注小校議題的立報記者,以及文建會莫拉克重建團隊各分區的成員等。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參訪的早晨,在阿里山中小學舉辦的經驗分享座談,台大城鄉基金會在瑪家農場推動部落山林小學計畫的工作夥伴蔡敏男是邀請對象之一,魯凱族生命祭儀Wa Capi與山林小小學冬令營的結合,作為部落文化傳遞的經驗)


正是這場特別的活動促使這一系列文章的出現。我們強調,學校的重建不只是縣市教育局、民間企業團體與建築師的事,透過異地重建的機會,空間使用者在重建的過程裡有權力表達自己的需求,參與規劃。在第23、24期的文章中,我們看到九二一重建中實際操作的案例:東勢中科國小、鹿谷廣興國小,也提到參與式設計的方法,透過建築團隊與社區一再反覆討論修正,以趨近空間使用者真實的生活與需求。

本篇文章就這一次實地踏查所觀察到的校園重建,作一些簡單的描述與整理,紀錄目前莫拉克校園重建的進度與發展,也希望能為這些正在發生的校園重建尋找更多的創意與可能性。以下關於嘉義縣太和國小與來吉國小的基礎資料,來自於長期陪伴來吉部落的南華大學陳惠民老師團隊,而長榮百合國小的資訊提供則要特別感謝台大城鄉基金會的董彥希。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國小】

「嘉義也有災區!?」這是許多人在聽到嘉義重建站的第一個反應。其實,嘉義縣梅山鄉與阿里山鄉在八八風災中有輕重不一的損害,梅山太和就是其中之一。梅山鄉的太和國小有六個班,共45人,與幼稚園部一個班13人,教職員人數共有16人。原校地位於太和村主要的中心聚落(蛤里味),八八風災受到嚴重衝擊,校舍與校園幾乎被校園後方之土石掩蓋,修復期間,曾經短暫借用民間茶廠上課。


目前太和國小的重建還未定案,因為新校地的選定與評估就花了許多時間,從七處土地尋找可行的地點,最後找到位於樟樹湖的一塊竹林地,今年五月將得以開始進行安全評估作業,完成後才得以決定學校是否搬遷,若最後決定原地重建,則再行全盤規劃與復建,以及校園後方土石流整治。目前認養太和國小重建的民間機構為台塑集團,台塑也在等待最後的結果,以決定未來的硬體規劃。


學校家長會與校長呂勇昇對於學校結合社區的理念均相當認同,校方更以茶藝發展為特色的偏遠小學為自我定位,事實上,學校與社區早已有「小小茶藝師」的課程,請社區與專業的老師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讓社區文化、產業與教育結合。家長會的爸爸媽媽們從去年更積極前往南投九二一重建的內湖國小參訪,希望透過重建的契機,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環境。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圖中在教室前方的人為太和國小校長呂勇昇,向參訪成員說明學校目前的重建進度與狀況)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國小】

來吉國小目前有六個班,學生共21人,教職員13人。來吉部落因地理地勢,區分為四塊:外來吉(1、2鄰)、內來吉(3、4鄰)、後3鄰與5鄰。來吉國小位於4鄰,校地後方野溪於八八風災時嚴重沖刷,校舍與校園部份受損。長久以來,學校不僅是教育場所,更是社區重要的公共空間。


來吉部落在災後即極力爭取152林班地為遷建地,152林班地鄰近來吉部落約30分鐘的車程,屬於同鄉十字村的範圍,目前152林班地的工程評估與規劃重建工作持續進行中,預計八月份會知道可行性評估的結果。在遷移地未定的情況下,遷校與否與遷村的議題緊緊牽連在一起,也因此,學校與認養單位張榮發基金會也同樣引頸期盼著152林班地可行性評估結果後,正式展開新校園規劃。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來吉部落旁的野溪堤防整治工程)


災後部落裡成立了「INOHE」(媽媽的組織),以部落裡柔軟卻中堅的角色與觀點,參與公共事務。日常生活秩序的恢復與孩子們的教育,是INOHE長期關心的議題,來吉國小的校長陳忠明亦長期關心部落教育自主,曾經提出「獵人學校」的部落學習場域構想,但是,在遷村與遷建地尚未明確之前,來吉國小的重建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屏東縣禮納里的長榮百合小學】

八八風災之後,來自三個不同部落的居民(好茶、大社、瑪家)遷移到瑪家農場,後來被稱為禮納里(這塊地原本的名字)。禮納里在去年年底落成,總戶數將近五百戶,家屋坪數為32坪,基地內還有一所公辦公營的小學-長榮百合小學,由張榮發基金會認養此校硬體重建工作。今年2月底進行動土典禮,由基金會委託陳貞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預計2012年春季完成,今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學生會先借附近的瑪家國中上課。


長榮百合國小的校長遴選在去年12月13日公告,12月29日完成遴選,由現任屏東縣昌隆國小的陳世聰校長獲選為籌備處主任(即未來校長),9位老師於今年2月8日至16日對外甄選,2月21日公布名單,其中有6位為原住民籍。


在硬體設備與學校人事都已經確定的情況下,長期關注與陪伴莫拉克災後重建社區的台大城鄉基金會,去年九月開始在瑪家農場推動「部落山林小學計畫」,期待政府與民間彼此認知災區教育重建的議題,拉開原住民小學教育的實踐空間,一方面建立原住民自主教育體系,一方面透過教育活動來連結新家園和部落文化實踐。(註1)


【文建會重建專題企畫】社區重建、小校再生與轉型:太和、來吉與長榮百合 

(拍攝/周培麟。山林小小學冬令營隊其中一天的花環與月桃編織課程,由老人家、青年、小朋友共同參與學習,藉由老人家指導操作,中青年協助同時也學習,共同帶小朋友辨識季節植物、學會編織、了解部落傳統。)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不隸屬於公部門、自己籌措經費,台大城鄉基金會化為行動,嘗試創造一個部落、公部門,與相關各界的溝通平台,協助傳達部落的聲音,以及試著讓原本就以土地倫理與部落族人經驗為本的部落教育理念能夠被重視。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像是「山林小小學」冬令營、長榮百合校內一塊900平方公尺的空間營造行動,城鄉基金會希望持續將這些互動與部落概念回饋給長榮百合的籌備單位與部落,在師資聘任的規定、已定的硬體空間配置的種種限制下,盡可能地讓長榮百合小學未來的課程更開放,讓部落共同參與學校教育,貼近部落教育自主的理念目標。



註1:此段引自「夢想一個山林小學:回家的路,山林我們來守護」網站的文章《山林小學:地景環境中的教育文化實踐行動》。網址為:http://forestschool-of-ours.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html#more(2011/5/6)

 

 

【重建消息】社區重建消息

 

*嘉義里佳部落「竹筍加工廠」落成 天文望遠鏡啟用

 

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里佳社區發展協會、臺積電公司、臺灣發展研究院共同參與,臺積電公司贊助援建的里佳部落「竹筍加工廠」已於4月23日舉辦落成典禮,當天還將進行天文儀器贈與儀式,茶葉加工廠動土以及169縣道有富給聯絡道暨里佳大橋復建工程動土;為配合筍廠及茶廠之啟用,行政院勞委會同時提供12位培力就業計劃工作機會駐場,協助竹筍、茶葉加工生產,保障部落居民擁有穩定的工作。除筍場落成典禮外,活動將持續至晚上,有鄒族歌舞表演、風味餐饗宴、部落營火晚會及賞螢觀星等活動,歡迎喜歡戶外野趣的民眾前往,活動詳情可至重建會「星星相螢光芒再現」專案網頁查詢。
 


 
*達娜伊谷封溪育苗?魚回來了
阿里山山美村的達娜伊谷曾經以美麗的?魚享譽全國,兩年前的莫拉克風災摧毀了一切,山美人一度以為牠們再也不會回來了,直到最近再度看見了熟悉的身影。為了山美人的未來,他們決定「封溪育苗」,希望能透過短暫的隔絕,恢復達娜伊谷的榮景。
 
*長治百合部落 永久屋動土
安置霧台鄉佳暮、谷川、阿禮、吉露四村及三地門鄉德文、達來兩村莫拉克颱風災民的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第二期永久屋工程已於四月十七日動土,將興建一○六戶,預定七月卅日前完工,讓災民能在汛期前進住。
 
【社區活動】茶山村鄒族家庭雜糧班熱賣 &「茶覺新發」手工製茶體驗活動

茶山村鄒族家庭雜糧班熱賣 


八八風災後,阿里山區鄒族的茶山及新美村十個家庭組成「雜糧產銷班」,以族人早期「合工」的方式,共同參與耕種,主要的作物為糯小米、香糯米及白薏仁,經過半年多的嘗試,獲得消費者的肯定,現在還拓展到生薑、麻竹等,目前的產品除了靠口碑流通市面,網路也可以訂購。

 

「茶覺新發」手工製茶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100年5月14、15日

活動地點:高雄市六龜區新發社區活動中心、華興製茶所

活動內容:製茶講解與實作課程、茶園參訪、人工炒茶、烘焙、茶道參學、夜間導覽

活動費用:報名費用:新台幣四佰元整。(含保險、伴手禮4兩裝原生山茶、餐飲;不含住宿費用)

細活動議程與報名簡章請點我

 

 


推薦訂閱
中 秋 節 物 資 募 集@【救世慈善協會-朝陽時報】
【台權八月份電子報】集會遊行與非暴力抗爭@【台灣人權電子報】
轉寄『文建會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2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