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愛三月電子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3,2022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
撰文:社資部
|
音樂是療癒人心最好的工具,憂鬱症是看不見的傷,期待已久由台北市華南扶輪社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共同舉辦第7屆「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於3/6下午2點在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行,主題為「青春不憂鬱、關懷Z世代的情緒風暴」。
現場來了很多的長官和來賓有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台北市黃珊珊副市長……等,皆親自出席表達對此次活動的支持。
音樂會的開場表演,是肯愛協會的非洲鼓+孤島演唱,此表演團隊為蘇禾秘書長/No Name兩人的二重唱演出、鋼琴手-愛德華的鋼琴伴奏及16位肯愛志工朋友擔任鼓手共同組成,演出前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一起練習,大家既興奮又期待的公益演出,終於要上場表演了,希望能用鼓聲及歌聲喚醒大家對憂鬱症朋友的關注,並對憂鬱症有更深的了解,讓大家知道憂鬱症患者並不可怕,憂鬱症最需要的是同理心、關心及陪伴。
此次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亦同步捐助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進行「鬱見憂友遇見愛」計畫服務,許多老人面臨罹患憂鬱症卻因未被察覺,而錯失療癒時機, 【鬱見憂友遇見愛】透過1 對1 的服務執行,每一位憂友在培訓之後,帶領老人透過簡單運動、穴道按摩,改善免疫力,透過正確呼吸練習,調整內氣、疏通經絡,達到憂鬱症之改善及預防,透過身體舒展、手做及敘事療法,以增加活力、抒發情緒,達到情緒減壓的效果,深深感謝主辦單位及每一位支持的朋友,你們的肯愛,讓老友老的健康,老的快樂與精彩,更為憂友找回生命的活力與希望。
|
|
憂鬱症醫療講座中,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張家銘理事長分享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放在關心青少年憂鬱症,主要的理由有三個: 1.青少年憂鬱問題嚴重且增加,2.青少年自殺增加迅速,3.Z 世代精神心理問題獨特且複雜,青少年憂鬱症大多不會告訴師長,所以同儕的支持陪伴往往是最重要的,青少年若能自我覺察情緒問題,懂得傾聽、陪伴、支持,甚至轉介,將能夠協助化解青少年憂鬱與自殺問題。
這次也特別邀請學生團體Over Blue 跨越憂鬱的成員,他們是幾位跨校的大學生,分享他們陪伴憂鬱症患者的經驗,說明陪伴者也需要被支持與陪伴。
木樓合唱團為室內男聲合唱團,「木樓」之名,源自於建國中學古老的木造音樂教室,數十年來培養出許多熱愛合唱的青年,木樓合唱團曾經得過2016年世界合唱冠軍是台灣之光。
上半場木樓合唱團用他們完美的合音,連續唱了五首英文歌曲,唱出抒情歌曲的深情,下半場也連續唱了五首中文歌曲和2首英文歌曲,還有指揮彭孟賢老師撼動人心驚艷的指揮方式,天籟美聲,一首首好聽的歌曲,完美演出,現場安可聲不斷,活動現場帶給大家又唱又跳的下午時光,使用水杯、手勢配合不同的樂音,用音樂鼓舞人心,透過歌者與聽眾間心靈感受的對話,傳達出音樂精緻的美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到2030年會上升成為疾病導致失能的第一位,期待這次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能喚起社會上更多人對憂鬱症有更深的了解,正視此病痛的存在,希望大家用愛、從關心周邊的親人及朋友做起,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建立一個更有愛、更美好的社會。/p>
|
一鼓作氣動滋.動知…之大大小小
撰文:肯愛協會社工部
當一鼓作氣非洲鼓-情緒親子成長團的方案成形時,從原本設定到學校與小朋友的互動因疫情與其他因素考量決定改在協會進行,肯愛協會一直致力於兒童家庭心靈成長與情緒照護,此次活動以關懷情緒親子成長為主題邀約來自肯愛大家庭的家人們在忙碌之餘帶著寶貝們一起回來放鬆動滋...動滋…
此次一鼓作氣活動分為五堂不同內容的課程,協會邀請了充滿陽光氣息的大大老師與愛心滿滿的大象老師在03.28這天上午準備了豐富課程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
當大自然裡一顆小小種子正接受著陽光與水滋潤的伴隨中,試著用多種的傳播方式想著如何讓自己成為一棵雄偉的大樹與萬物過程時..老師便運用影片的內容引領大小朋友們透過繪畫遊戲與觸摸不知名果食的驚喜,在音樂及肢體律動中親自體驗.想像如何讓幼苗從土壤裡慢慢向下紮根.成長.進而 結成果食,當音律漸漸緩下..此時小朋友與大人之間也漸漸進入靜心的領域裡…
|
大小朋友們期待的鼓聲漸漸響起,大象老師帶領大家運用忽快忽慢的節奏盡情的拍打著讓鼓聲傳遞環繞你我的心情,藉由喜歡它的存在與拍打的力量 慢慢釋放獨自的情緒壓力,舒緩心靈與身體健康的陪伴。
從拍打的鼓聲中認識大自然植物成長的驚喜,過程中不外乎對映著現實世界裡孩子們更需要透過家人的陪伴與身心靈的關懷健康平安長大。一鼓作氣的活動適用表達性療育及陪伴技巧帶動自我情緒照護為主軸,讓親子關係進而達到恢復,期待所有的孩子們跟大樹一樣逐漸平安成長…
鬱忘小信箱
回信人:蘇禾
我的身體不許我和老公上床,怎麼辦?
|
顏夕:
我結婚一年半,和老公談了三年多戀愛結的婚,可是我們的房事一直進行不下去,也就是說,我到現在還沒有成為“女人”。老公是我的第一個正式的男友,一直談到了結婚。
這事不怪我老公,是我的問題,但我又不知道具體到底為什麼。結婚前因為老公想做,我也很愛他才同意試試。但我思想保守不想在婚前進行性行為,也怕疼,老公疼我尊重我,就一直沒成功。
婚後我卻總不想親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是已經成習慣,還是有其它什麼隱形的原因呢?老公最近也變得煩躁,說我沒有盡到妻子的義務。其實我心裡是想的,可我控制不了身體,總是很抗拒。請老師幫我分析一下原因,謝謝!
颜夕您好:
從初戀到婚姻,短短的來信卻可以感受到你之於感情與婚姻的慎重,面對房事的期待與糾結,期待如你所言的是-心中是想的,而糾結呢?控制不了身體的不想親近?我猜想似乎颜夕要說的是,理性的你,一方面覺得自己應該要盡到妻子的義務,一方面害怕變得煩躁的老公會不會因此而婚姻情轉淡;但感性的你,受制於身體的疼痛恐懼,於是心有餘卻身不從,焦慮與矛盾,已然成為婚姻中的隱憂,我想或許颜夕,我們慢慢從親密性的恐懼與身理性的障礙展開一起來了解。
了解自己-從身體的語言開始
一般人常泛稱女性的性功能障礙為「性冷感」。而性冷感在一般醫學上認為是性慾低落、興奮期障礙以及高潮困難。主因可以分為心理與生理層面,心理因素佔了九成,譬如:壓力、疲倦、對性產生厭惡的感覺、聯想到不愉快的經驗等等;生理因素則包括荷爾蒙失調、疾病、藥物等等。
從高達九成的心理因素來看,許多認為自己性冷感的女性,其實就身體功能來說並沒有問題,那麼為什麼會對愛愛的事不熱衷?我們值得一起了解的是:是否在性觀念與性知識有影響、或者是和伴侶的性觀念落差太大、還是不了解身體的需求、從未探索過自己身體的喜好、未曾嚐試表達自己的好惡、包括無法放鬆的生活習性,包括工作上的沈重壓力,包括怕痛、沒有過愉快的感覺的性經驗,或是小時候有被性侵的負面經驗等等,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愛愛的意願。
一項研究指出研究,大約二分之一的婚姻有性相關的問題,而在尋求婚姻治療的配偶中,至少四分之三有性問題,性問題中有32%的婦女表示對性沒有性趣,20%覺得性沒有甚麼快樂,15%的婦女表示會有性交時的疼痛感,性功能的障礙,其實是一個常見,但卻又很容易被壓抑或忽視的問題。
孫隆基提及「傳統時代的安排婚姻或盲婚,並不考慮兩性之間的真正喜悅,個人也多半只能俯首聽命,在這種製造人口的事業中,甚至可以完全排除性愛的因素」不鼓勵性行為之餘,萬惡還以淫為首,使得許多女人不敢去了解自己身體與性慾,不敢在性事上享受愉悅,於此,或許颜夕值得先了解自己的是,在急著尋求協助的動機中,是想理解無法愛愛的身體苦受?是想化解無法愛愛的心理恐懼?還是為了延續香火?為了取悅丈夫、怕失去丈夫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不仿從以下原因一起來了解:
第一:愛愛時會好痛!
一如颜夕在來信中所提及的怕痛,從心理因素來看,有可能因為潛意識就存在反抗的意念,而引起做愛時緊張或下腹疼痛,甚至突然發生無法自我控制的收縮與痙攣。而從生理的角度來看,處女膜太肥厚或開口太小,處女膜贅片牽扯或陰蒂包皮過長、外陰、會陰部受傷或手術後癒合不良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 心理有說不出的障礙!
心理障礙是大多性冷感造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了對性有強烈的負面印象,童年時有不愉快的性經驗、或從小就受家庭教育嚴厲禮教的束縛,認為性是不乾淨的、罪惡的、不好的信念,導致長期對性有壓抑的行為、或對自己毫無信心,怕他不滿意而過於焦慮、還有怕懷孕、孕婦怕流產等等恐懼都可能形成愛愛時的障礙。
第三: 性趣不合又不好說!
倆人性需求不同,一方需求較強、一方需求較弱或是倆人都有期待但又都在等對方主動。有的妻子覺得受不了不喜歡洗澡的老公,或他曾有外遇,而不願與他再愛愛;此外,像是不適合體位所產生的疼痛感;不穩定的情感、婚姻關係,這些情況也都是常見性冷感的原因之一。
隱藏的心理障礙背後的性恐懼,使得我們不敢進行正常的性活動或性活動次數明顯減少,確實都是必然的後果,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預防或化解呢?
面對性恐懼的預防,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是對性知識的學習和了解。而針對性恐懼本身,可以應用系統脫敏法,透過練習讓自己全身放鬆,因為放鬆可以消除微恐懼,然後將性活動從接吻擁抱到愛愛分成幾個階段,慢慢的進行。例如接吻開始,然後去感受與接納微微的恐懼,然後全身放鬆;平靜之後再次接吻,恐懼之後再次放鬆;如此反覆多次,以此類推。
面對「性冷感」的困擾,心理調治確實是最重要的,若是倆個人可以親密安全感開始交流,再一步一步坦然的溝通與互動,相信美好的愛愛關係,一定會很快的到來。
蘇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