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QA】我的小孩很黏人 / 2014人本父母學苑春季班─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親子QA】我的小孩很黏人
◎江思妤(人本教育基金會三重青少年館館長)
林媽媽(以下簡稱「林」):
我的小孩很黏人,早上醒來看不到我就會哭,在家裡看不到我也要哭,如果我要出門沒有帶他一起去,哭得更慘,我只好出門都帶著他。有幾次不能帶他出門,就只好用騙的,偷偷溜出去,結果我一回到家,他就要我抱,就算我急著上廁所也得一路抱到洗手間,到洗手間後才剛放下,他立即聲嘶力竭地大哭。我大聲罵過他,也試過完全不理會他,但我的孩子就會越哭越大聲,而且一直哭到我抱他為止,有一次他哭了快一個小時,我實在拿他沒辦法。
江思妤(以下簡稱「江」):
有一個愛哭的孩子,媽媽一定很苦惱。如果孩子凡事愛哭就算了,偏偏孩子哭是因為看不到、要不到媽媽,媽媽是造成孩子愛哭的原因,這叫媽媽情何以堪?
我們靜下心來回想,孩子哭並不都是因為不高興,剛出生的哭是吸入第一口空氣的證明;至於肚子餓的哭、尿布濕的哭、身體不舒服的哭…其實是有話想講。把孩子的哭認定是不高興、不開心、耍脾氣,或許是我們放了過多的詮釋,回歸到初始,孩子哭,總是有話要說。
媽媽會說,我知道我的孩子哭是要說什麼,他就是要我一直陪在他身邊,但這是不可能的。媽媽的確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我猜孩子也沒有要媽媽一直陪在旁邊,孩子要的應該是,當他需要媽媽時,媽媽會在。
林:你看,我怎麼知道他什麼時候需要我?所以我就得一直在他身邊。
江:這並不能解決「需要媽媽時媽媽會在身邊」的需求,因為,媽媽覺得被孩子限制、約束,當孩子哭鬧時,難免會人在心不在,孩子也就為了那不在身邊的心,哭得更兇。
或許有人會想:唉呀,說來說去,怎麼都是媽媽的問題?什麼人在心不在的。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敢太常出門,整天提心吊膽的,犧牲的還不夠嗎?如果我們往這一頭想,事情就鑽到牛角尖裡頭了。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可以感受到孩子的不安,同樣的,孩子一定也能感受到媽媽的焦慮,這或許也是孩子一直無法放心的原因之一。
孩子黏人,是親子之間共同的課題,但孩子還小,能力不足,只能明確的表達他的感受,邀請大人發現問題,發展解決的方法。
換個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的,是很窩心的感受:吃到好吃的,希望對方也在現場;看到好看的,就想第一個與對方分享;害怕時,有溫暖的懷抱可以躲;焦慮時,有堅定的手在旁邊支持…孩子喜歡爸爸媽媽的陪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協助他安全、安心的長大,以面對未來各式各樣的挑戰。
現在的問題是,媽媽一路都陪著孩子,孩子應該要安心,卻沒有安心。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推論,不是媽媽陪在身邊的時間不夠多,而是陪的時候沒有陪到孩子的心︱或許是和孩子講話時並沒有看著對方、或許是一邊協助孩子穿衣服一邊和別人講話、或許是常常跟孩子說等一下,直到孩子哭才去找他、或許是明明知道孩子害怕,還是嚇他或嘲笑他…。
林:那麼,我可以做什麼呢?
江:有個很簡單的原則︱不要等小孩哭著討愛才回應,要主動示愛。
例如,每天主動刻意安排一小段時間,十分鐘或半小時,讓自己可以完全和孩子互動,專注的孩子在一起,營造愉快且安心的氣氛,這段時間不受任何人事物的打擾,也要讓孩子知道,每天都有一個這樣的時間。
或者,挑一、二件孩子最在意的事,想辦法減少它發生的機率,最好是讓它不會再發生。比如:孩子很介意起床看不到媽媽,就一定等到孩子醒了再一起起床,或媽媽一旦起床,就一定和孩子打招呼,讓孩子知道。要是再次發生孩子起床看不到媽媽的情形,一定立即認真的安慰孩子,並且跟孩子解釋媽媽去了哪裡,正在做什麼。
每天抱著孩子時,具體的講一個孩子的好。像是:笑得得開心,讓大家都開心;幫忙做了什麼,好貼心;玩得很投入,享受的樣子很美…等等。讓彼此都可以沉浸在愛的情感裡。
以上三個例子提供給媽媽參考,相信媽媽一定還可以有很多主動示愛的行動可以發展。
林:可是這些都和孩子當下的哭鬧無關。孩子哭鬧時可以怎麼辦?要忽略他還是要順著他?
江:讓我們回到主動示愛的原則。孩子哭鬧時,情緒需要一個出口,媽媽可以試著專注的照顧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他的委屈、無助,幫他講出來,協助他充份表達負面的情緒,不說教、不分析,陪著孩子渡過這個情緒。如果一定要說個什麼,等事過境遷,孩子有能力面對自己時,再討論。
我們知道孩子黏人,是因為安全感不夠。當我們把每一次的互動,當成重要的情感交流的機會,在互動中看到孩子的需要,主動提供協助,孩子就不需要一直跟媽媽提醒這件事,媽媽也才有機會跳脫自己的困境,成為親子互動的主導者。
2014人本父母學苑春季班
- 有句諺語是,“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子的力量;
- 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沒說出來的另一半是:成為一個父母也需要一整個村子的力量。
- 雖然外頭有各式各樣的父母成長課,但來上課,並非只是聽一場好聽的演講,而需要有人帶領和陪伴;
- 雖然每一場演講都會有當下的感動,但在一個成長團體之中,有被理解、陪伴、支撐著,人才可能生出力量。
- 人本父母學苑是父母的同儕團體,是每一位爸爸媽媽可以落腳的村子,
- 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不只邀請觀點獨到的講師、更有「過來人」─曾經困頓過、掙扎過、走過完整歷程的小組長們一起, 要用一整個團隊的力量,提供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最佳支援!
- 2014人本父母學苑春季班規劃一系列的父母成長課程
- 快樂父母班
- 青少年父母班
- 快樂父母覺察工作坊
- 愛的藝術電影讀書會
- 傳愛溝通工作坊
- 快樂新父母讀書會
在人本的父母成長課程裡,
您會重新認識自己、感染豐厚的生命態度,發展出愛自己的能力;
在人本的父母成長課程裡,
您會清楚看到孩子的面貌、不再和情緒糾?不清,發展出愛孩子的能力;
在人本的父母成長課程裡,
您會找到父母成長的支援系統、持續地開拓眼界拉深思想,發展出自主創造生活的能力。
【優惠方案】各分會早鳥優惠請見各分會簡章及報名表
報名方式
台北電話:02-2366-1906分機305教育中心 / 傳真:02-2363-8215
新竹電話:03-554-2322 / 傳真:03-554-2321
中部聯合辦公室電話:04-2320-0078 / 傳真:04-2320-5734
南部聯合辦公室電話:07-7260833分機122教育活動組 王先生 / 傳真:07-7260315
網路:下載簡章並傳真報名
【快樂父母班】—《愛,從了解開始》
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說,大部份的母親都有能力給予「乳」,
只有少數母親能連「蜜」一同給予。為了能給予「蜜」,母親不僅必須做個「好母親」,
並且要是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母親對生命的愛和她的焦慮不安,同樣會感染孩子,
這兩種態度不論哪一種,對孩子的整個人格都有深刻的影響……。
吃一頓大餐會快樂、看一場電影會快樂、放一天假也會快樂,但快樂還有不同的層次:
快樂不是餐餐吃美食,而是有能力決定吃或不吃;快樂不是沒有責任和壓力,而是能承擔和面對;
快樂不是沒有遭遇問題,而是有意願和能力解決問題;快樂不是一種運氣,而是可以看到正向的能力,
是可以迎向挑戰的力量,是可以將危機變成契機的眼光。 而,所有的不快樂中,也都包含著快樂─快樂的程度,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覺察、視野、意願、與實踐的能力。
邀請你參加 快樂父母班
改變是程度上的增加,我們將協助您訂定個人成長計畫,
累積小小的改變,大大的翻轉─換骨洗髓,快樂到骨子裡!
【青少年父母班】
- 爸媽盼呀盼,盼著孩子長大了,
怎地,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間話變少了、火氣變大了,連想多聲問候,都被推拒於千里之外…
許多青少年的爸媽說:「我的孩子以前都很聽話,但是現在長大了,我們一點都管不住他了…」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過去只是透過父母的威權來『控制』孩子,卻不曾學會如何有效地『影響』孩子。- 人本【青少年父母班】將陪著您了解青少年的發展與需求、協肋您檢視與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
並從中找到翻轉的關鍵與方法,邀請您一起來當個自在的青少年父母。
【快樂父母覺察工作坊】
(此為進階班:限曾參加任一人本父母成長班完整課程之學員)
能開始改變,是因為開始覺察,然而要繼續前進,需要更進一步的覺察
覺察藏在我們內在的小孩;覺察藏在無意識中的指令;
覺察佔據我們反應模式的內在父母;
覺察是什麼在指揮我們,並重新拿回指揮棒!
來嗎?來迎接挑戰與美好,還有一個更自由的自己。
邀請你 參加 快樂父母覺察工作坊
【愛的藝術電影讀書會】 (進階班,限曾參加人本完整課程者)
- 二十世紀最令人崇敬的人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 「母愛是對兒童的生命和需要的無條件的肯定;對於兒童生命的肯定有兩個層次,其中一個層次不僅是生命的保持,它是一種態度, 這個態度在兒童心中注入對生命的愛,使他感到活著是美好的事,做個小男孩或小女孩是美好的事」
- 你和孩子的關係可以不只是停留在各種規矩和功課的要求上
- 你和孩子的關係可以有機會觸及真正的愛
- 你其實有機會看見自己、找到愛自己的方法
- 「愛的藝術電影讀書會」將帶著你從《愛的藝術》中找到「愛」的真意,體會出唯有能夠真正愛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孩子;
- 透過精心安排的經典影片座談,你會發現另一種看「愛」的角度。
好文共賞
下列文章轉載自人本教育札記, 希望協助爸媽釐清各種教養問題,歡迎您來信提問。
投稿信箱:hefpp@hef.org.tw
- 【親子Q&A】 親子QA:3C生活裡,如何拿捏親子關係?
- 【 親子Q&A】 孩子有困難,我卻越幫越忙?
- 【親子Q&A】 透過「想要」,看見「需求」。
- 【陪孩子上學去】 幫助慌張的孩子
- 保護自己
- 【親子Q&A】 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
- 讓我成為我自己
- 【親子Q&A】 讓孩子有愛人的能力
- 【親子Q&A】 孩子怕東怕西,真傷腦筋?